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密齋

《育嬰家秘》~ 卷之三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8)

1. 痢疾證治

赤白無分寒熱議,多因食積宜通利,

育嬰家寶只三分,傳自河間真秘密。

按《內經》曰:飲食不節,起居不時,陰受之則入五臟,陽受之則入六腑,填滿閉塞,不為飧瀉,久為腸癖。飧瀉者,為米穀不化也。腸癖者,下痢是也。又按五十七難曰:胃瀉者,飲食不化,色黃;脾瀉者,腹脹滿,泄注,食即嘔吐逆;大腸泄者,食已窘迫,大便色白,腸鳴切痛;小腸泄者,溲而便膿血,小腹痛;大瘕泄者,裡急後重,數至圊而不能便,莖痛。大瘕泄者,痢也。

由《素》《難》之文觀之,則痢起於食積也。況小兒之病傷食者多,惟有宿食為積。故因四時之感,而成痢也。赤白皆屬熱說見《原病式》中,或謂赤者屬熱,白者屬寒,未敢聽之。但謂痢久不止,則為虛寒,或服冷藥過多,熱變為寒者則有之矣。此當以脈證別之。身熱而渴,脈數大有力而能食者為熱;身涼不渴,脈沉無力而不食者為寒明矣。

白話文:

痢疾的顏色並不一定代表寒熱,大多是食物積累導致,需要通利。

照顧嬰兒,只需掌握三分要訣,這是河間先生的秘傳。

根據《內經》記載,飲食不節、起居不規律,陰邪就會侵襲五臟,陽邪就會侵襲六腑,導致積累阻塞,無法消化排泄,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腸癖。無法消化食物,就是米穀不化;下痢就是腸癖。

另外,《五十七難》中提到,胃瀉者,食物無法消化,排泄物呈黃色;脾瀉者,腹部脹滿,泄瀉不止,吃東西就嘔吐;大腸瀉者,吃東西就感到腹部憋悶,大便呈白色,腸鳴腹痛;小腸瀉者,排尿時伴隨膿血,小腹疼痛;大瘕瀉者,裡急後重,多次想上廁所卻無法排泄,還會感到陰莖疼痛。大瘕瀉就是痢疾。

從《素問》、《難經》的記載來看,痢疾都是由食物積累引起的。特別是小孩子容易傷食,而宿食就會形成積累。所以,痢疾也可能因季節變化而誘發。

痢疾顏色是紅色還是白色,都屬於熱證,這在《原病式》中有所提及。有人認為紅色屬於熱證,白色屬於寒證,我不太贊同。但如果痢疾久治不愈,就可能是虛寒,或者服用寒涼藥物過多,熱證轉為寒證。

要判斷是熱證還是寒證,需要根據脈象和症狀。身體發熱口渴,脈象數而有力,並且能吃東西,這就是熱證;身體發涼不口渴,脈象沉而無力,並且食慾不振,這就是寒證,非常明顯。

治痢之法,初起腹中若痛,裡急後重者,其痛為實,宜急下之,三黃承氣丸。不可用巴豆、牽牛之劑。巴豆損血,牽牛損氣也。如有外症不可遽下,宜發散之,倉廩湯主之。初治不止,各隨其證施治也。

三黃承氣丸,治痢疾初起,兩眉皺而啼哭者,腹痛也。裡急後重,煩躁不安者,以此下之。

大黃(酒蒸,一兩),枳實(炒),厚朴(炒),檳榔(各五錢),黃連(酒炒),黃芩(酒炒),黃柏(酒炒),當歸(各三錢),木香(二錢)

白話文:

治療痢疾的方法,一開始肚子痛,裡急後重,疼痛屬於實證,應當立即服用三黃承氣丸瀉下。不可使用巴豆、牽牛這類藥物,巴豆傷血,牽牛傷氣。如果伴隨外症,不可急於瀉下,應當先用發散藥物治療,倉廩湯可以主治。初次治療沒有效果,就要根據不同的症狀對症施治。

三黃承氣丸可以治療痢疾初期,病人眉頭緊皺,哭泣,肚子痛。裡急後重,煩躁不安的,可以用此藥瀉下。

配方:大黃(酒蒸,一兩),枳實(炒),厚朴(炒),檳榔(各五錢),黃連(酒炒),黃芩(酒炒),黃柏(酒炒),當歸(各三錢),木香(二錢)。

共細末,神麯糊丸,黍米大,兒小者十五丸,兒大者三十丸,滾白水下。

倉廩湯,治傷風痢疾及時行疫痢,大小相似者,宜先服此方。即:

