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密齋

《育嬰家秘》~ 卷之一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6)

1. 蓐養以防其變三

兒生七日,助穀神以導達腸胃。用粟杵爛煮粥飲,與乳母,日與一二匙吃,或用粳米研爛亦佳。

刮泡法,兒生後十日之內,常抱嚮明處,視其口中懸癰,上齶有小泡子如珠堆積者,急用銀挖耳刮去之,或以手指甲刮去之,任以軟綿拭去惡血,煎甘草湯洗之。不然,則泡落成疾,不可救矣。

通便法,兒初生後,大小便不通,腹脹欲絕者,急令婦人以溫水漱口,亟吸咂兒前後心並臍、兩手足心,共七處,每一處凡三、五次。漱口吸咂,取紅赤為度,須臾自通,不爾,無生意。

又古方用

皂角(燒存性,研為細末,)煉蜜作丸,如棗核樣,內穀道中,即通。

貼囟法,兒生後,鼻塞氣倨,吮乳不得者,用天南星(一錢),北細辛(五分)

共為細末,生薑汁、生蔥汁共調成膏,塗貼囟上,自愈。

牛黃法,兒生三日,去驚邪,除惡氣,用真牛黃大豆許,細研以後,蜜加酸棗許,共研勻,以綿蘸之與吃,一日令盡。

白話文:

嬰兒出生七天后,要協助脾胃運化。可以用粟米磨成粉末煮成粥,給哺乳的母親食用,每天給嬰兒喝一到兩匙,或者用粳米磨成粉末也很好。

如果嬰兒出生十天內,經常抱到光亮的地方,發現嬰兒口腔上顎有像珍珠一樣的小泡聚集,要趕快用銀製的挖耳勺刮掉,或者用指甲刮掉,再用柔軟的棉花擦掉污血,並用甘草水清洗。否則,這些泡泡潰爛會造成疾病,難以治愈。

如果嬰兒出生後大小便不通,肚子脹得厲害,快要不行了,要趕快讓婦女用溫水漱口,然後用漱過口的溫水吸吮嬰兒的胸前、心窩、肚臍和雙手雙腳的掌心,共七個部位,每個部位吸吮三次到五次。漱口吸吮的程度要以嘴唇紅潤為標準,很快就能通便,否則,就沒有活路了。

另外,古方還用燒成炭後研成細末的皂角,用蜂蜜做成像棗核大小的丸藥,塞入嬰兒肛門,就能通便。

如果嬰兒出生後鼻子不通氣,吸吮乳汁困難,可以用天南星一錢、北細辛五分,研成細末,用生薑汁和生蔥汁調成膏狀,塗抹在嬰兒囟門上,就能自愈。

嬰兒出生三天后,為了去除驚嚇和邪氣,可以用真牛黃(約黃豆大小)研成細末,加入蜂蜜和少許酸棗,混合均勻,用棉花沾取給嬰兒服用,一天吃完。

2. 鞠養以慎其疾四

養子須調護,看成莫縱馳,

乳多終損胃,食壅即傷脾。

衾厚非為益,衣單正所宜,

無風頻見日,寒暑順天時。

丹溪曰:人生十六歲以前,氣血俱盛,如日方升,如月將圓,惟陰常不足。故童子裳不裘帛。(前哲格言。)裳,下體之服;帛,溫軟甚於布也;裘,皮衣,溫軟甚於帛也。蓋下體主陰,得寒則陰易長,得溫暖則陰暗消。是以下體不與絹帛夾厚溫暖之服,恐陰氣受傷,是為確論。

小兒始生,肌膚未實,不可暖衣,暖甚則令肌膚緩弱,宜頻見風日。若不見風日,則肌膚脆軟,易得損傷。當以父母著過破絮舊衣,勿加新綿,天氣和暖之時,宜抱向日中嬉戲,數見風日,則血凝易剛,肌膚堅實,可耐風寒,不致疾病。若藏於帳幃之內,重衣溫暖,譬如陰地草木,不見風日,軟脆不任風寒。

當以薄衣,但令背暖。薄衣之法,當初秋習之,不可卒減其衣,否則令中風寒。所以從秋初習之者,以漸稍寒。如此則必耐寒,冬月但著兩薄襦一復裳耳。若不忍見其寒,適當略加耳。若愛而暖之,適所以害之也,又當消息,勿令汗出。如汗出則表虛,風邪易入也。晝夜寤寐,當常慎之!

丹溪曰:小兒氣血俱盛,食物易消,故食無時。然腸胃尚脆而薄,若稠黏乾硬,酸鹹辣甜,一切魚肉瓜果酒面,燒炙煨炒,但是發熱難化之物,皆宜禁絕。只如生慄、乾柿、熟菜、白粥,非惟不能縱其口,且可養其德。蓋生慄味鹹,柿乾性涼,可以養陰之助。然慄大補,柿大澀,俱為難化,亦宜少與。

婦人無知,惟務姑息,畏其啼哭,無所不與,積成痼疾,雖悔何及。所以富貴驕養,有子多疾。

按:陳氏曰小兒宜吃七分飽者,謂節之也。小兒無知,見物則愛,豈能節之?節之者,父母也。父母不知,縱其所欲,如甜膩粑餅、瓜果生冷之類,無不與之,任其無度,以致生疾,雖曰愛之,其實害之。

丹溪曰:乳子之母,尤宜謹節。飲食下咽,乳汁便通;情欲動中,乳脈便應;病氣到乳,汁必凝滯。兒得此乳,疾病立至,不吐則泄,不瘡則熱,或為口糜,或為驚搐,或為夜啼,或為腹脹。病之初來,其溺必少,便須詢問,隨證調治。母安子亦安,可消患於未形也。

