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津壽泉

《幼科證治大全》~ 四一,腹痛

回本書目錄

四一,腹痛

1. 四一,腹痛

小兒腹痛之病。誠為急切。凡初生二三個月。及一周之內。多有腹痛之患。無故啼哭不已。或夜間啼哭之甚。多是腹痛之故。大都不外寒熱二因。夫寒者。面白唇青。或瀉痢清白。以熱綿裹腹。而啼少止。即是寒也。因於熱者。面赤唇紅。得暖啼甚。即是熱也。一周之外。能吃飲食。

則有傷食腹痛。或瀉或不瀉。口渴而臭。面黃身熱。即是積痛。久而不愈。必致成疳矣。

【局方】藿香正氣散,東井曰。小兒一切腹痛。用之有效。依本方。加木香。

【醫鑑】消食散,治小兒腹痛。多是飲食所傷。治宜和脾消食。

白話文:

小兒腹痛之病

小兒腹痛的病症,著實急迫。凡是剛出生二三個月或一周之內的嬰兒,多有腹痛的毛病。他們會無緣無故地哭鬧不止,尤其是夜間哭得特別厲害,大多是腹痛的原因。腹痛的病因大多不外乎寒熱兩種。

寒者,面色蒼白,嘴唇發青,或拉肚子,大便清稀,用熱毛巾包裹腹部後,哭聲減少或停止,這就是寒症。

因於熱者,面色發紅,嘴唇發紅,遇暖和就哭得更厲害,這就是熱症。

一周之後,嬰兒能吃東西了,就會有因傷食而引起的腹痛,可能拉肚子,也可能不拉肚子,口渴而且口臭,面色發黃,身體發熱,這就是積食之痛。久治不愈,必將導致疳疾。

【局方】[藿香正氣散],東井曰:小兒一切腹痛,用此方有效。依本方,加[木香]。

【醫鑑】[消食散],治小兒腹痛。多是飲食所傷,治療應該以和脾消食為主。

山楂,砂仁,麥芽(各一錢),神麯,陳皮,青皮,香附子(各七分),白朮(二錢半),甘草(五分)

上入姜。水煎服。受寒作腹痛。加藿香、吳茱、泉按小兒腹痛。多是飲食所傷。用上方和脾消食而奇效。

【丹溪】食積腹痛硬。必用紫蘇蘿蔔子之類。

【湯氏】三稜散,治積氣肚痛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因受寒或飲食不當導致的肚子痛,尤其是小兒。方中包含山楂、砂仁、麥芽等消食化積的藥物,以及白朮、甘草等健脾和胃的藥物,可以幫助消化積滞、緩解肚子痛。

丹溪和湯氏都認為,針對不同原因導致的肚子痛,需要使用不同的藥物。

注意

此方僅供參考,具體用藥需根據個人情况咨询医师。

砂仁,甘草,益智,三稜,莪朮,青皮(各等分)

上為末。白湯點下。

【丹溪】一方,治冷熱不調。嘔逆腹痛。

枳殼,桔梗,青皮,陳皮,當歸,甘草,木香

上入姜。水煎服。

【玉案】運脾散,治小兒飲食所傷。腹中作痛。

香附,蘿蔔子,陳皮,山楂(各六分),木香,白朮,青皮,丁香(各四分)

上入生薑。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砂仁、甘草、益智、三稜、莪朮、青皮,這些藥材各取等分,研磨成粉末,用白湯調服,這是丹溪先生治療冷熱不調、嘔逆腹痛的方子。

枳殼、桔梗、青皮、陳皮、當歸、甘草、木香,這些藥材加入生薑,用水煎服。

運脾散是由香附、蘿蔔子、陳皮、山楂、木香、白朮、青皮、丁香各取適量,加入生薑,用水煎服,這是玉案先生治療小兒飲食不當導致腹痛的方子。

【正傳】一方,治小兒腹痛。

甘草(炙),乾薑(各二錢),伏龍肝(一兩),人參,茯苓,百草霜,白朮(各五錢)