人參敗毒散(方見前,)加陳倉米,煎服。

一方加陳皮。

因傷風得之者,則純下清血,宜胃風湯主之。如下純血,宜黃連四物湯、家秘剪紅丸;不止者,阿膠梅連丸,大效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神麴糊成丸子,大小如黍米,孩子小的服用十五粒,大的服用三十粒,用滾燙的白開水送服。

倉廩湯用於治療傷風引起的痢疾和流行性痢疾,症狀相似者,宜先服用此方。即:人參敗毒散(方子在前),加入陳倉米,煎服。

另一方則加陳皮。

若因傷風引起的痢疾,則應以清熱解毒為主,宜用胃風湯。若痢疾伴隨血便,宜用黃連四物湯和剪紅丸,若仍不止,則服用阿膠梅連丸,療效顯著。

胃風湯,治風冷客於腸胃,泄下鮮血,及腸胃濕毒,下如豆汁,或下瘀血。

人參,白茯苓,川芎,當歸,白朮,白芍,辣桂(各等分)

上㕮咀,量兒加減,入粟米數十粒同煎,食前熱服。

黃連四物湯,治下痢純血。

黃連,當歸,川芎,白芍,生地,槐花(炒),荊芥穗(等分),加犀角

白話文:

胃風湯

功效: 治理因風寒入侵腸胃而導致的腹瀉、鮮血便,以及腸胃濕毒引起的腹瀉、豆汁樣便或排出瘀血。

藥材: 人參、白茯苓、川芎、當歸、白朮、白芍、辣桂 (各等份)

用法: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根據患者的年齡和體質調整用量,加入適量粟米一同煎煮,飯前熱服。

黃連四物湯

功效: 治療腹瀉伴隨純血便。

藥材: 黃連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生地、槐花 (炒)、荊芥穗 (等份),加犀角

注: 括號內的中藥名稱後面的文字表示該藥材的別名或加工方法,如“炒”表示將槐花炒制。

上㕮咀,量兒大小,水煎服。

家傳剪紅丸,治痢下純血,及大人腸風下血,神效。

枳殼(炒),槐子(炒),側柏葉(炒),荊芥穗(等分)

共細末,酒糊丸,黍子大,量兒加減,米飲下。

阿膠梅連丸,治下痢無問新舊,赤白黑、疼痛諸症。

真阿膠(銼碎,用蛤粉炒成珠),赤茯苓(去皮),烏梅(洗淨去核,焙乾),赤芍,黃柏,黃連,乾薑(炮),當歸(酒洗,日乾,等分)

白話文:

治痢疾,用上等咀嚼藥材,根據孩子的體型大小調整用量,水煎服。另外,家傳剪紅丸,可以治純血痢疾,以及大人腸風下血,效果顯著。配方是:枳殼(炒)、槐子(炒)、側柏葉(炒)、荊芥穗(等分),研磨成細末,用酒糊做成黍子大小的丸藥,根據孩子的體型加減用量,用米湯送服。阿膠梅連丸,治下痢,無論新舊,赤白黑,疼痛等各種症狀皆可治療。配方是:真阿膠(銼碎,用蛤粉炒成珠)、赤茯苓(去皮)、烏梅(洗淨去核,焙乾)、赤芍、黃柏、黃連、乾薑(炮)、當歸(酒洗,日乾),等分。

共細末,水丸,黍米大,米飲下。忌雞魚油膩諸物。

以上皆初治之法也。

芡實者,心主血,因傷熱得之,則心移熱於小腸,是為赤痢。故赤者從小腸而來也。肺主氣,因傷熱得之,則肺移熱於大腸,是為白痢。故白者從大腸而來也。劉河間據《內經》云:溲而便膿血,知氣行而血止也,以芍藥湯主之。行血則便自愈,調氣則後重除。此治痢之要法也。

吾之先祖,以此立法,用黃連阿膠丸加當歸、木香治血痢,於血中行氣;胃苓丸加當歸、芍藥治白痢,於氣中養血。赤白相兼者,香連丸;有積者,家秘治痢保和丸相兼服之,無不效者。

白話文:

