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津壽泉

《幼科證治大全》~ 四七,口瘡 (2)

回本書目錄

四七,口瘡 (2)

1. 四七,口瘡

【醫林】一方,治小兒口瘡通白者。及風疳瘡蝕透者。以白姜蠶炒令黃色。拭去蠶上黃肉毛為末。用蜜和傅之立效。

【直訣】薛氏曰。口舌生瘡。作渴飲冷。屬胃經實熱者。瀉黃散可也。作渴畏冷。屬胃經虛熱者。四君子湯。或錢氏白朮散。五味異功散。

【無擇】牡蠣散,治小兒口瘡。

牡蠣(煅通紅取出候冷研細以紙裹入土中七日出火氣三錢),甘草(炙為末一錢)

上和勻。時時挑少許。摻口中。或吐皆無害。

【田氏】口瘡之治方,乳母同見。宜服洗心散。瀉心湯。而後用黃柏末。研細糝之。瀉心湯。黃連一味為末。蜜水調。不可煎。

【湯氏】治口瘡驗方。

黃柏(蜜炒半兩),青黛(二分)

上為末。頻摻口內。

【斗門】口瘡服冷藥不愈者。此中焦之氣不足。虛火泛上。宜附子理中湯。

【簡易】一方,治小兒口瘡不能吮乳。

密陀僧末。醋調塗足心。瘡愈洗去。

白話文:

四七,口瘡

醫林記載一個方子,治療小兒口瘡,潰瘍呈現白色,以及因風熱引起的疳瘡潰爛穿透的病症。方法是用白薑與蠶一起炒至黃色,擦去蠶身上的黃色肉和毛,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調和敷在患處,效果很快。

直訣中,薛氏說,口舌生瘡,口渴想喝冷水,屬於胃經實熱,可以用瀉黃散治療;如果口渴卻怕冷,屬於胃經虛熱,則可以用四君子湯、錢氏白朮散或五味異功散。

無擇篇記載牡蠣散可以治療小兒口瘡。配方為:牡蠣(煅燒至通紅取出放涼後研磨成細粉,用紙包好埋入土中七天去除火氣,取三錢),炙甘草(研磨成粉末一錢)。將兩種藥材混合均勻,隨時取少量放入口中,即使吐出來也沒有害處。

田氏記載治療口瘡的方子,如果哺乳的母親也出現相同症狀,應該服用洗心散、瀉心湯,然後再用研磨細緻的黃柏粉末敷在患處。瀉心湯的配方是單用黃連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水調和,不可煎煮。

湯氏記載一個治療口瘡的驗方:蜜炒黃柏(半兩),青黛(二分),研磨成粉末,經常撒在口中。

斗門記載,口瘡服用寒涼藥物無效的,是因中焦之氣不足,虛火上浮,應該服用附子理中湯。

簡易篇記載一個方子,治療小兒口瘡,無法吸吮乳汁:用密陀僧研磨成粉末,用醋調和塗抹在腳底,瘡瘍痊癒後洗去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