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育嬰家秘》~ 卷之三 (4)
卷之三 (4)
1. 喘
氣喘綿綿自肺生,有寒有熱有痰浞,
尋常哮喘無他慮,病篤應喘嫌急添。
《內經》曰:諸氣膹郁,皆屬於肺。喘者,肺氣之膹郁,逆而上行也。有因感寒而得之者,必惡寒發熱,面赤唇紅,鼻息不利,清便自調,邪在表也,宜發散之,用五虎湯主之。內有寒痰者,芎蠍散。
麻黃(七分),杏仁(去皮、尖,一錢),甘草(四分),細茶(炒,八分),石膏(錢半)
白話文:
氣喘發作,源於肺部,有寒有熱,也有痰濕阻塞。一般哮喘無需過於擔心,但若病情嚴重,喘息加劇就需謹慎對待。《內經》說,所有氣機鬱結,都歸屬於肺。喘息,就是肺氣鬱結,逆流上行所致。若因寒邪入侵引起,必會怕冷發熱,面紅唇紅,呼吸不順暢,大便正常,屬於表證,應當發散治療,可用五虎湯。若體內有寒痰者,可用芎蠍散。
藥方:麻黃七分,杏仁(去皮尖)一錢,甘草四分,細茶(炒)八分,石膏錢半。
煎服。
有因熱而得之者,必口燥咽乾,大小便不利,宜葶藶丸下之。有因宿痰而得者,必痰涎壅上,喘息有聲,以千緡湯主之。
千緡湯
半夏(七個,湯泡七次),甘草(炒,一寸),生薑(一指),皂角(一寸)
㕮咀,作一服煎。
以上皆素無而暴有者也。
素有哮喘之疾,遇天寒暄不常,犯則連綿不已,發過自愈,不須上方。但人有苦於此,必欲治之,可預為之防也。有一發而吐痰涎者,宜服補腎地黃丸,加五味子、破故紙(炒)。(方見腎臟。)有發而不吐痰涎者,宜丹溪治痰喘方。
白話文:
煎好後服用。
如果因為熱而引起的哮喘,患者一定會出現口乾舌燥、大小便不暢的症狀,可以用葶藶丸來治療。如果因為宿痰引起的哮喘,患者一定會出現痰液阻塞、呼吸困難、喘息有聲的症狀,可以用千緡湯來治療。
千緡湯的藥方如下:
半夏七個,用溫水浸泡七次;甘草一寸,炒制;生薑一指;皂角一寸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製成一劑,煎服。
以上所述的哮喘,都是原本沒有,突然發作的。
如果原本就有哮喘病史,遇到天氣寒冷或炎熱變化無常時,哮喘就可能會反覆發作,發作後自行痊癒,不需要用上述藥方治療。但有些人會因為哮喘而痛苦,想要治療,可以提前預防。如果發作時會吐痰,可以用補腎地黃丸,加入五味子、破故紙(炒制)來治療。(藥方見腎臟章節。)如果發作時不會吐痰,可以用丹溪治痰喘方來治療。
南星,半夏,人參,瓜蔞,香附,陳皮(去白),皂角炭,蘿蔔子
為末,薑汁煮神麯糊丸,黍米大,每服二十丸,薑湯下。
切不可輕聽時醫,妄用砒信有毒之物。
臨時宜用九寶湯,此常治經年喘嗽,屢驗。
麻黃(去節),陳皮(去白),薄荷(各五分),辣桂,紫蘇,桑白皮(炒),大腹皮,杏仁(去皮尖,各三分),炙甘草(六分)
白話文:
南星、半夏、人參、瓜蔞、香附、陳皮(去白)、皁角炭、蘿蔔子,研磨成粉末後,加入薑汁與神麯調和,做成藥丸,大小如黍米,每次服用二十顆,用薑湯送服。
千萬不要輕信時下的醫者,胡亂使用有劇毒的砒霜等物。
當臨時需要時,可以使用九寶湯來治療,這是常用於治療多年來的哮喘咳嗽,多次驗證有效。
麻黃(去除節),陳皮(去白),薄荷(各五分),辣桂,紫蘇,桑白皮(炒),大腹皮,杏仁(去皮尖,各三分),炙甘草(六分)。
