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密齋

《育嬰家秘》~ 卷之四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 (16)

1. 諸汗

額頭有汗不須疑,漿漿渾身早問醫,

若待陽虛成脫病,縱逢國手也虛題。

《內經》曰:陽者,衛外而為固也;陰者,內之守也。氣為陽,血為陰。心主血,汗者心之液也。肺主氣,皮毛腠理,肺之合也。小兒心火太盛,上熏於肺,則皮毛不斂,腠理不密,失其衛外之職矣,故汗出焉。或為自汗,或為盜汗,血亦失其守矣。汗出不止,心亦虛也。氣弱血虛,大病生焉,縱遇良工,不可為也。

自汗者,或昏或醒,浸浸而出不止也;盜汗者,睡困則出,醒而復收也。並宜黃耆六黃湯、止汗散主之。

當歸六黃湯,此治自汗之聖藥也。

當歸,生地黃,熟地黃,黃柏,黃連,黃芩(各等分),黃耆(加倍)

先用浮麥熬成湯,去麥入藥煎成劑,去渣,調止汗散服。

止汗散,用:

故蒲扇燒灰。

又方,用:

牡蠣(米泔浸洗,煅透,末),麻黃根,黃耆(蜜炙,各末)

取浮麥一百粒煎湯,調煎一沸服,效。

錢氏云:上至頭,下至項,謂之六陽虛汗,不須治之。

小兒睡而自汗者,肌肉虛也,止汗散主之。遍身汗出者,香瓜丸主之。上至胸下至臍,胃虛也,當補脾,益黃散主之。幼科執此,殊不知自汗者,心火旺而肺金虛也,反用丁香以助火,青皮以瀉肺,其失甚矣。東垣有論。(見脾臟。)本方當歸調元湯加芍藥。黃耆建中湯穩當。

黃耆建中湯,治脾胃虛自汗。

黃耆(蜜炙),白芍(等分),甘草(炙),杜桂(減半)

姜三,棗引。

又方

黃耆(六錢,炙),甘草(一錢),(名黃耆六一湯),加白朮,白芍(各三錢)

末,薑棗引。治脾胃虛汗,甚效。

凡兒初生周歲,不可自汗,勿用他藥,宜用白朮一錢,小麥百粒,水煮令乾,去麥為末,以黃耆湯調服,愈為度。

有傷風寒熱症自汗,宜小柴胡湯加膽草治之。

有夏月中暑濕,發熱汗多者,宜人參白虎湯加蒼朮治之,效。

有傷食積者,胸腹多熱有汗,宜先去積,三黃枳朮丸下之,後以肥兒丸調理,自愈。

有因瘧後自汗者,宜小柴胡湯加黃耆、桂枝主之。

有因瀉痢後自汗者,宜黃耆建中湯加當歸、白朮主之。

有急驚風自汗者,遍身如水之冷,此危症也,難治。

凡大病後,有自汗、盜汗者,宜調元湯加白芍、白朮主之。如汗出太多不止者,宜養心血,團參湯聖藥也。

團參湯,治虛汗或心血液盛,亦發汗。此藥收斂心氣。

新羅人參,川當歸(各三分)

咀,作三服,獖豬心一個,切三片,每片入藥二錢,井水碗半,煎一碗,食後服。

,治睡中汗方

酸棗仁,人參,茯苓(等分)

蜜丸,芡實入,麥冬湯一丸下。

汗出不治症:汗出不流而發潤,一不治也;汗出如油者,二不治也;汗凝如珠者,三不治也。君子見機而作,不可不早。

白話文:

[關於各種汗症]

