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育嬰家秘》~ 卷之一 (7)
卷之一 (7)
1. 鞠養以慎其疾四
凡乳母大醉後勿乳,大勞後勿乳,大怒後勿乳,房事後勿乳,有熱病勿乳,其子啼哭未止勿乳,睡未醒勿乳,飽後勿乳。夜間母必起坐床上,抱起兒乳之,勿側臥乳。乳後抱其子,使其身直,恐軟弱傾側,致乳溢出也。不爾,皆令兒病。
陳氏養子十法云:一要背暖,二要肚暖,三要足暖,四要頭涼,五要心胸涼,六勿令忽見一非常之人,七脾胃要溫,八兒哭未定勿使飲乳,九勿服輕、朱,十宜少洗浴。大凡小兒冬不可久洗,浴則傷冷;夏不可久浴,浴則傷熱。頻浴則背冷而發驚。若遇熱時,以軟絹蘸湯拭之可也。
小兒臍帶未落時,不可頻浴,浴則水入臍中,臍風、撮口皆從此起。
小兒神氣衰弱,忽見非常之物,或見未識之人,或聞雞鳴犬吠,或見牛馬禽獸,嬉戲驚嚇,或聞人之叫呼,雷霆銃爆之聲,未有不驚動者也,皆成客忤驚癇之病。蓋心藏神,驚則傷神,腎藏志,恐則志失,大人皆然,小兒為甚也,凡小兒嬉戲,不可妄指他物,作蟲作蛇,小兒啼哭,不可令人裝扮欺詐,以止其啼,使神志昏亂,心小膽怯成客忤也。不可不慎。
小兒玩弄嬉戲,常在目前之物,不可去之,但勿使之弄刀劍,銜銅鐵,近水火,見鬼神耳。
小兒能言,必教之以正言,如鄙俚之言勿語也。能食則教以恭敬,若褻慢之習勿作也。能坐能行則扶持之,勿使傾跌也。宗族鄉黨之人,則教以親疏尊卑長幼之分,勿使諜嫚。言語問答,教以誠實,勿使欺妄也。賓客往來,教以拜揖迎送,勿使退避也。衣服器用,五穀六畜之類,遇物則教之,使其知之也。
或教以數目,或教以方隅,或教以歲月時日之類。如此則不但無疾,而知識亦早矣。
凡小兒專愛一人懷抱,見他人則避之,此神怯弱也。抱之則喜,放之行坐則哭者,此氣虛弱也。喜食甘味,腹有蟲也。
小兒周歲有病者,勿妄用藥,調其乳母可也。不得已而用,必中病之藥。病衰則已,勿過其則也。
幼科有拿掐法者,乃按摩之變也。小兒未周歲者,難以藥餌治,誠宜之則可以治外邪,而不能治內病也,能治小疾及氣實者,如大病氣虛者用之,必誤兒也。為父母者,喜拿而惡藥,致令夭折者,是誰之過歟?
