《新訂痘疹濟世真詮》~ 嘔吐瀉泄論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嘔吐瀉泄論 (13)

1. 選苗論

痘犯諸逆,及濁處流清,夾紫浮萍,痘疔、痘賊、痘母者,皆不可用。

痘苗必選蒼蠟、尖圓、紅潤、堅厚者吉,切記不可用薄而不厚,平而不尖,粉白而不蒼蠟,滯黯而不潤澤之苗。蓋好苗得天地陰陽清正之氣,味亦甘淡,即痘之多有數百顆者,亦可作種。醜苗味麻辣苦而臭,色亦烏晦不明亮。

白話文:

在[選苗論]這部分內容中,如果出現了各種不好的症狀,例如病情逆轉,或是本應發炎紅腫的地方反而流出清澈液體,或是出現紫色的皮疹像浮萍般散開,或是出現了痘疔、痘賊、痘母等情況,都不能使用痘苗接種。

選擇痘苗時,必須選那些顏色深黃如蠟,形狀尖且圓,色澤紅潤,質地堅實且厚實的痘苗,這樣的痘苗纔是好苗,會帶來吉祥。千萬不能選那些皮膚薄而不厚,頂端平而不尖,色澤為粉白而不是深黃如蠟,外表暗淡無光澤的痘苗。因為好的痘苗吸收了天地間的陰陽清正之氣,其味道也會是甘淡的,即使一個病人身上有幾百顆痘,這些痘都可以作為種子痘苗。相反,不好的痘苗,其味道辛辣苦澀且帶有臭味,顏色也暗沉不鮮明。

2. 飲食論

飲食亦可以養陰陽,藥補恆不如其食補。痘自發熱至報苗,三日之前固宜稍禁油膩,亦豈可如僧道用齋,予每令人暫食蒸蛋烘魚極妙,亦可謂齋之至者也。及至出齊,即令食老雞、羊肉、鵝肉、鹿肉、鳩鴿、鯽魚一切葷物,虛者多用蜜耆蒸雞、鵝,寒者且加附子煮羊肉,必以能食為貴,痘後亦無所禁,豬肉亦可常用,但不宜油厚耳。

白話文:

在飲食理論中,食物確實能夠調養身體的陰陽平衡,並且提到,通過食物來補身往往比藥物補身更為有效。從出疹開始發燒直到疹子逐漸出現,前三天確實應該避免攝入過於油膩的食物,但這並不意味著要像僧人或道士那樣完全吃素。我常建議人們在此期間可以適量食用蒸蛋和烤魚,這其實是最理想的清淡飲食。

等到疹子全部長出後,就可以開始食用老母雞、羊肉、鵝肉、鹿肉、斑鴿、鯽魚等葷類食物。對於體質虛弱的人,可以用蜂蜜和黃耆蒸雞或鵝來滋補。對於體質偏寒的人,則可以在烹煮羊肉時加入附子。在這個階段,能吃得下食物纔是最重要的,疹子退去後,飲食上也沒有什麼特別的限制,甚至可以經常食用豬肉,只是要避免過於油膩的食物而已。

3. 避忌論

腋下狐臭氣,房中淫液氣,遠行勞汗氣,溝糞濁惡氣,婦人經候氣,諸瘡腥臭氣,柴煙魚骨氣,蔥蒜韭薤氣,煎炒油煙氣,醉酒葷腥氣,麝香燥穢氣,生人往來氣。勿驚駭恐嚇,勿相對哭泣,勿引說不祥,勿對面搔癢,勿家中淫穢,勿對梳洗頭,勿對面掃地,勿令僧道人,勿家中咒罵。

4. 治驚搐燈火(虛證忌用)

兩手曲池各一穴,兩手虎口各一穴,兩足三里各一穴,兩腳鞋帶各一穴,兩腳大指與次指相近之椏處俗名腳虎口各一穴。

男從左上焠下,女從右焠下,焠畢抱定睡一時辰。

白話文:

具體穴位包括:雙臂的曲池穴各一個,雙手的虎口穴各一個,雙腿的足三里穴各一個,雙腳的鞋帶穴各一個,以及雙腳大拇指和第二趾間靠近的地方,俗稱腳虎口穴,也各有一個。

治療時,男性應從左邊開始施灸,然後移到右邊;女性則相反,應從右邊開始,再移到左邊。完成施灸後,讓患者保持安靜睡覺約一小時。

5. 逆證廣類

抱鬢、蒙骩、鎖眼、抱鼻、鎖口、鎖唇、脫髮、托腮、囊腹、鱗坐、囊毬、抱膝、鼠跡、疊錢、環珠、蠶種、燕窩、鶴頂、檮杌、石血。

此證皆宜外塗拔毒散,仍審正痘形色,按虛實治之,自愈。

白話文:

這些病症包括了頭髮大把掉落、面部水腫、眼睛周圍紅腫、鼻子周圍紅腫、嘴巴張不開、嘴脣腫脹、頭髮脫落、腮部腫脹、腹部腫脹、臀部皮膚乾燥粗糙、睪丸腫大、膝蓋疼痛、皮膚出現如老鼠咬痕般的傷口、皮膚上出現圓形的紅斑、皮膚上出現像珍珠狀的疹子、皮膚病像蠶卵、皮膚上出現像燕窩狀的突起、皮膚上出現像鶴頂紅的顏色、皮膚上出現像檮杌(古代傳說中的怪獸)的斑紋、皮下出血。

對於這些症狀,都應該使用外敷的拔毒散來治療,並且要根據實際的病情,觀察痘痘的形狀和顏色,判斷病情的虛實,再進一步進行治療,這樣才能康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