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新訂痘疹濟世真詮》~ 二集 (5)

回本書目錄

二集 (5)

1. 失血論

經曰:陽絡傷,則血外溢而衄血;陰絡傷,則血內溢而下血。痘疹失血,多由毒火迫血妄行。若作渴飲冷,手足並熱者,毒氣熾盛而上溢也,宜清涼之;作渴飲湯,手足不熱者,此脾肺氣虛不能攝血而妄行也,宜補脾肺以統之。但衄血輕而下血重,下血屬臟,因熱者少,因虛者多。

如脈微細虛弱,痘疹之色淡紅灰白,即時值夏熱,下血如注,亦當從陽不制陰之法,力進溫補以救之。如脈洪數滑大有力,痘疹之色紫赤,即偶然衄血,亦當慮其熱傷於中,力進清涼以解之。余嘗於治疹時,見失血之證,屢照脈色填補,無不效驗,此可見不必專泥於熱也。

白話文:

經書上說,陽絡受傷,血液就會外溢而造成鼻出血;陰絡受傷,血液就會內溢而造成便血。麻疹患者失血,多半是因為毒火逼迫血液亂跑造成的。如果患者口渴想喝冷飲,手腳都發熱,說明毒氣旺盛上溢,應該用清涼藥物治療;如果患者口渴想喝熱湯,手腳卻不發熱,說明脾肺氣虛,無法約束血液而亂跑,應該補脾肺以收斂血液。但是,鼻出血輕微而便血嚴重的情況,便血屬於臟腑病變,多半是因為虛弱而不是熱盛。

如果患者脈象微細虛弱,麻疹顏色淡紅灰白,即使是在炎熱的夏天,便血如注,也應該採用溫補陽氣來制陰的方法,加強溫補以救治。如果患者脈象洪數滑大有力,麻疹顏色紫紅,即使偶爾鼻出血,也應該考慮是熱邪傷及內臟,加強清涼藥物來解熱。我經常在治療麻疹時,遇到失血的症狀,總是根據脈象和疹色來填補氣血,從未失手,由此可見,治療麻疹失血,不必一味地只注重熱邪。

2. 痘作癢論

諸痛為實,諸癢為虛,痘中確論。但灰白與焦紫,其證將危,勢必俱癢,可見氣虛者作癢,血熱者亦作癢。於起發之日,見血熱者,先為清毒活血;氣虛者,先為補中益氣,自無此患。有初見點,遍身癢者,因毒氣欲出,而皮膚錮閉其遊火,故癢也,此與傷寒太陽病身癢汗不出者同治,法當使腠理開通,則邪氣得泄,痘起而癢自除,所謂火鬱則發之也。其有偶感風寒,宜溫散之,主升耆湯。

亦有痘未出而先發風疹,其人氣虛者,用真元益命湯加肉桂,而疹退癢止痘出,全不可開表。有膿漿已滿,勢將收斂而微癢者,是正氣欲復,榮衛和暢故也。而癢之甚者,非穢氣觸犯,即由氣虛,詳辨治之。其有膿成時痛楚不止者,氣滯也,主保元湯,加楂肉、木香以行滯氣。

白話文:

各種疼痛屬於實證,各種瘙癢屬於虛證,這是痘病的明確論斷。但如果痘疹呈現灰白色或焦紫色,則病情危急,一定會伴隨瘙癢。這說明氣虛的人會發癢,血熱的人也會發癢。在痘疹初發時,如果見到血熱證,就先要清毒活血;如果見到氣虛證,就先要補中益氣,這樣就不會有這些問題。如果出現遍身瘙癢,說明毒氣想要排出,但皮膚阻礙了火毒的運行,所以才會發癢,這與傷寒太陽病身癢汗不出症狀的治療方法相同,應該讓腠理開通,讓邪氣得以排泄,痘疹就會出現,瘙癢自然消失,這就是所謂的“火鬱則發”的道理。如果偶感風寒,應該用溫散的方法治療,可以用升耆湯。

也有些人痘疹未出就先出現風疹,這種情況如果患者氣虛,應該用真元益命湯加上肉桂,等風疹退去,瘙癢止住,痘疹才會出現,這時絕對不能開表。如果膿漿已經充滿,將要收斂,但還有輕微瘙癢,說明正氣想要恢復,營衛氣血通暢的緣故。但如果瘙癢非常嚴重,不是因為穢氣侵犯,就是由於氣虛,要仔細辨別治療。如果膿瘡形成時疼痛不止,是氣滯的表現,應該服用保元湯,加上山楂肉、木香來行氣止痛。

又有疤瘢癢者,因榮血耗損,皮膚乾燥,宜益氣養陰。要之,氣血不足,癢屬虛寒者,十常八九,但癢則必陷塌,須早防之。

白話文:

