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密齋

《育嬰家秘》~ 卷之三 (2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22)

1. 痢疾證治

以上皆初治之法也。

赤白痢者,心主血,因傷熱得之,則心移熱於小腸,是為赤痢。故赤者從小腸而來也。肺主氣,因傷熱得之,則肺移熱於大腸,是為白痢。故白者從大腸而來也。劉河間據《內經》云:溲而便膿血,知氣行而血止也,以芍藥湯主之。行血則便自愈,調氣則後重除。此治痢之要法也。

吾之先祖,以此立法,用黃連阿膠丸加當歸、木香治血痢,於血中行氣;胃苓丸加當歸、芍藥治白痢,於氣中養血。赤白相兼者,香連丸;有積者,家秘治痢保和丸相兼服之,無不效者。

河間芍藥湯,行血則便自愈,調氣則後重除。

芍藥(一錢),當歸,黃連,黃芩(各五分),炙甘草(二分),大黃(三分),檳榔,木香(各二分),桂(二分半)

㕮咀,兒小分三劑,大則一劑,水煎食前溫服。

黃連阿膠湯,治赤痢。

黃連(三錢),阿膠(炒,二錢),白茯苓,當歸,木香(各一錢)

細末,水丸,米飲下。

胃苓丸,治白痢。

加當歸,白芍,白朮

研末,水糊丸,米飲下。

香連丸,治赤白痢。此吾家傳秘方也。

黃連(大如雞爪者去枝梗,切),吳茱萸,木香,石蓮子肉(各三錢)

共末,酒糊丸,黍米大。量兒加減,陳米炒,煎湯下。

家傳治痢保和丸,其積有未盡、有久痢原未得下、脾虛不可下者,俱宜服下之。

陳皮,半夏,白茯苓,枳殼(炒),厚朴(炒),黃連(炒),山楂肉,蘿蔔子(炒),神麯,麥芽(炒,各五分),木香,檳榔,炙甘草(各減半)

上細末,別取神麯糊丸,米飲下。

此以上中治之法也。

痢久不止名休息痢,不可驟用肉豆蔻、訶子肉、罌粟殼止之,恐有滯積未盡,反成重病也。必腹中不痛。雖有虛痛,切不可止之。吾有家秘和中丸,不犯此禁。如有可止者,幼科中秘傳香連丸、萬金散,擇而用之。

家傳和中丸,專治休息痢及疳痢,屢驗。

人參,炙甘草,當歸,川芎,車前子,豬苓,澤瀉,神麯,麥芽(俱炒),訶子肉(麵裹煨),石蓮肉(各二錢),白朮,白茯苓,陳皮,白芍,黃連(炒,各三錢),木香,乾薑(炒),豆肉蔻(麵裹煨,各二錢)

共細末,酒煮麵糊丸,黍米大,米飲下。

秘傳香連丸,治男女小兒諸般痢疾作痛,並久痢虛脫,膿血不止者,服之神效。如初痢一二日間,不可服,恐攔住積滯熱毒,變生他症,又反為害也。

黃連(酒潤,炒,一兩),木香,肉豆蔻(煨,各三錢),乳香,沒藥(各一錢)

上末麵糊丸,芡實大,服一丸,赤痢甘草湯、白痢薑湯下。

萬金散,治水瀉,下痢久不瘥者。

粟殼(去蒂,二兩,銼細,醋炒一兩,生用一兩),甘草(留節,生一兩,炙一兩),陳皮(去白,二兩),烏梅(和核一兩)

白話文:

痢疾證治

以上都是初期治療的方法。

赤痢和白痢,赤痢是因為心主血,受熱邪侵犯,心火移熱於小腸所致,所以赤痢的病症來自小腸;白痢是因為肺主氣,受熱邪侵犯,肺火移熱於大腸所致,所以白痢的病症來自大腸。劉河間根據《內經》說:小便後大便排出膿血,就知道氣機通暢,出血便會停止,因此用芍藥湯治療。氣血通暢,大便自然痊癒,調和氣機,則後重感(排便不盡感)也會消除。這是治療痢疾的重要方法。

我的祖上以此為基礎,用黃連阿膠丸加當歸、木香治療血痢,在行血的同時調和氣機;用胃苓丸加當歸、芍藥治療白痢,在調氣的同時滋養血液。赤白痢兼見者,用香連丸;有積滯者,再配合家傳治痢保和丸服用,效果都很好。

河間芍藥湯,氣血通暢,大便自然痊癒,調和氣機,則後重感會消除。

藥方:芍藥(一錢),當歸、黃連、黃芩(各五分),炙甘草(二分),大黃(三分),檳榔、木香(各二分),桂枝(二分半)。

用法:研磨成末,兒童分三次服用,成人一次服用,水煎,飯前溫服。

黃連阿膠湯,治療赤痢。

藥方:黃連(三錢),阿膠(炒,二錢),白茯苓、當歸、木香(各一錢)。

用法:研磨成細末,製成水丸,米湯送服。

胃苓丸,治療白痢。

藥方:加當歸、白芍、白朮。

用法:研磨成末,製成水糊丸,米湯送服。

香連丸,治療赤白痢。這是我們家祖傳秘方。

藥方:黃連(如雞爪般大小,去枝梗,切片),吳茱萸、木香、石蓮子肉(各三錢)。

用法:共研磨成末,用酒糊做成丸藥,如黍米大小。兒童酌情減量,用陳米炒熟,煎湯送服。

家傳治痢保和丸,用於積滯未盡、久痢未癒、脾虛不能服用瀉藥者。

藥方:陳皮、半夏、白茯苓、枳殼(炒)、厚朴(炒)、黃連(炒)、山楂肉、蘿蔔子(炒)、神麴、麥芽(炒,各五分),木香、檳榔、炙甘草(各減半)。

用法:研磨成細末,用神麴糊做成丸藥,米湯送服。

以上都是中期治療的方法。

痢疾久治不愈,稱為休息痢,不能急用肉豆蔻、訶子肉、罌粟殼來止瀉,以免積滯未盡,反而加重病情。除非腹部不痛,即使有虛弱疼痛的感覺,也絕對不能急於止瀉。我有家傳的和中丸,不會犯這種禁忌。如果需要止瀉,兒童科有秘傳的香連丸、萬金散,可根據情況選擇使用。

家傳和中丸,專門治療休息痢和疳痢,多次驗證有效。

藥方:人參、炙甘草、當歸、川芎、車前子、豬苓、澤瀉、神麴、麥芽(都炒過),訶子肉(麵裹煨),石蓮肉(各二錢),白朮、白茯苓、陳皮、白芍、黃連(炒,各三錢),木香、乾薑(炒),肉豆蔻(麵裹煨,各二錢)。

用法:共研磨成細末,用酒煮麵糊做成丸藥,如黍米大小,米湯送服。

秘傳香連丸,治療男女老少各種痢疾疼痛,以及久痢虛脫、膿血不止,服用後療效顯著。但如果初發痢疾一兩天內,不宜服用,以免阻礙積滯熱毒的排出,導致其他病症,反而有害。

藥方:黃連(酒潤,炒,一兩),木香、肉豆蔻(煨,各三錢),乳香、沒藥(各一錢)。

用法:研磨成末,用麵糊做成丸藥,如芡實大小,一次服用一丸,赤痢用甘草湯送服,白痢用薑湯送服。

萬金散,治療水瀉、久瀉不癒。

藥方:粟殼(去蒂,二兩,切碎,醋炒一兩,生用一兩),甘草(帶節,生一兩,炙一兩),陳皮(去白,二兩),烏梅(連核一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