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原瘄要論》~ 虞氏麻疹治法 (4)
虞氏麻疹治法 (4)
1. 虞氏麻疹治法
四物湯
地黃,當歸,川芎,白芍
一、疹毒入胃,久而不散,致成牙根黑爛血出,為走馬疳,傳與二頰浮腫,久而穿頰破腮,缺唇崩鼻,為崩砂狐惑等危症。外用文蛤散,或雄黃散搽之,內服蘆苔丸,以清胃火。或有愈者,然不能多見也。
文蛤散
文蛤(一錢五分),雄黃(一錢五分),棓子枯礬(五釐),蠶蛻(下燒灰為末)
米泔漱口,搽藥。
雄黃散
雄黃(一錢),黃柏(一錢),麝香(五分)
和勻,以艾煎湯,洗淨後,搽藥末。
蘆薈丸
人中白,蘆薈,使君子肉,龍膽草,黃連,五靈脂(均分)
共為細末,浸蒸餅為丸,白滾湯下。
一、疹出之時,曾作瀉痢,未經清解,至疹退之後,變為休息痢,不問赤白,裡急後重,晝夜無度頻並者,此餘火毒在腸也。須分虛實治之。實者三黃丸利之,虛者香連丸和之,後用黃芩湯合益元散,以養血行氣為治。河間云:養血則便膿自愈,調氣則後重自除,誠哉是言也。
三黃丸
黃芩(蒸),黃連(炒),大黃(蒸熱)
為末糊丸,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白湯下,量兒大小虛實加減。
香連丸
黃連(一兩),吳萸(五兩)
同水拌勻燉滾水內,半日取出,炒乾揀去吳萸,只用黃連為末,再加木香一兩,不見火,為末和勻,黃連末醋糊丸,米湯下一二錢。
黃芩湯
黃芩,黃連,當歸,川芎,木香,青皮,枳殼,檳榔,甘草
水煎好。入益元散調服。
益元散
滑石(六兩),甘草(一兩),辰砂(三錢)
為末,量兒大小,或一錢五分,或二錢。
一、疹退之後,微微咳嗽者,此餘毒未盡也。用清肺飲,加力子、甘草治之。若嗽甚,氣喘連聲不止,名為頓嗽,甚至飲食湯水俱嗆出,或咳出血者,此熱毒乘肺而然也。宜麥冬清肺飲,加連翹主之。如見胸高如圭,肩聳而喘,血從口鼻而出。或擺手搖頭,面色或白或青或紅,以及枯暗者,皆不可治之症也。
然亦有肺氣虛。為毒所抑而發喘,並無咳嗽出血嗆食等證者,亦用麥冬清肺飲,倍加人參治之。切不可拘於肺熱之一端,而純用清肺解毒之藥也。
麥冬清肺飲
川貝,天冬,桔梗,力子,栝蔞,知母,麥冬,杏仁,兜鈴,甘草
加糯米,水煎服。
一、疹退之後,聲啞不出,或咳或喘,或身熱不退,以致日久不愈者,此熱毒未盡,肺金受克也。宜清金降火湯,加竹瀝、生薑汁主之。
清金降火湯
黃芩,貝母,栝蔞,麥冬,力子,黑山梔,知母,杏仁,元參,麻黃,石膏,竹葉
水煎服。
一、疹退之後,飲食如常。動心如故,猝然心腹絞痛,遍身汗出如水者,此元氣虛弱,失於補養,外雖無病,內已虛損。又為惡氣所中,謂之中惡,此朝發夕死之證。急用養榮雙和湯救之,如有積食,加神麯、麥芽,如有熱,去肉桂。
白話文:
虞氏麻疹治法
麻疹毒邪入胃,久久不散,會導致牙根發黑腐爛出血,形成走馬疳,並蔓延至兩頰腫脹,時間久了還會穿破面頰、腮幫子,甚至嘴唇崩裂、鼻子塌陷,形成崩砂狐惑等危急症狀。外用文蛤散或雄黃散塗抹,內服蘆薈丸清熱解毒。雖然有些病人能痊癒,但並不多見。
麻疹疹子出現時,曾患瀉痢,沒有得到有效治療,疹子退去後,轉變為休息痢,不論是赤痢還是白痢,都伴有裡急後重,晝夜腹瀉不止,這是餘毒留滯腸道所致。需要根據虛實情況治療。實證用三黃丸瀉下,虛證用香連丸調理,之後再用黃芩湯合益元散,以養血行氣。河間先生說:「養血則便膿自愈,調氣則後重自除」,此言甚是。
麻疹退後,輕微咳嗽,說明餘毒未清,可用清肺飲,加力子、甘草治療。如果咳嗽嚴重,氣喘吁吁,不停咳嗽,甚至飲食湯水都嗆出來,或者咳血,這是熱毒侵犯肺部所致,宜用麥冬清肺飲,加連翹治療。如果出現胸部高聳如圭,肩膀聳起並伴有氣喘,口鼻出血,或者搖頭擺手,面色蒼白、青紫或發紅,以及面色枯暗等症狀,都是不可治療的危重症狀。
但也有些病人肺氣虛弱,被毒邪所抑制而導致氣喘,卻沒有咳嗽、咳血、嗆食等症狀,也可用麥冬清肺飲,加倍人參治療。切不可拘泥於肺熱單一病機,而只用清肺解毒的藥物。
麻疹退後,聲音嘶啞說不出話,或者咳嗽氣喘,或者身體發熱不退,久久不愈,這是熱毒未清,肺金受損所致。宜用清金降火湯,加竹瀝、生薑汁治療。
麻疹退後,飲食正常,但心神不安,突然心腹絞痛,渾身汗出如水,這是元氣虛弱,沒有得到及時補充,表面上看似無病,內裡卻已損傷。也可能是被惡氣所侵,稱為中惡,這是早晨發病晚上就可能死亡的危症。需緊急服用養榮雙和湯搶救,如有積食,加神麴、麥芽;如有發熱,則去除肉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