不必對額頭出汗感到疑惑,但若是全身都大量出汗,就應盡早就醫。等到出現陽氣虛弱導致脫病時,就算遇到醫術高明的醫生,也是無力迴天。

根據《內經》所述:陽氣在體表保護我們免受外邪侵擾,陰氣則在體內守護。氣屬陽,血屬陰。心臟主管血液,汗液是心臟的產物。肺部主管氣,皮膚和毛孔是肺的外部表現。兒童的心火過盛,向上影響到肺部,使皮膚毛孔不能正常收縮,汗腺分泌失常,導致汗液外泄。這可能是自汗,也可能是盜汗,都是血液失去控制的表現。如果汗出不止,心臟也會虛弱。氣血兩虛,就會引發大病,即使遇到高明的醫生,也可能無法治癒。

自汗是指無論清醒還是睡眠,持續不斷地出汗。盜汗是在睡眠中出汗,醒來後停止。這兩種情況都適合服用黃耆六黃湯和止汗散。

當歸六黃湯被認為是治療自汗的神藥。

藥材包括當歸,生地黃,熟地黃,黃柏,黃連,黃芩(份量相同),黃耆(份量加倍)。首先用浮麥熬湯,然後加入藥材煮成濃汁,去渣後,再調入止汗散服用。

止汗散的主要成分是舊蒲扇燒成的灰。

另一個配方是:牡蠣(用水米泔清洗後煅燒,磨成粉),麻黃根,黃耆(蜜炙,磨成粉)。取一百粒浮麥煮湯,調煮一次後服用,效果顯著。

錢氏指出:從頭部到頸部的汗出,稱為六陽虛汗,一般不需要特別治療。

兒童在睡覺時自汗,是因為肌肉虛弱,可用止汗散來治療。全身汗出的情況,可用香瓜丸來處理。上至胸部下至肚臍的汗出,是胃虛的表現,需要補脾,可用益黃散來治療。然而,很多人不知道自汗是由心火旺盛和肺氣虛弱引起的,反而使用丁香來助火,青皮來洩肺,這是嚴重的誤解。東垣有一篇相關討論(見脾臟)。本方當歸調元湯可加芍藥。黃耆建中湯則比較穩妥。

黃耆建中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導致的自汗。

藥材包括黃耆(蜜炙),白芍(份量相同),甘草(炙),杜桂(份量減半)。配合生薑三片,大棗引導。

另一個配方是:黃耆(六錢,炙),甘草(一錢)(名為黃耆六一湯),加白朮,白芍(各三錢)。磨成粉,薑棗引導。對於脾胃虛弱引起的汗出,效果極佳。

新生兒一週歲內,不能有自汗,不用其他藥物,可以使用白朮一錢,小麥一百粒,用水煮至乾燥,去掉小麥,磨成粉,用黃耆湯調服,直到病情好轉。

對於感冒風寒導致的自汗,可用小柴胡湯加膽草來治療。

夏季中暑濕,出汗多的情況,可用人參白虎湯加蒼朮來治療,效果良好。

對於食積導致的胸腹多熱和汗出,應先清除積食,用三黃枳朮丸來下藥,之後用肥兒丸來調理,自會康復。

對於瘧疾後的自汗,可用小柴胡湯加黃耆、桂枝來治療。

對於瀉痢後的自汗,可用黃耆建中湯加當歸、白朮來治療。

對於急驚風的自汗,全身冰涼如水,這是危險的病症,很難治療。

對於大病後的自汗、盜汗,可用調元湯加白芍、白朮來治療。如果汗出太多且不停止,應養心血,團參湯是很好的選擇。

團參湯用於治療虛汗或心血過剩導致的汗出。此藥能收斂心氣。

藥材包括新羅人參,川當歸(各三分)。切成三份,每個獖豬心切為三片,每片放入藥材二錢,用井水半碗煮至一碗,飯後服用。

另一個治療睡中汗出的配方:

酸棗仁,人參,茯苓(份量相同)。用蜂蜜製成丸,每次服用一丸,用麥冬湯送服。

以下是無法治療的汗出症狀:汗出不流而發潤,第一種無法治療;汗出如油,第二種無法治療;汗凝如珠,第三種無法治療。應見微知著,及早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