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津壽泉

《幼科證治大全》~ 三九,霍亂吐瀉 (1)

回本書目錄

三九,霍亂吐瀉 (1)

1. 三九,霍亂吐瀉

凡小兒上吐不止。下瀉不住。皆因內外傷侵。兼以調護失常。乳食不節。遂使脾胃虛弱。清濁相干。蘊作而成。有先瀉而後吐者。乃脾胃虛冷。其候先瀉白水。吐亦不多。口氣緩而神色慢。額前有汗。六脈沉濡。此為冷也。先吐而後瀉者。乃脾胃有熱。氣促唇紅。吐來面赤。脈洪而數。渴飲水漿。此為熱也。冷熱之分。須要詳審。

【局方】不換金正氣散,治山嵐瘴氣。寒熱往來。霍亂吐瀉。臟虛寒。

厚朴,藿香,陳皮,半夏,蒼朮,甘草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有先瀉後吐的,是因為脾胃虛寒。

這種情況會先瀉出白水,吐的也不多,口氣緩慢,面色蒼白,額頭出汗,脈象沉而濡滑。這屬於虛寒之症。

先吐後瀉的,是因為脾胃有熱。

這種情況會氣喘吁吁,嘴唇發紅,吐的時候臉色發紅,脈象洪大而數,口渴想喝水。這屬於熱症。

不換金正氣散

用於治療山嵐瘴氣,寒熱往來,霍亂吐瀉,臟腑虛寒等症。

組成

厚朴、藿香、陳皮、半夏、蒼朮、甘草(各等分)

上入薑棗。水煎服。

【醫統】藿香散,治時氣吐瀉。退熱。

藿香,厚朴,半夏,白朮,乾葛,甘草(炙各等分)

上入姜。水煎服。

【全幼】藿香散,治嬰孩小兒。脾胃虛弱。乳食不調。身熱風熱作驚。吐瀉不止。

藿香,人參,茯苓,丁香,羌活,防風,半夏

上入生薑棗。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這是一個治療時氣吐瀉、退熱的方子,叫做藿香散。將藿香、厚朴、半夏、白朮、乾葛、甘草等藥材等分,加入薑,水煎服。另外,還有針對嬰孩小兒脾胃虛弱、乳食不調、身熱風熱作驚、吐瀉不止的藿香散,需要將藿香、人參、茯苓、丁香、羌活、防風、半夏等藥材,加入生薑和棗,水煎服用。

【活幼】加味平胃散,治小兒傷食吐瀉。

蒼朮,厚朴,山楂(各六分),陳皮,青皮,麥芽,香附,砂仁,川芎(各四分),甘草(炙二分)

上入生薑。水煎服。

【直訣】五味異功散,治脾胃虛弱。吐瀉不食。

人參,茯苓,白朮,甘草(炙),陳皮(等分),一方加木香。

白話文:

活幼方加味平胃散治小兒傷食吐瀉,用蒼朮、厚朴、山楂各六分,陳皮、青皮、麥芽、香附、砂仁、川芎各四分,甘草炙二分,加生薑水煎服。五味異功散治脾胃虛弱,吐瀉不食,用人參、茯苓、白朮、甘草炙、陳皮等分,一方加木香。

上入薑棗。水煎服。按凡小兒虛冷病。先以數服。正其氣。溫中和胃之劑也。薛氏曰。按前方補脾胃之聖藥也。況人之一身。以脾胃為主。若小兒乳食失節。寒涼失宜。或乳母六淫七情失調。兒飲其乳。諸病頓起。當專以此藥治之。其應如響。

【活幼】藿香和中湯,治感寒、停食、吐瀉。

藿香,紫蘇,香附子,蒼朮,厚朴,山楂,川芎(各六分),羌活,砂仁,麥芽,白芷,陳皮(各四分),炙甘草(二分)

上入生薑。水煎服。

【直訣】助胃膏,治胃寒吐瀉。乳食不化。

白話文:

