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密齋

《育嬰家秘》~ 卷之四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 (3)

1. 腹脹

腹中脹滿受虛寒,秘結須從實熱看,

熱多寒少休妄議,虛虛實實夭人年。

大抵小兒多因飲食、飢餓、生冷、甜膩,聚結不散,或因久患疳積,及瘧後癖塊不消,皆能為脹,按之如鼓,膨脝者是也。故有疳脹、蟲脹、積脹、食脹、虛脹、冷脹種種不同,一言以約之,寒脹是也。故疳虛者皆屬寒,宿食積癖皆屬熱。各隨虛實主治,庶不差誤。

錢氏云:小兒腹脹,由脾胃虛寒攻作也。實者,悶亂喘滿也,可下之,不喘。喘者,虛也,不可下。若誤下致脾虛氣上,附肺而行,肺與脾子母皆虛。肺主目胞、腮之類,脾主四肢。母衰甚,必主目胞腮腫也。黃色者屬脾,治用塌氣丸漸消之,使上下分消,其氣則愈也。

小兒易為虛實,脾虛不受寒溫,服寒則生冷,服熱則生熱,當識此意,勿誤也。

凡治小兒虛腹脹,先服塌氣丸不愈,腹中有食積結糞,小便黃,時時微喘,脈伏而實,時時飲水能食者,可下,瘥。木香檳榔丸主之。脾初虛而後有積者,不可便下,以肥兒丸調之;不愈,以三稜丸主之。

塌氣丸,治小兒虛腹脹大者,加蘿蔔子,名褐丸子。

胡椒(一兩),蠍尾(去毒,五錢),蘿蔔子(炒),加陳皮,青皮,木香(各三錢)

末,麵糊為丸,粟米大,服五七丸,陳米飲下。

三稜丸,治先脾虛,後傷食,不可下者,及疳疾腹脹。

三稜(醋炒,煨),莪朮(制),青皮,陳皮,枳實,厚朴(麥焙),半夏(薑汁炒),黃連(炒),香附(醋焙),川芎,使君子肉,夜明砂,神麯,麥芽,乾蟾(燒存性),檳榔,木香,砂仁(各三錢半),當歸(一錢)

另取神麯煮糊,丸,黍米大,服二十丸至五十丸,米飲下。大便黃,涎臭穢為度,此積滯去也。

治小兒腹脹法,用:

蘿蔔子(炒),紫蘇根,乾葛,陳皮(等分),甘草(少許)

煎服。食少加白朮。

一法用蝦䗫一個,入豬肚內煮熟,去蝦䗫,將肚食盡,效。

如有因食積而腹脹者,有熱,用木香檳榔丸;有寒,用丁香脾積丸。有因食多肉多腹脹者,用三黃枳朮丸,料內加香附、半夏,蒸餅,丸服。

實者宜下之,消之,次補之;虛者溫之,升之,補為要也。

《針經》曰:夫脹者皆在臟腑之外,排靠臟腑而廓離脅,脹滿皮膚,故曰脹。大抵寒脹多而熱脹少,治宜詳辨之。如腹脹時減者為虛,腹滿不減者為實;按之濡者為虛,按之堅者為實。如大病瘧痢之後脹者為虛;外感風邪寒邪入里者,及傷飲食者,其脹為實。虛者補之,內加行氣之藥,勿太犯溫,及成熱中也。

實者下之,內加補脾之藥,或先補脾而後下之,勿太下之,恐傷胃氣,常用家秘胃苓丸,以紫蘇湯下,多服。

病脹氣喘者,宜分氣飲主之。

分氣飲,治腫脹。

桔梗,赤茯苓,陳皮,桑白皮(炒),大腹皮,枳殼,半夏,藿香,紫蘇(等分),甘草(減半)

每服一錢,水一小盞,姜三棗二,煎服。

病脹者,腹堅而大,腹皮無紋,臍突背平,胸高而喘,或滑泄,皆不可治。

《內經》曰:五實者死,腹緊脹一也,氣上喘二也,身壯熱三也,脈洪數四也,大小便秘五也。如此五實者,宜急下之,得利者生,神效丸主之。方用:

大戟,芫花,甘遂(醋炒),澤瀉,葶藶子(炒),連翹,桑白皮,木香,赤小豆(炒),黑牽牛(炒,取頭末,各等分)

大棗(蒸,去核),搗泥,丸,麻子大,量兒,檳榔湯下,以利為度。

此乃救急之方,非可常用,得利後,用參苓白朮散,去甘草補之。

白話文:

[腹部脹大]

腹部感覺脹滿,通常是由於虛弱和寒涼所導致,如果大便不通暢,要考慮是否實熱所引起。一般情況下,熱性多於寒性,不要輕易地判斷病情,虛實交錯的情況往往會縮短人的壽命。

通常兒童腹部脹大的原因多半是飲食不節制,飢餓,食用生冷或過甜的食物,這些食物在體內聚結無法消化,或者長期患有疳積病,以及瘧疾後留下的癖塊未能消除,都能造成腹部脹大,摸起來像鼓一樣,這就是所謂的膨脝。因此有疳脹、蟲脹、積脹、食脹、虛脹、冷脹等不同種類,總而言來,寒脹是最主要的原因。所以疳病和虛弱都屬於寒性,而宿食和積癖則屬於熱性。根據虛實的不同來進行治療,才能避免誤診。

