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津壽泉

《幼科證治大全》~ 四一,腹痛

回本書目錄

四一,腹痛

1. 四一,腹痛

小兒腹痛之病。誠為急切。凡初生二三個月。及一周之內。多有腹痛之患。無故啼哭不已。或夜間啼哭之甚。多是腹痛之故。大都不外寒熱二因。夫寒者。面白唇青。或瀉痢清白。以熱綿裹腹。而啼少止。即是寒也。因於熱者。面赤唇紅。得暖啼甚。即是熱也。一周之外。能吃飲食。

則有傷食腹痛。或瀉或不瀉。口渴而臭。面黃身熱。即是積痛。久而不愈。必致成疳矣。

【局方】藿香正氣散,東井曰。小兒一切腹痛。用之有效。依本方。加木香。

【醫鑑】消食散,治小兒腹痛。多是飲食所傷。治宜和脾消食。

山楂,砂仁,麥芽(各一錢),神麯,陳皮,青皮,香附子(各七分),白朮(二錢半),甘草(五分)

上入姜。水煎服。受寒作腹痛。加藿香、吳茱、泉按小兒腹痛。多是飲食所傷。用上方和脾消食而奇效。

【丹溪】食積腹痛硬。必用紫蘇蘿蔔子之類。

【湯氏】三稜散,治積氣肚痛。

砂仁,甘草,益智,三稜,莪朮,青皮(各等分)

上為末。白湯點下。

【丹溪】一方,治冷熱不調。嘔逆腹痛。

枳殼,桔梗,青皮,陳皮,當歸,甘草,木香

上入姜。水煎服。

【玉案】運脾散,治小兒飲食所傷。腹中作痛。

香附,蘿蔔子,陳皮,山楂(各六分),木香,白朮,青皮,丁香(各四分)

上入生薑。水煎服。

【正傳】一方,治小兒腹痛。

甘草(炙),乾薑(各二錢),伏龍肝(一兩),人參,茯苓,百草霜,白朮(各五錢)

上細末。粥丸。如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五丸。陳皮湯下。

【薛氏】六君子湯,腹痛。若手足指冷。呃逆泄瀉。寒水侮土也。本方。用炮薑、肉桂、不效。急加附子。

【薛氏】五味異功散,服克滯之藥。致腹作痛。按之不痛。脾氣復傷也。宜之。

【錢氏】益黃散,胃虛冷。面㿠白色。腹痛不思食主之。(方見泄瀉門)

【醫統】理中湯,治小兒受寒。腹痛。

人參,白朮,甘草,乾薑(炮)

上水煎服。

【醫統】七氣湯,治七氣傷脾。結聚大腹痛。不能乳食。

半夏(一兩),人參(二錢),甘草(炙),桂心(各一錢)

【醫統】芍藥甘草湯,治熱腹痛。小便不通。

芍藥(一錢),甘草(五分)

上水煎服。加黃芩。名黃芩芍藥湯。

【錢氏】安蟲散,治小兒蟲痛。

胡粉(炒黃),檳榔,川楝子,鶴蝨(各三錢),枯白礬(二錢五分)

上為末。每服五六分。痛時米飲調下。泉按錢氏曰。蟲痛者。當口淡而沫自出。薛氏云。蟲動之因。多屬胃氣虛弱。或聞飲食氣味而動。前方乃化蟲之劑。若因脾胃虛弱者。須當調補中氣。魯氏云。有胃受極寒極熱。亦令蟲動。或微痛。或不痛。遽然吐出。法當安蟲為上。若以治蟲。

反傷胃氣。固不可也。因寒而動者。用理中湯。加烏梅水煎服。因熱而動者。用㕮咀五苓散。亦加烏梅。水姜煎服。

白話文:

[四一,腹痛]

孩童腹痛的病症,確實讓人感到緊迫。通常在出生後的二至三個月,以及一週歲之內,孩子容易出現腹痛的情況。他們會無緣由地持續哭泣,或者在夜晚時哭鬧特別嚴重,這大多是由於腹痛造成的。一般來說,腹痛的原因不外乎寒與熱兩種。如果是寒性腹痛,孩子的臉色會發白,嘴脣青紫,可能伴有清白色的腹瀉,用熱毛巾包裹腹部,孩子的哭聲會稍微停歇,這就是寒性腹痛的特徵。若是由於熱引起的腹痛,孩子臉色會泛紅,嘴脣顏色鮮豔,得到溫暖反而會哭得更厲害,這就是熱性腹痛的表現。一週歲以上的孩子,如果開始進食,

