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新訂痘疹濟世真詮》~ 二集 (4)
二集 (4)
1. 渴論
水潤下,火炎上,理也。三焦者,水穀之道路,津液者,氣之精化,流通三焦,以制火者也。經曰:肝熱則口酸,心熱則口苦,脾熱則口甘,肺熱則口辛,腎熱則口咸,胃熱則口淡。渴為五臟之熱,火之使然,治宜除熱潤躁。此雖不可泥,亦不可不知。
夫痘前渴者,托放痘苗,而渴可止;痘後渴者,為津液耗竭,宜補養氣血,主保元湯加揀冬、北味之品;瀉而渴者,尤非火證,溫補脾腎,瀉止而渴自除;陰虛火動而渴者,宜與地黃丸料,加上桂、北味,既補腎陰,且使釜下有火,則鍋蓋自然不燥,誠陰虛渴聖藥也。
白話文:
水向下流,火向上燃,這是自然的道理。三焦是水穀運行的通道,津液是氣的精華,流通於三焦,以抑制火氣。經書記載:肝熱則口酸,心熱則口苦,脾熱則口甘,肺熱則口辛,腎熱則口咸,胃熱則口淡。口渴是五臟熱氣所致,火氣導致的,治療應以清熱潤燥為主。雖然不可拘泥於此,但也不可全然不知。
痘瘡發病前口渴,可託放痘苗,口渴便會止住。痘瘡發病後口渴,是因津液耗竭,需補養氣血,可用保元湯加揀冬、北味等藥物;瀉痢後口渴,并非火證,應溫補脾腎,瀉止後口渴自然消失;陰虛火動而口渴,宜用地黃丸,加上桂枝、北味等藥物,既補腎陰,又使腎陽充足,則陰虛的症狀自然消失,此乃治療陰虛口渴的良藥。
凡痘發渴者,切忌飲冷水,然於飲可辨陰陽焉。陽盛陰虛者,則冰雪不知寒;陰盛陽虛者,則沸湯不知熱。故發熱作渴,手足冷逆,大便自利,喜飲熱湯者,陰盛陽虛也,治宜補陽;若發熱作渴,大便秘結,手足並熱,喜飲冷水者,陽盛陰虛也,治宜清熱。
若煩熱口渴,面赤睛紅,腎經虛熱也,治宜滋腎;於正靨之時,忽不能靨,頭溫足冷,腹脹泄瀉,氣促煩渴者,虛寒之甚也,急進參、朮、附、桂之類,切忌誤用寒涼及諸蜜水瓜果,否則津液收斂,轉生焦渴,冷氣四攻,逼陽於上,愈加腹脹、喘渴、泄瀉而斃矣。
世皆以渴為熱,不知由臟腑津液燥槁,實非有餘也。至若腹脹渴者,泄瀉渴者,或足指冷渴者,或驚悸渴者,或身濕渴者,或身熱而面色㿠白渴者,或寒戰而渴不止者,或氣急咬牙渴者,或飲水而轉渴不已者,以上九症尤非實熱,宜急溫補救里,滋養津液,以杜癢塌喘渴之患,誤作熱攻必斃。
白話文:
凡是長痘痘又口渴的人,絕對不能喝冷水,不過喝水的時候可以辨別陰陽。陽氣旺盛陰氣虛弱的人,對冰雪感覺不到寒冷;陰氣旺盛陽氣虛弱的人,對滾燙的熱水感覺不到熱。所以,如果發燒口渴,手腳冰冷,大便稀疏,喜歡喝熱湯,這是陰氣旺盛陽氣虛弱,應該用補陽的藥物治療;如果發燒口渴,大便便秘,手腳都很熱,喜歡喝冷水,這是陽氣旺盛陰氣虛弱,應該用清熱的藥物治療。
如果感到煩躁發熱,口渴,臉色發紅,眼睛紅腫,這是腎經虛熱,應該用滋養腎臟的藥物治療。在長痘痘的時候,突然不能長痘痘,頭部溫熱腳部冰冷,肚子脹痛,拉肚子,呼吸急促,感到煩躁口渴,這是虛寒非常嚴重,應該趕緊服用人參、白朮、附子、桂枝等溫補藥物,絕對不能錯誤地使用寒涼的藥物以及蜂蜜、水、瓜果,否則津液會收斂,反而會加重口渴,寒冷之氣會向四肢侵襲,逼迫陽氣上升,會更加腹脹、喘不過氣、拉肚子,最終會死亡。
