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密齋

《育嬰家秘》~ 卷之三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6)

1. 傷食證治

傷食無如損節奇,視其輕重法何為,

欲求陳莝推將去,消導不行攻取之。

《內經》曰:飲食自倍,脾胃乃傷。東垣先生解云:飲者,無形之氣也;食者,有形之血也。由此推之,乳為血所化,飲之類也。乳食之類,宜有辨矣,幼科消乳丸三稜莪朮,誤也。

小兒之病,傷食最多,故乳食停留中焦不化而成病者,必發熱惡食,或噫氣作酸,或惡聞食臭,或欲吐不吐,或吐出酸氣,或氣短痞悶,或腹痛啼哭,此皆傷食之候也,(方見傷食之證。)不必悉具,便宜損之。損之者,謂姑止之,勿與食也,使其自消。所謂傷之輕者,損谷自愈也。

損之不減,則用胃苓丸以調之。調之者,調其脾胃,使乳谷自消化也。調之不減,則用保和丸以導之。導之者,謂腐化乳食,導之使去,勿留胃中也。導之不去,敗攻下之。輕則枳樸大黃丸,重則備急丸主之。

枳樸大黃

枳實(炒),厚朴(薑汁炒),大黃(酒蒸,各等分),檳榔(減半)

共細末,神麯糊丸,黍米大,量兒減加,薑湯下。

備急丸

大黃,巴豆(去膜),乾薑(等分)

須得精新好藥,研末煉蜜丸,黍米大,每服三五丸,量兒加減,白湯下。

凡用消導攻取之藥,必的見其所傷之物,則胃氣不傷而食物去,卻無遺毒矣。故傷熱物者,如酒肉、濕面、辛辣之類,則以枳實、青皮黃連、大黃、牽牛主之。傷冷物者,如瓜果、冰水、豆粉之類,則以丁香木香砂仁草果、巴豆治之。又如山楂之消肉食,神麯、麥芽之消穀食,半夏、乾薑之消菜果生冷,各有所宜也。

苟不問寒熱,而以寒治寒,以熱治熱,則所傷之物雖去,而偏寒偏熱之藥性留於胃者,或為熱中,或為寒中,作兒終身之害者,皆一時之誤也。

小兒傷食,最關利害,父母不可輕忽,醫人不可粗率也。如棄而不治,則成積癖;治之失法,則成疳癆。故兒之強壯者,脾胃素實,恃其能食,父母縱之,以致太過,停留不化,此乃食傷脾胃,真傷食也,可用前法治之。如小兒之怯弱者,脾胃素虛,所食亦少,或因少加,則必停蓄不化,此乃脾虛不能消穀,轉運遲耳,非其傷食也,治以前法則誤矣,宜用養脾丸主之。

小兒易虛易實者也,如使壯實者,縱其口腹,則飲食自倍,脾胃乃傷,而實者亦虛矣。其虛怯者,節飲食則脾胃無傷,穀氣漸長,而虛者可實矣。

胃苓散之方,如五苓散之利水,平胃散之消穀,可以調理脾胃,可以消導飲食,誠小兒之要藥也。如傷食又感風寒者,此內傷夾外感也。不吐瀉者,謂之夾食傷寒,先解其表,宜藿香正氣散主之;表解後,攻其食積,枳樸大黃丸。有吐瀉者,謂之霍亂,宜藿香正氣散主之。(詳見感冒四氣。

)如傷食發熱變驚風者,先去食積,使食去熱除而搐自止,宜加減宣風散主之;發搐者,人參羌活散。(詳見驚風。)

宣風散

檳榔(二個),草果仁,陳皮(各半兩),黑牽牛(生、熟各半,二兩),大枳實(五枚),大黃(一兩)

共末,每半錢,蜜湯調服。

人參羌活散

柴胡防風天麻前胡,人參,川芎當歸枳殼茯苓羌活桔梗甘草,蟬退(各等分)

末,薄荷同煎服。

傷食或吐或瀉,則其所傷之物去矣,只以肥兒丸調之,和其胃氣,或錢氏之異功散,蜜湯調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