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證治大全》~ 七八,腫脹 (1)
七八,腫脹 (1)
1. 七八,腫脹
丹溪云。脾虛不能制水。腎虛不能行水。胃與脾合為水穀之海。因脾虛而不能傳化。腎水氾濫。反得以浸漬脾土。於是三焦停滯。經絡壅塞。水滲於皮膚。注於肌肉。而發腫也。其狀自目胞下微起。肢體重著。咳嗽怔忡。股間清冷。小便澀黃。皮薄而光。手按成凹。舉手即滿是也。
諸家只知治濕。多利小便之說。執此一途。用諸利水之藥。往往多死。殊不知脾極虛損。雖劫目前水氣復來。束手待斃。大都小兒尤是飲食傷脾。不能行水。而作脹滿。只用實脾為主。佐之分證治。而得之矣。
【局方】藿香正氣散,半井春蘭子祿驗書云。小兒水腫腹脹。用之有數功。
白話文:
丹溪先生說:
脾胃虛弱,不能控制水液。腎臟虛弱,不能運化水液。胃與脾臟共同構成水穀之海,由於脾臟虛弱,無法將水穀精華轉化,導致腎臟的水液氾濫,反過來浸潤脾土。於是三焦氣機停滯,經絡阻塞,水液滲入皮膚,積聚在肌肉,導致水腫。
水腫的症狀表現為眼瞼下方微微腫起,肢體沉重,咳嗽氣喘,股間冰涼,小便量少且顏色黃,皮膚薄而光亮,用手按壓會留下凹陷,抬舉手臂就會感到充盈。
許多醫家只知道治療濕氣,主張利尿排水的方案,執著於單一治療方法,使用各種利水藥物,結果往往導致病人死亡。殊不知脾臟極度虛損,即使暫時去除水氣,水氣也會再次積聚,最終無藥可救。尤其小兒更容易因飲食傷脾,導致水液無法運化,產生腹脹。治療應以補脾為重,配合其他症狀進行辨證施治,才能有效治愈。
【方劑】藿香正氣散
半井春蘭子祿驗書中記載:小兒水腫腹脹,使用藿香正氣散,具有多種功效。
【濟世】實脾散,治小兒陰水發腫。用此先實脾土。
厚朴,白朮,木瓜,木香,乾薑(煨各一兩),草果仁,大腹,附子,茯苓,甘草(炙各半兩)
上入薑棗。水煎服。按水氣肢體浮腫。口不渴。大便不秘。小便不澀者。陰水也。此方主之。名曰實脾散者。實土以防水也。雖其藥味。不皆實土。然能去其邪。乃所以使脾氣之自實也。
白話文:
濟世實脾散,治小兒陰水發腫
此方用於治療小兒陰水發腫,其原理是先健脾補土。
藥方:
- 厚朴、白朮、木瓜、木香、乾薑(各一兩,煨製)
- 草果仁、大腹皮、附子、茯苓、甘草(各半兩,炙製)
**製法:**將所有藥材放入薑棗水中煎煮,服用藥汁。
適用症狀:
- 水氣導致肢體浮腫。
- 口不渴。
- 大便不秘。
- 小便不澀。
方名解釋:
此方名為「實脾散」,意為「實補脾土以防止水氣」。雖然方中並非所有藥材都直接補脾土,但它們能驅散邪氣,使脾氣自然恢復健壯,達到補脾的效果。
【丹溪】加味五皮散,治小兒四肢腫滿。陽水陰水皆可服之。
茯苓皮,陳皮,桑白皮,生薑皮,大腹皮(各一錢),薑黃,木瓜(五分)
上水煎服。
【經驗】大橘皮湯,治濕熱內攻。腹脹水腫。小便不利。大便滑泄。
陳皮(一兩半),木香(二錢半),滑石(一兩),檳榔(三錢),茯苓(一兩),豬苓,白朮,澤瀉,肉桂(各半兩),甘草(一錢)