有疤痕的地方會發癢是因為血液流失、皮膚乾燥,應該要增強氣力滋潤身體。總而言之,如果氣血不夠充足,癢可能是虛弱和寒冷所造成的,這種情況大概佔了十分之八或九。但是隻要一癢就會使皮膚凹陷下榻,必須提早預防。

3. 痢論

痢者濕熱鬱於腸胃,有傷氣血而然也。赤屬血分,宜清,白屬氣分,宜溫,此其常也。奈今之陽虛者,亦多患赤痢,常以耆、朮、薑、附、歸、桂溫補而愈,此又陽不制陰之一例,憑脈證不論血色也。況痘未收結之前患痢,外膿內痢,表裡俱虛,元氣易陷,宜以治痘為主,大用參、耆補托,並用升提,毋使元氣下陷,毒氣內攻。

若痘暈淡紅灰白,脈微弱遲緊,下痢亦淡紅晦暗,更屬虛寒,宜重加附、朮、薑、桂,倘專以尋常治痢之法,行氣和血,則毒假藥勢內陷於陰,何能充達在表以成功?治痢之法,亦殊闇昧,況有跡之疾病未除,無形之元氣下陷,則痘必壞,不待痢痊而斃矣。夫世之似痢非痢者甚多,以青皮、檳榔殞命者亦眾,曷知痘亦有下膿血,而似痢非痢者乎?

白話文:

痢疾是因為濕熱停留在腸胃,損傷了氣血而引起的。紅色屬血分,宜清熱;白色屬氣分,宜溫補,這是常規。

但現在很多陽虛的人也患有赤痢,常以黃芪、白朮、生薑、附子、當歸、桂枝等溫補藥物治療,並得以痊癒。這也是陽氣不足而不能制約陰氣的例子,需根據脈象和症狀,不論血色的表現。

況且痘疹尚未收斂結痂之前患痢疾,外有膿瘡,內有痢疾,表裡都虛,元氣容易下陷,宜以治療痘疹為主,大量使用人參、黃芪來補益和托邪,同時用升提藥物,避免元氣下陷,毒氣內攻。

如果痘疹的顏色淡紅、灰白,脈象微弱、遲緩而緊,下痢的顏色也淡紅晦暗,則更屬虛寒,宜加重附子、白朮、生薑、桂枝的用量。如果只用普通的治療痢疾的方法,行氣和血,則毒邪借藥勢內陷於陰,怎能充盈到達表皮以成功?治療痢疾的方法,也十分模糊不清,況且有形狀的疾病沒有消除,無形的元氣下陷,則痘疹必然壞死,不等到痢疾痊癒就會死亡。

世人中有很多看似痢疾卻非痢疾的病症,因服用青皮、檳榔而喪命的人也不少,難道不知道痘疹也有下膿血,而看似痢疾卻非痢疾的情況嗎?

4. 伏陷論

伏陷等證,已詳言之矣,今又見有伏陷之證,其點白色,或有黑色者,緣其人內極虛寒,不能乳食,二便自利,或嘔或厥,陽氣不得敷布,以副榮衛,而血亦因寒滯不能出見,乃成黑陷也,宜溫中扶陽補托之劑,使榮衛復行,則當自出。而滯暗潛消,更有因誤下之後,毒氣入里而黑陷者,急宜溫補其里,稍佐透托之藥,或可再出。

是黑陷為極熱,而此又極虛寒,然其痘色變黑之因,必由淡紅而黑,非由紫赤枯躁而黑矣,脈息必微弱遲澀緊細,外證必屬寒者多,屬熱者少,與熱證迥別。又有因房室等穢觸犯黑陷者,急投芳香之品,外兼熏解。余嘗論黑陷屬火者,宜壯水以制陽光,兼清熱解毒,不可瀉水,便秘者,加莊黃微下之。

虛寒者,宜溫補火土以救元陽。

白話文:

關於伏陷等症狀,之前已經詳細說明過了。現在又看到一些伏陷的症狀,痘疹呈現白色,或者黑色,這是因為患者內虛寒極,無法正常進食,大小便失禁,甚至嘔吐昏厥,陽氣無法正常運行,滋養衛氣,血液也因寒氣阻滯無法正常運作,就形成了黑色痘疹。應該服用溫中扶陽、補益脾胃的藥物,使衛氣恢復運行,痘疹自然就會冒出來,而阻滯之氣也會逐漸消失。還有一些情況是因誤用瀉下藥,導致毒氣入侵體內而形成黑色痘疹,這就需要急用溫補藥物,配合一些透發藥物,或許可以讓痘疹重新出現。

