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新訂痘疹濟世真詮》~ 嘔吐瀉泄論 (2)
嘔吐瀉泄論 (2)
1. 封倉論
痘出稀疏者,何必以封眼為順?稠密則必須封閉兩目,乃元氣內固,若兩目炯然,決難成漿。如五陷之證,仍照法用藥攻漿,自不期封而封矣。
有兩目因腫而閉,多眵淚,又非封倉之謂。
白話文:
【對於痘疹出現稀少的情況,何必要刻意讓眼睛閉合來順應呢?但當痘疹密集時,就必須讓雙眼閉合,這是因為身體的元氣需在內固守。如果雙眼非常明亮,那麼痘疹很難形成濃漿。像是五種陷證的情況下,還是按照常規使用藥物促進濃漿的形成,自然不需要特別去讓眼睛閉合,就會自動閉合了。
有些情況是因為眼睛腫脹而閉合,且多眵淚,這並不是我們所說的封倉現象。】
2. 寒戰咬牙論
痘已出齊而咬牙者,但須攻漿,漿足自然不咬牙。蓋善治痘者,必以正痘形色為主,痘順則無不順矣。
若漿已充足,手足微有動意,非寒戰也,乃漿滿作痛,吉兆也。
聶氏云:但凡八九日而漿不足,則寒戰咬牙作矣。蓋肺寒則寒戰,胃寒則咬牙,或建中湯、參歸鹿茸湯加附、術主之。謂至此,則元氣已衰,陽氣將盡,故咬牙寒戰,併發於其時,若先多誤涼誤表者,不治。
此證固為純陰無陽之候,薑、附亦可重投,亦間有陽證,火極似水者,痘暈紫赤焦黑,二便久閉,毒火熏蒸,或誤補者有之。亦有寒邪在表,身體壯熱,頭痛,脈滑數浮緊,無汗,邪正相爭而戰慄者,散其邪而戰自止,宜升葛桂枝湯之屬。
朱豫章治一痘,漿已充足,忽然咬牙,將雪梨五六片令食之,則不咬牙。是七八日間,亦間有熱候也。總之胃熱咬牙,肺熱戰慄者,原為罕見,必身熱氣粗,二便久閉,煩躁,口渴,痘暈紫赤焦黑,始歸熱候,不然皆當從虛寒治。
一,初熱時,咬牙戰慄者,多由毒火留於經絡之中,邪正相爭,欲出不出所致。實者松肌透托可也,不可肆用寒涼,冰伏其毒,虛者補托之。
有痘收靨時,痂皮圓足,但時或戰動,語言誕妄,此為正氣將復未復,不能自持。痘出稠密者,或有此證。
一,咬牙證,與以地黃湯而愈者,名為齒槁,其痘色必焦枯滯暗。
白話文:
【對於寒戰咬牙的理解】
如果麻疹已經全部長出,孩子出現咬牙的情況,這時應專注於促進膿漿成熟,一旦膿漿充足,咬牙的情形自然就會消失。真正擅長治療麻疹的醫生,必定會以麻疹的正常形態和顏色為主要觀察對象,只要麻疹生長順利,其它問題就不會發生。
如果膿漿已經足夠,孩子的手腳稍微有些動彈,這並不是寒戰,而是因為膿漿滿溢造成的疼痛,這是個好預兆。
聶氏指出:大約在病程的第八九天,如果膿漿還不足,那麼就會出現寒戰和咬牙的症狀。這是因為肺部受寒會引起寒戰,胃部受寒則會導致咬牙,這種情況可以使用建中湯或者參歸鹿茸湯,再加入附子和白朮來治療。這時,病人的元氣已經衰退,陽氣將要耗盡,因此寒戰和咬牙的症狀同時出現。如果在此前過度使用了寒涼的藥物,那麼病情就很難治癒了。
這種症狀本質上是由於體內陽氣衰弱,陰氣過剩所導致的,使用薑、附子等溫補藥物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。但是,也要注意,有時候火氣過旺,也會表現出類似水濕的症狀,例如麻疹呈現深紫色、黑色,大小便長期不通暢,身體被毒素和火氣燻蒸,或者誤服補藥的患者。此外,如果寒邪停留在體表,病人會感到全身發熱,頭痛,脈搏快速而有力,無汗,這是因為邪氣和正氣正在激烈交鋒,導致戰慄的出現。這種情況下,應使用升葛桂枝湯等藥物來驅散邪氣。
朱豫章曾治療過一個病患,膿漿已經很足,但突然開始咬牙,他讓病人吃五六片雪梨,咬牙的現象就消失了。由此可見,在病程的七八天之間,也可能出現一些熱性的症狀。總的來說,胃熱引起的咬牙和肺熱引起的戰慄都是比較罕見的。只有在病人全身發熱,呼吸急促,大小便長期不通暢,煩躁不安,口渴,以及麻疹呈現深紫色、黑色的情況下,才能斷定是熱性的症狀。否則,都應按照虛寒的原則進行治療。