白話文:
丹溪加味五皮散:
功效: 治療小兒四肢腫脹,無論是陽水或陰水,皆可服用。
組成:
- 茯苓皮、陳皮、桑白皮、生薑皮、大腹皮 各一錢
- 薑黃 五分
- 木瓜 五分
用法: 上述藥材用水煎服。
大橘皮湯:
功效: 治療濕熱內侵,引起腹脹水腫、小便不利、大便稀溏等症狀。
組成:
- 陳皮 一兩半
- 木香 二錢半
- 滑石 一兩
- 檳榔 三錢
- 茯苓 一兩
- 豬苓、白朮、澤瀉 各半兩
- 肉桂 半兩
- 甘草 一錢
用法: 上述藥材用水煎服。
上水煎服。按竹氣。治濕熱。利水道之劑。此蓋五苓散。合益元散。加陳皮、木香、檳榔子。
【醫統】三稜丸,治小兒停積。腹脅脹滿。乾嘔噁心。全不入食。
三稜,木香,神麯,陳皮,半夏(各一兩),丁香,桂心(各半兩)
上為末。麵糊丸。粟米大。乳食後。薑湯下。十餘丸。
【醫鑑】加減胃苓湯,半井翁云。小兒水腫。用之最有奇功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煎水服用,可以疏通竹氣,治療濕熱,利尿。這方劑是五苓散加上益元散,再加入陳皮、木香、檳榔子。
三稜丸可以治療小兒積食,肚子和脅肋脹滿,乾嘔噁心,完全不願意吃東西。
將三稜、木香、神麴、陳皮、半夏各一兩,丁香、桂心各半兩研磨成粉末,用麵糊做成粟米大小的丸子,孩子吃完乳食後,用薑湯送服,每次服用十多粒。
加減胃苓湯,半井翁說,用來治療小兒水腫,效果非常神奇。
陳皮,豬苓,澤瀉,茯苓,木瓜,白朮(各一錢),厚朴,神麯,檳榔(各八分),香附子,大腹,山楂,砂仁(各七分),蒼朮(二錢半),甘草(炙二分)
上入生薑、燈心。水煎服。
【醫林】五苓散,治小兒通身浮腫。小便不利。
豬苓,澤瀉,白朮,茯苓,桂
上入燈心。長流水煎。時時灌服。小便利則愈。
【醫統】溫肝散,治小兒脾不和。虛脹不乳食。憎寒壯熱。困倦無力。
訶子,人參(各七錢半),甘草(二錢半炙),白朮,木香,茯苓,黃耆,藿香,陳皮,桔梗(各半兩)
白話文:
陳皮、豬苓、澤瀉、茯苓、木瓜、白朮(各一錢)、厚朴、神麴、檳榔(各八分)、香附子、大腹皮、山楂、砂仁(各七分)、蒼朮(二錢半)、甘草(炙二分),這些藥材加生薑和燈心,用水煎服。
五苓散是用來治療小兒全身浮腫、小便不利的。
豬苓、澤瀉、白朮、茯苓、桂枝,這些藥材加燈心,用長流水煎煮,時時灌服,小便通暢就會痊癒。
溫肝散是用來治療小兒脾胃不和、虛胖不愛吃、怕冷發熱、倦怠無力。
訶子、人參(各七錢半)、甘草(二錢半炙)、白朮、木香、茯苓、黃耆、藿香、陳皮、桔梗(各半兩)。
上入薑棗。水煎服。
【幼幼集】補中行濕湯,治小兒諸般虛腫。小水不利者。
陳皮,人參,茯苓,白朮,豬苓,肉桂,澤瀉,蒼朮,厚朴,甘草
上姜燈心。水煎服。泉按丹溪云。諸濕腫脹。補中宮。故補中行濕。治腫滿之要法也。
【御藥】勻氣散,治脾肺氣逆。喘嗽面浮。小便不利。