黑色痘疹一般是因為熱毒所致,而現在遇到的情況是虛寒極,但痘疹顏色變黑的原理,都是從淡紅色逐漸變黑,而不是從紫紅色枯燥變黑。患者的脈象必然是微弱、遲緩、細澀,外在表現也多屬寒性,屬熱者很少,和熱症完全不同。還有一些情況是因為房事等不潔因素觸犯而導致黑色痘疹,這就需要使用芳香類藥物,並輔助外熏解毒。我曾經論述過黑色痘疹屬火者,應該使用滋陰降火藥物,控制陽氣過盛,同時也要清熱解毒,不可瀉水。如果便秘,可以加入黃連等微瀉藥。

對於虛寒者,應該使用溫補脾腎、補益元陽的藥物。

5. 灰白癢塌論

氣之虛者,為麻為癢為陷,血之熱者,為干為燥為痛,白者必至於灰而平伏癢塌,此皆氣虛而不起脹,血虛而不華色,故其治以大補氣血為主,如保元湯,倍加蜜耆,少佐歸、芍,及參歸鹿茸湯加附、術,亦不可單補氣而不補血,致血不滋灌,燥癢難釋矣。介賓云:癢者,氣血固虛而火氣亦不足。

故不痛而癢,則治法可知矣。又云:痘乾燥而癢者,宜養血潤燥。痘濕潤而癢者,宜補氣去濕。實癢則壯熱,勢焮紅紫枯燥,虛癢則淡白,勢怯氣弱身涼,已極虛實之別矣。況察之於脈,更有微細遲緊、洪大滑數之異乎。有痘已成熟,忽然瘙癢抓破者,此脾胃氣弱不能榮養肌肉也,主保元、四君子,重加蜜耆。

白話文:

氣虛的人,容易出現麻、癢、陷的症狀,血熱的人,則容易出現干、燥、痛的症狀。白白的痘疹,最終會變成灰白色,並伴隨發癢、凹陷,這是因為氣虛無法使痘疹隆起,血虛無法滋養痘疹,所以治療以大補氣血為主。例如保元湯,可以加倍使用蜜、耆,少加歸、芍;參歸鹿茸湯,可以加附、術。不能只補氣而不補血,否則血無法滋養,乾燥發癢就難以消除。古人說:癢是因為氣血虛弱,火氣不足。所以,不痛而癢,治療方法就顯而易見了。又說:痘疹乾燥發癢,應該滋養血液潤燥;痘疹濕潤發癢,應該補氣祛濕。實癢則伴隨發熱、紅腫、紫黑、乾燥,虛癢則顏色淡白、虛弱無力、身體冰冷,這已經將虛實區分得很清楚了。此外,觀察脈象,還可以發現微細遲緊、洪大滑數的不同。如果痘疹已經成熟,突然出現瘙癢抓破的現象,這是脾胃氣虛,無法滋養肌肉,可以用保元湯、四君子湯,加重蜜、耆的劑量。

因自利而脾胃虛寒,宜木香異功散加減。若發於正面,皮脫肉乾者凶,急以十全大補湯,去苓、術,加山藥、鹿茸救之,以圖萬一。而惡穢衝犯,其癢亦異常,雖進熏解之法,亦難猝止,宜先慎之。

白話文:

由於過於追求個人利益,導致脾胃虛寒,建議服用「木香異功散」加減治療。如果病症出現在身體正面,且皮膚脫落、肉體乾枯,則預後不佳,應立即使用「十全大補湯」,去除茯苓、白術,加入山藥、鹿茸,以求萬一。此外,若有惡穢衝犯,奇癢難耐,即使使用熏解之法,也很難立刻止癢,應謹慎處理。

6. 漏漿論

《痘要》曰:才試漿來未滿囊,瘡頭有孔漏膿漿,仍然團聚封瘡孔,泄去真津毒氣藏。是封固痘孔,補斂肺氣,乃能成靨,若膿熟之後,囊皮亦熟,漿水沸出,因而結靨者,頭面間屢有之。所謂堆糞收,非漏漿也,亦宜補以助之,然堆糞收,必膿已過熟,漏漿,則膿未成時也,最宜分別。

白話文:

《痘要》中說道:痘瘡剛開始出現,尚未完全形成囊狀,瘡頭已出現孔洞,有膿液流出。此時應該盡快封閉瘡孔,防止膿液繼續外流,同時補充肺氣,才能使痘瘡順利結痂。

如果膿液已經成熟,痘囊也成熟了,漿水沸騰溢出,然後結痂,這種情況在頭面部較為常見。

所謂的「堆糞收」,指的是膿液已經過熟,並不是漏漿。這種情況也需要補充氣血幫助癒合。但是「堆糞收」是膿液過熟,而「漏漿」則是膿液尚未成熟,兩者應該區分清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