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育嬰家秘》~ 卷之二 (3)
卷之二 (3)
1. 變蒸證治
草木逢春變化新,太和元氣日熏蒸,
細推物理皆如是,莫把芽兒作病名。
天地之造化,陽主生長,陰主收斂。故草木之生長於春夏者,陽之舒也。收藏於秋冬者,陰之慘也。幼科書中變者,變生五臟也;蒸者,蒸養六腑也。以變蒸二字分臟腑論,又有變蒸之後,有三大蒸之說。後人因之,莫有覺其非者,故予直解之曰:變者,變易也,謂兒之知覺運動以漸而發也;蒸者,蒸然發熱也,形神變易之時,真陽發舒之象也。人之生也,一歲而變蒸。
是男子八歲而真牙更,十六歲而精動,六十餘歲而精竭;女子七歲而真牙更,十四歲而經行,四十九歲而經止。此天地陽陰之氣,其分數固已定矣。其一歲之外復有三大蒸之論者,誠未達其旨也。若一歲之內變蒸之日,似亦不可執也。形有強弱,氣有清濁,變有遲速,故形壯氣清者,其變常速;形弱氣濁,其變常遲。
謂三十二日一變者,乃舉其大數如是也。至於形之強弱,氣之清濁,則又稟於父母,出於造化陰陽之殊也。
幼科中治變蒸者,發熱方用黑散子,麻黃、杏仁發表藥也,大黃攻裡藥也,表裡無邪,不知此法如何而立。變蒸之熱,生於其中,發於其外,自有微汗而解。按仲景論有傷寒不宜汗下之戒,如是方者,誤兒多矣。
兒當變蒸之時,或有傷風,或有傷食者,法當治之。先後補瀉,不可不辨。如先有所傷,兒後變蒸者,邪氣盛而正氣受傷,當先瀉後補也;先變蒸而後有所傷者,正氣虛而邪氣乃湊也,當先補後瀉。家秘之法,挾外感者,宜挐捏之法以發散;挾內傷者,宜枳朮丸研細與之,更節其乳。
有客忤者,宜至聖保命丹、薄荷湯研服。或吐瀉者,錢氏異功散加藿香葉,共作細末,蜜為丸,如芡實大,每服一丸,米湯化下。
小兒變蒸過,如蒸不除者,調其乳母,用加減小柴胡湯。
人參,柴胡,甘草,麥冬,生地,木通,陳皮(等分)
淡竹葉水煎,食後服,如前法。
有變蒸咳嗽,痰壅鼻塞聲重,惺惺散,要方也。(方見傷寒。)
又浴法,用白芷或苦參煎湯,抱兒向避風處浴之。
有變蒸發搐者,此熱甚生風,亦胎驚也。宜尋驚風法治之。瀉肝,瀉青丸;瀉心,導赤散。如先發驚搐方治,正後變蒸又發者,此胎驚將成癇也,勿用正法,此有痰伏心中,宜安神去痰,錢氏安神丸主之。(方見心臟。)
白話文:
草木逢春會有新的變化,天地間的和氣每日蒸騰。如果細細推敲這些自然現象,都是如此,不要將成長的現象誤認為是疾病。
在大自然中,陽氣主導著生長,陰氣主導著收斂。因此,草木在春夏生長,這是因為陽氣的展現。在秋冬收藏,這是因為陰氣的影響。在兒童醫學中,“變”指的是五臟的發展;“蒸”指的是六腑的養育。用“變蒸”兩個字來區分臟腑的發展,還有另一種說法是在“變蒸”之後有三大階段。後世的人沿用了這種說法,沒有人懷疑它的正確性,所以我直接解釋:所謂“變”,就是改變,指的是兒童的感知和運動能力逐漸發展;“蒸”就是發熱,是形體和精神在發展時,真陽之氣展現的現象。人的生命,在一年中會經歷一次“變蒸”。
對於男子來說,八歲時會換牙,十六歲時會開始有性慾,六十多歲時性慾會消退;對女子來說,七歲時會換牙,十四歲時會來月經,四十九歲時月經會停止。這是天地間陰陽之氣的運行規律,這一點已經確定。在一年之外再有三大階段的說法,顯然沒有理解到核心。
如果在一年內有“變蒸”的日子,似乎也不能固定。身體有強有弱,氣質有清有濁,發展有快有慢。所以,身體健壯、氣質清新的人,他們的發展通常較快;身體瘦弱、氣質渾濁的人,他們的發展通常較慢。所謂每三十二天發生一次“變”,只是個大概的說法。至於身體的強弱,氣質的清濁,則取決於父母的遺傳,以及天地間陰陽氣質的不同。
在兒童醫學中,治療“變蒸”時,如果發燒,會使用黑散子,麻黃和杏仁是發汗藥,大黃是攻裡藥,但表面和內部都沒有邪氣,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治療方法。在“變蒸”時的發熱,是由內而外產生的,會自然出汗而痊癒。
在兒童經歷“變蒸”的時候,如果有感冒或者消化不良,應當對症治療。先後的補充和排泄,不能不分。如果先有傷害,然後再“變蒸”,這是邪氣旺盛,正氣受損,應當先排泄,後補充;如果是先“變蒸”,然後再有傷害,這是正氣虛弱,邪氣趁虛而入,應當先補充,後排泄。
對於外感,應當使用揉捏的方法來發散;對於內傷,應當使用枳朮丸研細後服用,同時控制飲食。
