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新訂痘疹濟世真詮》~ 嘔吐瀉泄論 (3)

回本書目錄

嘔吐瀉泄論 (3)

1. 擦破焦乾論

痘漿務其充滿,若不滿,面癢燥,擦破出血,隨即焦乾,如鍋焦樣,此陰陽氣血皆虛也,主十全大補湯。又有一種長漿不濃,渾身俱是淡白水泡,形如燈籠,及回水之際,燥癢異常,擦破微有血水,隨即焦乾,此脾命兩敗也,主回生濟物湯。然此二證皆不治。

愚亦遇此痘證,其人年十四五,痘出稠密,頭面胸背,皆如錫皮,潔白無紅暈,身涼,肉與痘皆不腫,目不封,小便清長,大便瀉利,下身間有鋪紅淡處,各處按之,只有一二分清漿,陷而不起,痘密又無可診脈處,余辭不治,跪而求之,奈家貧難用參、茸,一日一夜,猛進蜜耆斤余,幸其人能食,燕窩、老雞蒸煮,亦加蜜耆,外用附片四兩,煮羊肉頻進,方中耆、朮、歸、附、肉蔻,絕不停止。晚間面部猶擦破焦乾,瀉反加甚,漿全不長,死可必矣。

彼乃遵余法,猛進不休,後竟安好,不亦異乎?

白話文:

[對於痘疹破皮乾燥的理論]

痘疹的膿漿應該要充足,如果膿漿不足,臉部會感到癢且乾燥,一旦擦破就會出血,隨即就會變得像鍋底燒焦一樣的乾燥,這表示身體的陰陽氣血都處於虛弱狀態,應使用「十全大補湯」來調理。另一種情況是,膿漿雖多但不濃厚,全身都是淡白色的水泡,看起來像燈籠,等到膿漿消退時,會出現異常的癢和乾燥,擦破後會有少量的血水,隨即就變乾,這是脾臟和生命活力兩者都衰弱的表現,應使用「回生濟物湯」來治療。然而,這兩種情況基本上都是難以救治的。

我曾經遇到一個這樣的痘疹病患,他年紀約十四、五歲,痘疹密集地冒出,從頭到腳,就像錫紙一樣的潔白,沒有紅色的痕跡,身體冷,痘疹和肉體都不會腫脹,眼睛不會紅腫,小便清澈且量多,大便則呈現瀉利狀,下半身偶爾會有淡淡的紅色區域,按壓下去只有一二公分的清膿,而且痘疹密集到無法進行脈診,我拒絕治療,但他跪下來懇求我,然而,他家境貧窮,無法負擔高價的藥材如人參和鹿茸。

在一天一夜內,我讓他猛喝了一斤以上的蜂蜜,幸好他胃口不錯,吃了燕窩和老雞,這些食物也都加了蜂蜜,外用附子四兩,煮羊肉讓他頻繁食用,藥方中的黃耆、白朮、當歸、附子、肉豆蔻,持續不斷地服用。到了晚上,他的臉部仍舊因為擦破而乾燥,拉肚子的情況反而更加嚴重,膿漿完全不增長,死亡似乎是必然的結果。

然而,他還是遵循我的方法,不停地進食,最後竟然康復了,這不是很神奇嗎?

希望這能幫到你!如果有任何其他問題,請隨時告訴我。

2. 痛癢虛實論

諸痛為實,諸癢為虛,《內經》言之明矣。然所謂痛者,非頭痛、腹痛、腰痛、口舌咽喉疼痛之謂,乃膿漿充滿,痘粒高聳,內實作痛,吉兆也。用生白芍一錢,酒調末服之,立止。

痘當行漿,及膿漿不滿,與回水之際,作癢異常,此屬內虛,急宜大補氣血,助其足漿,暈若紅紫乾枯,即用清毒活血湯;淡紅淡白,即用千金內托散、參歸鹿茸湯、回生濟物湯之類,必使漿足,而癢乃止。外用芥穗末,將棉紙緊捲成筒,火上點燃,按滅火焰,隔一二層竹紙,於癢處焠之。用打馬鞭熏,茵陳熏亦可。

有汙穢觸犯癢者,燒蒼朮、紅棗、黃茶、檀香解之,甚者再服和平湯,使芬芳味達,自愈。

痘瘡始終,氣以載之,血以養之,氣充實則禁固其毒,不得橫行,故緊實作痛,癢為邪氣橫溢,氾濫皮膚,不任約束,此正氣虧極。

有痘初出,風熱作癢,表未解也,荊、防、蟬蛻、白芷、升麻等類主之。

一,痘干作癢,宜養血滋陰,如十全大補之類。

痘濕作癢,宜補氣去濕,如參苓白朮散之類。

一,膿成痂結而癢,邪去而正將復也。

一,謂初終作癢,皆主陽氣虛寒。

一,有衛氣不充,脾氣不健,營失所養而痛者,此虛痛也。如無火證火脈,身不熱,二便清利,即須補氣。

白話文:

【痛癢虛實理論】

各種疼痛通常代表實證,各種癢感通常代表虛證,這是《內經》明確指出的。然而,這裡所說的痛,並非指一般的頭痛、腹痛、腰痛或口舌咽喉的疼痛,而是指膿水充滿,痘粒高聳,內部實證造成疼痛,這是好的徵兆。可用生白芍一錢,用酒調和後服用,疼痛立即停止。

在痘疹應當長出膿水的時候,以及膿水未滿,或是水分回縮時,出現異常的癢感,這屬於內虛,應該立刻大力補充氣血,幫助膿水充足,如果痘疹周圍呈現紅紫色且乾枯,就該使用清毒活血湯;若是淡紅色或淡白色,則可使用千金內託散、參歸鹿茸湯、回生濟物湯等,務必讓膿水充足,癢感才能停止。外用芥穗磨成粉末,用棉紙緊密捲成筒狀,在火上點燃,熄滅火焰後,隔著一兩層竹紙,於癢處進行燙熨。也可用打馬鞭或茵陳薰蒸。

有些情況下,因為受到污穢影響而產生癢感,可以燒蒼朮、紅棗、黃茶、檀香來解除,嚴重時再服用和平湯,讓芬芳的味道達到身體,自然就會痊癒。

痘疹從開始到結束,都是靠氣來運送,血來滋養,氣充實就能固守毒性,防止橫行,因此會感到緊實疼痛,而癢感是邪氣橫溢,泛濫於皮膚,無法被控制,這正是正氣極度虧損的表現。

有的痘疹剛開始出現,因風熱而產生癢感,表示表證尚未解除,可用荊芥、防風、蟬蛻、白芷、升麻等藥材處理。

痘疹乾燥產生癢感,應該養血滋陰,例如十全大補湯等。

痘疹濕潤產生癢感,應補氣去濕,例如參苓白朮散等。

膿水形成,結痂後產生癢感,表示邪氣已去除,正氣將要恢復。

無論痘疹初期或終期出現癢感,都表示陽氣虛弱且寒冷。

有的情況下,由於衛氣不足,脾氣不強健,營養無法得到滋養而產生疼痛,這是虛痛。如果沒有火證或火脈,身體不發熱,大小便清利,就必須補充氣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