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密齋

《育嬰家秘》~ 卷之四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 (2)

1. 腫病證治

面目浮腫先受風,濕從足起變形容,

補中上下分消去,下水通腸是下工。

按:幼科論小兒腫病與大人同法,率用行水之藥,誤人甚多,惟錢氏之論可宗。錢氏云:腎熱傳於膀胱,膀胱熱甚,逆於脾胃,脾胃虛而不制水,腎水反克脾,隨水而行。脾主四肢,而身面皆腫也。若大喘者,重也,何以然?腎水勝而克退脾土,土勝心火,火勝肺金,肺為心克,故喘。

或問:心刑肺,本見虛金,何喘實?曰:此有二,一者,肺大喘,此五臟逆;一者,腎水氣上行,傍侵於肺,故令大喘,此皆為難治也。腫病之後,目胞上下微起,肢體重著,陽咳怔忡,股間清冷,小便澀黃,皮薄而光,按即成窟,舉手即滿是也。

白話文:

臉部浮腫,往往是風邪入侵所致。濕氣從足部向上蔓延,導致全身浮腫。

要治癒浮腫,需從補中氣入手,上下兼顧,逐漸消腫。針對下半身的積水,則需通暢腸道,才能徹底解決問題。

需要注意的是,治療小兒腫病不能一概而論,不能單純使用利水藥物,否則容易誤治。錢氏認為,腎臟熱氣傳至膀胱,膀胱熱盛,反過來影響脾胃,導致脾胃虛弱,無法控制水液,腎水反過來克制脾土,隨著水液四散,而脾主四肢,所以導致全身浮腫。

如果患者出現喘息加重的現象,就屬於病情嚴重,這是因為腎水過盛,克制了脾土,脾土又克制心火,心火再克制肺金,肺金受傷,所以喘息。

有人可能會問,心火克制肺金,本應是肺金虛弱,為何會喘息加重呢?這其中有兩種情況,一種是肺部本身嚴重喘息,這是五臟氣逆所致;另一種是腎水氣上行,侵犯肺部,導致喘息,這兩種情況都難以治療。

腫病痊癒後,眼瞼上下可能會微微隆起,肢體沉重,容易咳嗽,心悸失眠,大腿內側冰冷,小便量少且顏色深黃,皮膚薄而光亮,稍微按壓就會凹陷,舉手也會出現水腫。

治腫之方,諸家只知治濕,多利小便之說。執此一端,遽用泄水之藥,則一泄而水消,乃曰得泄之力,殊不知脾愈泄而愈虛,不逾旬日,腫復如初,此世人只知泄水為最,而不知十補勿一攻之論,往往多死者矣。吾之家傳,大兒用胃苓湯,小兒用胃苓丸,以五皮湯送下,甚驗。

胃苓湯,治腫之要藥也。(方見脾胃。)即五苓散以滲濕,平胃散以燥濕,二方相合是也。

五皮湯

白話文:

治療腫脹,許多醫家只知道要治濕,多主張利尿。只執著於這一點,就急著用排水利尿的藥物,結果一瀉而水消,就說這是利尿的功勞,殊不知脾氣愈泄愈虛,不到十天,腫脹就又恢復原狀。這就是世人只知道利尿是最好的方法,卻不知道十補勿一攻的道理,導致很多人因此喪命的緣故。我家的祖傳秘方,大孩子用胃苓湯,小孩子用胃苓丸,再用五皮湯送服,效果非常顯著。

胃苓湯,是治療腫脹的要藥。(配方見脾胃章節)它就是五苓散以滲濕,平胃散以燥濕,兩方合而為一的方劑。

五皮湯...

