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津壽泉

《幼科證治大全》~ 四○,痢疾 (1)

回本書目錄

四○,痢疾 (1)

1. 四○,痢疾

小兒痢疾。大抵多由脾胃不和。飲食過傷。停滯不能克化。又為乳母恣食生冷。熱毒厚味。以傳之。又為風寒濕熱之邪。以干之。故有此疾。有裡急窘迫急痛者。火性急速。而能燥物。故也。大法與大人同。惟劑輕重耳。

【準繩】一方(丹溪方),治小兒痢疾。

黃連,黃芩,大黃,甘草

上水煎服。赤痢。加桃仁、紅花。白痢。加滑石末同煎。按熱痢初宜下。

白話文:

孩子得痢疾,大多是因為脾胃不和,飲食過度,食物停留在胃裡無法消化。也可能是因為乳母過度食用生冷、熱毒或厚味的食物,將病傳染給孩子。另外,風寒濕熱等邪氣也會侵襲孩子,導致痢疾。有些孩子還會出現裡急後重、腹痛難忍的情況,這是因為火性急躁,容易燥熱,所以才會導致這種情況。治療小兒痢疾的原則與成人相同,只是藥物的劑量要輕一些。

這是丹溪先生治療小兒痢疾的方子:

藥方

黃連、黃芩、大黃、甘草

用法

用水煎服。如果是赤痢(大便赤色),可以加桃仁和紅花。如果是白痢(大便白色),可以加滑石粉一起煎服。一般來說,熱痢初期可以服用這個方子來瀉下。

註解

  • 這段文字是中醫古籍中關於小兒痢疾的描述。
  • 文中提到小兒痢疾的病因、症狀和治療方法。

現代醫學觀點

小兒痢疾是一種常見的腸道感染,多由細菌、病毒或寄生蟲引起。現代醫學治療主要是抗生素、抗病毒藥物或抗寄生蟲藥物。建議您及時就醫,不要自行用藥。

【丹溪】一小兒八歲。下痢純血。作食積治。

蒼朮,白朮,黃芩,芍藥,滑石,茯苓,甘草,陳皮,神麯

上水煎。下保和丸。泉按玉案曰。下痢純血者。在大人則為難治。在小兒則為食積。而無所妨。而治小兒之痢。又宜以消積為主。

【澹寮】敗毒散,治小兒禁口痢。毒氣上衝心肺。食即吐逆。

人參,茯苓,甘草,前胡,川芎,羌活,獨活,桔梗,柴胡,枳殼,陳倉米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一位八歲的小孩,拉肚子全是血,醫生認為是積食,開了蒼朮、白朮、黃芩、芍藥、滑石、茯苓、甘草、陳皮、神麯,水煎服,再服用保和丸。醫生說,大人拉肚子全是血很難治,小孩子卻可能是積食,不必擔心。治療小兒腹瀉,應該以消積為主。另外,有種叫做敗毒散的藥,用於治療小孩子不願進食的腹瀉,這種情況是因為毒氣上衝心肺,導致吃東西就吐。藥方包含人參、茯苓、甘草、前胡、川芎、羌活、獨活、桔梗、柴胡、枳殼、陳倉米,各等份。

上入生薑。水煎服。

【直訣】香連丸,治小兒赤白痢疾。

黃連(二十兩),吳茱萸(十兩)

上先將二味。用熟水拌和。入磁器內。置熱湯中。頓一日。同炒至黃連紫黃色。去茱用連為末。每末四兩。入木香末一兩。淡醋米飲為丸。如麻子大。每服四五十丸。白滾湯下。

【醫鑑】萬億丸,治小兒下痢赤白。腹痛立效。泉云。兒實壯積滯深重者。其效如神。

【玉案】通快飲,治小兒痢疾始發。

白話文:

將黃連二十兩和吳茱萸十兩,先用熟水混合在一起,放入磁器中,再放入熱湯裡,放置一天。然後一起炒至黃連變成紫黃色,去除吳茱萸,將黃連研磨成粉末。每次取黃連粉末四兩,加入木香粉末一兩,用淡醋米湯做成丸藥,大小如麻子。每次服用四五十丸,用滾燙的白水送服。

萬億丸專治小兒赤白下痢,腹痛也能立即見效。泉云(指醫書作者)說,對於體質強壯、積滯嚴重的孩子,此藥效果如同神效。

通快飲專治小兒痢疾初期。

山楂(一錢),麥芽,蒼朮,萊菔子,枳實,木通(各七分),大黃,檳榔子(各一錢二分)

