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育嬰家秘》~ 卷之三 (5)
卷之三 (5)
1. 調理脾胃
末,煉蜜丸,龍眼大,每服一丸,米飲化下。
2. 感冒四氣
感冒天時四氣中,小兒亦與大人同。
必先歲氣無輕犯,寒熱溫涼有逆從。
天地之氣行乎四時者,有四氣焉。四氣者,風寒暑濕之氣也。人在氣中,體之虛也,感則病矣。故春傷風,夏傷暑,秋傷濕,冬傷寒。此四時之正氣病也。小兒失其調理,尤易感之,嫩弱故也,治法與大人同,但劑小耳。又小兒病則發熱,則發搐,此與大人異也。四時調理之法不同,春宜食涼不可犯溫,夏宜食寒不可犯熱,秋宜食溫不可犯涼,冬宜食熱不可犯寒。
然發表者,必宜用辛甘溫之劑,如有可汗之症,必犯其禁而用之,經云:發表不遠熱者是也。但於汗藥中少加涼藥以制之,勿使熱甚而發搐也。小兒四時感冒病,幼科未備,今特表而出之。
小兒傷風寒者,口不能言,脈無可診,但以虎口之指之色驗之也。錢氏云:男體重面黃,女面赤喘急惡寒,口中氣熱,呵欠頓悶,項急者是也。然病有表裡陰陽之症,治有汗解溫下之法,臨病之時,當詳察之,不可誤也。如惡風寒者,必偎藏其身於母懷內,引衣密隱,是為表症,可微汗之,人參敗毒散主之。
如惡熱,出頭露面,揚手擲足,渴煩躁糞,掀衣氣粗,是為里症,略與疏通之,小柴胡加大黃湯主之,(方見驚風。)中病即止。如頭額冷,手足涼,口中冷氣,面色暗淡,大便泄青,此為陰病裡虛,當以溫藥救其里,以理中湯加附子主之。(方見脾臟。)如不惡風,大熱大渴,此表裡俱熱,半表半裡也,宜和解,柴胡白虎湯主之。
又有夾食夾驚者,不可與上症同治也。夾驚傷寒者,或因驚之時,又感寒邪,以發散為主,宜脫甲散主之。或因傷寒發熱,以致驚風者,宜退驚為主,以薄荷散主之。夾食傷寒者,如先傷寒,後傷食者,此食傷證也,枳實大黃丸主之。如先傷食後傷寒,無吐下者,先解其表:香葛散;後去其宿食:枳實大黃丸主之。
如有吐瀉者,以藿香正氣散主之。
人參敗毒散,治四時感冒及時行瘟疫並痘疹,初發熱宜服。
羌活,獨活,前胡,柴胡,川芎,枳實,桔梗,茯苓,人參,甘草(各等分)
㕮咀,水煎服。
斑疹,加防風、荊芥,名荊防敗毒散。
痢疾時行,加陳倉米,名倉廩湯。
柴胡白虎湯,治傷寒半表半裡,大熱大渴,自汗不止。
柴胡,人參,黃芩,知母,甘草,石膏
㕮咀,淡竹葉水煎服。
脫甲散,治夾驚傷寒,煩渴。
柴胡(軟),當歸(酒),膽草,炙甘草,知母(各三錢),白茯苓,人參,川芎(各二錢半),麻黃(去根、節,一錢)
用連根蔥白水煎服。
熱甚加升麻、乾葛。
薄荷散,治傷寒發驚,痰涎壅甚。
薄荷葉(半兩),羌活,全蠍(去毒),麻黃,甘草(炒),殭蠶(炒),天竺黃,白附子
白話文:
感冒四氣
嬰幼兒感冒與成人相同,都必須先避免受到季節氣候的侵犯,寒熱溫涼的變化也要順應自然。
天地之氣隨著四季運行,有四種氣候:風、寒、暑、濕。人處於這些氣候之中,身體虛弱,就會感受外邪而生病。所以春天容易傷風,夏天容易中暑,秋天容易傷濕,冬天容易傷寒。這是四季正常氣候所引起的疾病。小兒因調理不當,更容易感受外邪,這是因為他們身體嬌嫩虛弱。治療方法與成人相同,只是藥量要減少。但小兒生病會發熱,甚至抽搐,這與成人有所不同。四季的調理方法也不同:春天宜吃涼性的食物,不可吃溫熱的;夏天宜吃寒涼的食物,不可吃溫熱的;秋天宜吃溫熱的食物,不可吃寒涼的;冬天宜吃溫熱的食物,不可吃寒涼的。
然而,發散風寒的藥物,必須使用辛甘溫性的藥劑。如果有出汗的症狀,即使違背禁忌也要使用,經書上說:「發散風寒不能遠離溫熱」就是這個道理。但在發汗的藥物中,要加入少量的涼藥來制約它,以免熱邪過盛而導致抽搐。小兒四季感冒的疾病,兒科書籍中記載不全,所以特別在此說明。
小兒傷風感冒,可能口不能言,脈搏不易診斷,只能通過觀察虎口處手指的顏色來判斷。錢氏說:男孩臉色重而發黃,女孩臉色發紅,呼吸急促,惡寒,口中氣息溫熱,呵欠連連,胸悶,頸項僵硬,就是這個病症。然而,疾病有表裡陰陽之症,治療則有發汗、解表、溫中、下瀉等方法,治療時必須仔細觀察,不可誤診。如果怕風寒,必定會依偎在母親懷裡,裹緊衣物,這是表證,可以讓其微微出汗,人參敗毒散主治。
如果怕熱,會露出頭面,揮手踢腳,口渴煩躁,大便乾燥,掀開衣物,呼吸粗重,這是裡證,要稍微疏通一下,小柴胡湯加大黃湯主治(方劑見驚風篇)。病症得到控制就停止用藥。如果頭額冰冷,手腳冰涼,口中氣息冰冷,面色暗淡,大便稀薄呈青色,這是陰虛裡寒的病症,應該用溫熱的藥物來溫補內臟,理中湯加附子主治(方劑見脾臟篇)。如果不畏風寒,卻大熱大渴,這是表裡俱熱,半表半裡的病症,應該用調和解表的方法,柴胡白虎湯主治。
還有一些夾雜飲食不當或受驚的病症,不能與上述病症同治。夾雜受驚和傷寒的病症,可能是因為受驚時又感受寒邪,以發散風寒為主,宜用脫甲散主治。或者因為傷寒發熱導致驚風,則應以退驚為主,用薄荷散主治。夾雜飲食不當和傷寒的病症,如果先傷寒後飲食不當,這是飲食不當引起的症狀,用枳實大黃丸主治。如果先飲食不當後傷寒,沒有嘔吐腹瀉,先解表:香葛散;然後再去除宿食:枳實大黃丸主治。
如果有嘔吐腹瀉,用藿香正氣散主治。
(以下為藥方,已略去藥物劑量及用法說明,僅列出藥物名稱)
人參敗毒散:羌活、獨活、前胡、柴胡、川芎、枳實、桔梗、茯苓、人參、甘草
柴胡白虎湯:柴胡、人參、黃芩、知母、甘草、石膏、淡竹葉
脫甲散:柴胡、當歸、膽草、炙甘草、知母、白茯苓、人參、川芎、麻黃
薄荷散:薄荷葉、羌活、全蠍、麻黃、甘草、殭蠶、天竺黃、白附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