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津壽泉

《幼科證治大全》~ 四五,瘧疾 (1)

回本書目錄

四五,瘧疾 (1)

1. 四五,瘧疾

小兒瘧。不外乎風痰與食。無食不發熱。無風不作寒。而痰食風之所成矣。蓋三者不全。則不能成瘧也。治法惟宜兼用消食疏風化痰焉。但量其所屬輕重可也。師曰。大抵嬰兒之瘧。皆自飲食上得之者居多。須以消導。扶胃氣為本。此秘訣也。

【濟世】清脾飲,治癉瘧脈來弦數。但熱不寒。或熱多寒少。膈滿不能食。口苦舌乾。心煩渴飲水。小便黃赤。大便不利。

青皮,厚朴,白朮,草果,柴胡,茯苓,半夏,黃芩,甘草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小孩發瘧疾,主要原因不外乎風痰和食積。沒有食積就不會發熱,沒有風寒就不會發冷,而痰食本身就是風寒所致。三者缺一不可,才能形成瘧疾。治療方法應當兼顧消食、疏風、化痰,但要根據病情的輕重程度來調整用藥。老師說,大部分嬰兒的瘧疾都是因為飲食不當引起的,所以治療的重點應當以消導和扶持胃氣為主,這是秘訣。

「濟世」清脾飲,適用於癉瘧脈象弦數,發熱而不寒,或熱多寒少,胸膈滿悶,食慾不振,口苦舌乾,心煩口渴,飲水量多,小便黃赤,大便不通暢的患者。藥方包括:青皮、厚朴、白朮、草果、柴胡、茯苓、半夏、黃芩、甘草(各等分)。

上入姜。水煎服。東井曰。小兒食瘧。嘔吐痰沫。及時行瘴瘧。不問先寒後熱。諸瘧通用。加檳榔子。

【直指】四獸飲,治小兒瘧疾。和胃消痰。

半夏,人參,茯苓,白朮,陳皮,草果,烏梅,生薑,大棗(各等分),甘草(減半)

上水煎服。

【局方】養胃湯,治外感風寒。內傷生冷。溫中快膈。能闢山嵐瘴氣。寒瘧。脾胃虛寒。嘔逆噁心。並宜服之。

白話文:

將生薑加入水中煎服。古籍記載,此方適用於小兒瘧疾,無論是先寒後熱,都能通用。若有嘔吐痰沫或瘴瘧,可加檳榔。此方名為四獸飲,具有和胃消痰的功效。藥方包含半夏、人參、茯苓、白朮、陳皮、草果、烏梅、生薑、大棗(各等分)以及甘草(減半)。

另有一方名為養胃湯,用於治療外感風寒、內傷生冷,溫中快膈,能辟山嵐瘴氣。寒瘧、脾胃虛寒、嘔逆噁心等症狀,也適合服用。

厚朴,蒼朮,半夏,藿香,草果,茯苓,人參(各半兩),甘草(二錢半),陳皮(七錢半)

上入棗姜搗。梅水煎服。

【大全】草果飲(張氏方),治小兒瘧寒多熱少。或遍身浮腫。

厚朴,青皮,草果,藿香,半夏,甘草,丁香皮,神麯,良薑(各等分)

上入薑棗。水煎服。

【醫統】大腹皮湯,治小兒瘧疾。因藥退熱太早。變作浮腫。外腎腫大。飲食積於脾胃。宜服。

白話文:

厚朴、蒼朮、半夏、藿香、草果、茯苓、人參各半兩,甘草二錢半,陳皮七錢半,一起放入大棗和生薑中搗碎,用梅子水煎煮後服用。這個方子是張氏方,叫做草果飲,用於治療小兒瘧疾,症狀表現為寒多熱少,或者全身浮腫。

另外,厚朴、青皮、草果、藿香、半夏、甘草、丁香皮、神麴、良薑各等分,一起放入薑棗中,水煎服。這個方子叫做大腹皮湯,用於治療小兒瘧疾,因為藥物退熱過快,導致浮腫,腎臟腫大,脾胃積食。適合服用這個方子。

枳殼,蒼朮(各二兩),甘草(二錢),大腹,檳榔子,三稜,莪朮(各一錢)

上入姜皮、蘿蔔子、椒目。同煎服。

【玉案】疏脾飲,治小兒因風成瘧。

紫蘇,柴胡,半夏(各一錢),防風,青皮,厚朴,川芎(各五分)

上入姜。水煎服。

【玉案】平安飲,治小兒痰瘧。來時作嘔。

半夏,貝母,橘紅,柴胡(各七分),黃芩,草果,白朮,枳殼(各五分)

白話文:

枳殼、蒼朮各二兩,甘草二錢,大腹、檳榔子、三稜、莪朮各一錢,再加入姜皮、蘿蔔子、椒目,一同煎服,這是疏脾飲,用來治療小兒因風引起的瘧疾。

紫蘇、柴胡、半夏各一錢,防風、青皮、厚朴、川芎各五分,加入姜,水煎服,這是平安飲,用來治療小兒痰瘧,發病時會嘔吐。

半夏、貝母、橘紅、柴胡各七分,黃芩、草果、白朮、枳殼各五分。

上入生薑。水煎服。

【玉案】檳陳湯,治小兒因食成瘧。

山楂,青皮,草果(各八分),檳榔子,枳實,半夏,柴胡,麥芽(各六分)

上入姜。水煎服。

【保元】截瘧飲,治嬰兒瘧疾主方。

白朮,青皮,柴胡,陳皮,蒼朮,豬苓,常山,澤瀉,黃芩,甘草

上入薑棗。水煎露一宿。溫服。有汗而熱多。加黃耆、人參、前胡、知母。無汗而熱多。加葛根、紫蘇。寒多。加乾薑、草果。痰多。加貝母、半夏。食積。加山楂、枳實、麥芽、神麯。夜發者。為陰分。加當歸、升麻。二日三日一發者。加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烏梅。去蒼朮。單寒、加乾薑、附子、人參。去柴胡、黃芩、豬苓、澤瀉。腹痛。加厚朴、檳榔。

白話文:

將生薑加入藥材中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檳陳湯用於治療小兒因飲食引起的瘧疾。藥材包括山楂、青皮、草果、檳榔子、枳實、半夏、柴胡、麥芽,各取八分。將生薑加入藥材中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截瘧飲是治療嬰兒瘧疾的主要方劑。藥材包括白朮、青皮、柴胡、陳皮、蒼朮、豬苓、常山、澤瀉、黃芩、甘草。將生薑和紅棗加入藥材中,用水煎煮後,放置一夜,溫熱服用。如果病人出汗且發熱,則加入黃耆、人參、前胡、知母;如果病人不出汗且發熱,則加入葛根、紫蘇;如果病人寒氣較重,則加入乾薑、草果;如果病人痰多,則加入貝母、半夏;如果病人食積,則加入山楂、枳實、麥芽、神麯;如果病人夜間發病,則屬於陰分,需加入當歸、升麻;如果病人每隔兩三天發病一次,則加入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烏梅,去除蒼朮;如果病人單純寒氣重,則加入乾薑、附子、人參,去除柴胡、黃芩、豬苓、澤瀉;如果病人腹痛,則加入厚朴、檳榔。

【醫統】參苓湯,治小兒瘧後。面赤黃。泄瀉不止。乳食不消。此乃胃氣虛弱。故脾虛則泄。胃虛則吐。宜服之。

丁香,訶子(二錢炮),青皮,陳皮,白朮,茯苓,人參,肉豆蔻(煨各三錢),甘草(炙二錢)

上末。每服二錢。陳米一勺。姜一片。同煎。

【家傳】錢氏白朮散,古林氏曰。小兒瘧疾用藥。病邪漸輕。乳食不進。時時寒熱者。用之。

【醫統】麻黃根湯,治小兒瘧疾。盜汗。寒熱進退。

白話文:

參苓湯用於治療小兒瘧疾後出現的面色發黃、腹瀉不止、乳食不消的症狀。這是因為胃氣虛弱,導致脾虛泄瀉,胃虛嘔吐,因此適合服用參苓湯。方劑包含丁香、訶子、青皮、陳皮、白朮、茯苓、人參、肉豆蔻、甘草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兩錢,用陳米一勺和薑片一同煎煮。

錢氏白朮散則適用於小兒瘧疾病邪漸輕,乳食不進,時時寒熱的症狀。

麻黃根湯用於治療小兒瘧疾伴隨盜汗、寒熱往來的情況。

麻黃根,知母,檳榔子,三稜,莪朮(各一錢半),半夏(三錢),白芷,貝母(五分),常山,甘草(各一錢)

上入姜二片。小麥十五粒煎。

【局方】藿香正氣散,小兒瘧疾。寒多熱少。周身浮腫。腹滿悶不食者。加前胡。

【局方】八解散,小兒瘧。因飲食而得者。

白話文:

麻黃根、知母、檳榔子、三稜、莪朮各一錢半,半夏三錢,白芷、貝母各五分,常山、甘草各一錢,加入生薑二片,小麥十五粒,煎服。此方適用於小兒瘧疾,症狀以寒多熱少、周身浮腫、腹滿悶不食為主。若加前胡,則為藿香正氣散,適合因飲食而得的小兒瘧疾。若加八解散,則適合因飲食而得的小兒瘧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