陳皮(七錢),桑白皮,桔梗,赤茯苓,甘草(各半兩),藿香(三錢),木通(二兩)
白話文:
將生薑、紅棗加入水中煎煮服用。
這個方劑叫做「補中行濕湯」,出自《幼幼集》,主要用來治療小兒各種虛腫,以及小便不利的症状。
方劑的組成包括:陳皮、人參、茯苓、白朮、豬苓、肉桂、澤瀉、蒼朮、厚朴、甘草。
另外,也要加入薑汁和燈心草一同煎煮服用。
根據丹溪先生的說法,濕腫脹病症需要補益中焦脾胃,因此「補中行濕」是治療腫脹的重要方法。
另一個方劑叫做「勻氣散」,出自《御藥》,主治脾肺氣逆,表現為喘嗽、面浮、小便不利等症状。
方劑的組成包括:陳皮七錢、桑白皮、桔梗、赤茯苓各半兩、藿香三錢、木通二兩。
上入姜燈心。水煎服。
【全幼】營衛飲子,治嬰孩小兒。調補氣血俱虛。四肢頭面手足浮腫。以致喘急。
當歸,熟地,人參,茯苓,川芎,白朮,甘草,芍藥,枳殼,陳皮,黃耆(蜜炙各二錢)
上水煎服。
【全幼】分氣飲子,治嬰孩小兒。調理腫脹作喘。氣短促急。坐臥不任。四肢浮腫。飲食吐逆。神困喜睡。
五味子,桔梗,茯苓,甘草,陳皮,桑白皮,草果,枳殼,大腹,白朮,當歸,紫蘇,蘇子,半夏
白話文:
將姜燈心加入水中煎煮,然後服用。
這個方子叫做「營衛飲子」,專門治療嬰兒和幼童。它可以調理氣血虛弱、四肢頭面手足浮腫、呼吸急促等症狀。
藥材包括:當歸、熟地、人參、茯苓、川芎、白朮、甘草、芍藥、枳殼、陳皮、黃耆(每味各兩錢,用蜂蜜炙烤)。
將所有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。
這個方子叫做「分氣飲子」,專門治療嬰兒和幼童。它可以調理腫脹、呼吸困難、氣喘、坐臥不安、四肢浮腫、嘔吐、嗜睡等症狀。
藥材包括:五味子、桔梗、茯苓、甘草、陳皮、桑白皮、草果、枳殼、大腹皮、白朮、當歸、紫蘇、蘇子、半夏。
上入薑棗。水煎服。一方無五味子、當歸、白朮。
【丹溪】白文舉兒五歲。身面皆腫。尿少。
山梔(炒),桑皮(炒各一錢),黃芩(二錢半),白朮,蘇梗(各一錢半)
上作三貼。水一盞半。煎至半盞。食前溫服。
【湯氏】退腫氣方。
赤小豆,陳皮,蘿蔔子,甘草(炙各半兩),木香(炮一錢)
上入薑棗。煎服。大小加減。
【綱目】又方,用錢氏益黃散。加木香。去丁香。加蘿蔔子。去訶子為末。大小加減。米飲調下。(方見泄瀉門)
白話文:
姜、枣放入水中煎服。另一方没有五味子、当归、白术。
丹溪说,白文举的儿子五岁了,全身浮肿,小便量少。
用山栀子(炒)、桑皮(炒,各一钱)、黄芩(二钱半)、白术、苏梗(各一钱半),共三帖,水煎至半盏,饭前温服。
汤氏说,退肿气的方子:赤小豆、陈皮、萝卜子、甘草(炙,各半两)、木香(炮一钱),姜、枣放入水中煎服,剂量可根据情况增减。
本草纲目又记载,用钱氏益黄散,加入木香,去掉丁香,加上萝卜子,去掉诃子,研成细末,根据情况增减剂量,用米汤调服。(方子见泄泻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