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證治大全》~ 三九,霍亂吐瀉 (3)
三九,霍亂吐瀉 (3)
1. 三九,霍亂吐瀉
上為末。紫蘇湯下。
【醫統】加減四君子湯,治小兒吐瀉不止。調胃進食。
扁豆,藿香,甘草,黃耆,人參,茯苓,白朮(各一兩)
上為末。每服一錢。入鹽點服。或用水煎。亦可。
【百問】益黃散,治小兒吐瀉。脾虛不食。米不穀化。困倦力少。滑腸夜起。並疳虛盜汗並治。涎沫流出。(方見泄瀉門)
【回春】又方,治吐瀉。四君子湯。加藿香陳皮。一劑而愈。
【醫統】理中湯,治脾胃不和。心腹攻痛。痰逆噁心。嘔吐。心下虛煩否滿。膈塞。不通飲食。減少短氣。羸困。溫中逐水。止汗去濕。泄瀉注下。水穀不分。腹中雷鳴。霍亂吐瀉。手足厥冷。並治。
人參,白朮,乾薑(煨各一兩),甘草(炙半兩)
上入薑棗。水煎服。腹痛加人參。渴加白朮。寒加姜附。吐多去白朮。加生薑。瀉多仍用術。悸者加茯苓。四肢厥冷下利轉筋。可加附子。為末煉蜜丸。名理中丸。治厥冷臟寒。吐長蟲。或胃中虛冷。先服理中丸。
【醫統】縮脾散,解伏熱。除煩渴。消暑。止吐利。霍亂之後。服熱藥太多致煩躁者。並治之。
砂仁,烏梅肉,草果(煨去皮),甘草(炙各半兩),乾薑,白扁豆(炒各三錢)
上每服二錢。白水煎服。
【醫統】參香散,治伏熱瀉。虛煩悶亂。飲引不止。
人參,白朮,香薷,半夏,陳皮,茯苓,扁豆(炒)
上水煎服。
【宣明】人參散,治小兒虛熱煩渴。因吐瀉煩渴不止。
人參(半兩),茯苓(二兩半),生犀,桔梗(各二錢半),甘草,乾葛(各半兩)
上為末。每服一大錢。水一中盞。入燈心五莖。同煎至六分。放溫不計時候。煩渴者。以新竹葉湯下。量年紀加減。
吐瀉過多。脾胃虛乏。欲生風候者。四君子加白附。減半生薑煎服。
【綱目】和中散,和胃。止吐瀉。定煩渴。治腹痛。
人參,茯苓,白朮,甘草(炙),乾葛,黃耆,白扁豆,藿香(等錢)
上入薑棗。水煎服。海藏曰。和中散。四君子湯加減法。
【丹溪】小兒。周歲吐乳。腹瀉。
滑石(煅二錢),白朮(炒三錢),乾葛(三錢),陳皮(炙三分)
上為粗末。煎飲之。
【海藏】吐利四肢脹逆。腦門低陷。四君子加藿香、丁香、芍藥等分服。
【準繩】溫中丸,治小兒瀉白。胃寒故也。腹痛腸鳴。吐酸水。不思飲食。霍亂吐瀉。
人參,白朮,甘草(等分)
上為末。薑汁麵糊丸。如綠豆大。米飲下。二三十丸。
【準繩】吐瀉昏睡露睛者。胃虛熱也。錢氏白朮散。和中散可也。吐瀉昏睡不露睛者。胃實熱。益元散之類。
【入門】升陽益胃湯,吐瀉久不止者。乃清氣下陷。胃口陽虛。飲食少進。四肢無力。
黃耆(二錢),人參,甘草,半夏(各一錢),白朮,柴胡,白茯,澤瀉(各三分),陳皮(四分),羌活,獨活,防風,芍藥(各五分),黃連(一分)
白話文:
三九,霍亂吐瀉
文中記載多種治療霍亂吐瀉的中藥方劑,針對不同症狀和體質,例如:
-
有些方劑以益氣健脾為主,例如四君子湯及其加減方,常加入藿香、陳皮、扁豆等以化濕止瀉。 這些方劑適用於脾胃虛弱,導致吐瀉的患者。 也有些方劑會加入人參、黃耆等補氣藥物。
-
有些方劑著重於溫中散寒,例如理中湯,用於脾胃不和,寒邪入侵導致的吐瀉,並伴隨腹痛、手足厥冷等症狀。 方劑會根據症狀調整用藥,例如腹痛加人參,渴加白朮,寒加薑附等等。
-
有些方劑用於治療霍亂之後的煩熱症狀,例如縮脾散,主要清熱解毒,消暑止瀉。
-
也有一些針對小兒吐瀉的方劑,例如益黃散,以及一些以四君子湯加減的方劑,根據小兒的具體症狀調整藥物。
-
部分方劑著重於和胃止瀉,例如和中散,溫中丸,以及一些針對不同體質(例如胃虛熱、胃實熱)的處方。
-
還有針對吐瀉久不止,氣虛下陷的方劑,例如升陽益胃湯,補益氣血,溫陽健脾。
總之,古代醫書中治療霍亂吐瀉的方法多樣,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、體質以及病程來選擇合適的方劑。 文中所列藥方僅供參考,實際應用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