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育嬰家秘》~ 卷之二 (19)
卷之二 (19)
1. 驚風諸證
人參,白茯苓,炙甘草,使君子肉,夜明砂,乾蟾(灰,各一錢),沉香(五分),雄黃(飛),硃砂(飛,各一錢),黃連(一錢五分),麝香(少許)
豬膽汁和粟米糊為丸,黍米大,每服二十一丸至三十五丸,米飲下。
—馬脾風似癇:小兒肺脹喘溺,胸高氣逆,兩脅扇動,鼻張悶亂,嗽喝聲嗄,痰涎潮塞,俗謂之馬脾風者,宜雄黃奪命散主之。
黑白醜(各兩半,取頭末半兩),大黃,檳榔(各半兩),木香(三錢)
為末,三歲者,服二錢,溫水調服。
涎多者,加輕粉少許,方見《丹溪附余》。
—蟲痛似癇:小兒本怯,致胃虛冷,則蟲痛而心痛,口中沫及涎水出,發痛有時,但目不斜,手不搐也。宜木香化蟲丸主之。
檳榔(一錢),木香,鶴蝨,貫仲,錫灰,乾漆(炒盡煙),使君子肉(各五分),輕粉(二錢),巴豆肉,雷丸(各二錢半)
飛羅面作糊為丸,五更米飲下。
—痓痙似癇:其症項背強直,腰身反張,搖頭掣手瘈瘲,噤口不語,發熱腹痛,鎮目不醒,病在足太陽經。其候有二:如面紅眼赤,牙緊手張,痰涎壅甚,昏憒煩渴,小便赤澀,先譫語而發者,此剛痙也,宜小柴胡加大黃湯(方見前)。如大便滑泄,不渴不語,手足先冷而發者,此柔痓也,宜理中加桂枝湯主之。理中湯加桂枝、白芍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驚風諸證
一種藥方:人參、白茯苓、炙甘草、使君子肉、夜明砂、乾蟾蜍(研成灰,各一錢)、沉香(五分)、雄黃(研細)、硃砂(研細,各一錢)、黃連(一錢五分)、麝香(少許),用豬膽汁和粟米糊做成丸藥,米粒大小,每次服用二十一到三十五粒,米湯送服。
馬脾風(類似癲癇):小兒肺脹喘息、尿頻、胸部高聳、呼吸急促、兩脅肌肉抽動、鼻孔張大、呼吸紊亂、咳嗽聲音嘶啞、痰涎阻塞,俗稱馬脾風,宜用雄黃奪命散治療。藥方:黑白醜(各取半兩,只用頭尾部分)、大黃、檳榔(各半兩)、木香(三錢),研磨成粉。三歲兒童每次服用二錢,溫水送服。涎液過多者,可加少量輕粉。(此方出自《丹溪附錄》)
蟲痛(類似癲癇):小兒體質虛弱,導致胃虛寒,則蟲痛並伴隨心痛,口中流涎沫,發作疼痛有時,但眼睛不斜視,手也不抽搐。宜用木香化蟲丸治療。藥方:檳榔(一錢)、木香、鶴蝨、貫仲、錫灰、乾漆(炒至無煙)、使君子肉(各五分)、輕粉(二錢)、巴豆肉、雷丸(各二錢半),研磨成粉,用麵糊做成丸藥,凌晨五點服用,米湯送服。
痓痙(類似癲癇):症狀為項背僵硬、腰身反弓、搖頭抽搐、嘴巴緊閉不說話、發熱腹痛、昏迷不醒,病在足太陽經。此症有兩種情況:一種是面紅眼赤、牙關緊閉、手腳伸張、痰涎阻塞嚴重、神志不清、煩渴、小便短赤、先有胡言亂語然後發病,這是陽盛的痙攣,宜用小柴胡湯加加大黃湯(方劑見前文)。另一種是大便稀溏、不渴不語、手腳先冷然後發病,這是陰虛的痓,宜用理中湯加桂枝湯治療。理中湯加桂枝、白芍,水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