世人普遍認為口渴就是熱證,卻不知道是因為臟腑津液乾燥枯竭,並不是有餘之症。至於肚子脹痛口渴,拉肚子口渴,或者腳趾冰冷口渴,或者心慌害怕口渴,或者身體濕潤口渴,或者身體發熱但面色蒼白口渴,或者寒戰不止口渴,或者呼吸急促咬牙口渴,或者喝水後反而更口渴,以上九種症狀,都不是真正的熱證,應該趕緊用溫補的方法調理脾胃,滋養津液,才能杜絕口渴、喘不過氣、昏迷等病症,如果誤以為是熱證而用寒涼藥物治療,必然會導致死亡。
凡痘際渴者,常有之候,但有應不應之分。在三四朝身熱口渴者,此毒鬱於里,熱邪燎灼,宜透托痘苗;在四朝以後,身熱口渴者,此津液外泄化為膿漿,宜參、耆補氣,是皆應渴候也。惟結痂之後,則毒氣盡化,里無留毒,如反大渴者,是真氣漸耗,邪氣有餘,不應之候也,須與解毒滋陰,或大補腎元。
又渴與幹不同,幹不欲飲,此屬水虧,渴喜飲熱,反多中寒,即口欲涼而胸中畏寒者,皆勿妄作火治。
凡能食而渴者,肺熱也。經曰:心移熱於肺,傳為膈消。蓋心火上乘於肺,熏蒸焦膈,轉耗津液也,其治在上焦,痘形必紫赤,必能食而大便閉,小便赤,舌燥咽乾,宜人參白虎湯、清毒活血湯之類主之。
白話文:
凡是出痘疹期間感到口渴的,都是常見的情況,只是要區分是否應渴。在出疹後的三四天內,身體發熱口渴,這是因為毒氣鬱積在內,熱邪灼燒,需要透發痘疹;在出疹後第四天以後,身體發熱口渴,這是因為津液外泄化為膿漿,需要用人參、黃耆補氣,這些都是應渴的表現。
但如果痘疹結痂之後,毒氣已經完全化解,體內沒有殘留毒素,反而出現口渴,這就是真氣逐漸消耗,邪氣還殘留的表現,是不應渴,需要服用解毒滋陰的藥物,或大補腎元。
另外,口渴和口乾不同,口乾是不想喝水,這是因為身體缺水;口渴則喜歡喝熱水,反而多是寒邪入侵,也就是說口渴想要喝涼的,但胸部卻畏寒,這些情況都不可以隨意用溫熱的藥物治療。
凡是能吃飯卻口渴的,這是肺熱。古書上說:「心火移熱於肺,傳為膈消。」意思是說心火上炎到肺部,薰蒸灼燒肺臟,導致津液消耗,因此需要治療上焦,痘疹的顏色會偏紫紅色,患者能夠進食,但大便不通暢,小便發黃,舌頭乾燥,喉嚨乾渴,可以用人參白虎湯、清毒活血湯等藥物治療。
如食少而二便調,喜飲熱湯,咽舌不燥者,此脾胃虛而津液不足也,如不能食,身熱作渴,手足微冷,痘暈淡紅,二便清利,是脾胃氣虛,脾元既弱,不能為胃行其津液,治在中焦,須防發瀉,宜參、耆、附、術主之。如腹脹泄瀉,寒戰咬牙而渴者,脾命虛寒已極;有泄瀉氣促,手足並冷而渴者,為脾氣脫陷,十二味異功散之類主之。又謂自利而渴,為邪傳腎經,少陰虛故引水自救。
夫腎主五液,其脈絡於肺,繫於舌本,若邪傳腎則開合不司,故乃自利,利則津液下走,腎水乾涸,不能上潤於舌,因大渴也,其治在下焦,宜異功散加減以溫之。
白話文:
如果吃得少但大小便正常,喜歡喝熱湯,咽喉舌頭不乾燥,說明脾胃虛弱,津液不足。如果不能吃東西,身體發熱口渴,手腳微冷,痘疹顏色淡紅,大小便清利,則是脾胃氣虛,脾臟功能衰弱,不能輸送津液到胃,治療要針對中焦,必須防止發汗瀉下,可以用人參、黃耆、附子、白朮來治療。如果肚子脹、拉肚子,發冷打寒戰口渴,說明脾臟虛寒到了極點;如果拉肚子、呼吸急促,手腳冰冷口渴,則是脾氣下降,可以用十二味異功散之類的藥物來治療。另外,如果拉肚子口渴,是因為邪氣傳到腎經,少陰虛弱,所以腎臟吸水來救急。
腎臟主宰五液,其經絡連通肺臟,繫於舌根,如果邪氣傳到腎臟,就會導致開合失調,所以會拉肚子,拉肚子就會導致津液下降,腎水乾涸,不能上行滋潤舌頭,因此就會口渴。治療要針對下焦,可以用異功散加減其他藥物來溫補。
2. 寒戰咬牙論
戰名為寒,則主寒為多。六日以前,容有毒郁不得宣暢,而作此證,雖非熱候,亦非盡由寒因,其間有熱者,形氣脈證,亦自迥別。若七日以後寒戰者,乃陰凝於陽,陽分虛則陰入氣道而作寒戰也,宜以虛寒治之,主參、耆、薑、附以溫陽分。七日以後咬牙者,乃陽陷入陰,陰虛則陽入血道而咬牙,宜參、耆、芎、歸、黑姜。
若二證並見,其為虛寒無疑。然陽氣虛寒,固有寒戰,風火相煽,亦有戰時;肝腎虛寒,固有咬牙,陽明胃熱,亦有咬牙,不若觀痘色之紅白,二便之秘利,所飲之寒熱,脈息之遲數,起發之難易,則寒熱虛實一目瞭然矣。大抵發於痘初,多因熱毒不得盡出,內與正氣相搏,筋脈因而動搖,托苗自愈;發於痘後,多由肝腎兩虛,雖有熱證,亦多假象,如咬牙面赤作渴。至夜為甚者,真陰虛也,宜地黃丸料恣飲之。
至痘色焦黑,不省人事,閉目無魂,譫語狂煩,尋衣摸床,抖牙不已者,氣血將盡,縱毒內攻矣。
白話文:
如果戰抖的症狀叫做「寒戰」,那麼多半是寒症。六天以前,可能因為毒素鬱結無法宣洩而出現寒戰,雖然不是熱證,但也不完全是寒邪導致,其中也可能包含熱證,其形狀、氣息、脈象都會有所不同。
如果七天以後才出現寒戰,那就是陰氣凝結在陽氣之中,陽氣虛弱,陰氣就進入氣道造成寒戰,需要用溫陽的方法治療,以人參、黃耆、生薑、附子來溫暖陽氣。七天以後出現咬牙的症狀,則是陽氣陷入陰氣之中,陰氣虛弱,陽氣就進入血道造成咬牙,需要用人參、黃耆、川芎、當歸、黑姜來治療。
如果同時出現寒戰和咬牙兩種症狀,那麼可以確定是虛寒體質。雖然陽氣虛寒會導致寒戰,但是風火相煽也會引起戰抖;肝腎虛寒會導致咬牙,但是陽明胃熱也會導致咬牙,所以不能單憑寒戰或咬牙來判斷病情。
要正確判斷病情,應該觀察痘疹的顏色是紅還是白,大便是否秘結,飲水是否偏寒或偏熱,脈搏的遲緩與急促,以及病情的發展速度,這樣就能清楚地判斷寒熱虛實了。
一般來說,在痘疹初發時,多半是因為熱毒無法完全排出,內與正氣相搏,筋脈因此震動,藉由出疹來消除毒氣,可以自行痊癒。在痘疹後期,多半是因為肝腎兩虛,即使出現熱證,也大多是假象,例如咬牙、面紅口渴等。如果這些症狀在晚上加重,就代表真陰虛弱,需要服用地黃丸來滋補陰液。
當痘疹顏色焦黑,患者神志不清,閉眼無神,胡言亂語,煩躁不安,不斷尋找衣物,摸床,咬牙不止時,就代表氣血將盡,毒素已經侵入體內。
3. 厥逆論