桑白皮,大腹皮,茯苓皮,生薑皮,五加皮(各等分)

喘甚者,加真蘇子。以上二方有加減法

上半身腫多者,加蘇葉、訶子、葛根。

下半身腫多者,加木通、木瓜。

腹脹者,加木香、藿香、枳殼。

白話文:

桑白皮、大腹皮、茯苓皮、生薑皮、五加皮各取等量,如果喘息嚴重,再加真蘇子。以上兩方可以根據情況加減藥材。上半身腫脹較多者,加蘇葉、訶子、葛根;下半身腫脹較多者,加木通、木瓜;腹部脹滿者,加木香、藿香、枳殼。

大便秘者,加枳實、大黃微利之,或枳樸大黃丸亦效。(方見傷食。)

飲食之忌,惟鹽醬薤鮮濕面,皆味鹹,能助水者,並他生冷毒物,亦宜戒之,恐傷脾胃,重則半載,輕者三月。須待脾胃平復,血氣充實,然後於飲食中旋以少炒鹽徐徐投之,不至驟吃咸物,則腫自不再作。故劉云:治腫非難,補養尤難。

丹溪治腫大法云:宜補中行濕利小便。腰以上腫,宜發汗。若遍身腫煩渴,小便赤澀,大便秘結,此屬陽水,先用五皮散,次用四磨飲加生枳殼,重則疏鑿飲子;若遍身腫,不煩渴,大便溏,小便清少,此屬陰水,宜實脾飲或木香流氣飲主之。

白話文:

如果患者便秘,可以添加枳實、大黃,稍微促進排便,或者服用枳樸大黃丸也有效果。(配方可以在「傷食」部分找到。)

在飲食方面,要忌口,例如鹽、醬、薤、鮮濕面等等,這些食物都屬於鹹味,容易助長水氣,還有其他生冷的毒物也要避免,以免傷脾胃,嚴重者可能需要半年才能恢復,輕者也要三個月。等到脾胃恢復正常,血氣充盈之後,再慢慢在飲食中添加少量的炒鹽,不要一下子就吃太多鹹的東西,這樣水腫就不會再復發。所以劉某人說:治療水腫並不難,但補養卻很困難。

丹溪先生治療水腫的方法是:要補益脾胃,行氣利濕,促進小便排出。如果水腫位於腰部以上,可以用發汗的方法治療。如果全身水腫,伴隨口渴煩躁,小便赤澀,大便秘結,這是陽水,可以用五皮散治療,然後再用四磨飲加生枳殼,情況嚴重者可以用疏鑿飲子;如果全身水腫,沒有口渴煩躁,大便溏瀉,小便清稀,這是陰水,可以用實脾飲或木香流氣飲治療。

氣若陷下,用二陳湯加升提之藥,能使大便潤而小便長。如腹脹,少加厚朴佐之,氣不運,加木香、木通以調之。

按:丹溪治腫之法,大人小兒同用(方見各書,可尋用之。)今予仿其法,以治小兒之腫。如在表有熱可汗者,用五皮湯加麻黃、葛根、紫蘇葉、杏仁以發之。如身無熱,水氣在裡者,用五苓散加醋炒芫花、黑棗以下之。陽水之大便秘,小便澀,煩渴者,用五苓散作湯,送下枳樸大黃丸;陰水之不渴,清便自調者,用平胃散加生薑、白茯苓、草果、木香、藿香主之。

白話文:

如果氣虛下陷,可以服用二陳湯,再加入升提的藥物,就能讓大便通暢,小便順利。如果肚子脹,可以加一點厚朴來輔助。如果氣機不暢,可以加入木香、木通來調理。

丹溪先生治療腫脹的方法,大人小孩都可以使用。現在我仿照他的方法,用來治療小兒腫脹。如果表症有熱,可以出汗,就用五皮湯加上麻黃、葛根、紫蘇葉、杏仁來發散。如果沒有發熱,水氣停留在體內,就用五苓散,加醋炒芫花、黑棗等來治療。如果陽水導致的大便不通,小便澀,口渴,就用五苓散煮湯,服用枳樸大黃丸。如果陰水導致的不口渴,大便自調,就用平胃散,加上生薑、白茯苓、草果、木香、藿香來治療。

病有瘧後腫者,有泄痢後腫者,有因咳嗽腫者,有因疥瘡腫、洗後腫者;腫雖不同,治法則一也。經云去菀陳莝者,謂腹有積聚,宜去之也。開鬼門,謂發其汗也;潔淨府者,謂利其小便也。溫衣者,謂常宜和暖,使水氣得行也。大抵痢瘧後腫者難治,脾胃極也。咳嗽而腫者,宜五皮湯去五加皮,加地骨皮、陳皮(去白)、紫蘇葉主之。

