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證治大全》~ 六一,蛔蟲
六一,蛔蟲
1. 六一,蛔蟲
凡蟲證者。古云濕熱生蟲。龔雲林曰。假如禾苗。雨灑日照。則蟲生。此說明矣。其為患。嘈雜腹痛。嘔吐涎沫。面色痿黃。眼眶鼻下青黑。以致飲食少進。肌肉不生。沉默寒熱。皆是飲食傷脾所致也。
【寶鑑】化毒丸,治小兒蟲病。或因臟腑虛弱而動。或因食肥甘而動。其動則腹中疼痛。發作積聚。往來上下。痛有休止。亦攻心。痛則哭不休。閤眼仰身撲手。心神悶亂。嘔噦涎沫。或吐清水。四肢羸困。面色青黃。飲食雖進。不生肌肉。或寒或熱。沉沉默默。不的知病之處。其蟲不療。則子母相生。無有休止。若服此藥。其蟲大者即下。細者盡化為水。
鶴蝨,檳榔,苦楝根,胡粉(炒各一兩),白礬(枯二錢半)
上為細末。水糊丸。麻子大。空心米飲下。五丸。
【保元】楝陳湯,治蛔蟲作痛。
苦楝根皮(二錢),陳皮,半夏,茯苓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
上入姜。水煎服。
【丹溪】錢氏白朮散,治小兒冬月吐蛔蟲多。是胃寒胃虛所致。
人參,白朮,茯苓,藿香,木香,乾葛,甘草(各一錢),丁香(二粒)
上水煎服。
醫余曰。既蟲九蟲之數。人腹中皆有之。小兒失乳。而哺早。或食甜物過多。胃虛而熱生蟲。今人腹痛惡心。口吐清水。腹上青筋。用火煨使君子與食。以殼煎湯送下。甚妙。然世人多臨於臥服之。又無日分多不驗。唯月初四五里。五更而服之。至日午前。蟲盡下。可用溫平和胃藥調理。
一二日。凡蟲在腹中。月上旬。頭向上。中旬橫之。下旬頭向下。故中旬下旬用藥。則不入蟲口。所以不驗也。牛馬之生子。上旬生者。行在母前。中旬生者。並肩而行。下旬生者。後隨之。貓之食鼠亦然。天地自然之理。物皆由之。而莫知之。虞天民云。丹溪曰。濕熱之生蟲。
臟腑虛則侵蝕。上半月蟲頭向上易治。下半月蟲頭向下難治。已上二月字。恐並當作日字。蓋蟲無半月一轉頭之理也。先以蜜或砂糖少許吃。引蟲頭向上。然後用殺蟲藥矣。春抱此說。最韙之。
【外臺】一方,治小兒蛔蟲。
苦樹根,檳榔,鶴蝨
上濃煎。飲之。
【家傳】嘉禾散,半井春蘭子。家傳書云。小兒吐蛔。用之有奇效。
茯苓,砂仁,薏苡,枇杷葉,桑白皮,沉香,五味子(各五錢),木香,青皮,谷櫱,藿香,桂仲,隨風子,石斛(酒炒),大腹,陳皮,半夏,神麯,檳榔(各三分),白豆蔻,丁香,人參,白朮,甘草(炙各五分)
上入薑棗。水煎服。
【集成】取蟲丸,治小兒肚大青筋。有蟲。
牽牛(三錢),檳榔,錫灰(各半兩),大黃(六錢)
滴水丸。梧子大。楝根使君子湯下五丸。以下蟲為度。
【正傳】經驗檳榔丸,治小兒疳病。積氣塊痛。腹大有蟲等症。
三稜(醋炒),莪朮(醋炒),青皮,陳皮,雷丸,乾漆(炒煙盡),麥芽,神麯(炒黃色各半兩),檳榔,蕪荑(二錢半),鶴蝨,木香,砂仁,甘草(炙),胡黃連(炒各三錢),良薑(土炒二錢),山楂(五錢)
上為細末。醋米糊丸。梧子大。每服三四丸。空心薑湯下。今方中加使君子。五錢尤妙。
【經驗】抵聖散,治小兒蛔蟲。
苦楝根(二兩),白蕪荑(半兩)
為末。每一二錢。水煎服之。
【方老】烏梅丸,胃虛藏寒。得食而嘔蛔。從上出者。此方主之。
烏梅(三十枚),人參,細辛,黃柏,附子(炮),桂枝(各六錢),黃連(一兩六錢炒),乾薑(一兩炮),當歸,蜀椒(去目及閉目者各四錢)
方老曰。烏梅味酸。蛔得之而軟。黃柏味苦。蛔得之而伏。椒細味辛。蛔得之而死。乾薑附桂溫臟寒也。人參歸補胃虛。
白話文:
[六一,蛔蟲]
凡是關於蟲證的疾病,古人認為是由濕熱環境滋生蟲害。龔雲林曾經比喻,就像稻田中的禾苗,經過雨水澆灌和陽光照射,就會產生蟲害,這個比喻就清楚說明瞭蟲證的緣由。其主要症狀包括腹部嘈雜疼痛、嘔吐、口水分泌增多、面色萎黃、眼眶和鼻子下方呈現青黑色,導致飲食減少、肌肉無法正常生長、沉默、畏寒發熱等,這些都是飲食傷害脾臟所導致的。
【寶鑑】化毒丸,用於治療兒童的蟲病。可能是因為臟腑虛弱或食用了高脂肪、高糖的食物而引發。一旦發作,腹部會劇烈疼痛,形成積聚的病竈,疼痛感時輕時重,也會影響到心臟,導致持續哭泣、眼睛閉合、身體仰躺、手腳揮舞、精神混亂、嘔吐口水或清水,四肢瘦弱,面色青黃,雖然能進食但肌肉無法生長,或出現寒熱交錯的症狀,患者表現得沉默且無法精確描述病痛所在。如果不治療蟲害,蟲子會不斷繁殖,無休無止。服用此藥,大的蟲子會排出體外,小的蟲子會被分解為水。
