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育嬰家秘》~ 卷之四 (15)
卷之四 (15)
1. 啼哭
孩兒多哭事堪憐,何事漣洳晝夜間,
飢渴癢疴如不中,拂其心意自煩冤。
小兒初生百日一周之內,神安意靜,不妄笑多哭者,易養。如日夜啼哭不止者,難養。啼與哭不同。啼者,無時有聲而死淚也。哭者,時作時止,大號跳而有淚也。小兒啼哭非飢則渴,非癢則痛。為父母者,心誠求之,渴則飲之,飢則哺之,痛則摩之,癢則抓之,其哭止者,中其心也。
如哭不止,當以意度。蓋兒初生性多執拗,凡有親狎之人,玩弄之物,一時不在,其心不悅而哭矣,謂之拗哭,急與之,勿使怒傷肝,氣生病也。假如又不止,請醫視之。如大叫哭,晝夜不止者,肝熱也,宜瀉青丸主之,淡竹葉湯,入砂糖一豆許化下。如日夜啼哭,身熱煩躁者,心熱也,宜導赤散加黃連,燈心湯服。
或用東垣硃砂安神丸,燈心湯下,神效。(方俱見心肝二臟。)
白話文:
[嬰兒哭鬧]
寶寶常哭讓人覺得可憐,不分晝夜地淚流滿面, 如果不是因為餓了、渴了、癢了或是不舒服, 那麼就是他的需求和心情沒有得到滿足,所以才會如此煩悶。
新生兒在出生後的百日內,如果能平靜安詳,不隨便笑或哭,這種小孩比較容易養育。相反地,如果日夜不停地啼哭,就比較難照顧。啼和哭是兩回事。啼是指隨時都發出聲音,但沒有眼淚。哭則是時哭時停,大聲嚎啕且有眼淚。
寶寶哭鬧,通常不是餓了就是渴了,不是癢就是痛。作為父母,應當用心去理解孩子的需求,渴了就給他喝,餓了就餵食,痛了就輕柔撫摸,癢了就幫他搔搔,如果哭聲停止,表示你已經猜對了他的需求。
如果哭鬧仍然不停,這時要揣測他的意圖。因為剛出生的小孩往往個性倔強,對於親近的人或喜歡的玩具,一旦不在身邊,就會因不開心而哭泣,我們稱之為「拗哭」,應迅速滿足他的需求,避免讓他生氣,以免影響肝臟健康,導致疾病。如果這樣還不能止哭,應該請醫生來診斷。
如果寶寶大聲哭喊,晝夜不停,可能是肝火旺盛,適合服用瀉青丸,配以淡竹葉湯,加入一小塊砂糖一同服用。如果寶寶日夜哭鬧,身體發熱,情緒煩躁,可能是心火旺盛,適合服用導赤散加黃連,並用燈心草湯送服。
或者使用東垣硃砂安神丸,用燈心草湯送服,效果非常好。(相關藥方可在心臟和肝臟相關章節找到。)
2. 夜啼
夜啼四症驚為一,無淚見燈心熱煩,
面瑩頰青下臍痛,睡中頻笑是邪干。
夜啼者,臟冷也,陰虛於夜則冷動,冷動則為陰極發燥,寒甚作痛,所以夜啼而不歇也,鉤藤散、益黃散主之。
鉤藤散,腹痛夜啼,晝則安靜者,又治內瘹。
鉤藤,茯苓,茯神,川芎,當歸,木香(各三分),甘草(減半)
量兒大小,或末五分至一錢,薑棗略煎服。
又方,治夜啼不止,腹中疼痛。
甘草(炙),黃耆(炙),當歸,赤芍,木香(等分)
末,每少許,塗乳頭上吮之。
又方
木香磨水(半盞),調乳香,沒藥(末少許)
數沸,服之立效。
其心熱煩啼者,必有臉紅、舌白、赤澀之病,宜導赤散加麥冬、燈心,或東垣安神丸,甚效。
又方
黃連(分半,薑汁炒),甘草(一分),人參(半分)
末,竹葉水煎服。
又方,花火膏
燈花(二枚或四枚),硼砂,硃砂(各少許)
末,以燈心湯,調搽兒口中,以乳汁嚥下,一日三服。
小兒夜啼,見燈即止者,此由點燈習慣,乃拗哭也。