錢先生指出:兒童腹部脹大,主要是脾胃虛弱和寒涼所導致。如果病情實在,會出現煩躁、呼吸困難和胸部飽脹的情況,可以使用下法,但若沒有呼吸困難的症狀,則表明是虛弱,不能使用下法。若不慎使用下法,會導致脾氣上逆,影響肺部功能,肺部和脾臟都變得虛弱。肺部主導眼瞼和腮部,脾臟主導四肢。母親身體虛弱,可能會導致眼瞼和腮部腫脹。黃色的病徵表示脾臟問題,可用塌氣丸逐漸消除,讓上下的氣機得到平衡,病情就會好轉。

兒童容易出現虛實交錯的情況,脾虛時不能接受過冷或過熱的環境,服用寒涼藥物會導致身體過冷,服用熱性藥物又會導致身體過熱,必須瞭解這一點,以免誤診。

對於兒童虛弱型腹部脹大的治療,首先使用塌氣丸,如果沒有好轉,且腹部有食物殘渣和硬便,小便呈現黃色,偶爾會微微喘息,脈搏沉實,並且時常想喝水和進食,可以使用下法,木香檳榔丸是主要的治療方法。如果脾臟最初虛弱,然後出現食物積聚,不能立即使用下法,應使用肥兒丸進行調理;若沒有好轉,則使用三稜丸進行治療。

塌氣丸用於治療兒童虛弱型腹部脹大,加入蘿蔔子後,稱為褐丸子。

胡椒(一兩),蠍尾(去毒,五錢),蘿蔔子(炒),加入陳皮、青皮、木香(各三錢)

研磨成粉末,用麵糊製成粟米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五到七粒,用陳米水送服。

三稜丸用於治療脾虛後再受到食物傷害,不能使用下法的情況,以及疳疾引起的腹部脹大。

三稜(醋炒,煨),莪朮(制),青皮,陳皮,枳實,厚朴(麥焙),半夏(薑汁炒),黃連(炒),香附(醋焙),川芎,使君子肉,夜明砂,神麯,麥芽,乾蟾(燒存性),檳榔,木香,砂仁(各三錢半),當歸(一錢)

另外,使用神麯煮成糊狀,製成黍米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二十到五十粒,用米水送服。大便顏色變黃,帶有惡臭,這表示積滯已經排出。

治療兒童腹部脹大的方法,可以使用:

蘿蔔子(炒),紫蘇根,乾葛,陳皮(等分),甘草(少許)

煎煮後服用。如果食慾不佳,可以加入白朮。

另一個方法是將一個蝦夷放入豬肚中煮熟,取出蝦夷,吃掉豬肚,效果很好。

對於因為食物積聚導致腹部脹大的情況,如果有熱性,可以使用木香檳榔丸;如果屬於寒性,可以使用丁香脾積丸。對於因為食用過多肉類導致腹部脹大的情況,可以使用三黃枳朮丸,配方中加入香附、半夏,用蒸餅製成丸子,然後服用。

實證的治療應該先使用下法或消法,然後再補充營養;虛證的治療應該先溫補,然後提升氣機,補充營養是最重要的。

根據針灸理論:腹部脹大的病徵通常出現在臟腑外部,靠近臟腑並擴張到脅部,使得皮膚脹滿,因此稱之為脹。一般來說,寒性脹大較多,而熱性脹大較少,治療時應詳細辨別。例如,腹部脹大但時有減緩的情況屬於虛證;腹部飽脹且不會減緩的情況屬於實證;按壓時感覺柔軟的情況屬於虛證;按壓時感覺堅硬的情況屬於實證。大病瘧疾後出現的腹部脹大屬於虛證;外感風邪或寒邪進入體內,或者飲食不節制的情況,其腹部脹大屬於實證。虛證應進行補充,並加入行氣藥物,不要過度使用溫熱藥物,以免導致熱中。實證應使用下法,並加入補脾藥物,或者先補脾後再使用下法,不要過度使用下法,以免損傷胃氣,常用的方法是使用胃苓丸,用紫蘇湯送服,多服用一些。

對於腹部脹大且伴有氣喘的情況,可以使用分氣飲進行治療。

分氣飲用於治療腹部脹大。

桔梗,赤茯苓,陳皮,桑白皮(炒),大腹皮,枳殼,半夏,藿香,紫蘇(等分),甘草(減半)

每次服用一錢,用一小杯水,加入三片薑和兩枚棗,煎煮後服用。

對於腹部堅硬且大的患者,腹部皮膚沒有紋路,肚臍突出,背部平坦,胸部高聳且伴有喘息,或者有滑泄的情況,都無法治療。

根據《內經》的記載:五種實證的情況將導致死亡,包括腹部緊繃且脹大,氣上沖而喘,身體壯熱,脈搏洪大且數,大小便閉塞。在這種情況下,應立即使用下法,如果能夠順利排便,就有存活的機會,神效丸是主要的治療方法。配方如下:

大戟,芫花,甘遂(醋炒),澤瀉,葶藶子(炒),連翹,桑白皮,木香,赤小豆(炒),黑牽牛(炒,取頭末,各等分)

大棗(蒸,去核),搗成泥,製成麻子大小的丸子,根據兒童的年齡調整劑量,用檳榔湯送服,直到排便為止。

這是緊急情況下的治療方法,不能經常使用,排便後應使用參苓白朮散,去掉甘草,進行補充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