這部分描述了製藥的材料和方法,以及藥方的用途。但請注意,這些都是中醫傳統的治療方式,並非現代醫學的推薦,使用前應諮詢專業醫師。
銼,烏梅、生薑、童便少許,煎服。
小兒胸膈積熱大喘者,此肺脹也,名馬脾風,用牛黃奪命散主之。(方見驚風。)
又方
用:
甘遂(一錢),雄黃(五分)
每服五分,新汲水五七匙,清油三點調下,吐痰後喘定。
大抵喘者,惡候也。有因利下而愈者,亦有因利下而殂者;有數年𤴺痼而自瘳者,亦有因他痰火而不救者。如汗出、發潤、喘者,為肺絕;自汗如油喘者,為命絕;直視譫語喘滿者,不治。諸有篤疾,正氣欲絕,絕時邪氣盛行,多壅逆而為喘也。
白話文:
將烏梅、生薑和少許童便一起煎煮,服用。
小兒胸部和隔膜積聚熱氣,導致呼吸困難,這是肺部脹滿,叫做馬脾風,可以用牛黃奪命散治療。(藥方請見驚風條目。)
另外一種方法:
使用甘遂一錢、雄黃五分。
每次服用五分,用新汲取的清水五到七匙,加入三滴清油調和後服用,吐出痰液後呼吸就會平穩。
總之,喘息是一種不好的徵兆。有些人因為瀉下而痊癒,也有些人因為瀉下而死亡;有些人多年積病自愈,也有些人因為其他痰火而無法救治。如果出汗、頭髮潤滑、呼吸困難,這是肺氣耗盡;如果自汗如油,呼吸困難,這是生命垂危;如果直視、神志不清、呼吸急促,則無法治療。所有病情嚴重、正氣將要耗盡的人,在生命垂危時邪氣盛行,常常阻塞逆流導致喘息。
2. 諸疳
榮衛皆從水穀生,衰水減便成疳症,
只因飢飽失調理,肥瘦空將口訣記。
兒童十六歲以下,其病為疳,十六歲以上,其病為癆。疳癆皆血氣虛憊,脾胃受病之所致,同出而異名也。蓋胃者,水穀之海也,水穀之精氣為榮,榮者血也;悍氣為衛,衛者氣也。氣以呴之,充皮毛,肥腠理者,氣也;以濡之,潤皮膚,美顏色者,血也。故水穀實者無病,水穀少減者病,水去谷亡則死矣。
凡病疳而形不魁者,氣衰也;色不華者,血弱也。氣衰血弱而脾胃傷,則水穀少矣,疳之生於脾胃也,明矣。蓋小兒臟腑嬌嫩,飽則易傷乳食。二者失常不成疳者,鮮矣。疳皆飲食不調,肥甘無節而然,或嬰兒厥乳,粥飯太早,或二三歲後,穀肉菜果恣其欲,則肝已傷,得因而太飽,停滯中焦,食久成積,積成疳,或因取積,轉下太過,耗散胃氣,或轉下之後,又傷食,一傷一取,重亡津液,疳之病起於積者也。或因大病之後,吐瀉瘧痢,乳食減少,脾胃失養,氣血益虛,此疳之生於大病之後者也。
白話文:
人體的營養和防禦能力都源於飲食,當身體水分減少,飲食不足時,就會導致疳症。疳症的產生主要是因为飲食不规律,造成身体虚弱,這也導致了人們只注重口訣而忽略了飲食的實際調理。十六歲以下的兒童患病稱為疳,十六歲以上則稱為癆。無論是疳還是癆,都是因為血氣虛弱,脾胃受損所致,本質相同,只是名稱不同。胃是食物的消化中心,食物精華轉化為營養,滋養血液;食物的能量則化為衛氣,保護身體。氣能滋養皮膚,使人肥胖;血能潤澤皮膚,使人容光煥發。因此,飲食充足的人就不會生病,飲食稍減就會生病,完全失去營養就會死亡。
