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新訂痘疹濟世真詮》~ 嘔吐瀉泄論 (4)

回本書目錄

嘔吐瀉泄論 (4)

1. 不能言論

此證痘疹中皆有,一有風寒外襲,壅閉肺竅,咳嗽失音者,參蘇飲散之。

一,有火邪上炎,肺金受制,氣道閉塞而聲不出者,甘桔導赤散主之。

有上焦陽虛,聲位小不出者,此心肺不足。蓋心主血,肺主氣,痘密則氣血俱損,故聲不出,或保元六氣煎、回生化物湯加減主之。

有下焦陰虛,左關、尺脈虛大,而聲不出者,病在肝腎。蓋腎為聲音之本,精血耗竭,水虧肺涸,音乃不出,宜滋陰益水,或大補元煎、十全、八味主之。

有下焦虛寒,元陽不充,脈或虛大遲軟,或緊細微弱而聲不出者,病在腎中無陽,以陽主氣,陽衰則陰邪益盛,真氣反受其欺侮而散失,且有以鬱抑錮蔽之,俾不得升,非重用薑、附、參、茸、耆、術莫救。

有痘暈紫赤焦黑,以致口動,啼泣無聲,身熱便閉,此毒火傷腎也,不治。或以歸宗湯之類救之。

有咽喉有痘,阻塞氣道,肺經受熱,加甘、桔、連翹、牛子,有誤服熱藥,痘瘡焮赤熱甚,咽痛失音者,涼膈散去硝、黃,加減主之。

有聲啞而煩熱焮痛,呻吟作渴,欲飲冷水,大便不通者,此心脾實熱,急與清涼解毒。

潔古云:痘疹未出而聲不出者,形未病而氣先病也;既出而聲音不出,形氣俱病也。其治法從可悟矣。總之痘疹失音,若非有火證火脈,皆宜猛進補劑。

2. 痛論

痘初出而痛者,多因毒氣伏郁,不能透達於皮膚之外,或升麻湯加減。

有痘出稠密,毒盛血熱作痛者,加味四物飲。

有一二處痛甚紅腫者,此餘毒欲發癰也,大連翹飲。

有平坡漫腫,亦無紅色,此陰毒發也,或大補陰煎。

一,有遍身如齧,而痘色紫赤者,此瘀毒壅滯,最凶,急宜清毒活血。

一,身後痛,屬太陽,宜羌、防、甘草。

身前痛,屬陽明,宜升、葛。

身側痛,屬少陽,宜柴胡、連翹、防風。

四肢痛,屬脾,宜防風、酒芍、甘草。

3. 頭痛論

此有邪氣與真氣相搏,壅遏毒氣,上干清道者,故毒熱上騰,與風熱鬱閉,皆能為患。如頭面痘出稠密,身體壯熱,二便不利,痘暈紫赤,滯暗悶亂,昏痛煩躁,口渴者,毒火上蒸也,大連翹飲加減主之。如風熱鬱閉,清解散。

有痘暈淡紅灰白而痛,此元陽不足,真氣散失之證,以頭為陽之首也,急重投耆、附、參、茸。

4. 腰痛論

凡痘疹正發時,腰痛最凶,以腰為腎之腑也。若果毒火亢極,真陰不能勝邪,頻頻作痛,急宜救熱存陰,如敗毒和中、歸宗湯之類。愚謂痛緩者,先與升提達表,大劑地黃丸料,加升麻、白芷。至腎大虛而痛者,尤宜倍加滋陰補腎之品。

一,說太陽之脈,夾脊絡腎,痘毒由膀胱直入少陰,宜泄少陰之邪,以通太陽之經,主人參敗毒散。予謂脈證皆實,痘未見點,毒伏鬱而腰痛者可用。

或腎氣虛陷,不能傳送外達者,必用理陰煎,少加羌活、升麻,或大劑八味丸加升麻。

馮氏治腰痛疲憊,六脈無根,發越不明者,謂其陰陽兩虧,脾元中氣甚弱,重用熟地、白朮、人參、上桂、當歸、炙草、升麻,則知腰痛未有不救脾腎者。

薛氏治一男子,年三十,出痘色紫,作渴飲水,腰痛,足熱耳聾,謂腎虛之證,用加減八味丸,煎與恣飲,熱渴頓止,佐以補中益氣加麥冬、北味而愈。按:此證似可用歸宗湯之類,乃極力補救腎元,則知腰痛未有概用瀉熱者。

又治一人,十三歲,出痘色暗,兩足及腰熱痛,便閉,咽舌乾渴,引飲不絕,亦用加減八味丸料,作大劑煎與恣飲,至三斤俱證悉退,又佐以補中益氣、十全大補,各十餘貼而痊。

又治一男子,年二十餘,發熱煩躁痘暗,足熱腰痛,用加減清毒活血湯一二劑,證減,再用地黃丸料數服,灌漿收靨。

按:此皆真陰不能勝邪之故,乃不專清毒,極力救陰,真所謂識得標先治本也。況有元陽不足,脾腎虛寒者,尤不能送痘毒,每致毒伏腎經而為腰痛。治法早在溫補脾腎,更用不得一毫清毒藥。世人一見腰痛,昧者肆進苦寒,知者反束手無策,曷於此細參之。

腰痛外治方,用熱麻油按痛處揉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