出痘,頭面宜涼,手足宜溫,逆則陽氣衰,厥則陰氣盛。痘出而頭大熱者,以頭為諸陽之會,痘毒之氣上蒸,故熱也。足冷者,陰陽之氣下絕也,不治。如指頭微寒,則陽氣衰,以陽氣起於十指之端也;足心冷,則陰氣盛,以陰脈集於足下而起於足心也。然痘形焦黑紫赤,煩渴頓悶,喘促而厥逆者,又為熱深、厥深,火極似水,陽毒內陷也。
若灰白頂陷,吐瀉兼作而厥逆,則元陽之所存無幾,即手足冷而曾多吐瀉,亦為脾藏虛寒、真火不足之兆。蓋四肢皆稟氣於脾胃,火不生土,脾胃氣弱,故不得至於經耳。若在痘未出時,須溫中而兼升發,毋令復虛胃氣。至若陽氣虛寒,飲沸不熱者,急用回陽溫經之品,以追復元陽。
白話文:
出痘時的注意事項及治療原則:
頭面宜涼,手足宜溫,逆則陽氣衰,厥則陰氣盛。 意思是出痘時,頭面應該保持涼爽,手足應該保持溫暖。如果出現逆冷(身體發冷),則代表陽氣衰弱;如果出現厥逆(四肢冰冷、昏迷),則代表陰氣過盛。
痘出而頭大熱者,以頭為諸陽之會,痘毒之氣上蒸,故熱也。 意思是出痘時,如果頭部發熱,是因為頭部是陽氣匯聚之處,痘毒之氣向上蒸發,所以才會發熱。
足冷者,陰陽之氣下絕也,不治。 意思是如果腳部冰冷,代表陰陽之氣下降不通,情況嚴重,難以治療。
如指頭微寒,則陽氣衰,以陽氣起於十指之端也;足心冷,則陰氣盛,以陰脈集於足下而起於足心也。 意思是如果手指稍微冰冷,則代表陽氣衰弱,因為陽氣從手指尖端開始;如果腳心冰冷,則代表陰氣過盛,因為陰脈聚集在腳下,並從腳心開始。
然痘形焦黑紫赤,煩渴頓悶,喘促而厥逆者,又為熱深、厥深,火極似水,陽毒內陷也。 意思是如果痘疹呈現焦黑、紫紅色,並且伴隨口渴、胸悶、喘促、厥逆等症狀,則代表熱毒深入、厥逆嚴重,火氣旺盛到極點就像水一樣,陽毒內陷。
若灰白頂陷,吐瀉兼作而厥逆,則元陽之所存無幾,即手足冷而曾多吐瀉,亦為脾藏虛寒、真火不足之兆。 意思是如果痘疹呈現灰白色,頂部凹陷,並且伴隨嘔吐、腹瀉、厥逆等症狀,則代表元陽(陽氣的根本)衰微,幾乎所剩無幾。如果手腳冰冷,而且曾經多次嘔吐、腹瀉,則代表脾胃虛寒、真火不足。
蓋四肢皆稟氣於脾胃,火不生土,脾胃氣弱,故不得至於經耳。 意思是四肢的氣血都來自脾胃,火氣不足無法滋養脾胃,脾胃氣弱,所以無法將氣血輸送到經脈。
若在痘未出時,須溫中而兼升發,毋令復虛胃氣。 意思是如果痘疹還沒出來,應該溫暖脾胃,並且幫助陽氣上升,不要讓脾胃氣虛。
至若陽氣虛寒,飲沸不熱者,急用回陽溫經之品,以追復元陽。 意思是如果陽氣虛寒,喝沸水都不覺得熱,應該緊急使用回陽溫經的藥物,以恢復元陽。
按:陰厥脈遲弱微細,身涼不渴;陽厥脈多滑數,躁渴譫妄,身或時溫。若陽厥而身冷脈沉實,痘色紫黑,為熱深厥深,宜急下之。
白話文:
當患者出現陰厥時,他的脈搏會變得緩慢、虛弱、微小和細膩,身體感到寒冷且口不乾渴。相反地,如果患的是陽厥,則其脈搏通常較快且強勁,並且伴有焦慮、口渴、胡言亂語以及可能有發燒的情況。
另外,如果是陽厥但同時又出現身體冰冷、脈搏下沈且堅硬,皮疹呈紫色或黑色等症狀,這表示病情已經非常嚴重,應該立即進行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