患有疳症的人,如果体型瘦弱,说明气虚;如果面色苍白,说明血弱。气虛血弱,脾胃受损,就会导致消化吸收不良,這就是疳症形成的原因。兒童的臟腑嬌嫩,容易消化不良,飲食不規律就容易患上疳症。疳症的產生,往往是因为飲食不節制,過於肥膩或過早食用粥飯,或者在兩三歲之後放任飲食,導致肝臟受損,進食過飽,食物停留在中焦,久而久之形成積食,積食演變為疳症。也可能因為驅除積食過度,耗損了胃氣,或者驅除積食后再次傷食,反复损伤,导致津液大量流失,而引发疳症。此外,大病之后,呕吐腹泻、疟疾痢疾等都会导致营养不良,脾胃虚弱,氣血更加虛弱,也會引发疳症。
其候頭皮光急,毛髮焦稀,腮縮鼻乾,口饞唇白,兩眼昏爛,揉鼻揉眉,脊聳體黃,鬥牙咬甲,焦渴自汗,尿白瀉酸,肚脹腸鳴,癖結潮熱,酷食瓜果、鹼、炭、水泥者,皆其候也。
按:錢氏云大抵疳病,多辨冷熱、肥瘦。其初病者,名肥熱疳,病久者,多瘦冷疳。冷者,木香丸;熱者,黃連主之。斯言也,亦其讓人附會之誤也。故楊氏云疳之為病,皆虛使然。其熱,有虛中之熱;冷者,虛中之冷。治熱不可妄瀉過涼,治冷不可妄補過溫。積溫成熱,積涼成冷,當識此意。
今木香丸內,檳榔、續隨子乃下蟲轉下之劑,豈久病者可服乎。吾為之解曰:凡病得於傷食之後者,其病雖虛,宿食猶存,此受有餘之病,曰肥熱疳。得於大病之後者,正氣已傷,此為不足之病,謂之曰瘦冷疳。熱者宜加減集聖丸,冷者宜加減肥兒丸。
白話文:
頭髮乾燥稀疏,臉頰凹陷鼻子乾燥,嘴饞嘴唇發白,眼睛昏花,經常揉鼻子揉眉頭,脊背彎曲身體發黃,磨牙咬指甲,口渴且自汗,小便清白且帶酸味,肚子脹滿腸鳴,腹中有硬塊且發熱,喜歡吃瓜果、鹼性食物、炭、水泥等,都是疳病的徵兆。
錢氏認為疳病主要區分寒熱、肥瘦。初期稱為肥熱疳,久病則為瘦冷疳。寒症用木香丸治療,熱症則用黃連。這些說法可能讓人誤解。楊氏認為疳病都是由於虛弱引起。熱症是虛中之熱,寒症則是虛中之冷。治療熱症不能隨意瀉下過涼,治療寒症也不能隨意補益過溫。積熱成熱,積寒成冷,要明白這個道理。
木香丸中檳榔、續隨子是驅蟲轉下藥,久病之人不適合服用。我的理解是,凡是因傷食引起的疳病,即使虛弱,但宿食尚未完全排出,屬於有餘之病,稱為肥熱疳。而因大病後引起的疳病,正氣受損,屬於不足之病,稱為瘦冷疳。熱症宜服加減集聖丸,寒症宜服加減肥兒丸。
加減集聖丸,治肥熱疳。
黃連,乾蟾(燒存性,各二錢),莪朮(煨),青皮,木香,砂仁,當歸,使君子肉,夜明砂,五靈脂,神麯(炒),山楂肉(各一錢半)
用粟米糊為丸,黍米大。量兒大小加減,米飲下。
白話文:
加減集聖丸,用於治療肥胖、發熱、疳積(營養不良)。
藥材:
- 黃連、乾蟾蜍(燒存性,各二錢)
- 莪朮(煨)
- 青皮
- 木香
- 砂仁
- 當歸
- 使君子肉
- 夜明砂
- 五靈脂
- 神麴(炒)
- 山楂肉(各一錢半)
製法:
- 用粟米糊製成丸子,大小如黍米。
- 根據兒童的年齡大小調整丸子的數量,用米湯送服。
如未至成疳者,只服祖傳保和丸。(方見脾臟。)
加減肥兒丸,治瘦冷疳。
黃耆(炙),人參,白朮,茯苓,炙甘草,陳皮,青皮,當歸,川芎,白芍,鱉甲(九肋,醋炙),使君子肉,黃連,乾蟾(燒存性),木香(等分)
白話文:
如果還沒發展成疳積,只要服用祖傳的保和丸即可。(配方請見脾臟篇。)
治療瘦弱寒冷的疳積,可以加減肥兒丸的藥方。
藥方如下:黃耆(炙)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炙甘草、陳皮、青皮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鱉甲(九肋,醋炙)、使君子肉、黃連、乾蟾(燒存性)、木香(等分)
