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密齋

《育嬰家秘》~ 卷之四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 (2)

1. 瘧疾

上㕮咀,用鹽少許,水浸濕紙厚裹,慢火煨,宜量兒大小,水煎服。

紅丸子,治食瘧食積氣滯腹脹。

三稜(水浸軟,切片),莪朮(煨),青皮,陳皮(各五錢),胡椒,乾薑(各三錢)

米醋煮粳米粉糊丸,粟米大,紅丹為衣。每服十丸至十五丸,二陳湯下。

鬼瘧者,如疫癘傳染之病,山溪巒瘴之毒,客忤無辜,寤寐驚怖之變皆是也。氣之所中,化為毒涎,乃生寒熱是也,名鬼瘧。俗用符水退之,此龍術王所咒,留祝由科。及有針間使穴而愈者,有針鞋帶五毒而愈者,至一草一蟲皆可怯之。信乎治病尚無正方也,宜先用截藥逐出惡涎,後用發散之藥解其毒氣,不退,用柴胡湯調之。

鬼哭飲,治瘧久不愈者。

常山,檳榔,白茯苓,鱉甲(酥炙,各等分)

上㕮咀,用桃柳枝七寸同煎,臨發日五更服,略吐惡涎。

四聖丸,治諸瘧,不分遠近。

穿山甲(二錢半,灰炒至胖黃,另研末),雞骨,常山,檳榔,烏梅(炒,各一兩)

水煎,糯米糊丸,隨大小為丸,紅丹為衣,十五丸至三十丸,臨發五更溫酒送下。

神應丸,祛瘧有驗。

當歸(酒蒸曬乾),柴胡(各一兩),穿山甲(灰炒切),知母

酒糊丸,臨發前夜用清茶朝北服一次,至發日五更又朝北服一次。

五神丸,治瘧疾萬應。

東方巴豆(五錢),麝香(二分半),南方官桂(五分),硃砂,白礬(各二錢),北方青黛(五錢),黑附子(三錢),中央硫磺(五錢),雄黃(一錢)

定於五月五日各修為末,按方包放,至午時,取五家粽尖為丸,梧桐大,每服一丸,綿裹於未發前一日晚,男左女右,塞鼻孔中,立效。

六和湯,發散毒氣。

人參,草果,知母,貝母,烏梅,白芷,檳榔,柴胡(各等分),常山(加倍)

㕮咀,大棗調水各半,未發前一日煎,露一宿,臨發五更服,或香蘇散加川芎、白芷、蒼朮、當歸、烏梅。

柴胡湯,治瘧久不愈。

柴胡半夏與黃芩,甘草常山白茯苓,

蒼朮烏梅姜草果,檳榔蘇葉及青陳。

水煎服。

如前數症,經久不瘥,真氣已耗,邪氣猶存,則有所謂勞瘧者焉,治法又不同。

勞瘧者,表裡俱虛,真元未復,疾雖暫止,小勞復發,謂之勞瘧,久瘧成勞者是也。當調養氣血,加減十全大補湯主之。

十全大補湯,即八物湯加黃耆、官桂是也,再加陳皮、半夏、薑、棗煎服。

瘧母者,彌年越歲,經汗、吐、下,榮衛虧損,邪氣伏藏,脅間結癥痞,謂之瘧母,此症不可急攻,當補其胃氣,以漸而攻。經云:衰其半而止也。鱉甲飲子主之。

鱉甲飲,治瘧久不愈,腸中結為癥瘕,名曰瘧母。

鱉甲(君,醋炙,倍用),黃耆(蜜炙),人參,當歸,白朮,茯苓,川芎,白芍,甘草,陳皮,青皮,半夏曲,三稜,檳榔,厚朴,柴胡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瘧疾

服用藥物時,以少量鹽水浸濕厚紙包裹藥材,小火慢煨,用量需根據患者年齡大小調整,煎水服用。

紅丸子:治療因飲食不當導致的瘧疾、食積、氣滯、腹脹。

藥材:三稜(水泡軟後切片)、莪朮(煨)、青皮、陳皮(各五錢)、胡椒、乾薑(各三錢)