可能會出現因為過度飲食導致的腹痛,無論是否有腹瀉,他們會口渴且口氣重,臉色發黃,身體發熱,這就是食物積累引起的腹痛。如果長時間未能痊癒,可能會發展成為疳疾。

《局方》中的藿香正氣散,東井先生表示,對於孩童各種腹痛都有效果。按照原方添加木香。

《醫鑑》中的消食散,用於治療孩童腹痛,大多是飲食過量所引起,應著重於調理脾胃,幫助消化。

山楂,砂仁,麥芽(各一錢),神麯,陳皮,青皮,香附子(各七分),白朮(二錢半),甘草(五分)

以上藥材加入薑片,用水煎煮服用。如果是因受寒而腹痛,可添加藿香、吳茱萸等。

《丹溪》中提到,對於食物積累引起的腹痛,可以使用紫蘇蘿蔔子等藥材。

《湯氏》中的三稜散,用於治療腹部脹氣引起的疼痛。

砂仁,甘草,益智,三稜,莪朮,青皮(各等分)

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白開水送服。

《丹溪》中有一個配方,用於治療冷熱調節失衡、嘔吐和腹痛。

枳殼,桔梗,青皮,陳皮,當歸,甘草,木香

以上藥材加入薑片,用水煎煮服用。

《玉案》中的運脾散,用於治療孩童因飲食過量導致的腹痛。

香附,蘿蔔子,陳皮,山楂(各六分),木香,白朮,青皮,丁香(各四分)

以上藥材加入生薑,用水煎煮服用。

《正傳》中的一個配方,用於治療孩童腹痛。

甘草(炙),乾薑(各二錢),伏龍肝(一兩),人參,茯苓,百草霜,白朮(各五錢)

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粥做成丸藥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三十五丸,用陳皮湯送服。

《薛氏》中的六君子湯,對於腹痛,如果伴有手腳冰冷、打嗝和腹瀉的情況,這是寒水侵犯脾土的表現。在原有配方中,加入炮薑、肉桂,如果效果不佳,應立即加入附子。

《薛氏》中的五味異功散,如果服用了一些滯留的藥物,導致腹痛,但按壓不會感到痛,這是脾氣再次受損的表現。這種情況適用此方。

《錢氏》中的益黃散,對於胃虛寒,面色蒼白,腹痛不想吃東西的情況,這個配方適用。(具體配方請參考泄瀉門)

《醫統》中的理中湯,用於治療孩童因受寒導致的腹痛。

人參,白朮,甘草,乾薑(炮)

以上藥材用水煎煮服用。

《醫統》中的七氣湯,用於治療因七情傷脾導致的大腹疼痛,無法正常進食。

半夏(一兩),人參(二錢),甘草(炙),桂心(各一錢)

《醫統》中的芍藥甘草湯,用於治療熱性腹痛,小便不通。

芍藥(一錢),甘草(五分)

以上藥材用水煎煮服用。加入黃芩,稱為黃芩芍藥湯。

《錢氏》中的安蟲散,用於治療孩童的腸道寄生蟲引起的疼痛。

胡粉(炒黃),檳榔,川楝子,鶴蝨(各三錢),枯白礬(二錢五分)

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六分,疼痛時用米湯調服。根據錢氏所述,腸道寄生蟲引起的疼痛,會使孩子口淡,口水增多。薛氏指出,腸道寄生蟲活動的原因,通常是胃氣虛弱,或者孩子聞到食物的氣味就會被激發。前面的配方是一種殺蟲劑,如果腸胃虛弱的情況下,應該調養補充中氣。魯氏表示,有時候胃部受到極度寒冷或極度熱的影響,也會使腸道寄生蟲活動,可能只是輕微疼痛,或者完全沒有痛感,然後突然嘔吐出來。治療方法應該以安撫腸道寄生蟲為主,如果用錯誤的方法去治療腸道寄生蟲,

反而會傷害到胃氣,這是不可取的。如果因為寒冷而腸道寄生蟲活動,可以使用理中湯,加上烏梅,用水煎煮服用。如果因為熱度而腸道寄生蟲活動,可以使用五苓散,同樣加入烏梅,用水和薑煎煮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