另取山藥煮,糊丸,黍米大。量兒加減,米湯下。
如未成疳者,只服肥兒丸。(方見家傳三法。)
凡有疳熱者,不可妄用推摩掐法,吾見殺兒多矣。
不問諸疳,總屬脾胃無津液致羸疲,只將集聖丸為主,隨症從權加減。
大抵疳之為病,皆由乳食過飽;或因無乳而以他物飼之;或因病後,被食所傷,於脾胃一家有積,不治,傳之他臟。亦有兒飢食少,或病後食少,脾胃亦虛,五臟六腑皆無所稟,乃成五疳之症。治此者,只以脾胃為主,集聖丸主之。其有五臟兼症,或因他病變成疳者,各視其症,從權加減,不必多求方法也。
白話文:
另外取山藥煮成糊狀,搓成丸子,大小如黍米。依照孩子的年齡調整用量,用米湯送服。
如果孩子還沒有發展成疳病,就只服用肥兒丸。(方子見家傳三法。)
凡是患有疳熱的孩子,不可隨意使用推拿、掐捏的方法,我見過太多因此而喪命的孩童了。
無論是哪種疳病,都歸根究柢是脾胃缺乏津液導致虛弱疲乏,只要以集聖丸為主,根據症狀靈活加減即可。
總之,疳病的病因,大多是因乳食過飽;或是因為缺乏乳汁而用其他食物餵養;或是因病後飲食受傷,脾胃積聚不消,久而久之,蔓延到其他臟腑。也有一些孩子是因飢餓而少食,或者因病後食慾不振,脾胃虛弱,五臟六腑都無法得到滋養,最終演變成五疳之症。治療這種病症,關鍵在於調理脾胃,以集聖丸為主藥。如果有其他臟腑兼症,或者因其他疾病演變成疳病,就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加減用藥,不必過於追求各種方法。
集聖丸,不問冷熱諸疳病,皆治之。此治疳之神方也。
蘆薈,五靈脂,夜明砂,陶砂仁,陳皮,青皮,莪朮(煨),使君子肉,木香,當歸,川芎(各二錢),黃連,乾蟾(炙焦,各三錢)
用豬膽一個,取汁和藥,粟米糊丸,黍米大,服三十丸,米飲下。
病有咬牙舒舌,舌上生瘡,愛飲冷水,唇紅面赤,喜伏地而睡,此心疳也,又名驚疳,前方去莪、縮、青、陳、芎、木香六味,加生地、白茯苓、膽南星各二錢,甘草(炙)、硃砂(水飛)各一錢。目生訶子,髮際左臉多青,或目生白膜,泄痢夾水,或如青色,此肝疳,又名風疳。
白話文:
集聖丸,不論寒熱,各種疳病都能治。這可是治療疳病的特效藥方。藥材包括蘆薈、五靈脂、夜明砂、陶砂仁、陳皮、青皮、煨過的莪朮、使君子肉、木香、當歸、川芎各兩錢,黃連、炙焦的乾蟾各三錢。用一個豬膽取汁,混合藥材,用粟米糊做成黍米大小的丸子,一次服用三十丸,用米湯送服。如果患者出現咬牙、伸舌、舌頭上長瘡、愛喝冷水、嘴唇紅臉頰紅、喜歡趴在地上睡覺的症狀,這是心疳,又叫驚疳,方中去除莪朮、縮砂、青皮、陳皮、川芎、木香六味,加入生地、白茯苓、膽南星各兩錢,炙甘草、水飛硃砂各一錢。如果患者眼睛長出訶子,頭髮邊緣和左臉發青,或眼睛長白膜,拉肚子帶水,或者拉青色的便,這是肝疳,又叫風疳。
前方去莪、縮、陳、木香四味,加龍膽草、山梔仁、防風、天麻、蟬蛻各二錢,青黛一錢半。
病愛吃泥土冷物,飲食無度,身面俱黃,發稀作穗,頭大項小,腹脹腳弱,間或釀瀉肌瘦,晝涼夜熱,不思乳食,此脾疳也,又名食積疳。宜前方主之。