氣上逆者,更加杏仁、葶藶。瘡毒痛者,通聖散。

大凡腫先起於腹,而散於四肢者,可治;先起於四肢,後歸於腹者,不可治。若臌脹而肚上有青筋脹滿,大便滑泄,久瘧而轉作虛浮,與夫肉黑傷肝,缺盆平傷心,臍實傷脾,足平傷腎,背平傷肺。凡此皆為不治之症。又男從腳下腫而上,女從身上腫而下,或肉硬,或掌平,或卵腫脛長,或面黧黑者,皆不可治也(此一段依原本)。

白話文:

有些腫脹是因為瘧疾之後引起的,有些是因為腹瀉後引起的,還有些是因為咳嗽引起的,也有些是因為疥瘡或洗完澡後引起的。雖然這些腫脹的原因不同,但治療原則卻是一樣的。經書上說要「去菀陳莝」,意思是說肚子裡有積聚的東西,應該要把它去除。而「開鬼門」指的是要讓病人出汗;「潔淨府」指的是要讓病人小便通暢。要「溫衣」,意思是說要讓病人穿暖和的衣服,讓體內的水氣能順利運行。總之,瘧疾或腹瀉後引起的腫脹比較難治,因為脾胃已經非常虛弱。如果是因為咳嗽引起的腫脹,可以用五皮湯,去掉五加皮,加入地骨皮、陳皮(去白)、紫蘇葉來治療。如果患者還有氣往上逆的情況,可以再加上杏仁、葶藶。如果是因為瘡毒引起的疼痛,可以用通聖散來治療。

一般來說,腫脹先從肚子開始,然後才蔓延到四肢的,是可以治療的;但如果腫脹是先從四肢開始,然後才回到肚子裡的,就沒有辦法治了。如果患者出現腹脹,肚子上有青筋鼓脹,大便稀薄,長期患瘧疾而轉變成虛浮,或肉色發黑傷了肝臟,胸口平坦傷了心臟,肚臍鼓起傷了脾臟,腳底平坦傷了腎臟,背部平坦傷了肺臟,這些都是不治之症。此外,如果是男性從腳底開始腫脹向上蔓延,女性從身上開始腫脹向下蔓延,或者肌肉硬化,手掌平坦,或腿肚子腫脹小腿變長,或臉色發黑,這些也都是不可治療的。

脾肺經兮屬太陰,喘呼腫脹每相尋,

視其標本分先後,秘訣家傳記在心。

病腫者,未必不喘;病喘者,未有不腫,皆濕土之病也。蓋脾肺者,手足太陰,皆屬濕土,故腫乃濕土敦阜之象,喘乃濕土熏蒸之氣。治者,須以標本先後立法也。如先腫後喘者,此脾傳肺也,以脾為本,肺為標,宜胃苓丸、五皮湯,如上法合而用之。如先喘後腫者,此肺傳脾也,以肺為本脾為標,宜蘇子降氣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脾肺經兮屬太陰,喘呼腫脹每相尋,

脾肺經都屬於太陰,喘息、腫脹常常互相伴隨。

視其標本分先後,秘訣家傳記在心。

要根據病情的本標和先後順序來辨證論治,這秘訣世代相傳,要牢記心中。

病腫者,未必不喘;病喘者,未有不腫,皆濕土之病也。

患有腫脹的,不一定不喘;患有喘息的,一定會有腫脹,這些都是濕土病變的表現。

蓋脾肺者,手足太陰,皆屬濕土,故腫乃濕土敦阜之象,喘乃濕土熏蒸之氣。

因為脾經和肺經都屬於手足太陰,而太陰屬濕土,所以腫脹是濕土堆積的表現,喘息是濕土蒸騰的氣息。

治者,須以標本先後立法也。如先腫後喘者,此脾傳肺也,以脾為本,肺為標,宜胃苓丸、五皮湯,如上法合而用之。

治療時,要根據本標和先後順序來制定治療方法。如果先有腫脹後出現喘息,這是脾經傳入肺經的病變,以脾經為本,肺經為標,應該服用胃苓丸、五皮湯,也可以將兩種藥方合用。

如先喘後腫者,此肺傳脾也,以肺為本脾為標,宜[蘇子降氣湯]主之。

如果先有喘息後出現腫脹,這是肺經傳入脾經的病變,以肺經為本,脾經為標,應該服用蘇子降氣湯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