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新訂痘疹濟世真詮》~ 嘔吐瀉泄論 (10)
嘔吐瀉泄論 (10)
1. 痘後發癰論
痘當灌漿時,不能及時足漿,及結痂之後,遍身發熱蒸蒸,毒氣凝聚於一二處,紅腫堅硬,此餘毒未盡而發癰也,亦有誤服溫熱補劑,脾肺壯實不受其毒者,以大連翹飲一劑解之。其紅腫高聳之處,宜外敷三豆丹,可消則消之,不消則攻破出膿,膿盡用生肌藥,貼萬應膏自愈。
愚按:痘漿不滿,必定生癰,嘗見一貧女數歲出痘,全未用藥催漿,後遍身生癰,紅腫痛苦,口渴便閉,且多潰爛,壯熱不食,予給以三豆丹滿身搽敷,與大連翹飲加生耆、生地、莊黃一劑,頓愈,後又稍與清毒活血而安。又有一痘稠密,漿未足者,亦生癰,與以三豆丹、大連翹飲亦愈。
是痘癰每多實證也。予又治劉蒲庵之家君,及舍侄女,皆因痘多水泡,皮薄漿清,後皆於頸項下發癰,並不見紅,亦不見大熱,不甚痛,脈仍虛弱不滑數,痘之疤痕甚淡,皆極力峻補,稍加炮甲以達病所,一自消,一潰而愈。則知凡證有虛實,宜加詳察也。
一,有痘,先漿不充滿,回水之際,發熱蒸蒸,頸項兩手兩腿,平坡漫腫,不分地界,又不見高聳,毒無頭腳,痛苦十分,亦無紅色,與皮肉一般,此陰毒也,不治。當按脈證極為補救之,如參、茸、附、桂、耆、朮、歸、地、炮甲、皂刺之類。總以癰有形跡,膿成毒解,為可望生。
一,癰毒先前雖實,至日久潰後,而膿血多不出者,宜十全大補湯,扶元解毒。
白話文:
在長痘疹進入灌漿期時,若未能即時讓痘疹充分成熟,以及痘痂脫落之後,全身出現高熱,毒素集中在一兩處,導致該處紅腫堅硬,這就是因為殘留的毒素未能完全排出,而引發了膿包。也有因為誤服溫熱補品,導致脾胃功能過強,無法承受毒素的情況,這時可用大連翹飲一帖來解毒。對於紅腫高突的部位,應外敷三豆丹,如果能消散就最好,若無法消散則需切開排膿,待膿液排盡後使用促進傷口癒合的藥膏,貼上萬應膏就能自行恢復。
我個人經驗,痘疹若沒有充分成熟,必然會形成膿包。我曾見過一個幾歲的貧困女孩長痘疹,從未使用藥物催熟,結果全身長出了膿包,紅腫疼痛,口渴且大便不通,多處潰爛,高燒不退,無法進食。我給她全身塗抹三豆丹,並服用添加了生耆、生地、莊黃的大連翹飲一帖,病情立即改善,後再輔以清熱解毒、活血化瘀的治療,女孩得以康復。另有一例痘疹密集,尚未充分成熟就形成膿包的病例,同樣使用三豆丹和大連翹飲治療,也得到了痊癒。
由此可見,痘疹後的膿包多屬於實證。我還曾治療劉蒲庵家的長輩及我的侄女,他們都是因為痘疹多呈水泡狀,皮膚薄,痘漿清,後來都在頸部下方形成了膿包,但膿包並未顯現紅色,也無高熱症狀,疼痛感不強烈,脈象仍虛弱不滑數,痘痕顏色很淺。我用大力補品加上少許炮製甲片導向病竈,一個自然消散,一個經切開排膿後康復。這讓我瞭解到,病症有虛實之分,必須詳細診斷。
一種情況是,痘疹在灌漿期未能充分成熟,在水分回縮的時候,全身出現高熱,頸部、雙手、雙腿平鋪漫腫,不分區域,但並未呈現高突,毒素無明顯集中點,極度痛苦,卻無紅色,與正常皮膚無異,這是陰性毒素,難以治療。在這種情況下,應根據脈象和症狀進行極力補救,如人參、鹿茸、附子、肉桂、黃耆、白朮、當歸、生地、炮製甲片、皁角刺等。總之,只要膿包有明確形狀,膿液形成,毒素得到釋放,就有生存的希望。
另一種情況是,即使膿包初期屬實證,但若在久治不愈,膿血排出量不多的情況下,應使用十全大補湯,扶正固本,解毒療傷。
2. 凶證辨論
初出見而涵水,乍起發而戴漿,膿未成而乾黑,囊未滿而萎黃。四語最為包括:如痘出便含清水,此名涵水;有眾痘皆未起發,獨有一二粒,乍起黃漿,為戴漿;如痘形大而軟,又恐賊痘,膿未成而根腳乾枯,頂黑陷,名乾黑;漿未滿而根腳平塌,若有黃漿之意,為萎黃,皆在不治。故治痘者,報苗之後,即當時時審看,早辨虛實救之。
白話文:
在痘疹剛出現的時候,如果像包含著清水一樣,這種現象稱作涵水;在多數痘疹都尚未完全長出時,若獨有一兩顆突然冒出黃色的膿液,這就是所謂的戴漿;如果痘疹看起來很大但摸起來卻很軟,且擔心是異常的痘疹,再加上膿還未形成但底部已經乾枯,頂部呈現黑色且凹陷,這種情況叫做乾黑;若膿液尚未充滿整個痘疹,底部已經平塌,似乎有出現黃色膿液的跡象,這種情況則被稱為萎黃。以上四種情況都是極端危險的徵兆。
所以對於治療痘疹的醫生來說,在痘疹剛開始生長後,就應該隨時密切觀察,盡早分辨病情的真假輕重,並及時進行救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