小兒啼哭正甚,其母強以乳哺之,啼哭未息,逆氣未定,被乳所阻,乳又被氣滯,積於胸中,便成疾也。吐瀉、噎痢、腹痛、痞滿、疳癆之病從此起矣。

小兒在腹中,賴血以養之,及其生也,賴乳以養之。乳,積血所化也。未及一歲之後,不可便以肉果啖之,胃薄脾脆,不能消化也。乳者,飲食之津液。其母亦當淡滋味,一切酒面肥甘之熱物,瓜果生冷之寒物,皆當禁之。苟不知禁,氣通於乳,猶兒食之,以成寒熱之病,乳母之過也。

白話文:

養育孩子必須細心照料,切勿放縱。

母乳太多會傷胃,飲食過量會傷脾。

蓋被太厚沒有好處,穿衣單薄才適宜,

不要總是躲避風,要讓孩子多見陽光,順應自然界的寒暑變化。

朱丹溪說:人十六歲以前,氣血都很旺盛,就像太陽初升,月亮將圓,只是陰氣常常不足。所以小孩穿的衣服不能用皮衣、絲綢等保暖材料。(前輩的格言)裳,指下身的衣服;帛,比布料更柔軟保暖;裘,皮衣,比絲綢更柔軟保暖。因為下半身主陰,受寒則陰氣容易增長,溫暖則陰氣容易消散。所以下半身不穿絲綢、棉布等厚實保暖的衣服,是怕陰氣受損,這是正確的說法。

嬰兒剛出生,皮膚尚未發育完全,不能穿太保暖的衣服,太暖和會使皮膚鬆弛脆弱,應該經常讓他接觸風和陽光。如果不見風和陽光,皮膚就會嬌嫩脆弱,容易受傷。應該用父母穿過的舊棉絮衣服給孩子穿,不要用新的棉花,天氣暖和的時候,應該抱著孩子到太陽底下玩耍,多接觸風和陽光,這樣血液才能凝固,皮膚才能強健,才能耐寒,不容易生病。如果把他藏在帳幔裡,穿很多保暖的衣服,就像陰暗地下的草木,不見風和陽光,就會柔軟脆弱,不耐寒。

應該穿薄衣服,只要背部暖和就可以了。穿薄衣服的方法,應該從初秋開始練習,不能一下子減少衣物,否則會受寒。所以從初秋開始練習,逐漸減少衣物,這樣才能耐寒,冬天只要穿兩件薄的內衣和一件外褲就夠了。如果實在不忍心看他受寒,可以稍微加點衣服。如果過於溺愛,給他穿得很暖和,反而會害了他,還要隨時調整衣物,不要讓他出汗。如果出汗,則體表虛弱,風邪容易入侵。孩子白天黑夜的睡覺和醒著的時候,都要小心謹慎!

朱丹溪說:小兒氣血旺盛,食物容易消化,所以沒有固定的進食時間。但是腸胃還很脆弱,如果食物粗糙黏稠、乾硬,或者酸、鹹、辣、甜,以及所有魚肉瓜果酒麵,燒烤油炸的食物,凡是容易發熱難以消化的東西,都應該避免。像生栗子、柿餅、煮熟的蔬菜、白粥,不僅不能放縱孩子吃,反而可以培養他的良好飲食習慣。因為生栗子味鹹,柿餅性涼,可以滋陰。但是栗子大補,柿子大澀,都比較難消化,也要少給孩子吃。

婦女缺乏經驗,只想過度溺愛孩子,害怕孩子哭鬧,什麼都給他吃,結果造成慢性疾病,後悔也來不及了。所以富貴人家嬌生慣養的孩子,容易多病。

陳氏說:小孩應該吃七分飽,意思是應該節制飲食。小孩不懂事,看到東西就喜歡,怎麼可能自己節制呢?節制飲食的是父母。如果父母不懂得節制,放縱孩子的慾望,像甜膩的糕餅、瓜果生冷之類的食物,什麼都給他吃,沒有節制,就會導致孩子生病,雖然說是愛孩子,實際上是在害他。

朱丹溪說:哺乳期的母親,尤其要注意節制。飲食入口,乳汁就會分泌;情慾活動,乳腺也會受到影響;如果母親生病,乳汁就會滯留。孩子喝了這樣的乳汁,馬上就會生病,要不嘔吐,要不腹瀉,要不長瘡,要不發燒,或者口腔潰瘍,或者抽搐,或者夜啼,或者腹脹。孩子生病初期,小便會減少,必須仔細詢問,根據病情治療。母親健康,孩子也就健康,可以預防疾病。

小孩哭鬧得很厲害,母親強行餵奶,哭鬧還沒有停止,逆氣還沒有平復,就被乳汁阻塞,乳汁又被氣滯阻礙,積聚在胸中,就會生病。嘔吐、腹瀉、噎膈、痢疾、腹痛、痞滿、疳僂等病都是這樣引起的。

孩子在母體內依靠血液供給營養,出生後依靠乳汁供給營養。乳汁是由血液轉化而來的。一歲以前,不能用肉和水果喂養孩子,因為孩子的胃薄脾弱,不能消化。乳汁是飲食的精華。母親也要飲食清淡,所有酒、麵食、肥甘厚膩的熱性食物,瓜果生冷的寒性食物,都應該忌口。如果不懂得忌口,氣就會通過乳汁傳給孩子,如同孩子自己吃了這些食物一樣,就會造成寒熱交加的疾病,這是母親的過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