  1.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製成水丸,大小如黍米,以米酒送服。

  2. 禁食雞肉、魚類、油膩等食物。

  3. 這就是初步治療的方法。

  4. 芡實能補心主的血,如果心受到熱邪影響,熱邪就會轉移到小腸,形成紅色的痢疾。因此紅色的痢疾是由小腸引起的。

  5. 肺主氣,如果肺受到熱邪影響,熱邪就會轉移到大腸,形成白色的痢疾。因此白色的痢疾是由大腸引起的。

  6. 劉河間根據《內經》的理論指出,如果尿液中出現膿血,這是因為氣行血止的現象,應使用芍藥湯來治療。行血則便自愈,調氣則後重除。這是治療痢疾的重要方法。

  7. 我們祖先制定的這個原則,使用黃連阿膠丸加上當歸、木香來治療血痢,在血中行氣;使用胃苓丸加上當歸、芍藥來治療白痢,在氣中養血。

  8. 若血痢和白痢同時出現,則使用香連丸;若有所積滯,則使用家族祕傳的治痢保和丸一起服用,效果都非常好。

河間芍藥湯,行血則便自愈,調氣則後重除。

芍藥(一錢),當歸,黃連,黃芩(各五分),炙甘草(二分),大黃(三分),檳榔,木香(各二分),桂(二分半)

㕮咀,兒小分三劑,大則一劑,水煎食前溫服。

黃連阿膠湯,治赤痢。

黃連(三錢),阿膠(炒,二錢),白茯苓,當歸,木香(各一錢)

細末,水丸,米飲下。

胃苓丸,治白痢。

加當歸,白芍,白朮

研末,水糊丸,米飲下。

香連丸,治赤白痢。此吾家傳秘方也。

黃連(大如雞爪者去枝梗,切),吳茱萸,木香,石蓮子肉(各三錢)

白話文:

「河間芍藥湯」能行血,則痢疾自然痊癒;調氣,則後重之症消除。配方為:芍藥一錢,當歸、黃連、黃芩各五分,炙甘草二分,大黃三分,檳榔、木香各二分,桂二分半。研磨成粉,小兒分三劑,成人一劑,水煎熱服,飯前服用。

「黃連阿膠湯」主治赤痢。配方為:黃連三錢,阿膠炒二錢,白茯苓、當歸、木香各一錢。研磨成細末,製成水丸,米湯送服。

「胃苓丸」主治白痢。配方為:加入當歸、白芍、白朮。研磨成末,用水糊成丸,米湯送服。

「香連丸」主治赤白痢。這是我們家代代相傳的秘方。配方為:黃連(大小如雞爪,去枝梗,切片),吳茱萸、木香、石蓮子肉各三錢。

共末,酒糊丸,黍米大。量兒加減,陳米炒,煎湯下。

家傳治痢保和丸,其積有未盡、有久痢原未得下、脾虛不可下者,俱宜服下之。

陳皮,半夏,白茯苓,枳殼(炒),厚朴(炒),黃連(炒),山楂肉,蘿蔔子(炒),神麯,麥芽(炒,各五分),木香,檳榔,炙甘草(各減半)

上細末,別取神麯糊丸,米飲下。

此以上中治之法也。

痢久不止名休息痢,不可驟用肉豆蔻、訶子肉、罌粟殼止之,恐有滯積未盡,反成重病也。必腹中不痛。雖有虛痛,切不可止之。吾有家秘和中丸,不犯此禁。如有可止者,幼科中秘傳香連丸、萬金散,擇而用之。

白話文:

藥丸做成糊狀,大小如黍米。根據孩子年齡增減藥量,陳米炒香後煎湯服用。這個方子適合積食未盡、久痢未癒、脾虛不能下瀉的患者。方子中包含陳皮、半夏、白茯苓、枳殼、厚朴、黃連、山楂、蘿蔔子、神麴、麥芽、木香、檳榔、炙甘草等藥材,細末後用神麴糊丸,米湯送服。這是一個治療痢疾的中醫方法。久痢不癒稱為休息痢,不能急於用肉豆蔻、訶子、罌粟殼止瀉,以免滯積未盡,反而加重病情。即使腹中無痛,即使是虛痛,也不可急於止瀉。我還有家傳的和中丸,不犯這些禁忌。如果需要止瀉,可以選用幼科中的秘傳香連丸或萬金散。