病鼻下赤爛,手足枯細,口出腥氣,或作喘咳嗽,右腮㿠白,名肺疳;宜前方去莪朮、縮砂、青、芎、木香五味,加桑白皮(焙)、桔梗、炙甘草、紫蘇葉、阿膠(炒)各二錢。為丸,外用蘭香葉(燒灰)一錢,銅青五分,輕粉二錢半。細末,貼鼻下赤爛處。一方用熊膽泡湯,筆蘸洗鼻中。
白話文:
前方去除莪朮、縮砂、陳皮、木香四味,加上龍膽草、山梔仁、防風、天麻、蟬蛻各二錢,青黛一錢半。
病人喜歡吃泥土和冰冷的食物,飲食沒有節制,面色發黃,頭髮稀疏像穗子一樣,頭大脖子小,肚子脹、腳無力,偶爾會腹瀉,身體消瘦,白天涼、晚上熱,不願意吃乳汁和食物,這是脾疳,又稱為食積疳。可以用前方藥方治療。
病人鼻子下方發紅潰爛,手腳枯瘦,口裡有腥味,或者咳嗽喘氣,右臉頰發白,叫做肺疳;可以用前方藥方去除莪朮、縮砂、青皮、川芎、木香五味,加上桑白皮(焙)、桔梗、炙甘草、紫蘇葉、阿膠(炒)各二錢。製成丸藥,外用蘭香葉(燒灰)一錢,銅青五分,輕粉二錢半。磨成細粉,貼在鼻子下方發紅潰爛的地方。另一個方法是用熊膽泡水,用筆蘸著洗鼻子。
病兩耳內外生瘡,腳如鶴膝,頭縫不合,或未能行,或齒生遲,或齒縫臭爛,傳變作走馬疳之例,名曰腎疳。前方去莪、縮、陳、木香、五靈脂六味,加澤瀉、茯苓、丹皮、山茱萸、山藥各二錢,地黃(焙)三錢。為丸。外治兩耳前後赤爛,用:
黃丹(煅赤色),枯白礬,綠豆粉(各一錢)
研末搽之,或以唾調亦可。
又方,治牙疳。
取尿桶內白莖(颳起,新瓦上火煅過,五分),鼠婦(七枚),文蛤內蟲(二分),枯礬(半分)
白話文:
患者耳朵内外长疮,双脚像鹤的膝盖一样弯曲,头顶缝合不严,可能无法行走,或者牙齿生长缓慢,或者牙缝腐烂发臭,这些症状都属于肾疳。治疗方法是用莪术、缩砂仁、陈皮、木香、五灵脂六味药,再加泽泻、茯苓、丹皮、山茱萸、山药各二钱,生地黄(焙干)三钱,制成丸剂服用。耳朵内外红肿溃烂可以用黄丹(煅烧至红色)、枯白矾、绿豆粉各一钱,研成粉末涂抹,也可以用唾液调和后涂抹。
另外,治疗牙疳可以用尿桶内白色茎秆(刮去外皮,放在新瓦上火煅烧,五分),鼠妇(七枚),文蛤内虫(二分),枯矾(半分)等药材。
末,效。
病積成疳,又復傷食,其症形瘦腹緊,時發潮熱,羞與人見,見之則哭,依前方去蘆薈、五靈脂二味,加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茯苓、炙甘草、半夏曲、枳實(炒)、厚朴(炒)、神麯(炒)、麥芽(炒)、鱉甲(醋炙)、三稜(煨)各二錢。為丸。
痢有瀉久不止,胃虛成疳者,此疳瀉也。宜前法去蘆薈、莪朮、五靈脂三味,加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肉豆蔻(煨)、訶子肉各二錢。粳米糊丸。如先病疳,又病瀉者,宜先止泄,用錢氏異功散加白芍、訶子肉、豆蔻、乾薑(炙)各等分,山藥作糊丸服,待瀉止,又服治疳瀉本方。
白話文:
最後,有效。
疾病積累成疳,又再次傷食,症狀表現為身體消瘦、腹部緊繃,時常發熱,羞於見人,看見人就哭。在原方中去掉蘆薈、五靈脂兩味藥,加入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茯苓、炙甘草、半夏曲、枳實(炒)、厚朴(炒)、神麯(炒)、麥芽(炒)、鱉甲(醋炙)、三稜(煨)各兩錢,製成丸劑服用。
