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新訂痘疹濟世真詮》~ 嘔吐瀉泄論 (5)

回本書目錄

嘔吐瀉泄論 (5)

1. 痘生蟲論

此皆濕熱所化,毒流皮膚也,雖冬月亦有之。一方以柳葉鋪下,令兒臥上,則蟲自死,香油調幹柳葉末敷之亦效。

2. 痢疾論

痘後泄痢膿血,為五液注下,脾腎虛寒之候,若用苦寒立斃,當從痢證法,審虛實治之。

一,有泄利膿血,為餘毒未盡,熱移大腸,或用四苓加芩、連、山梔、木通、連翹。

痢下晦淡,此水液清冷也,補中、異功,薑、附加之。

3. 喘咳論

咳嗽者,有聲有痰也。有因痘而致肺熱者,杏蘇飲;一有氣虛腠理不固,風邪侵肺,而咳吐稀痰者,參蘇飲;頭痛身熱鼻塞,風寒也,芎蘇散;如咳嗽不已,無表證者,此肺虛為痘毒所乘,補肺湯;喘脹便秘者,肺熱也,黃芩瀉肺湯;有湯入口,即咳而吐出者,肺胃熱痰膠固也,先與梔子豉湯探吐;面白手足冷喘促者,虛寒也,白朮散;痘形乾紅,腹脹便秘而喘,毒盛氣壅也,宜清火解毒。一有氣虛不能逐邪外出,毒伏於內而喘脹者,大補以托之。

一有泄後喘者,脾氣下陷,虛火上擁,下氣不續也,補中益氣湯。一有吐後喘者,胃虛不能制伏相火,六君子湯。痘出四五日,伏陷喘脹,痘暈淡紅,尤宜急為峻補攻發。若漿半足而倒靨,喘脹脈虛,暈淡紅灰白,更凶,急宜大補以托之。有誤用參、耆而喘,痘暈紫赤,枳殼湯。

有痘密以致鼻塞,口氣呼吸不勻,似喘而實非喘,不得誤治。結痂落痂後咳嗽者,乃衛氣虛弱,腠理開張,宜人參清膈散加減,如參、苓、耆、朮、歸、芍、甘、桔、地骨、桑皮、百合、紫菀之類。如咳而大便溏泄,小便清利,精神困倦,身無大熱,而不渴者,虛候也,須補益之。

咳久不愈,肺氣不斂也,斂之潤之。一有氣血不足,風寒在肺而喘者,或金水六君子加減。總之,實者聲粗有力而長,虛者聲微無力而短,吐瀉後喘,倒靨時喘,大汗後喘,皆為元陽不足,肺氣將絕之兆,急宜參耆鹿茸合回陽飲。

一,有外感寒邪,鼻塞身熱,頭痛胸滿,惡寒,蘇解不應者,虛則佐補以發之,如屬寒邪深閉,再加麻黃、桂枝。

4. 咽喉論

痘出最要咽喉清利,若毒火上熏,咽喉腫塞窄狹,不能呼吸飲食,疼痛啞嗆,宜如聖飲、甘露飲、射干牛子湯選用。血熱咽痛者,紫草飲。

一,有咽痛發熱,手指初捻似熱,捻久則冷,脈遲微者,脾氣虛也,異功散。

有大便溏泄,飲食不進者,慎勿誤用寒涼,致損脾胃,而變吐泄癢塌。

有咽痛足熱,小便赤澀頻數,此三陰虛,無根之火,循經上至咽喉也,主六味丸加揀冬、北味。

5. 渴論

痘前渴者,多宜清金;痘後痂落渴者,多宜大補元氣。

一,煩躁、譫語、壯熱,痘紫作渴,竹葉石膏湯加減。

一,大便黑,小便利,少腹脹,喘急而渴,恐有瘀血,犀角地黃湯加桃仁、紅花、歸尾之類,此證痘後餘熱未清,或間有之。

一,瀉泄發渴,手足俱冷,飲沸而不知熱,痘又或伏陷黑暗者,屬極虛寒。

一,煩熱作渴,面赤睛白,為腎經虛熱,六味丸加揀冬、北味恣飲,以救腎家將涸之水。

按:有火脈火證發渴,始終不可溫補,虛證脈虛發渴,始終不可清涼,脈證固所宜,憑痘暈尤其大要。

6. 面色論

出痘面微赤者順,赤甚為熱,原不同陰越陽飛、面赤戴陽之謂。

㿠白者多虛寒。

一,肝木剋土,面色青者,逆,急用四君子、理中加升柴,調補脾胃。

有痘毒風寒相搏,凝滯肌肉,遍身皮膚色青,或用奪命丹之類表發之,虛者主溫中散寒之法。

7. 口噴穢氣論

此證多有陰邪上逆,逼其胃陽於外,故臭,宜附、術溫中。痘暈淡紅灰白脈弱者,即當以寒論,況寒之甚者,反多唇口俱爛,所謂龍雷之焚燬至速也。

有牙根腫爛成疳者,此陽明熱毒內攻,宜甘露飲加連翹、牛子之類。

一,有誤補,以致毒火熏炙脾胃,臭氣難近,攻於齒頰,上下唇紅赤焮腫,滿口糜爛,身熱,二便不利,急宜清解,如竹葉石膏湯、清毒活血湯、歸宗湯選用,庶免脾胃潰爛及牙疳之患。

一,舒舌為脾熱,弄舌為心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