上入生薑。水煎服。

【保元】清熱化滯湯,治小兒痢主方。

黃連(吳茱萸煎湯拌炒),白芍,陳皮,茯苓,枳殼,黃芩,甘草

上入生薑一片。水煎空心服。初起積熱正熾。加大黃芒硝。血痢。加酒炒黃芩、當歸、地榆。白痢。加厚朴、枳殼,赤白並下。加川芎、歸尾、桃仁、紅花、滑石、陳皮、乾薑。(炒黑),白痢久虛。加白朮、黃耆、茯苓。去芩、連、枳。赤痢久虛。下後未愈。去芩、連、加川歸、白芍、白朮、川芎、阿膠。

白話文:

山楂一錢,麥芽、蒼朮、萊菔子、枳實、木通各七分,大黃、檳榔子各一錢二分,加生薑水煎服,這是治小兒痢疾的保元清熱化滯湯。另外,黃連(用吳茱萸煎湯拌炒)、白芍、陳皮、茯苓、枳殼、黃芩、甘草,加生薑一片水煎空心服,適用於初起積熱正熾的痢疾。若為血痢,則加酒炒黃芩、當歸、地榆;白痢則加厚朴、枳殼;赤白並下則加川芎、歸尾、桃仁、紅花、滑石、陳皮、乾薑(炒黑);白痢久虛則加白朮、黃耆、茯苓,去芩、連、枳;赤痢久虛則下後未愈,去芩、連,加川歸、白芍、白朮、川芎、阿膠。

裡急後重。加木香、檳榔。腹痛。加白芍、川歸、玄胡、枳殼、小便赤。少加木通、豬苓、澤瀉。下如豆汁。加白朮、蒼朮、防風。食積。加山楂、枳實、麥芽、神麯。久痢氣血兩虛。加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川芎、升麻、肉蔻。下後二便流利。惟後重不去者。氣陷於下也。以升麻提之。

【醫統】地榆散,治小兒赤痢。因大腸停積熱毒得之。或點滴鮮紅

地榆,訶子肉,甘草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這段古文描述了腹痛、腹瀉、小便赤等症狀,並根據不同的症狀搭配不同的藥物,例如裡急後重加木香檳榔,腹痛加白芍川歸,小便赤加木通豬苓等。此外,文中還提到了久痢氣血兩虛的情況,可用人參、黃耆、當歸等藥物來補氣養血,固澀止瀉。最后,文中提到了“地榆散”,可以用於治療小兒赤痢,主要由大腸積熱毒所致。

上為末。每服一錢。米湯調下。一方加黃連、枳殼、芍藥。

【醫統】小連丸,治小兒赤白痢。脾胃虛弱。糟粕不聚。腹脹不食。時作陣痛。煩渴身熱。

黃連(三兩),乾薑(炮一錢),當歸,阿膠(炒各兩半)

上為末。阿膠膏丸。小豆大。三歲三十丸。食前米湯化服。

【家傳】和中湯,治小兒傷於飲食。濕面之物。患泄痢。稍後重。赤白相交。一身無熱者。

青皮,厚朴,枳殼,芍藥,藿香(各中),白朮,蒼朮,砂仁(各小)

白話文:

這個藥方治療小兒赤白痢,症狀包括脾胃虛弱、糟粕不聚、腹脹不食、時作陣痛、煩渴身熱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米湯送服。另外一個藥方還加入黃連、枳殼、芍藥。

另一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小兒因飲食不當,食用潮濕食物而引起的泄痢,症狀包括稍後痢疾加重,赤白相交,無發燒。將藥材按照比例混合,用米湯送服。

上水煎服。按上方延壽院所制。小兒多此證。屢用屢驗。

【局方】胃風湯,治小兒風冷乘虛入客腸胃。水殼不和。泄瀉注下。及腸胃濕毒下痢。如豆汁瘀血。日夜無度。

人參,白朮,白茯苓,川芎,當歸,芍藥,桂(少許)

上入粟米數粒。水煎食前服。

【選方】一方,治小兒噤口痢。

石蓮肉(去殼留心)

上研為末。每服五分。陳米飲調下。此是毒氣上衝心腹。藉此以通心氣。便覺思食。

【全幼】參苓白朮散,小兒痢疾。久不愈。脾胃虛弱。有熱氣。關閉胸中。禁口加石膏、枳殼。粳米一撮。同煎食前服。心氣通。胃脘開。便能食。(方見泄瀉門)

白話文:

將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。這個方子是延壽院研製的,專治小兒風寒入侵腸胃,導致腹瀉不止,以及腸胃積熱、腹瀉帶血等症狀。藥方包含人參、白朮、白茯苓、川芎、當歸、芍藥、桂皮(少許)以及粟米數粒,水煎後飯前服用。此外,還有個專治小兒噤口痢的方子,使用石蓮肉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五分,用陳米湯送服,可以通心氣,促進食欲。針對小兒久痢、脾胃虛弱、發熱、胸悶、拒食的症狀,可以用參苓白朮散,再加上石膏、枳殼和少量粳米一起煎煮,飯前服用,能通心氣、開胃,恢復食慾。

【全幼】參香散,治嬰兒臟腑氣虛怯。冷熱不調。積在臟腑。作成痢疾。或下鮮血。或如豆汁魚腦瘀血。或下紫黑血。或赤白相雜。或成五色。裡急後重。日夜頻並。臍腹絞痛。甚不可忍。及禁口疳蟲時瘟諸痢。無問新久。

人參,白扁豆(炒),木香(各四錢),肉豆蔻,茯苓(八錢),陳皮(去白),罌粟殼(去筋帶炙二兩四錢)

上為極細末。用米飲調化。食前服。

【醫統】豆蔻香連丸,治小兒乳食不節。腹胃虛弱。冷熱之氣。客於腹間。下赤白痢。腸內疼痛。日夜頻並。不思乳食。

白話文:

「全幼」方中的「參香散」,用於治療嬰兒臟腑氣虛、體弱,冷熱失調,積食於臟腑,導致痢疾,可能伴隨鮮血、豆汁樣魚腦瘀血、紫黑色血、赤白相雜或五色血便,以及裡急後重、日夜腹瀉、臍腹絞痛、難以忍受的疼痛,以及因禁食而引起的疳蟲、瘟疫等痢疾。無論是新發病還是久病,此方均可使用。

藥方成分為:人參、白扁豆(炒)、木香(各四錢)、肉豆蔻、茯苓(八錢)、陳皮(去白)、罌粟殼(去筋帶炙二兩四錢)。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極細粉末,用米湯調和,飯前服用。

「醫統」方中的「豆蔻香連丸」,用於治療小兒因乳食不節、腹胃虛弱,導致冷熱之氣滯留腹間,出現赤白痢、腸道疼痛、日夜腹瀉、不思乳食等症狀。

黃連(炒七錢半),肉豆蔻(二枚麵包煨),丁香(二錢半),木香,訶子(炮各半兩)

上末粟米糊丸。黍米大。三歲服十丸。米飲下。

【醫統】烏梅散,治下痢後。津液減少。臟腑虛燥。煩渴引飲。長治諸病後。煩渴引飲無度。

烏梅肉(半兩微炒),茯苓,木瓜(各一兩)

上入姜。水煎服。

【醫統】桃花丸,治下痢赤白多並。泄瀉青水。

白話文:

黃連(炒七錢半),肉豆蔻(二枚麵包煨),丁香(二錢半),木香,訶子(炮各半兩),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粟米糊做成丸子,丸子大小如黍米。三歲小孩每次服用十丸,用米湯送服。

烏梅散,用於治療下痢之後,津液減少,臟腑乾燥,煩渴引飲,以及長期疾病之後,煩渴引飲無度。

烏梅肉(半兩微炒),茯苓,木瓜(各一兩),將藥材加入生薑,用水煎服。

桃花丸,用於治療下痢,痢疾顏色赤白混雜,或泄瀉青水。

赤石脂,乾薑(各等分)

上為末糊丸。如麻子大。空心服二三十丸。米飲下。

【經濟】木香散,治諸般瀉痢。日久不安。並皆治之。

白朮(用麵炒),麥芽,當歸(一錢),木香,人參,陳紅曲(各一錢),甘草,茯苓,神麯,青皮(各二錢)

上為末。每服半錢。白湯調下。一方用紫蘇。木瓜湯。調下。

【袖珍】木香圓(幼幼方),治下痢赤白。

黃連(一兩用吳茱炒去茱不用),肉豆蔻(二個),木香(二錢半二件一處面浸)

白話文:

赤石脂和乾薑各取相同份量,研磨成粉末,做成如麻子大小的丸藥。空腹服用二十到三十粒,用米湯送服。

木香散可以用來治療各種腹瀉,包括久瀉不愈等情況。

白朮用麵粉炒過,麥芽、當歸各一錢,木香、人參、陳紅曲各一錢,甘草、茯苓、神麴、青皮各二錢,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半錢,用白湯調服。另一種做法是加入紫蘇,用木瓜湯調服。

