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津壽泉

《幼科證治大全》~ 三六,嘔吐 (1)

回本書目錄

三六,嘔吐 (1)

1. 三六,嘔吐

凡小兒乳哺。不宜過飽。若滿則溢。故令嘔吐。乳母無知。但欲速得兒長。更無時度。或兒睡著而強乳。自此受病之源。漸至日深。遂成嘔吐。蓋有冷吐。有熱吐。有積吐。有傷乳吐也。

【活幼】參砂和胃散,治小兒胃氣弱而有寒。嘔吐不思飲食。或食下即吐。其吐多順快而無聲。面青白。唇淡。精神倦怠。

人參,砂仁,半夏(各四分),白朮,茯苓(各五分),藿香,陳皮(各三分),炙甘草(二分),煨姜(少許)

上水煎服。

【醫統】白豆蔻散,治小兒脾胃不和。憎寒壯熱。腹痛嘔吐。不納乳食。

枇杷葉,白豆蔻,陳皮,黃耆(各半兩),木瓜,人參,甘草(各二錢半),川芎(一錢)

上入薑棗。水煎服。

【醫統】人參散,小兒止嘔逆。併除煩渴。昏困多睡。乳食減少。及傷寒時氣。胃氣不順。吐利止後。燥渴不解。宜此。

乾薑(二兩),人參,茯苓(各一兩),木香,甘草(各二錢半),藿香(二錢半)

上水煎服。按此方調中和氣之良劑。

【醫統】丁香散,治小兒胃虛氣逆。嘔吐不定。精神不安。羸困霍亂。

人參(五分),丁香,藿香(各二錢半)

上水煎。入乳汁少許可。

【醫林】定吐紫金核,治丈夫婦女。一切嘔吐。小兒尤效。

半夏,人參,白朮,木香,丁香,藿香(各等分)

上為細末。薑汁打糊為丸。用沉香硃砂為衣。或煎湯亦可。

【經濟】藿香散,治小兒吐哯嘔逆。身熱面青。不進乳食。

藿香(一錢半),丁香,人參,白朮,茯苓,扁豆,神麯(各半錢)

上為細末。每服半錢。罌粟米飲調下。陳皮煎。米飲下。亦可。

【醫林】通心飲,治嘔吐作渴。

木通,連翹,瞿麥,山梔,黃芩,甘草

上入燈心、藿香、水煎服。按此治熱吐之劑。或小柴胡湯。多加生薑亦可。

【百問】竹茹湯,治胃受邪熱。心煩喜冷。嘔吐不止。

乾薑(七錢半),半夏(半兩炮),甘草(二錢)

上入竹茹一塊。姜五片。水煎服。一方加茯苓尤妙。

【醫林】加味四君子湯,交精吐乳。眼慢糞多穢氣。乃父母交合時吃乳所致。本方加藿香、木香。

【家傳】錢氏白朮散,東井曰。治前症最可。一小兒。有乳癖。而壅滯胃口。吐哯。加枳實妙也。

【回春】定吐飲,治小兒吐逆。投諸藥不止。服此有神效。

半夏(二兩),生薑(一兩),薄桂(三錢)

上姜切作小方塊。如綠豆大。前半夏和勻。入小鐺內。慢火順手炒令香熟帶干。方下桂。再炒勻。微有香氣。以紙攤開地上。去火毒。候冷略播去黑焦末。每服二錢。水一盞。姜三片。煎七分。空心少與緩服。

【袖珍】助胃膏(湯氏方),治小兒冷氣入胃。嘔吐不止。

白豆蔻(十四個),木香(三錢),砂仁(四十個),人參,茯苓,白朮(各半兩),丁香(五錢),山藥(一兩),肉豆蔻(四個),甘草(炙半兩)

白話文:

三六,嘔吐

嬰兒喝奶應避免過量,喝太飽就會溢出來,導致嘔吐。有些母親不懂得節制,只希望孩子快快長大,不注意時間和奶量,甚至在孩子睡著時強迫餵奶,這就是疾病的根源。時間久了,就會導致嘔吐。嘔吐可分為寒吐、熱吐、積食吐和傷乳吐幾種。

活幼方中的參砂和胃散,用於治療小兒胃氣虛弱伴有寒邪,症狀為嘔吐、不想吃東西,或吃完就吐,吐得順暢且無聲,面色青白,嘴唇蒼白,精神萎靡不振。藥方包含:人參、砂仁、半夏(各四分),白朮、茯苓(各五分),藿香、陳皮(各三分),炙甘草(二分),煨薑(少許),水煎服。

醫統方中的白豆蔻散,用於治療小兒脾胃不和,症狀為畏寒、發熱、腹痛、嘔吐、拒絕吃奶。藥方包含:枇杷葉、白豆蔻、陳皮、黃耆(各半兩),木瓜、人參、甘草(各二錢半),川芎(一錢),加薑棗,水煎服。

醫統方中的人參散,用於治療小兒嘔逆,並能消除煩渴、昏睡、奶量減少等症狀,以及傷寒後胃氣不順、吐瀉停止後口渴不止的情況。藥方包含:乾薑(二兩),人參、茯苓(各一兩),木香、甘草(各二錢半),藿香(二錢半),水煎服。此方是調和中氣的良方。

醫統方中的丁香散,用於治療小兒胃虛氣逆,嘔吐不止,精神不安,消瘦虛弱,霍亂。藥方包含:人參(五分),丁香、藿香(各二錢半),水煎,可加入少量乳汁。

醫林方中的定吐紫金核,治療大人小孩各種嘔吐,尤其對小兒有效。藥方包含:半夏、人參、白朮、木香、丁香、藿香(各等分),研成細末,用薑汁調成糊狀做成丸藥,用沉香和硃砂包裹,也可以煎湯服用。

經濟方中的藿香散,用於治療小兒嘔吐、嘔逆,伴有發熱、面色青白、拒絕吃奶。藥方包含:藿香(一錢半),丁香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扁豆、神麴(各半錢),研成細末,每次服用半錢,用罌粟米湯送服,或用陳皮煎湯送服。

醫林方中的通心飲,用於治療嘔吐口渴。藥方包含:木通、連翹、瞿麥、山梔、黃芩、甘草,加入燈心、藿香,水煎服。此方用於治療熱性嘔吐,也可以用小柴胡湯,多加生薑。

百問方中的竹茹湯,用於治療胃受邪熱,心煩、怕冷、嘔吐不止。藥方包含:乾薑(七錢半),半夏(半兩,炮製),甘草(二錢),加入竹茹一塊,薑五片,水煎服。加茯苓效果更好。

醫林方中的加味四君子湯,用於治療因父母房事時哺乳引起的嘔吐、乳汁減少、眼瞼下垂、大便多且臭。本方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藿香、木香。

家傳方中的錢氏白朮散,東井方,治療上述症狀最佳。如果小兒有乳癖,阻塞胃口,嘔吐,加枳實效果更好。

回春方中的定吐飲,用於治療小兒嘔吐,服用其他藥物無效時,服用此方效果顯著。藥方包含:半夏(二兩),生薑(一兩),肉桂(三錢)。將薑切成綠豆大小的塊,與半數半夏拌勻,用小鍋慢火炒至香熟略乾,再放入肉桂,繼續炒勻至有香味,攤在紙上晾涼,去除焦黑部分。每次服用二錢,加水一盞,薑三片,煎至七分,空腹緩慢服用。

袖珍方中的助胃膏(湯氏方),用於治療小兒寒邪入胃,嘔吐不止。藥方包含:白豆蔻(十四個),木香(三錢),砂仁(四十個),人參、茯苓、白朮(各半兩),丁香(五錢),山藥(一兩),肉豆蔻(四個),甘草(炙半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