將米醋煮熟的粳米粉糊成丸子,大小如粟米,外裹紅丹。每次服用十到十五丸,用二陳湯送服。

鬼瘧:如同瘟疫般傳染,山區瘴氣、外邪侵犯、驚嚇等都可能導致鬼瘧。邪氣入侵人體,化為毒涎,引起寒熱交作,稱為鬼瘧。民間常用符水治療,這屬於巫術的範疇。也有人用針灸治療,或用針刺鞋帶上的五毒之物治療,甚至一些草藥蟲物也可治療。可見,治療瘧疾並無固定方劑,應先用峻下藥排出毒涎,再用發散藥解毒,若仍不退,則用柴胡湯調理。

鬼哭飲:治療久治不癒的瘧疾。

藥材:常山、檳榔、白茯苓、鱉甲(酥炙,各等分)

將藥材與七寸長的桃柳枝一起煎服,於發病前五更服用,略微嘔吐出毒涎。

四聖丸:治療各種瘧疾,無論病程長短。

藥材:穿山甲(二錢半,灰炒至黃,研末)、雞骨、常山、檳榔、烏梅(炒,各一兩)

煎水後製成糯米糊丸,根據患者年齡大小調整丸藥大小,外裹紅丹,每次服用十五到三十丸,發病前五更溫酒送服。

神應丸:治療瘧疾有效。

藥材:當歸(酒蒸曬乾)、柴胡(各一兩)、穿山甲(灰炒切片)、知母

用酒糊製成丸藥,發病前夜用清茶朝北服用一次,發病日五更再朝北服用一次。

五神丸:治療瘧疾,療效廣泛。

藥材:東方巴豆(五錢)、麝香(二分半)、南方官桂(五分)、硃砂、白礬(各二錢)、北方青黛(五錢)、黑附子(三錢)、中央硫磺(五錢)、雄黃(一錢)

五月五日將藥材研磨成粉,按比例混合,用五家粽葉尖製成丸藥,大小如梧桐子,每次服用一丸,用棉花包裹,於發病前一日晚上塞入鼻孔(男左女右),療效迅速。

六和湯:發散毒氣。

藥材:人參、草果、知母、貝母、烏梅、白芷、檳榔、柴胡(各等分)、常山(加倍)

將藥材與大棗、水各半煎煮,發病前一日煎好後放置一夜,發病日五更服用,或用香蘇散加川芎、白芷、蒼朮、當歸、烏梅。

柴胡湯:治療久治不癒的瘧疾。

藥材:柴胡、半夏、黃芩、甘草、常山、白茯苓、蒼朮、烏梅、薑、草果、檳榔、蘇葉、青皮、陳皮

煎水服用。

若上述幾種瘧疾久治不癒,真氣已耗,邪氣尚存,則稱為勞瘧,治療方法不同。

勞瘧:表裡俱虛,元氣未復,疾病雖暫時停止,稍勞即發,稱為勞瘧,久瘧成勞者是也。應調理氣血,加減十全大補湯為主。

十全大補湯:即八珍湯加黃耆、官桂,再加陳皮、半夏、薑、棗煎服。

瘧母:多年患瘧疾,經汗、吐、瀉後,榮衛虧損,邪氣伏藏,脅肋結塊,稱為瘧母,此症不可急於攻治,應補益胃氣,逐步治療。古書記載:治療到一半即可停止。鱉甲飲子為主方。

鱉甲飲:治療久治不癒的瘧疾,腸道內結塊成癥瘕,稱為瘧母。

藥材:鱉甲(君藥,醋炙,加倍)、黃耆(蜜炙)、人參、當歸、白朮、茯苓、川芎、白芍、甘草、陳皮、青皮、半夏曲、三稜、檳榔、厚朴、柴胡(各等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