痢疾久瀉不止,胃虛弱導致疳病,這就是疳瀉。宜用前法去除蘆薈、莪朮、五靈脂三味藥,加入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肉豆蔻(煨)、訶子肉各兩錢,用粳米糊做成丸劑服用。如果先患疳病,又患痢疾,應該先止瀉,可用錢氏異功散加入白芍、訶子肉、豆蔻、乾薑(炙)各等量,用山藥做糊丸服用,待瀉止後,再服用治療疳瀉的本方。
病痢久不止,胃虛成疳,此痢疳也。以前方去蘆薈、莪朮、青皮、五靈脂四味,加訶子、石蓮子各三錢,粳米糊丸。如先有疳病,復病痢者。以治痢為主,宜和中丸。(方見後痢門。)痢止,再服本方治疳痢。
病瘧未已,胃虛成疳者,此必有癖,謂之疳瘧,宜前方去蘆薈、五靈脂二味,加黃耆(炙)、人參、鱉甲(炙)、柴胡、半夏、神麯、三稜各一錢,粳米糊丸。如先病疳又病瘧者,用平瘧養脾丸,與前方相間服之。
白話文:
長期腹瀉不止,導致胃氣虛弱,形成疳病,這叫做痢疳。將原方中蘆薈、莪朮、青皮、五靈脂四味藥去掉,加入訶子、石蓮子各三錢,用粳米糊做成丸劑。如果原本就有疳病,後來又患上痢疾,則以治療痢疾為主,可用和中丸。痢疾止住後,再服用本方治療疳痢。
瘧疾未癒,胃氣虛弱形成疳病者,必定有積聚,叫做疳瘧,宜將原方中蘆薈、五靈脂二味藥去掉,加入黃耆(炙)、人參、鱉甲(炙)、柴胡、半夏、神麴、三稜各一錢,用粳米糊做成丸劑。如果原本就有疳病,後來又患上瘧疾,則服用平瘧養脾丸,與前述方劑交替服用。
病驚後成疳者,即心疳肝疳也,宜前方。但疳病變驚風者,謂之慢脾風,難治。如腫脹者,此疳之外候,即脾疳也;咳久成疳者,肺疳也;瘡痍成疳者,此腎疳也。各有本方。
病腦疳者,頭皮光急,滿頭餅疹,腦熱如火,髮結如穗,遍身多汗,腮腫囟高,令兒眼痛。其病在肝,宜前方去莪、縮、青、陳、木香五味,加膽草、川芎、升麻、羌活、防風各末二錢,豬膽汁浸爛糊丸,薄荷湯泡下,外用津液滴鼻中,連三五日,甚效。產婦月中多忿,令兒有此。
白話文:
驚嚇後患上疳疾,就是心疳和肝疳,可以用前方的藥方治療。不過,如果疳病轉變為驚風,就叫做慢脾風,難以治療。如果孩子出現腫脹,這是疳病的外在表現,屬於脾疳;咳嗽久了變成疳病,就是肺疳;患有瘡痍後變成疳病,則是腎疳。這些不同的情況都有各自的藥方。
患上腦疳的孩子,頭皮會光亮緊繃,頭上布滿像餅一樣的疹子,腦部熱得像火一樣,頭髮糾結成束,全身容易出汗,腮幫子腫脹,囟門高聳,還會眼痛。這種病症源於肝臟,可以用前方的藥方治療,不過要去掉莪術、縮砂、青皮、陳皮、木香五味,再加上膽草、川芎、升麻、羌活、防風各二錢,用豬膽汁浸泡成糊狀丸子,用薄荷湯送服,同時用津液滴入鼻中,連續服用三到五天,效果顯著。產婦在月子期間如果經常生氣,就會導致孩子患上這種疾病。
病瘠疳者,蟲食脊膂,發熱羸黃,積中生熱,煩渴下痢,拍背如鼓鳴,脊骨如鋸齒,或十指皆瘡,頻齧爪甲,宜前方去莪、縮、青、陳、歸、芎六味,加苦楝根皮(白者),綠色貫眾、蕪荑、檳榔各二錢,為末,名安蟲丸。蓋五疳成有停食成積,積久成蟲,或如絲髮,或如馬尾,多出於頭項腹背之間,黃白或赤者可治,青黑則難治也。
按岐伯云:三伏內用桃柳枝煎水浴兒,於午時當日中,灸兒尾翠骨上三寸陷中,三壯後用青帛拭之。有見疳蟲隨汗出也,此法甚效。
白話文:
患有消瘦疳疾的人,體內有蟲子啃食脊骨,會發熱、面色萎黃,積食生熱,感到煩躁口渴,並伴有腹瀉。拍打背部時會發出像鼓聲一樣的聲音,脊骨摸起來像鋸齒一樣。患者的手指上也可能長滿瘡口,經常啃咬指甲。針對這種情況,可以服用前方藥方,去除莪術、縮砂、青皮、陳皮、當歸、川芎六味藥材,再加入苦楝根皮(白色)、綠色貫眾、蕪荑、檳榔各二錢,研磨成粉,名為安蟲丸。因為五疳的形成,是由於積食停滯,久而久之變成蟲子,這些蟲子有的像頭髮絲,有的像馬尾巴,大多出現在頭頸、腹部和背部之間,黃白色或赤色的蟲子可以治療,青黑色的蟲子則難以治癒。
根據岐伯的說法,在三伏天內可以用桃柳枝煎水給孩子洗澡,在中午時分,用艾灸針灸孩子尾椎骨上三寸凹陷處,灸三壯後用青布擦拭。有的孩子會看到疳蟲隨著汗水排出體外,這種方法非常有效。
病蛔疳者,皺眉多啼,嘔吐清沫,腹中乍痛,中則成聚,肚腹青筋,唇口紫黑,腸頭齧癢者是也。蛔雖食蟲,蟲不可動,從口鼻出者,難治,用下蟲丸。(方見蟲痛。)輕者,前安蟲丸主之。
病手足極細,項小骨高,尻削體痿,腹大臍突,號哭胸陷,是為丁奚;虛熱往來,頭骨分開,翻食吐蟲,煩渴嘔噦,是為哺露。是為疳病之狀也,宜集聖丸主之。
病無辜疳者,腦後項邊有核如彈,按之隨動,軟而不痛,其間有蟲如米粉,不速攻之,則蟲隨熱氣流散臟腑,淫蝕精血,以致遍身癰瘡,便利膿血,壯熱羸瘦,頭露骨高,幼科書中稱是妖鳥之毒,此或有之,亦客忤中惡之類耳。天地間遊魂為變之氣甚多,不但妖鳥也。宜刺其核,用紫金丹塗之,內服前方去莪、縮、五靈脂三味,加人參、黃耆(炙)、鱉甲(醋炙)、檳榔二錢共末,取青蒿自然汁煮,飛羅面為丸,米飲下。
白話文:
孩子如果患了蛔虫病,就會皺眉哭鬧,嘔吐白色泡沫,肚子突然疼痛,時而聚集在一起,腹部青筋暴露,嘴唇和嘴巴发黑,肠头发痒,就是蛔虫病的症状。虽然蛔虫会吃虫子,但是虫子不能动,如果从口鼻里出来,就很难治疗,要用下虫丸。病情较轻的,可以用前安虫丸治疗。
如果孩子的手脚非常细小,脖子上的骨头突出,臀部瘦削,身体无力,肚子很大,肚脐突出,哭的时候胸部凹陷,这就是丁奚病。如果孩子还伴有虚热反复发作,头骨分开,翻食吐虫,烦躁口渴,呕吐,这就是哺露病。这些都是疳病的症状,可以用集圣丸治疗。
如果孩子患了无辜疳病,脑后项边会有核,像弹丸一样,按压的时候会移动,软而不痛,核里会有像米粉一样的虫子,如果不及时治疗,虫子会随着热气扩散到脏腑,侵蚀精血,导致全身长疮,大便带脓血,发热消瘦,头骨突出。儿童医学书中称这是妖鸟的毒,这可能存在,也可能是客忤中恶之类的病症。天地之间游魂变气的很多,不只有妖鸟。应该用针刺核,涂上紫金丹,内服前方去掉莪、缩、五灵脂三味,加入人参、黄芪(炙)、鳖甲(醋炙)、槟榔二钱,一起研磨成粉,用青蒿自然汁煮,用罗网过滤后制成丸,用米汤送服。
病疳熱者,脾胃虛弱,陽浮於外,氣不歸元,只以補脾胃為主,使陽氣收斂,熱自退也。參苓白朮散主之,多服佳。(見脾臟。)
病疳渴者,此胃氣下陷,津液不生,故渴也。宜補其胃氣,使清氣上升,津液漸生,渴自止矣。七味白朮散主之。(見泄瀉。)多服佳。
病走馬疳者,蟲也,一名䘌,謂匿於臟腑之間不見也。以走馬名者,齒屬腎,腎主虛,才受熱邪,直奔上焦,故以走馬為喻。狀如狐𧌒、傷寒唇瘡之證。初作口氣,名曰臭息;次第齒黑,名曰崩砂;盛則斷爛,名潰糟;熱血迸出,名曰宣露;甚者齒皆脫落,名曰腐根。其根既腐,縱得全活,齒不復生。
