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津壽泉
《幼科證治大全》~ 六一,蛔蟲 (2)
六一,蛔蟲 (2)
1. 六一,蛔蟲
三稜(醋炒),莪朮(醋炒),青皮,陳皮,雷丸,乾漆(炒煙盡),麥芽,神麯(炒黃色各半兩),檳榔,蕪荑(二錢半),鶴蝨,木香,砂仁,甘草(炙),胡黃連(炒各三錢),良薑(土炒二錢),山楂(五錢)
上為細末。醋米糊丸。梧子大。每服三四丸。空心薑湯下。今方中加使君子。五錢尤妙。
【經驗】抵聖散,治小兒蛔蟲。
苦楝根(二兩),白蕪荑(半兩)
為末。每一二錢。水煎服之。
【方老】烏梅丸,胃虛藏寒。得食而嘔蛔。從上出者。此方主之。
烏梅(三十枚),人參,細辛,黃柏,附子(炮),桂枝(各六錢),黃連(一兩六錢炒),乾薑(一兩炮),當歸,蜀椒(去目及閉目者各四錢)
方老曰。烏梅味酸。蛔得之而軟。黃柏味苦。蛔得之而伏。椒細味辛。蛔得之而死。乾薑附桂溫臟寒也。人參歸補胃虛。
白話文:
六一,蛔蟲
這個方劑用三棱、莪朮、青皮、陳皮、雷丸、乾漆、麥芽、神麴、檳榔、蕪荑、鶴蝨、木香、砂仁、甘草、胡黃連、良薑和山楂等藥材研磨成細粉,再用醋米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三到四丸,空腹用薑湯送服。這個方子加五錢使君子效果更好。
經驗方:抵聖散,治療小兒蛔蟲,用苦楝根和白蕪荑兩種藥材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一到二錢,用水煎服。
老方:烏梅丸,治療胃虛寒,因飲食而嘔吐蛔蟲,蛔蟲從上部出來的症狀。這個方劑使用烏梅、人參、細辛、黃柏、炮附子、桂枝、炒黃連、炮乾薑、當歸和蜀椒等藥材。老方解釋說,烏梅酸味能軟化蛔蟲,黃柏苦味能使其伏藏,椒和細辛辛味能殺死蛔蟲,乾薑、附子、桂枝溫暖臟腑寒氣,人參和當歸則補益胃氣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