驚啼者,常在夢中哭而作,宜錢氏安神丸主之。
又方,胎中受驚,生未滿月而驚啼者,用:
硃砂,牛黃,麝香(各少許)
末,取豬乳汁,調搽兒口中。
又方
蟬蛻(十四枚,全者去足),入硃砂(少許)
蜜調服。
有因客忤,觸犯禁忌而夜啼者,宜四聖保命丹,用燈草燒灰,和藥杵細,乳汁調塗乳上,令兒吮之,更以術法驗之。
一法,於兒臍下,用硃筆書田字一個,即瘥。
又法,用火柴頭一個,長四五寸,削平一面,硃砂水寫云:撥火杖,撥火杖,差來作神將,捉著夜啼鬼,打殺不要放,急急如律令敕。
又方,用仙人杖,安睡處身伴,(此杖即筍欲成竹者。)立死。
又方,用抱雞婆草一束,置兒簟下,勿令人知。
白話文:
[夜啼]
夜啼有四種病症,其中一種是由於受到驚嚇導致。孩子若是在夜晚看到燈光就哭泣,且哭時無淚,可能是因為心臟過熱,感到煩躁。若是臉色發亮,雙頰泛青,肚臍下方疼痛,甚至在睡夢中頻頻微笑,這可能就是受到了邪氣的影響。
夜啼的原因通常是因為臟腑寒冷。夜晚時,陰氣虛弱,導致寒冷加重,進而產生燥熱,嚴重時會感到疼痛,因此孩子會在夜晚不停哭泣。治療上可使用鉤藤散或益黃散。
鉤藤散主要用於治療腹部疼痛,夜晚哭泣,白天卻安靜的孩子,同時也能治療內瘡。所需材料包括鉤藤、茯苓、茯神、川芎、當歸、木香(各佔三分之一),甘草(佔一半)。根據孩子的年齡調整藥量,通常一次使用五分到一錢,與薑棗一同煎煮後服用。
另一個方法,用於治療夜啼不止,腹部疼痛的情況。所需材料包括炙甘草、炙黃耆、當歸、赤芍、木香(等比例)。研磨成粉,每次取少量塗抹在母親的乳頭上,讓孩子吸吮。
還有一個方法,使用木香磨成水(約半盞),加入乳香、沒藥(少許)。煮沸數次後服用,效果立現。
對於心臟過熱,情緒煩躁,哭泣的孩子,他們通常臉色泛紅,舌頭白且口乾舌燥,可使用導赤散加上麥冬、燈心,或是東垣安神丸,效果顯著。
另一個方法,所需材料包括黃連(一半,薑汁炒)、甘草(一分)、人參(一半)。研磨成粉後,以竹葉水煎煮後服用。
還有一個方法,使用燈花(兩或四片)、硼砂、硃砂(少許)。研磨成粉,以燈心湯調和,塗抹在孩子的嘴裡,再讓他吞下母乳,每日服用三次。
對於孩子看到燈光就停止哭泣的情況,這可能是因為孩子習慣了點燈,因此哭泣是出於抗拒。
對於在夢中哭泣的孩子,可使用錢氏安神丸。
另一個方法,若是孩子在胎中受到驚嚇,出生未滿月就開始驚嚇啼哭,可使用硃砂、牛黃、麝香(少許)。研磨成粉後,以豬乳汁調和,塗抹在孩子的嘴裡。
另一個方法,使用十四個完整的蟬蛻(去除腳部),加入硃砂(少許)。以蜂蜜調和後服用。
對於因為違反禁忌而夜啼的孩子,可使用四聖保命丹,使用燈草燒成灰,與藥物混合並研磨細碎,以母乳調和塗抹在乳頭上,讓孩子吸吮,同時可以配合一些特殊的方法進行驗證。
另一個方法,在孩子的肚臍下方,用硃筆寫一個「田」字,即可改善。
另一個方法,使用火柴頭一個,長度約四五寸,削平一面,用水與硃砂寫上:「撥火杖,撥火杖,差來作神將,捉著夜啼鬼,打殺不要放,急急如律令敕」。
另一個方法,使用仙人杖放在孩子睡覺的地方,(仙人杖是指即將成為竹子的筍)。
另一個方法,使用一把抱雞婆草,放置在孩子的蓆子下,但不能讓人知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