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原瘄要論》~ 虞氏麻疹治法 (3)

回本書目錄

虞氏麻疹治法 (3)

1. 虞氏麻疹治法

人參白虎湯

人參,石膏,知母,甘草,糯米

煎服。

一、疹出之時,咽喉腫痛,不能飲食者,此毒火拂鬱,上熏咽喉也。宜用甘桔湯,加元參、大力、連翹主之。更以十全散,若玉鎖匙吹之,切不可妄用針刺出血也。

甘桔湯

甘草,桔梗

十全散

黃芩,黃連(各一錢五分),苦參(一錢),元胡(三分),硼砂(二分),乳香(二分),兒茶,雄黃(各五分)

為細末,每用少許,蘆筒吹之。

玉鎖匙

硼砂(一錢),朴硝(五分),殭蠶(一條),片腦(五釐)

為末吹之。

一、疹出之時咳嗽口乾心煩者,此毒在心肺,發未盡也。用瀉白散,若黃連杏仁湯。

麻疹作瀉,加厚朴、甘草。

瀉白散

桑皮,地骨皮,甘草,竹葉,燈草

水煎服。

黃連杏仁湯

黃連,陳皮,杏仁,麻黃,枳殼,乾葛,薑

水煎服。

一、疹出之時,自利不止,或瀉稀水頻數者,最為惡候,但要看其疹,若遍身稠密太盛,或紫色,或紅色,甚者則無妨。蓋毒在大腸,非瀉則毒不解,惟用平胃散加乾葛、連翹以解之。疹一發透,依期收去,自然瀉止。若疹已收,而瀉猶不止,疹必未盡,再用前藥,加連翹、川連、大力、木通、澤瀉以分利之。若用訶子、肉蔻等,則變肚痛脹滿喘急,危矣。

平胃散

蒼朮,厚朴,陳皮,甘草

一、疹子之出,常以六時收為度。如子為陽午後收,午後為陰子後收,乃陽生陰成,陰生陽成,造化自然之妙也。故漸出而漸收者,其勢輕。若一出之後熱不退,延綿三四日而不收者,此毒火太甚,外發不盡,內為有餘之邪所致,須投化斑湯。

化斑湯

人參,知母,石膏,大力,連翹,升麻,地骨皮,甘草,淡竹葉,糯米

水煎服。

三味消毒飲

荊芥,大力,甘草,生薑

水煎服。再加元參、石膏、桔梗為治。

一、疹子出後,自然退熱。若遍身既出,而猶拂拂煩熱,頻作嘔吐者,此毒尚未盡,留連於肺胃之間,宜化斑湯(見前),。大便秘少,加大黃利之。

一、疹已收去,反渾身發熱,晝夜不退,此毒未盡解,邪火抑於肌肉之間,久則毛髮乾焦,皮膚枯槁,肌肉羸瘦,為骨蒸勞瘵之症。急宜蘆薈肥兒丸,加當歸、連翹等治之,遲則變為睡則露睛,口鼻氣冷,手足厥逆,瘛瘲慢脾風,不治之症矣。

蘆薈肥兒丸

蘆薈,龍膽草,木香,地骨皮,使君子,麥芽,檳榔,黃連,白蕪荑,胡黃連

為細末,豬膽汁為丸,如黍米大,每服五六十丸,飲湯下。

一、疹收之後,身雖不羸瘦,但時發壯熱,煩躁不寧,搐掣驚悸,神昏志亂者,此陰血衰耗,致餘毒入肝而傳於心也,宜養血安神,四物湯加麥冬、棗仁、石菖蒲、龍膽草、茯苓、黃連、辰砂、甘草、竹葉、燈心主之。或以前藥為末,蒸餅,豬心血為丸,服之亦可。

白話文:

虞氏麻疹治法

人參白虎湯:人參、石膏、知母、甘草、糯米,煎服。

一、疹子發出時,咽喉腫痛,無法進食,這是毒火鬱結,向上熏蒸咽喉。宜用甘桔湯,加入元參、大力子、連翹治療。再用十全散吹患處,絕對不可隨便用針刺出血。

甘桔湯:甘草、桔梗。

十全散:黃芩、黃連(各一錢五分)、苦參(一錢)、元胡(三分)、硼砂(二分)、乳香(二分)、兒茶、雄黃(各五分),研成細末,每次取少量用蘆葦管吹於患處。

玉鎖匙:硼砂(一錢)、朴硝(五分)、殭蠶(一條)、冰片(五釐),研成細末吹於患處。

二、疹子發出時咳嗽、口乾、心煩,這是毒邪侵犯心肺,尚未完全發散。可用瀉白散或黃連杏仁湯。

麻疹伴隨腹瀉,需加入厚朴、甘草。

瀉白散:桑白皮、地骨皮、甘草、竹葉、燈芯草,水煎服。

黃連杏仁湯:黃連、陳皮、杏仁、麻黃、枳殼、葛根、生薑,水煎服。

三、疹子發出時,腹瀉不止,或稀水樣便頻數,這是最不好的徵兆,但需觀察疹子,若遍身疹子密集而盛,或呈紫色或紅色,則無大礙。因為毒邪在腸道,不瀉則毒邪不解,需用平胃散加葛根、連翹來解毒。疹子一旦發透,按時消退,腹瀉自然停止。若疹子已消退,腹瀉仍不止,則疹子未完全發透,需再次使用前藥,並加入連翹、川連、大力子、木通、澤瀉以利尿通便。若使用訶子、肉蔻等藥,則會導致腹痛脹滿、呼吸困難,十分危險。

平胃散:蒼朮、厚朴、陳皮、甘草。

四、疹子的出現,通常以六個時辰內消退為度。例如早晨發疹,午後消退;午後發疹,次日早晨消退,這是陰陽交替的自然規律。因此,疹子逐漸出現又逐漸消退者,病情較輕。若疹子一出便高燒不退,持續三四日不消退,這是毒火太盛,外發不盡,內有餘邪所致,需服用化斑湯。

化斑湯:人參、知母、石膏、大力子、連翹、升麻、地骨皮、甘草、淡竹葉、糯米,水煎服。

三味消毒飲:荊芥、大力子、甘草、生薑,水煎服。再加入元參、石膏、桔梗治療。

五、疹子出後,自然退燒。若遍身疹子已出,但仍煩熱,頻頻嘔吐,這是毒邪尚未完全清除,滯留於肺胃之間,宜用化斑湯(見前)。大便秘結,需加大黃通便。

六、疹子已消退,卻全身發熱,晝夜不退,這是毒邪未完全清除,邪火鬱積於肌肉之間,時間久了會導致毛髮乾枯、皮膚乾燥、肌肉消瘦,形成骨蒸勞瘵。應立即服用蘆薈肥兒丸,加入當歸、連翹等藥治療,若延誤治療,則會出現睡覺時眼睛睜開、口鼻氣冷、手足厥冷、抽搐等症狀,成為不治之症。

蘆薈肥兒丸:蘆薈、龍膽草、木香、地骨皮、使君子、麥芽、檳榔、黃連、白蕪荑、胡黃連,研成細末,用豬膽汁做成米粒大小的丸劑,每次服用五六十粒,溫水送服。

七、疹子消退後,身體雖不消瘦,但時常發熱,煩躁不安,抽搐驚悸,神志不清,這是陰血虧虛,導致餘毒入肝而傳於心,宜養血安神,服用四物湯加麥冬、酸棗仁、石菖蒲、龍膽草、茯苓、黃連、辰砂、甘草、竹葉、燈芯草治療。或將前藥研成細末,蒸熟的餅子,加入豬心血做成丸劑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