木香圓可以用來治療赤白痢疾。

黃連一兩用吳茱萸炒過,去除吳茱萸不用。肉豆蔻兩個,木香二錢半,將木香浸泡在麵水中。

上為末。麵糊丸。如黍米大。赤痢粟米飲下。白痢厚朴湯下。大全赤白相雜。陳米飲下。

【宣明】厚朴散,治小兒虛滑瀉痢不止。

使君子(一個),揀丁香(十個),厚朴(半兩),吳白朮,茯苓,青皮(各二錢),甘草(一寸炒),訶子皮(半兩)

上為末。每服一錢。量歲數加減。用清米湯下。

【袖珍】木香散,治冷痢。肚痛不食。

木香,白朮(各一分),厚朴,龍骨,當歸(各半兩),乾薑,訶子(各一分)

白話文:

上列藥材研磨成粉末,製成麵糊丸,大小如黍米,赤痢患者用粟米湯送服;白痢患者用厚朴湯送服。赤白痢皆有的患者,用陳米湯送服。

宣明散主治小兒虛寒滑瀉,久痢不止。

使君子一個,揀選丁香十個,厚朴半兩,吳白朮、茯苓、青皮各二錢,甘草一寸炒制,訶子皮半兩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可根據年齡增減用量,用清米湯送服。

袖珍木香散主治冷痢,腹痛不食。

木香、白朮各一分,厚朴、龍骨、當歸各半兩,乾薑、訶子各一分。

上入薑棗。水煎。

【全幼】香梅飲子,治嬰孩小兒。腸胃受積。脾虛下痢赤白。腹肚疼痛。裡急後重。

木香(一片生一片煨),烏梅(半生半煨),當歸(半生半煨),甘草(半生半炙),陳皮(去白半生半炒二錢半),木香(一錢),黑豆(半生半炒三十粒)

上水煎。生黑豆不可打破全用。食前服。泉按木香一錢。恐木瓜乎。按上方。安和五臟。順益三焦。陰陽既分。腸胃自厚。蓋生熟藥。而治冷熱病。可謂切要而穩當也。一本後木香作木通也。

【全幼】地榆散,治嬰孩小兒下痢赤白頻並。

地榆(一分),甘草(二分),芍藥(一字),當歸(一錢)

白話文:

將薑和棗一起放入水中煎煮。

香梅飲子,用於治療嬰兒幼童的腸胃積食、脾虛下痢(腹瀉,大便稀薄或帶有紅色或白色)、腹痛、裡急後重(想大便但排不出來,且有便意)。

準備材料:木香(一片生,一片用火煨過)、烏梅(半生半煨)、當歸(半生半煨)、甘草(半生半炙)、陳皮(去掉白色部分,半生半炒,二錢半)、木香(一錢)、黑豆(半生半炒,三十粒)。

將以上材料放入水中煎煮。生黑豆不要打碎,完整使用。飯前服用。

(註:泉按:這裡的木香應該是錯誤,應該是木瓜。)

這個方子可以安和五臟,順暢三焦,使陰陽平衡,腸胃功能恢復正常。因為這個方子使用了生藥和熟藥,可以治療寒熱兩種疾病,可謂非常重要且穩妥。

(註:有一本書中將木香誤寫為木通。)

地榆散,用於治療嬰兒幼童下痢,大便顏色為紅色或白色,且頻發。

準備材料:地榆(一分)、甘草(二分)、芍藥(一字)、當歸(一錢)。

上水煎服。

【海藏】赤痢,四君子。加當歸、赤芍。入粟米少同煎服。白痢,四君子等分。加乾薑減半。入粟米少同煎。

【百問】五苓散,治中濕下痢。煩渴飲水。

【保元】補中益氣湯,治小兒久痢。裡急後重。欲去不去。手足並冷。皆胃氣虛寒下陷也。此方主之。本方加木香、補骨脂、倍加升麻、柴胡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針對赤痢,可以使用四君子湯,並加入當歸、赤芍,再加入少許粟米一同煎煮服用。針對白痢,可以使用四君子湯,各藥材份量相同,並加入減半的乾薑,再加入少許粟米一同煎煮。

五苓散可以治療因濕氣停滯而導致的腹瀉,症狀包括口渴、想喝水。

補中益氣湯可以治療小兒久瀉,症狀包括裡急後重、想上廁所但排不出來、手腳冰冷。這些症狀都是由於胃氣虛寒下陷導致,補中益氣湯可以有效治療。此方可加木香、補骨脂,並將升麻、柴胡的份量加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