對於受到驚嚇的孩子,應當使用至聖保命丹,薄荷湯研磨後服用。如果出現嘔吐或腹瀉,可以使用錢氏異功散,加入藿香葉,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製成丸子,大小如芡實,每次服用一粒,用米湯送服。
對於孩子在“變蒸”後仍持續發熱的情況,應當調整母親的飲食,使用加減小柴胡湯。
人參,柴胡,甘草,麥冬,生地,木通,陳皮(等分)
淡竹葉用水煎煮,飯後服用,按照上述方法。
對於在“變蒸”期間咳嗽,痰多,鼻塞,聲音重的兒童,使用惺惺散,是一個好的選擇。(方見傷寒。)
另外,還有一種沐浴法,使用白芷或苦參煎湯,將孩子抱到避風的地方沐浴。
對於在“變蒸”期間出現抽搐的兒童,這可能是因為熱度過高導致的風濕,也是胎驚的一種表現。應當按照驚風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。如果需要疏肝,使用瀉青丸;如果需要清心,使用導赤散。如果在驚搐發作後,再次出現“變蒸”,這可能是胎驚即將成為癲癇的徵兆,不要使用常規的治療方法,這可能是因為心臟中有痰,應當使用安神去痰的方法,錢氏安神丸是一個好選擇。(方見心臟。)
2. 急慢驚風
兒在母腹中,只是一塊血肉耳。及其生也,啼聲一發,然後九竅開張,四肢蠕動,如夢初覺之象;肌骨嬌嫩,又如草木萌芽之象,故曰芽兒。以漸壯健,全賴父母之養,一旦有病,醫藥之助,不可無之。然病有三因,須明辨之。有因於胎毒者,如丹疹瘡癰之類,宜解其毒,如幼嬰解毒延齡丸、溯源解毒湯之類是也。
有因胎稟不足者,如解顱五軟之類是也,宜地黃丸主之。有因外感風寒暑濕之氣得者,謂之外因;有因飲食寒熱之傷得者,謂之內因;有客忤傾跌湯火得之者,謂之不內外因。如外因者,發散之;內因者,消導之;不內外因者,各從其症治之。臨機應變,不失其宜可也。
幼嬰延齡解毒丹,解胎毒,兒初生下便宜服之。
用胞衣余帶近衣者,不拘長短剪下,炭火上焙乾,為末,每一錢,加甘草(一錢),淨黃連(五分),硃砂(飛,三分)
為細末,用生蜜和勻,分作七服,每日取豆大許,納兒口中,以乳送下,七日去其腹中之穢毒,自無臍風之疾。
溯源解毒湯,兒有胎疾,乳母服之。此四物湯加減也。
當歸,川芎,生地,人參,連翹,黃連,陳皮,甘草,木通
水煎濃,入竹瀝服之。
丹溪曰:乳母致病,事起於默,人多翫忽,醫所不知。故乳母稟受之厚薄,性情之緩急,骨肉之堅脆,德行之善惡,令兒相肖,為大關係,不可不擇也。
白話文:
孩子在母親的肚子裡時,只是一團血肉罷了。等到出生後,第一聲啼哭發出,然後五官開始運作,四肢開始活動,就像剛從夢中醒來的樣子;肌膚骨骼柔嫩,又好似草木剛萌芽的狀態,所以稱為「芽兒」。隨著時間成長壯大,全靠父母的撫養,一旦生病,醫藥的協助就不可或缺。然而疾病有三大原因,必須清楚分辨。有些是由於胎毒造成的,像是丹疹、瘡癰等類型,應該解毒,例如可以使用幼嬰解毒延齡丸、溯源解毒湯等藥方。
有些是因為胎中稟賦不足,像是頭圍過大、肌肉鬆弛等情況,適合用地黃丸治療。有些是由於外感風、寒、暑、濕等氣候因素引起的,稱為外因;有些是由於飲食冷熱不均導致的,稱為內因;有些是因為意外碰撞或燒燙傷得到的,稱為非內外因。對於外因的疾病,要讓它發散;對內因的疾病,要幫助消化;對於非內外因的疾病,則根據具體症狀治療。面對不同情況,靈活應對,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。
「幼嬰延齡解毒丹」能解胎毒,孩子出生後最好服用。
使用胎盤上靠近衣服的部分,無論長短,剪下後在炭火上烘乾,研磨成粉末。每次用量一錢,加上甘草(一錢)、淨黃連(五分)、硃砂(飛,三分)研磨成細末,用生蜂蜜調勻,分成七次服用。每天取一小粒,放入孩子的嘴裡,用奶水吞下,連續七天可以去除孩子腹中的污穢毒素,就不會有臍風的問題。
「溯源解毒湯」適用於胎兒有胎疾的情況,乳母可以服用。這是四物湯的增減版。
配方包括:當歸、川芎、生地、人參、連翹、黃連、陳皮、甘草、木通,用水煎煮濃縮後,加入竹瀝服用。
丹溪說:乳母的健康狀況,往往被輕視,人們常常忽視,醫生也不一定了解。因此,乳母的體質強弱、性格急緩、體質堅韌或脆弱、品行好壞,都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,是重要的關聯,選擇乳母時絕對不能隨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