家傳和中丸,專治休息痢及疳痢,屢驗。

人參,炙甘草,當歸,川芎,車前子,豬苓,澤瀉,神麯,麥芽(俱炒),訶子肉(麵裹煨),石蓮肉(各二錢),白朮,白茯苓,陳皮,白芍,黃連(炒,各三錢),木香,乾薑(炒),豆肉蔻(麵裹煨,各二錢)

共細末,酒煮麵糊丸,黍米大,米飲下。

秘傳香連丸,治男女小兒諸般痢疾作痛,並久痢虛脫,膿血不止者,服之神效。如初痢一二日間,不可服,恐攔住積滯熱毒,變生他症,又反為害也。

白話文:

「家傳和中丸」專門治療休息痢和疳痢,效果顯著。配方包括:人參、炙甘草、當歸、川芎、車前子、豬苓、澤瀉、神麴、麥芽(都炒過)、訶子肉(用麵包裹煨)、石蓮肉(各二錢)、白朮、白茯苓、陳皮、白芍、黃連(炒過,各三錢)、木香、乾薑(炒過)、豆蔻肉(用麵包裹煨,各二錢)。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酒煮麵糊做成丸子,大小如黍米,用米湯送服。

「秘傳香連丸」則治療男女小兒各種痢疾引起的腹痛,以及久痢虛脫、膿血不止的症狀,效果神奇。但若初患痢疾一兩天內,不可服用此藥,以免堵塞積滯的熱毒,導致其他疾病,反而有害。

黃連(酒潤,炒,一兩),木香,肉豆蔻(煨,各三錢),乳香,沒藥(各一錢)

上末麵糊丸,芡實大,服一丸,赤痢甘草湯、白痢薑湯下。

萬金散,治水瀉,下痢久不瘥者。

粟殼(去蒂,二兩,銼細,醋炒一兩,生用一兩),甘草(留節,生一兩,炙一兩),陳皮(去白,二兩),烏梅(和核一兩)

銼碎合成劑,量兒大小,熱渴略煎二沸,和渣傾出碗內,蓋定澄清去渣,空心溫服。

以上末治之法也。

白話文:

萬金散 - 治水瀉,下痢久不瘥者

藥方:

  • 黃連(酒潤,炒,一兩)
  • 木香(三錢)
  • 肉豆蔻(煨,三錢)
  • 乳香(一錢)
  • 沒藥(一錢)

製法:

  1.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麵糊做成丸子,大小如芡實。
  2. 服用時,每次一丸,用赤痢甘草湯或白痢薑湯送服。

另一方:

  • 粟殼(去蒂,二兩,銼細,醋炒一兩,生用一兩)
  • 甘草(留節,生一兩,炙一兩)
  • 陳皮(去白,二兩)
  • 烏梅(和核一兩)

製法:

  1. 將上述藥材切碎,混合成藥劑。
  2. 依據患者年齡大小,取適量藥劑,加入熱水略煮兩沸,趁熱將藥渣濾出,盛入碗中,蓋好靜置沉澱去除藥渣。
  3. 空腹溫服。

用法:

以上兩種藥方皆可用於治療水瀉、久痢不愈的症狀。

瀉痢從來更變多,久而休息轉沉疴,

脫肛不禁堪惆悵,膝腫其如鶴膝何。

有泄瀉變痢疾,有痢疾變泄瀉者。先正有言曰:先瀉後痢者,此脾傳腎也,為賊邪,難治。先痢後瀉者,此胃傳脾也,為微邪,易治。斯言也,謂瀉痢久而傳變者,愚亦有說焉:瀉久不止復變痢者,其後重者,胃氣之下陷也。其膿血者,腸垢之下濁也。水穀竭而胃敗,如之何不死。

痢久不止而變瀉者,其後重除者,乃濕熱之毒盡矣。其膿血止者,乃陳莝之物去也。腸胃通而水穀行,故可治也。若初瀉便變痢者,此氣病傳入血中,宜養血為主,加調氣之藥,不可復下傷胃氣也。初痢即變瀉者,此血病傳入氣中,以調氣為主,加養血之藥,不可遽澀,使毒留而不去,覆成痢也。瀉變痢者,宜四物湯加黃連、木香、白茯苓。

白話文:

腹瀉和痢疾的病症變化多端,拖延久了就會轉變成更嚴重的疾病。脫肛失禁令人沮喪,膝蓋腫脹如同鶴膝般令人擔憂。

腹瀉和痢疾會互相轉變,有的人先腹瀉後痢疾,有的人先痢疾後腹瀉。古代醫家說,先腹瀉後痢疾的,是脾臟傳病到腎臟,屬於外邪入侵,難以治療。先痢疾後腹瀉的,是胃傳病到脾臟,屬於微邪入侵,比較容易治療。

對於腹瀉和痢疾久病轉變的情況,我也有自己的見解:腹瀉久治不愈,又轉變為痢疾,病情加重的,可能是胃氣下陷。如果出現膿血,則是腸道積垢下沉。水谷消化不良,胃氣虛敗,這樣下去怎麼能不死呢?

痢疾久治不愈,又轉變為腹瀉,病情減輕的,說明濕熱之毒已經消散。如果膿血停止,說明腸道積存的廢物已經排出。腸胃通暢,水谷消化良好,所以能治癒。

如果一開始就是腹瀉,很快就轉變為痢疾,這是氣病傳入血中,應該以養血為主,再加入調氣的藥物,不可再服用瀉下藥,以免傷及胃氣。如果一開始就是痢疾,很快就轉變為腹瀉,這是血病傳入氣中,應該以調氣為主,再加入養血的藥物,不可過於收斂,以免毒素留存而無法排出,導致痢疾復發。

腹瀉轉變為痢疾的,可以用四物湯加黃連、木香、白茯苓治療。

痢變瀉者,宜四君子湯加當歸、白芍主之。

痢久不止,無津液欲成疳病者,宜參苓白朮散大補胃氣可也。有素病疳,又新病痢者,此重傷食,感冒四氣之所致也。宜錢氏異功散加當歸、白芍、木香、訶子肉、神麯(炒)各等分為丸服,不可作痢治之。

痢久不止,謂之休息痢。脾胃受傷,其氣之下陷也,則為脫肛。其上逆也,則為食入即吐,不思乳食,謂之噤口。腎開竅於二陰,痢久則腎敗矣。兩膝紅腫,謂之鶴膝,更有不治之症,俱宜辨之。

白話文:

如果痢疾轉變成腹瀉,可以用四君子湯加入當歸、白芍治療。

如果痢疾長期不癒,患者口乾舌燥,快要變成疳病,可以用參苓白朮散來大補脾胃。如果患者原本就有疳病,又得了痢疾,這是因為飲食過度,或是受寒感冒引起的。可以用錢氏異功散,加入當歸、白芍、木香、訶子肉、神麴(炒)等比例製成丸劑服用,但不能單純作為治療痢疾的藥方。

長期不癒的痢疾稱為休息痢。脾胃受損,氣向下陷,就會造成脫肛;氣向上逆,就會導致吃東西就吐,不思乳食,稱為噤口。腎經開竅於二陰,久痢會傷及腎臟,導致雙膝紅腫,稱為鶴膝,甚至出現難以治癒的症狀,都需要仔細辨證治療。

脫肛者,胃氣之下陷也,後重不除,努責太過,故腸頭脫肛出也。肛門名魄門,肺是主之。腸頭脫出,又肺氣不行收令也。宜用養血調氣升提之劑,使痢止則肛自不出矣。升麻湯主之,外用洗法、托法、灸法。

升麻湯

升麻(一錢),人參,白朮,白茯苓,陳皮,當歸,白芍,麻子仁(各五分),甘草,防風(各三分),荊芥穗(二分),烏梅(去核,一個)

上㕮咀,分二劑,食前服。

洗法獨澆散,治脫肛不收。

五倍子(半兩,研末),井花水(三碗,入瓷罐內慢火煎半),入朴硝,荊芥穗(各一錢)

白話文:

脫肛是因爲脾胃氣虛導致下垂,排便時用力過度,所以腸頭會從肛門脫落出來。肛門被稱爲“魄門”,由肺來主管。腸頭髮炎並且不能自行收縮也是因爲肺氣不足。應該使用養血調氣提升的方法治療,讓腹瀉停止後肛門就不會再出來了。可以服用升麻湯,並且配合外部清洗和按摩等方法進行治療。 升麻湯配方如下:

  • 升麻:3克
  • 人參:4克
  • 白朮:4克
  • 白茯苓:4克
  • 橘紅:4克
  • 當歸:4克
  • 白芍藥:4克
  • 麻子仁:4克
  • 炙甘草:3克
  • 防風:2克
  • 荊芥穗:1克
  • 烏梅(去掉果核):一個