父母常將幼子憐,幾因愛恤取愁煩,
育嬰家秘無多術,要受三分飢與寒。
人之無子者,置姬妾,覓方術,問命卜,禱鬼神,其心勞矣。及其生子,愛恤之深,保養之失,過於熱也,熱則生風;過於飽也,飽則成積。醫不擇良藥,或犯毒不可救也。柳子種木傳云:雖曰愛之,其實害之。所以取闢也。
諺云:若要小兒安,常受三分飢與寒。飢,謂節其飲食也;寒,謂適其寒溫也。勿令太飽太暖之意,非不食不衣之謬說也。
頭要清涼背要溫,露其下體養真陰,
白話文:
照顧嬰兒應謹慎,避免以下情況下哺乳:母親大醉後、劇烈勞累後、大怒後、房事後、患有熱病時、孩子哭鬧不止時、孩子睡著時、以及母親飽食後。夜間哺乳時,母親應坐起抱著孩子哺乳,不可側臥哺乳。哺乳後應將孩子抱直,防止孩子身體傾斜,導致乳汁溢出。違反以上任何一條,都可能導致孩子生病。
陳氏養育孩子的十個方法:1. 保持背部溫暖;2. 保持腹部溫暖;3. 保持腳部溫暖;4. 保持頭部涼爽;5. 保持胸部涼爽;6. 避免讓孩子突然見到陌生人;7. 保持脾胃溫暖;8. 孩子哭鬧未平息時不要餵奶;9. 不要服用輕粉和朱砂;10. 應少洗澡。總之,冬天不宜長時間洗澡,以免受寒;夏天也不宜長時間洗澡,以免受熱。頻繁洗澡會導致背部寒冷而驚厥。如果天氣炎熱,可以用柔軟的絹布蘸溫水擦拭即可。
嬰兒臍帶未脫落前,不可頻繁洗澡,以免水進入臍部,引起臍風或撮口等疾病。
嬰兒神氣虛弱,突然見到陌生事物或人,聽到雞鳴狗吠、牛馬禽獸的聲音,或被嬉戲驚嚇,聽到人的呼喊或雷電爆炸聲,都會受到驚嚇,導致客忤、驚癇等疾病。因為心藏神,驚嚇傷神;腎藏志,恐懼則傷志。大人如此,嬰兒更是如此。嬰兒嬉戲時,不可隨意指著其他東西說成蟲或蛇;嬰兒哭鬧時,不可用欺騙的手段哄騙,以免使其神志混亂,膽怯而患上客忤。不可不慎。
嬰兒玩耍時,應讓其接觸身邊常見的物品,但不要讓其玩弄刀劍、含銅鐵器物、靠近水火,以及接觸鬼神。
嬰兒會說話後,應教導其使用正確的語言,避免使用粗俗的言語;會吃飯後,應教導其恭敬地進食,避免粗魯的行為;會坐會走後,應扶持其行走,避免其跌倒;應教導其認識宗族鄉黨,了解親疏尊卑長幼之分,避免其輕慢無禮;應教導其誠實地回答問題,避免欺騙;應教導其向賓客行禮,避免躲避;應教導其認識衣服、器物、五穀、六畜等事物,使其有所了解。
還可以教導其數數、方位、年月日時等。這樣不僅可以預防疾病,還可以使孩子早日獲得知識。
嬰兒只喜歡一個人抱,見到其他人就躲避,這是神氣怯弱的表現;抱著時很開心,放下就哭,這是氣虛的表現;喜歡吃甜食,可能是腹中有蟲。
周歲以內的嬰兒生病,不要隨便用藥,調節乳母的飲食即可。如果必須用藥,也必須用對症的藥物,病情好轉就停止用藥,避免過量。
幼兒科的拿掐法是按摩的變體。周歲以內的嬰兒,難以用藥物治療,拿掐法雖然可以治療外邪,但不能治療內部疾病,只能治療一些小病和氣實的病症。對於大病、氣虛的嬰兒使用拿掐法,必定會誤事。做父母的喜歡拿掐而厭惡藥物,導致孩子夭折,這是誰的過錯呢?
父母常常溺愛幼子,往往因過於憐愛而招致煩惱。
育兒的秘訣並不多,關鍵是要讓孩子適當挨餓受凍。
沒有孩子的人,會納妾、求醫問藥、算命卜卦、祈禱鬼神,其心甚為勞苦。等到有了孩子,又因過度疼愛而忽略了保養,過於溫暖,則會生風;過於飽食,則會積食。醫生不選擇好的藥物,或使用毒藥,則不可救藥。柳子種木的典故說:雖然說是愛護他,實際上卻是在傷害他。所以要引以為戒。
俗話說:要想孩子健康,就要讓其適當挨餓受凍。挨餓,是指節制飲食;受凍,是指適應寒暖,並不是指不給孩子吃穿的錯誤說法。
頭部要涼爽,背部要溫暖,下體要保暖,以滋養真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