上細末。粥丸。如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五丸。陳皮湯下。

【薛氏】六君子湯,腹痛。若手足指冷。呃逆泄瀉。寒水侮土也。本方。用炮薑、肉桂、不效。急加附子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用於治療小兒腹痛。

甘草(炙),乾薑(各二錢),伏龍肝(一兩),人參,茯苓,百草霜,白朮(各五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製成粥丸,丸子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三十五丸,用陳皮湯送服。

薛氏說,六君子湯可以治療腹痛。如果手腳指頭冰冷,還伴有呃逆、腹瀉,這是寒水侵犯脾胃所致。如果用這個方子加炮薑、肉桂,效果不佳,則需急加附子。

【薛氏】五味異功散,服克滯之藥。致腹作痛。按之不痛。脾氣復傷也。宜之。

【錢氏】益黃散,胃虛冷。面㿠白色。腹痛不思食主之。(方見泄瀉門)

【醫統】理中湯,治小兒受寒。腹痛。

人參,白朮,甘草,乾薑(炮)

上水煎服。

【醫統】七氣湯,治七氣傷脾。結聚大腹痛。不能乳食。

半夏(一兩),人參(二錢),甘草(炙),桂心(各一錢)

白話文:

薛氏認為,服用克制積滯的藥物,導致腹痛,但按壓腹部卻不痛,這是脾氣受損的表現,應該服用[五味異功散]。

錢氏指出,胃虛寒、面色蒼白、腹痛不想吃東西的症狀,可以用[益黃散]來治療。這個方劑在泄瀉門中可以找到。

《醫統》記載,[理中湯]可以用來治療小兒受寒引起的腹痛。方劑包括人參、白朮、甘草、炮製過的乾薑,用水煎服。

《醫統》也記載,[七氣湯]可以用來治療七氣傷脾引起的腹痛、腹部脹大、無法吃奶或進食的症狀。方劑包括半夏一兩、人參二錢、炙甘草、桂心各一錢。

【醫統】芍藥甘草湯,治熱腹痛。小便不通。

芍藥(一錢),甘草(五分)

上水煎服。加黃芩。名黃芩芍藥湯。

【錢氏】安蟲散,治小兒蟲痛。

胡粉(炒黃),檳榔,川楝子,鶴蝨(各三錢),枯白礬(二錢五分)

上為末。每服五六分。痛時米飲調下。泉按錢氏曰。蟲痛者。當口淡而沫自出。薛氏云。蟲動之因。多屬胃氣虛弱。或聞飲食氣味而動。前方乃化蟲之劑。若因脾胃虛弱者。須當調補中氣。魯氏云。有胃受極寒極熱。亦令蟲動。或微痛。或不痛。遽然吐出。法當安蟲為上。若以治蟲。

白話文:

《醫統》記載的芍藥甘草湯用於治療發熱腹痛、小便不通,由芍藥一錢、甘草五分,水煎服。加黃芩則稱為黃芩芍藥湯。

《錢氏》記載的安蟲散用於治療小兒蟲痛,由炒黃胡粉、檳榔、川楝子、鶴蝨各三錢,枯白礬二錢五分,研末,每次服用五六分,以米湯調服。錢氏認為,蟲痛患者通常會口淡且流口水。薛氏認為,蟲動的原因大多是胃氣虛弱,或因聞到食物氣味而引發。安蟲散可以化蟲。若因脾胃虛弱導致蟲動,則需調補中氣。魯氏認為,胃部極寒極熱也會導致蟲動,可能輕微疼痛或無痛,突然吐出。這種情況下,以安蟲散治療為佳。若以治蟲為主,則需根據具體情況調整用藥。

反傷胃氣。固不可也。因寒而動者。用理中湯。加烏梅水煎服。因熱而動者。用㕮咀五苓散。亦加烏梅。水姜煎服。

白話文:

如果食物或藥物反覆地刺激到胃部的氣血,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,所以是不應該這樣做的。如果是因為寒冷引起的胃部不舒服,可以使用理中湯加上烏梅來煮水服用;如果是因為燥熱引起的胃部不舒服,可以用切碎的五苓散再加上烏梅一起用水和薑片來煮水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