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育嬰家秘》~ 卷之三 (6)
卷之三 (6)
1. 感冒四氣
薄荷湯調下一匙,略煎數沸,入竹瀝少許,服。
枳樸大黃丸,治傷食腹滿煩熱及傷寒後食復症。
枳實,厚朴,大黃(酒煨,等分)
煉蜜丸,芡實大,每服一丸,用大梔子一個,劈破,淡豆豉三粒,水煎濃汁化下。
香葛散,治夾食傷寒,不吐利者。
香附子,紫蘇葉(等分),葛根,陳皮,青皮(各減半),炙甘草(又減半)
此香附散加減也。㕮咀,生薑、蔥白引。要溫服,以汗微出為度。
傷食輕者,本方去葛根、薑、蔥,加小枳實一枚,重者一分。
三黃枳朮丸,治傷食,乃下劑之輕者,有熱者可服。
黃芩(酒炒),黃連(炒),大黃(酒煨),枳實(炒),白朮(等分)
神麯糊丸,黍米大,每服二三十丸,白湯下。
藿香正氣散,治夾食傷寒,有吐利者。
藿香,白朮(如發汗用蒼朮),厚朴,陳皮,半夏,白茯苓,白芷,桔梗,大腹皮,蘇葉,甘草
㕮咀,入生薑片煎,徐徐服之。
凡小兒風寒外感,用推摩捏掐法亦妙。
中暑,夏月有之,其症面垢,遍身大熱,自汗,煩躁不安而渴,兒不能言,但吮乳不止,是渴也。治有二法。
富貴家小兒,居高厚深涼之處,其有病也,乃靜而得之,謂之中暑也。惡寒發熱者,以人參白虎湯加減主之;不惡寒而發熱者,人參白朮湯,皆可服。熱退,服調元生脈散。如有吐泄者,加味五苓散主之。乳母服清暑湯。
尋常家小兒,常在烈日之中,坐於熱地之上,浴於寒澗之內,其有病者,乃動而得之,為中熱也。或有寒熱者,或吐瀉者,並以薷苓飲加減主之。
如上暑熱二症,有發驚搐者,如先病熱,後作搐者,辰砂五苓散和益元散主之。或先驚搐,又中暑者,以薷苓湯加減主之。
人參白虎湯,(方見肺臟。)
有中暑不惡寒者,只惡熱而渴,加麥冬、淡竹葉,水煎,調天水散。用滑石(水飛)六錢,甘草一錢,和勻。
無汗惡寒者,加麻黃(不去根節)、杏仁(不去皮尖);有汗惡寒者,加桂枝、白芍藥。
調元湯,見脾臟。加麥冬、五味子,乃生脈散二方合也。
清暑湯,小兒一歲內中暑,以此方調其乳母。
人參,白朮,茯苓,炙甘草,生地,麥冬,黃連,黃芩(等分)
㕮咀,煎,食後服。
五苓散,此治暑之要藥也。(方見腎臟。)加硃砂。
吐瀉加藿香、木瓜、砂仁。煉蜜丸,芡實大,陳皮湯化下。
有寒熱,加香薷,厚朴(薑汁炒),白扁豆(炒),甘草(炒)。名薷苓湯。
有吐泄,再加藿香,木瓜。
有驚搐者,五苓散末二兩,加辰砂三錢,黃芩(末)、甘草(末)各五錢,和勻,煉蜜丸,芡實大,麥冬湯下,名卻暑丹。如先驚後中暑者,合香薷飲加人參、黃連、麥冬。
白話文:
感冒四氣
薄荷湯加一匙,略煮沸,再加少許竹瀝,服用。
枳樸大黃丸,治療飲食積滯導致的腹脹煩熱,以及傷寒病後飲食再次引起的不適。 方劑:枳實、厚朴、大黃(酒炙,三藥等量)。製成蜜丸,芡實大小,每次服用一丸,用一個剖開的大梔子、三粒淡豆豉,水煎濃汁送服。
香葛散,治療夾雜飲食積滯和傷寒,沒有嘔吐腹瀉症狀者。方劑:香附子、紫蘇葉(等分)、葛根、陳皮、青皮(各減半)、炙甘草(再減半)。此方是香附子的加減方。研磨成粉末,用生薑、蔥白引服。需溫服,以微微出汗為度。飲食積滯輕者,此方去葛根、生薑、蔥白,加一小枚枳實;重者加一分枳實。
三黃枳朮丸,治療飲食積滯,是瀉下藥中較輕柔的方劑,有發熱症狀者可服用。方劑:黃芩(酒炒)、黃連(炒)、大黃(酒炙)、枳實(炒)、白朮(五藥等量)。製成神麴糊丸,黍米大小,每次服用二三十丸,白湯送服。
藿香正氣散,治療夾雜飲食積滯和傷寒,有嘔吐腹瀉症狀者。方劑:藿香、白朮(若需發汗則用蒼朮)、厚朴、陳皮、半夏、白茯苓、白芷、桔梗、大腹皮、紫蘇葉、甘草。研磨成粉末,加生薑片煎煮,慢慢服用。
小兒風寒感冒,用推拿按摩的方法也很有效。
中暑,夏季常見,症狀為面色晦暗,全身發熱,自汗,煩躁不安且口渴,小兒不能言語,只不停地吮吸乳汁,表示口渴。治療方法有兩種:
富貴人家的孩子,居住在高敞、深邃、涼爽的地方,生病多是靜養引起的,稱為中暑。惡寒發熱者,用人參白虎湯加減治療;不惡寒而發熱者,用人參白朮湯,都可服用。退熱後,服用調元生脈散。如有嘔吐腹瀉,加味五苓散治療。母親服用清暑湯。
普通人家的小孩,經常在烈日下,坐在熱地上,或在冰冷的溪水中洗澡,生病多是活動引起的,稱為中熱。或有寒熱,或嘔吐腹瀉者,均用薷苓飲加減治療。
以上兩種中暑症狀,如有驚厥抽搐,若先發熱後抽搐,用辰砂五苓散和益元散治療;若先抽搐後中暑,用薷苓湯加減治療。
人參白虎湯,(方劑見肺臟部分)。中暑不惡寒,只發熱口渴者,加麥冬、淡竹葉,水煎,再加天水散。天水散:滑石(水飛)六錢,甘草一錢,混合均勻。無汗惡寒者,加麻黃(不去根節)、杏仁(不去皮尖);有汗惡寒者,加桂枝、白芍藥。
調元湯,(方劑見脾臟部分)。加麥冬、五味子,是生脈散兩個方劑的合方。
清暑湯,一歲以內的小孩中暑,用此方治療其母親。方劑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炙甘草、生地、麥冬、黃連、黃芩(等量)。研磨成粉末,煎煮,飯後服用。
五苓散,這是治療中暑的重要藥物。(方劑見腎臟部分)。加硃砂。嘔吐腹瀉者加藿香、木瓜、砂仁。製成蜜丸,芡實大小,陳皮湯送服。有寒熱者,加香薷、厚朴(薑汁炒)、白扁豆(炒)、甘草(炒),名為薷苓湯。有嘔吐腹瀉,再加藿香、木瓜。有驚厥抽搐者,用五苓散粉末二兩,加硃砂三錢,黃芩粉末、甘草粉末各五錢,混合均勻,製成蜜丸,芡實大小,麥冬湯送服,名為卻暑丹。若先驚厥後中暑,將香薷飲合人參、黃連、麥冬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