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育嬰家秘》~ 卷之四 (1)
卷之四 (1)
1. 卷之四
2. 瘧疾
瘧論經中五六般,時師總號是脾寒,
治分三法須求瘥,不及家傳平瘧丸。
瘧疾之候,始而呵欠,繼而足冷,面色青黃,身體拘急,戰慄鼓頷,腰脊俱痛,寒去未幾,內外皆熱,頭痛而渴,但欲飲水,嘔惡煩滿而不嗜食者,皆其候也。按《內經》有五臟瘧,有六經瘧之病名,世人總論之曰脾寒。蓋脾胃者,五臟六腑之本也。經云: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。
惟小兒脾胃素弱,故邪乘虛入,隨其所入,而為五臟六腑諸瘧之名也。故吾之先人分為七瘧,風、寒、暑、濕、食、鬼、勞也。治瘧之法,初則截之,謂邪氣初中,正氣未傷,故先驅之使去,不可養以為患也。中則和之,謂邪氣漸入,正氣漸傷,或於補氣血藥中加截藥,或於截藥中加補氣血藥,務適其中,以平為期。末用補法,謂邪久不去,正氣已衰,當以補其脾胃為主,使正氣復強,邪氣自退矣。
余各因七瘧,條陳三法於後,以為後學之繩墨也。
風瘧者,因感風得之,惡風自汗,煩渴頭疼。風,陽氣也,故先熱後寒。初得之宜發散,麻黃白朮湯主之;不退者,小柴胡湯加常山、檳榔、烏梅截之;久瘧不已,宜補中益氣湯主之。
麻黃白朮湯,治感風發熱。
麻黃(去節),桂枝,青皮,陳皮,川芎,白芷,半夏曲,紫蘇,白茯苓,白朮,桔梗,甘草(炙),加細辛,檳榔(等分)
為散,量兒加減,棗姜引,煎,未發前二時服。
寒瘧者,因感寒得之,無汗惡寒,攣疼面慘,陰氣也,故先寒後熱,宜與發散寒邪,養胃湯加桂主之。如不止,以平胃散加檳榔、草果截之。瘧久不止,白朮散去乾葛,加乾薑主之。
養胃湯,治感寒發瘧。
草果,藿香(各五錢),陳皮(七分半),甘草,肉桂(各二錢)
為末,入生薑、烏梅,煎服,量兒大小。
暑瘧者,因傷暑得之。陰氣獨微,陽氣獨發,但熱不寒,食不泄,煩渴且嘔,肌肉消爍,宜解暑毒,柴胡白虎湯主之;不止者,去石膏加貝母、常山、檳榔截之;又不止者,補中益氣湯主之。
柴胡白虎湯,治傷暑發瘧,即小柴胡合白虎湯也。
濕瘧者,因冒襲雨濕,汗出澡浴,坐臥濕地得之。身體重痛,肢節煩疼,嘔逆脹滿,宜胃苓湯主之。不退以平胃散加茯苓、檳榔、常山截之,久不退宜參苓白朮散主之。
胃苓湯,治傷濕發瘧,即平胃、五苓二方相合也。
食瘧者,一名痰瘧,飲食不節,飢飽有傷致然也。凡食啖生冷醃臢,魚肉肥膩,中脘生痰,皆為食瘧。其候若飢而不食,食則中滿,嘔逆腹痛,宜去其食積,四獸飲主之;不止,以二陳湯送下紅丸子截之。久不已,宜六君子湯加青皮主之。
四獸飲,治食積,和胃消痰。
半夏,人參,茯苓,白朮,橘皮,生薑,烏梅,大棗(各等分),甘草(炙,減半)
白話文:
瘧疾
瘧疾的病理在《內經》中有多種論述,古人總歸納為脾寒。治療瘧疾分為三種方法:初期應當驅除病邪;中期需調和陰陽,使邪氣與正氣達到平衡;後期則需補益脾胃,恢復正氣。 家傳的平瘧丸不在此三法之中。
瘧疾的症狀:初期會打呵欠,接著腳冷,面色青黃,身體僵硬拘緊,顫抖、張口喘氣,腰脊疼痛;寒邪退去不久,內外都感到發熱,頭痛口渴,只想喝水,嘔吐噁心、腹部脹滿,不想吃東西,這些都是瘧疾的表現。《內經》中記載有五臟瘧和六經瘧,但世人普遍認為是脾寒導致。因為脾胃是五臟六腑的根本,邪氣入侵的地方,其氣必然虛弱。
小孩脾胃本來就弱,所以邪氣容易乘虛而入,根據邪氣入侵的臟腑而命名為各種瘧疾。因此,我的先人將瘧疾分為七種:風瘧、寒瘧、暑瘧、濕瘧、食瘧、鬼瘧、勞瘧。
治療瘧疾的方法,初期要截斷病邪,因為此時邪氣剛開始入侵,正氣尚未受損,所以要先驅除邪氣,不能姑息養奸。中期要調和陰陽,因為此時邪氣已經深入,正氣也受到損害,可以根據情況在補益氣血的藥物中加入截斷病邪的藥物,或者在截斷病邪的藥物中加入補益氣血的藥物,務必使其達到平衡。到了後期則要用補益的方法,因為邪氣長期不去,正氣已經衰弱,此時應以補益脾胃為主,使正氣恢復強盛,邪氣自然就會退去。
以下根據七種瘧疾,分別說明這三種治療方法。
風瘧:因感受風邪而得病,怕風、自汗、煩渴、頭痛。風屬陽氣,所以先熱後寒。初期應當發散風寒,用麻黃白朮湯;若不退,用小柴胡湯加常山、檳榔、烏梅截斷病邪;久治不愈,則用補中益氣湯。
寒瘧:因感受寒邪而得病,無汗、惡寒、肢體攣縮疼痛、面色蒼白,屬陰邪,所以先寒後熱。宜發散寒邪,用養胃湯加桂枝;若不止,用平胃散加檳榔、草果截斷病邪;瘧疾久治不愈,用白朮散去乾葛,加乾薑。
暑瘧:因傷暑而得病。陰氣不足,陽氣獨盛,只發熱不寒,食慾不振,煩渴嘔吐,肌肉消瘦。應解暑毒,用柴胡白虎湯;若不止,去石膏加貝母、常山、檳榔截斷病邪;仍然不止,用補中益氣湯。
濕瘧:因冒雨淋濕,汗出後受涼,或久坐濕地而得病。身體沉重疼痛,肢體酸痛,嘔吐、腹部脹滿。宜用胃苓湯;若不退,用平胃散加茯苓、檳榔、常山截斷病邪;久治不愈,用參苓白朮散。
食瘧:(又稱痰瘧)飲食不節,飢飽失度而得病。凡是食用生冷、醃製、魚肉肥膩的食物,中脘積滯痰濁,都會導致食瘧。症狀是飢餓而不思飲食,吃了東西則腹部脹滿,嘔吐腹痛。宜消食導滯,用四獸飲;若不止,用二陳湯送服紅丸子截斷病邪;久治不愈,用六君子湯加青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