白話文:
孩子患上疳熱,是因為脾胃虛弱,陽氣外浮,氣機不能歸位。治療重點在於補益脾胃,使陽氣內收,熱症自然消退。參苓白朮散非常適合,多服效果更好。
孩子患上疳渴,是因為胃氣下陷,津液不足,所以口渴。治療需要補益胃氣,使清氣上升,津液逐漸生成,口渴自然消失。七味白朮散可以治癒。多服效果更好。
走馬疳是由於蟲子寄生在臟腑內部,肉眼難以看見,因此得名。因為牙齒屬於腎臟,腎臟虛弱,容易受到熱邪侵犯,迅速蔓延到上焦,所以用「走馬」來比喻。症狀類似於狐𧌒、傷寒唇瘡。初期會出現口臭,稱為臭息;接著牙齒變黑,稱為崩砂;嚴重時會腐爛,稱為潰糟;熱血流出,稱為宣露;最嚴重的情況是牙齒全部脫落,稱為腐根。一旦牙根腐爛,即使痊癒了,牙齒也不會再生。
外證腦熱肌削,手足如冰,寒熱時來,滑瀉肚痛,口臭乾渴,齒齦生瘡,爪黑麵黧,身多瘡疥,瘡疹之後,多有此病。不可救者,毒歸於腎故也。宜服加味清胃湯。
黃連,當歸,升麻,生地黃,丹皮,白芷梢(等分),細辛(減半)
噙,漱,咽之。
外用燒鹽散
用:
橡斗子不拘多少,擇兩個入鹽滿殼蓋,作一合,或十數個,安在火內,和鹽燒透,取放地上,退火毒,以碗蓋定存性,候冷,入麝香少許,乳缽內擂極細,先用鹽湯洗瘡上,後以敷之。
白話文:
患者表面症狀為腦熱、身體消瘦,手腳冰冷,寒熱交替,腹瀉伴隨腹痛,口臭口渴,牙齦潰爛,指甲發黑,面容黯黑,全身長滿瘡疥。這些症狀通常在瘡疹之後出現,如果病情嚴重無法治療,是毒素侵犯腎臟所致。建議服用加味清胃湯。
加味清胃湯的藥材包括:黃連、當歸、升麻、生地黃、丹皮、白芷梢(各等分)、細辛(減半)。
藥物可以含在口中,漱口,然後吞下。
外用藥物為燒鹽散:
取橡斗子若干,選出兩個,裝滿鹽並蓋上殼,製作成一組,或十幾組,放在火中與鹽一起燒透,取出放置地上,等待火毒散去,用碗蓋好保存,待冷卻後,加入少量麝香,在乳缽中研磨成極細的粉末。先用鹽湯洗淨患處,再敷上藥粉。
又方,治走馬疳,蝕透損骨,用:
天南星一個,當心剜坑,安雄黃一塊在內,以麵裹煨,候雄黃作汁,以碗蓋定出火毒,去面,入麝少許,為細末,搽瘡甚驗。
或發滿腮,鼻穿牙落,飲食不進,氣促痰鳴,乃不生之症也。
兒方周歲,母腹有孕,乳汁成毒,斂郁小兒神氣,亦致骨主尪羸,是為魁病,宜龍膽湯主之。
龍膽草(微炒),鉤藤皮,柴胡,桔梗,赤芍,川芎,茯苓,甘草(炙),大黃(濕紙煨,各等分),人參(減半)
井水煎服。
仍以夜明砂不拘多少,紅紗作袋盛之常佩。
白話文:
治療走馬疳,如果已經蝕透損骨,可以用天南星一個,在裡面挖個坑,放入雄黃一塊,用麵粉裹起來煨,等到雄黃化成汁,用碗蓋住悶出火毒,去掉麵粉,加入少許麝香,研成細末,塗抹在瘡口,效果很好。
如果病症發展到滿腮發腫,鼻子穿孔,牙齒掉落,無法進食,呼吸急促,痰鳴不止,這就屬於難治之症。
如果孩子周歲之內,母親懷孕,乳汁含有毒素,會阻滯孩子的精神氣,導致骨骼虛弱,這就是魁病,要用龍膽湯治療。
方劑包括龍膽草(微炒)、鉤藤皮、柴胡、桔梗、赤芍、川芎、茯苓、甘草(炙)、大黃(濕紙煨,各等分),人參(減半)。
用井水煎服。
另外,可以用夜明砂不拘多少,用紅紗布包起來,經常佩戴在身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