鶴蝨、檳榔、苦楝根、胡粉(炒)、白礬(各一兩)
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末,用水糊製成藥丸,大小如芝麻。空腹時用米湯吞服五顆。
【保元】楝陳湯,用於治療蛔蟲引起的疼痛。
苦楝根皮(二錢)、陳皮、半夏、茯苓(各一錢)、甘草(五分)
將以上藥材加入薑片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【丹溪】錢氏白朮散,用於治療兒童在冬季大量吐出蛔蟲的情況,這是由胃寒和胃虛所導致。
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藿香、木香、乾葛、甘草(各一錢)、丁香(二粒)
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根據醫學知識,人體內通常存在九種蟲類,小兒如果哺乳不足,過早開始輔食,或是攝入過多甜食,導致胃虛而產生熱度,會誘發蟲害。現在,人們常見的腹痛、噁心、口吐清水、腹部青筋突出等症狀,可以用火烤使君子的果實作為食物,再用其果殼煎煮的湯液送服,效果極佳。然而,大多數人在睡前服用,並且沒有按正確的劑量,因此效果不佳。只有在月圓前的第四或第五天,於凌晨五點服用,直到中午前,蟲子會全部排出。之後可以使用溫和的藥物調理胃部。
在一兩天內,蟲子在腹部的位置會隨著月相變化,上旬頭朝上,中旬橫向,下旬頭朝下。因此,在中旬或下旬用藥,藥物不會進入蟲口,所以效果不佳。牛馬產子的時間,上旬出生的小牛或小馬會走在母親前面,中旬出生的與母親並肩行走,下旬出生的跟在母親後面。貓捕食老鼠也是同樣的道理。這是自然界的基本法則,所有生物都遵循,但人們往往不知道。虞天民說,丹溪曾提到,濕熱環境會滋生蟲害。
臟腑虛弱時,蟲害會更加嚴重。上半月蟲子頭朝上,比較容易治療;下半月蟲子頭朝下,較難治療。上面兩個「月」字,應該都寫作「日」字,因為蟲子不可能每半月轉一次頭。在治療前,先讓患者吃一些蜂蜜或砂糖,吸引蟲頭向上,然後再使用殺蟲藥。春抱認為這個方法非常有效。
【外臺】一個配方,用於治療兒童的蛔蟲。
苦樹根、檳榔、鶴蝨
濃煎後飲用。
【家傳】嘉禾散,來自半井春蘭子的家族祕方,對於兒童吐蛔蟲有奇效。
茯苓、砂仁、薏苡、枇杷葉、桑白皮、沉香、五味子(各五錢)、木香、青皮、谷櫱、藿香、桂仲、隨風子、石斛(酒炒)、大腹、陳皮、半夏、神麯、檳榔(各三分)、白豆蔻、丁香、人參、白朮、甘草(炙)(各五分)
將以上藥材加入薑片和棗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【集成】取蟲丸,用於治療兒童腹部膨大且有青筋,懷疑有蟲。
牽牛(三錢)、檳榔、錫灰(各半兩)、大黃(六錢)
製成滴水丸,大小如梧桐籽。每次服用五顆,用楝根使君子湯送服,直到蟲子排出為止。
【正傳】經驗檳榔丸,用於治療兒童的疳病、積氣塊痛、腹部膨大有蟲等症狀。
三稜(醋炒)、莪朮(醋炒)、青皮、陳皮、雷丸、乾漆(炒至煙盡)、麥芽、神麯(炒至黃色各半兩)、檳榔、蕪荑(二錢半)、鶴蝨、木香、砂仁、甘草(炙)、胡黃連(炒)(各三錢)、良薑(土炒二錢)、山楂(五錢)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醋米糊製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籽。每次服用三四顆,空腹時用薑湯送服。現在的配方中加入了使君子,效果更佳。
【經驗】抵聖散,用於治療兒童的蛔蟲。
苦楝根(二兩)、白蕪荑(半兩)
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二錢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【方老】烏梅丸,用於治療胃虛藏寒,食用後嘔吐蛔蟲,從口腔排出的狀況。
烏梅(三十枚)、人參、細辛、黃柏、附子(炮)、桂枝(各六錢)、黃連(一兩六錢炒)、乾薑(一兩炮)、當歸、蜀椒(去目及閉目者各四錢)
方老說,烏梅味道酸,能使蛔蟲軟化;黃柏味道苦,能使蛔蟲伏地不起;花椒和細辛味道辛辣,能使蛔蟲死亡;乾薑、附子和肉桂能溫暖臟腑,人參和當歸能補充胃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