將以上藥材切碎分成兩劑,在飯前飲用。 另外還有獨澆散這種治療方法,用於治療脫肛無法恢復的情況:

  • 五倍子: 15克 (磨成粉末)
  • 清水: 一碗半 (放入瓷器內慢慢加熱至一半)

加入朴硝和荊芥穗各約3克即可。

乘熱熏洗,仍以五倍子末付之。一方用綠桑螺,燒存性,研末,以豬膏和塗腸頭上。

托法,用:

木賊燒存性,為末,摻之以軟帛按入。

又方,用:

赤石脂,伏龍肝(等分)

末,敷之。

又方,用:

龍骨末,木賊燒存性(等分)

為末敷之。

灸法,脫肛不收,灸尾翠骨穴神效,又能治痢。

噤口者,乃胃虛逆氣上衝而吐也:有不思食者,皆虛損也,宜用參苓白朮散,米飲調服。大抵此病難治。凡瀉痢者,能食則吉,不能食則凶。

白話文:

熱敷患處,並撒上五倍子粉末。另一個方法是用綠桑螺燒成灰,研磨成粉,和豬油一起塗抹在肛門外。

另外,可以用木賊燒成灰,研磨成粉,用軟布包好壓入患處。

也可以用赤石脂和伏龍肝等量研磨成粉敷在患處。

還可以用龍骨粉和木賊燒成灰等量混合敷在患處。

灸法方面,脫肛不癒合可以用灸尾翠骨穴,療效顯著,也能治療痢疾。

噤口症是胃氣虛弱,逆氣上衝導致嘔吐;不思飲食者都是虛損所致,應該服用參苓白朮散,用米湯調服。總體來說,這種病難治。凡是患有瀉痢的人,能吃東西就是好的兆頭,不能吃東西就凶險了。

鶴膝者,兩膝紅腫,如鶴之膝也。小兒痢後多此疾,乃腎虛之症也,宜補腎地黃丸,加虎脛骨、牛膝主之。

有五色痢者,此五臟之真色見也,不可治。

痢疾腹脹者,屬中氣不足也,宜胃苓丸調之,慎勿下之,下之則死。亦有餘毒之未盡,誤服澀藥太早,腹脹者,此為實也,腹中必痛,宜下之,三黃枳朮丸主之。

痢疾不治症:小兒下痢如塵腐色者死,如屋漏水者死。下痢日久,大吼如竹筒者死,如魚腥者死。

凡赤白同下,久而不禁,小便赤澀,腹痛發熱,唇紅舌苔,氣促心煩,坐臥不安,大渴飲水,穀道傾陷,面容似妝,噤口不食,眼胞腫,足背腫者,皆不可治。《內經》曰:腸癖身熱,脈躁疾者死;身涼脈遲者生。又脈大而有力者死;脈微而無力者生。

白話文:

鶴膝是指膝蓋紅腫,像鶴的膝蓋一樣。小兒拉肚子後常出現這種病症,是腎虛引起的,可以用補腎地黃丸治療,再加上虎脛骨和牛膝效果更好。

如果拉肚子有五種顏色,這是五臟的真色顯現,無法治療。

拉肚子肚子脹,屬於中氣不足,可以用胃苓丸調理,千萬不能瀉藥,瀉藥就會死。也有一些情況是餘毒未清,誤服收斂藥太早,導致肚子脹,這是實症,肚子肯定會痛,需要瀉藥,三黃枳朮丸可以治療。

拉肚子無法治療的情況:小兒拉肚子像塵土一樣的顏色,或者像屋頂漏水一樣,都會死。拉肚子時間長了,大聲吼叫像竹筒一樣,或者像魚腥一樣,都會死。

凡是拉肚子又紅又白,長時間止不住,小便赤色發澀,肚子痛發熱,嘴唇紅舌苔厚,呼吸急促心煩,坐立不安,非常口渴,肛門下陷,臉色像化妝一樣,不開口吃東西,眼皮腫,腳背腫,這些都是無法治療的。《內經》說:腸道阻塞,身體發熱,脈搏跳動很快的人會死;身體發涼,脈搏跳動緩慢的人會活。同樣,脈搏強勁有力的人會死;脈搏微弱無力的人會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