一,發燒初期,如果出現咬牙和戰慄,大多是由於病毒殘留在經絡中,邪氣和正氣正在交鋒,病毒想要排出卻無法順利排出所導致的。對於實症,可以使用透託法來促進排毒,但不能隨意使用寒涼藥物,以免抑制病毒的排出。對於虛症,則應使用補託法。
有些病人在麻疹結痂後,雖然痂皮完整,但偶爾會出現戰慄的現象,並且言語不清,這說明病人的正氣正在恢復,但還沒有完全恢復,所以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。如果麻疹生長得非常密集,可能會出現這種症狀。
一,對於咬牙的病人,如果使用地黃湯後症狀得到改善,這種情況被稱為「齒槁」,麻疹的顏色一定會變得枯黃暗淡。
3. 空倉論
痘名空倉,緣泡內無漿,只有外面一層空殼,急宜辨寒熱虛實,用藥催漿。如實熱又兼毒火內盛者,急以清毒活血湯攻之。虛寒者,千金內托、參歸鹿茸、回生濟物等湯溫補之。陰虛者,大劑八味丸之類,若不及時救治,變證蜂起矣。業痘科者,當以手次第按其痘頂,則空與不空了然矣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談的是關於一種稱為「空倉」的痘疹情況,特徵是痘泡內沒有漿液,僅剩一個空殼。在治療上,首要分辨是因寒、熱、虛或實而引起,然後用藥來促進漿液生成。
如果是由實熱且伴隨體內毒素旺盛所導致,應立即使用清毒活血湯來進行排毒和活血。
若是虛弱且寒涼導致,可採用千金內託湯、參歸鹿茸湯、回生濟物湯等溫補性湯藥來調理。
對於陰虛的情況,則可用大劑量的八味丸等藥物。如果不即時進行治療,可能會引發更多的併發症。
對於專門從事痘疹治療的人來說,應透過按壓痘疹頂部的手感,來判斷是否為「空倉」,這樣一來,病情就能清楚明瞭。
4. 漏漿論
痘已成漿,而漿自漏者,此為元氣虛弱,肺氣不固也,宜保元湯加白朮,漏孔以松花粉之類撲上。
一,名蛀痘,謂表虛腠理不密,元氣不固也。按此必皮嫩薄,漿不稠黃。誤於表散者,每有此患。
白話文:
【對於漏漿的討論】
如果出瘡痘已經形成膿漿,但膿漿自行流出,這表示你的身體元氣虛弱,肺部功能不佳,無法固守內在精華。這種情況下,建議服用保元湯,並加入白朮來調理。對於流膿的部位,可以使用如松花粉這類的粉末塗抹,幫助止漏。
有一種痘稱為蛀痘,是因為身體表面防禦力差,毛孔組織不夠緊密,元氣無法固守所導致。這種痘的特徵通常是皮膚嫩薄,膿漿稀而不濃。若錯誤地使用外散法治療,常會出現這樣的問題。
5. 潰爛論
此因當散而不發散,不當散而發散,及有熱不清,虛而誤攻,後皆潰爛。
有膿漿充滿,而潰爛作臭穢氣,多由痘出稠密,藥力攻其長漿,漿足而潰爛流膿作臭氣,雖見皮薄,猶喜其膿成毒解也。若身熱不結痂,清表敗毒湯主之。若不熱不渴,唇淡食少,手足冷,不能依時結痂,須大補氣血,助其收靨,宜溫表調中湯之類。
一,膿成不收,反致潰爛,或和皮脫去者,此名倒靨,毒氣入內也,急須大補中氣以托其里。
白話文:
【潰爛論】
這段文字主要在談論潰爛的成因,指出潰爛可能發生在本該散去的病狀沒有散去,或是不應該散去的卻散去了,以及體內有熱氣未能清除,虛弱時誤用攻伐療法的情況下。這些情況後續都可能導致組織潰爛。
如果出現膿漿充滿,並且潰爛處散發惡臭,通常是由於痘疹過度密集,藥物作用促使膿漿生成,當膿漿充足時,潰爛並流出膿液產生臭味,即便皮膚看似脆弱,但只要膿已形成,代表毒素已得到一定程度的釋放,這反而是一個好的跡象。然而,如果患者持續發燒且痘疹未結痂,應使用清表敗毒湯來治療。反之,若患者沒有發燒、口渴,且嘴脣蒼白、食慾減退、手腳冰冷,痘疹無法按時結痂,這時必須大量補充氣血,幫助身體恢復,可選擇溫表調中湯等藥方。
另一種情況是,膿已經形成,但不但沒有收斂,反而導致更嚴重的潰爛,甚至連皮膚也一起脫落,這種現象稱為“倒靨”,表示毒素已侵入體內,此時應立即採用大力補充中氣的方法,以支持內部的機能運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