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證治大全》~ 四○,痢疾 (1)
四○,痢疾 (1)
1. 四○,痢疾
小兒痢疾。大抵多由脾胃不和。飲食過傷。停滯不能克化。又為乳母恣食生冷。熱毒厚味。以傳之。又為風寒濕熱之邪。以干之。故有此疾。有裡急窘迫急痛者。火性急速。而能燥物。故也。大法與大人同。惟劑輕重耳。
【準繩】一方(丹溪方),治小兒痢疾。
黃連,黃芩,大黃,甘草
上水煎服。赤痢。加桃仁、紅花。白痢。加滑石末同煎。按熱痢初宜下。
【丹溪】一小兒八歲。下痢純血。作食積治。
蒼朮,白朮,黃芩,芍藥,滑石,茯苓,甘草,陳皮,神麯
上水煎。下保和丸。泉按玉案曰。下痢純血者。在大人則為難治。在小兒則為食積。而無所妨。而治小兒之痢。又宜以消積為主。
【澹寮】敗毒散,治小兒禁口痢。毒氣上衝心肺。食即吐逆。
人參,茯苓,甘草,前胡,川芎,羌活,獨活,桔梗,柴胡,枳殼,陳倉米(各等分)
上入生薑。水煎服。
【直訣】香連丸,治小兒赤白痢疾。
黃連(二十兩),吳茱萸(十兩)
上先將二味。用熟水拌和。入磁器內。置熱湯中。頓一日。同炒至黃連紫黃色。去茱用連為末。每末四兩。入木香末一兩。淡醋米飲為丸。如麻子大。每服四五十丸。白滾湯下。
【醫鑑】萬億丸,治小兒下痢赤白。腹痛立效。泉云。兒實壯積滯深重者。其效如神。
【玉案】通快飲,治小兒痢疾始發。
山楂(一錢),麥芽,蒼朮,萊菔子,枳實,木通(各七分),大黃,檳榔子(各一錢二分)
上入生薑。水煎服。
【保元】清熱化滯湯,治小兒痢主方。
黃連(吳茱萸煎湯拌炒),白芍,陳皮,茯苓,枳殼,黃芩,甘草
上入生薑一片。水煎空心服。初起積熱正熾。加大黃芒硝。血痢。加酒炒黃芩、當歸、地榆。白痢。加厚朴、枳殼,赤白並下。加川芎、歸尾、桃仁、紅花、滑石、陳皮、乾薑。(炒黑),白痢久虛。加白朮、黃耆、茯苓。去芩、連、枳。赤痢久虛。下後未愈。去芩、連、加川歸、白芍、白朮、川芎、阿膠。
裡急後重。加木香、檳榔。腹痛。加白芍、川歸、玄胡、枳殼、小便赤。少加木通、豬苓、澤瀉。下如豆汁。加白朮、蒼朮、防風。食積。加山楂、枳實、麥芽、神麯。久痢氣血兩虛。加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川芎、升麻、肉蔻。下後二便流利。惟後重不去者。氣陷於下也。以升麻提之。
【醫統】地榆散,治小兒赤痢。因大腸停積熱毒得之。或點滴鮮紅
地榆,訶子肉,甘草(各等分)
上為末。每服一錢。米湯調下。一方加黃連、枳殼、芍藥。
【醫統】小連丸,治小兒赤白痢。脾胃虛弱。糟粕不聚。腹脹不食。時作陣痛。煩渴身熱。
黃連(三兩),乾薑(炮一錢),當歸,阿膠(炒各兩半)
上為末。阿膠膏丸。小豆大。三歲三十丸。食前米湯化服。
白話文:
兒童痢疾大多是因為脾胃不和,飲食過度或食物停滯消化不良所致。也可能是母親吃了生冷、辛辣厚味的食物,導致疾病傳染給孩子;或者因風寒濕熱等邪氣侵犯身體而引起。患兒常伴有裡急後重、腹痛等症狀。這是因為火性急躁,容易使身體乾燥所致。治療方法與成人相似,只是用藥劑量要減輕。
有一種方劑(丹溪方)可以治療小兒痢疾:黃連、黃芩、大黃、甘草,用水煎服。如果是赤痢(血痢),則加桃仁、紅花;如果是白痢(黏液便),則加滑石粉同煎。熱痢初期宜先瀉下。
有一個八歲兒童,下痢純血,被診斷為食積,治療用藥:蒼朮、白朮、黃芩、芍藥、滑石、茯苓、甘草、陳皮、神麴,用水煎服,並服用保和丸。書中記載,成人下痢純血難治,但小兒則多為食積,並無大礙,治療小兒痢疾應以消積為主。
敗毒散可以治療小兒禁食痢疾,伴有毒氣上衝心肺,進食即嘔吐的症狀:人參、茯苓、甘草、前胡、川芎、羌活、獨活、桔梗、柴胡、枳殼、陳倉米(各等分),加生薑,用水煎服。
香連丸可以治療小兒赤白痢疾:黃連(二十兩)、吳茱萸(十兩),先將二藥用熟水拌和,放入瓷器中,置於熱湯中浸泡一日,再同炒至黃連呈紫黃色,去茱萸,將黃連研末,每四兩藥末加木香末一兩,用淡醋米飲做成丸藥,如麻子大小,每次服用四五十丸,熱開水送服。
萬億丸可以治療小兒下痢赤白,腹痛,療效迅速。書中記載,對於兒童實證積滯較重的病例,療效極佳。
通快飲可以治療小兒痢疾初期:山楂(一錢)、麥芽、蒼朮、萊菔子、枳實、木通(各七分)、大黃、檳榔子(各一錢二分),加生薑,用水煎服。
清熱化滯湯是小兒痢疾的主方:黃連(用吳茱萸煎湯拌炒)、白芍、陳皮、茯苓、枳殼、黃芩、甘草,加生薑一片,水煎空腹服用。初期積熱正盛者,加大黃、芒硝;血痢加酒炒黃芩、當歸、地榆;白痢加厚朴、枳殼;赤白痢同下加川芎、歸尾、桃仁、紅花、滑石、陳皮、乾薑(炒黑);白痢日久虛弱者,加白朮、黃耆、茯苓,去黃芩、黃連、枳殼;赤痢日久虛弱,瀉下後未愈者,去黃芩、黃連,加川芎、當歸、白芍、白朮、川芎、阿膠。裡急後重加木香、檳榔;腹痛加白芍、川芎、玄胡、枳殼;小便赤加少許木通、豬苓、澤瀉;大便如豆汁樣加白朮、蒼朮、防風;食積加山楂、枳實、麥芽、神麴;久痢氣血兩虛加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川芎、升麻、肉蔻;瀉下後二便通暢,但裡急後重未除者,是氣陷於下,用升麻提氣。
地榆散可以治療小兒赤痢,因大腸停積熱毒引起,或便血鮮紅:地榆、訶子肉、甘草(各等分),研末,每次服用一錢,米湯送服。另一方劑在此基礎上加黃連、枳殼、芍藥。
小連丸可以治療小兒赤白痢,症見脾胃虛弱,糟粕不消化,腹脹不食,時有陣痛,煩渴,身熱:黃連(三兩)、乾薑(炮製一錢)、當歸、阿膠(炒各半兩),研末,用阿膠膏製成丸藥,小豆大小,三歲兒童每次服用三十丸,飯前用米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