將生薑、紅棗加入藥材中,用水煎服。凡是小孩子虛寒的病症,先服用幾劑,來調和孩子的氣,溫暖脾胃的藥物。薛氏說,這個方子是補脾胃的聖藥,人體以脾胃為主,如果小孩吃奶或食物不節制,受寒涼之氣,或者乳母因為六淫七情失調,小孩喝了她的奶,就會引起各種病症,應該專門用這個藥物治療,療效就像響應一樣快。

藿香和中湯,用於治療受寒、停食、嘔吐腹瀉。

藿香、紫蘇、附子、蒼朮、厚朴、山楂、川芎(各六分)、羌活、砂仁、麥芽、白芷、陳皮(各四分)、炙甘草(二分)。

將生薑加入藥材中,用水煎服。

助胃膏,用於治療胃寒嘔吐腹瀉、乳食不消化。

白朮,茯苓,人參(各五分),甘草(一錢),白豆蔻(十四個),山藥(一兩),砂仁(四十個),丁香(一錢),肉豆蔻(四錢)

上為末。煉蜜為丸。芡實大。每二三丸。米飲磨化。龔氏回春。此方有木香、桂、藿香、陳皮。全幼心鑑。更加沉香。

【全幼】助胃膏,治嬰孩小兒。慢驚風。吐瀉不進乳食。

人參,白朮,蓮肉(各二錢),白豆蔻,甘草(炙),茴香(炒),丁香,檀香,木香(各一錢)

白話文:

白朮、茯苓、人參各五分,甘草一錢,白豆蔻十四個,山藥一兩,砂仁四十個,丁香一錢,肉豆蔻四錢,研成粉末,用蜂蜜做成丸子,芡實大小,每次服用二到三丸,用米湯磨碎服用。這是龔氏回春方,裡面還有木香、桂皮、藿香、陳皮,全幼心鑑中又加了沉香。這個藥方叫做助胃膏,用來治療嬰兒小兒慢驚風、吐瀉不進乳食。另外,人參、白朮、蓮肉各二錢,白豆蔻、甘草(炙)、茴香(炒)、丁香、檀香、木香各一錢,也可用來治療這些症狀。

上為極細末。煮粟米糊圓。如芡實大。用陳米飲研化。食前服。

【全幼】助胃膏,治嬰孩小兒。助養脾止吐。

人參,白朮,茯苓,砂仁,山藥,甘草(炙各三錢),沉香,木香(各一錢),丁香(五粒),肉豆蔻(一個)

上為極末。煉蜜圓。如芡實大。用生薑煎湯。研化。食前服。

【保元】七味白朮散,治小兒脾胃久虛。嘔吐泄瀉。頻並不止。津液枯竭。發熱煩渴。多燥。但欲飲水。乳食不進。羸困失治。變成慢驚風癇。不問陰陽虛實。並宜服之。

白話文: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極細粉末,用小米熬煮成圓形糊狀,大小如芡實,再用陳米水研磨服用,飯前食用。此方名為「助胃膏」,專治嬰兒孩童的脾胃虛弱,有助於養脾止吐。

另一方「保元七味白朮散」則用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砂仁、山藥、甘草(各三錢)、沉香、木香(各一錢)、丁香(五粒)、肉豆蔻(一個)等藥材研磨成細粉末,用煉蜜製成圓形藥丸,大小如芡實,飯前用生薑煎湯研磨服用。此方適用於小兒脾胃久虛,嘔吐腹瀉、津液枯竭、發熱煩渴、體質燥熱,只想喝水,不願進食,體弱無力,甚至發展成慢驚風癇的症狀,無論陰陽虛實,都適合服用。

人參,白朮,木香,茯苓,藿香,甘草,葛根

上入薑棗。水煎服。薛氏曰。胃傷則嘔。脾傷則瀉。故用上藥調補胃氣。以化生津液。如無他症。只因胃氣虛。而津液不足者。用四君子湯尤效。泉按若胃虛不能食。而大渴不止者。不可用淡滲之藥。但胃元氣少故也。以本方補之。

【全幼】藿香正氣散,治嬰孩小兒。傷寒頭痛。憎寒壯熱。痰喘咳嗽。心腹疼疼。吐瀉虛腫。疳傷。

藿香(一錢半),甘草(炙),腹皮,白芷,白朮,桔梗,陳皮,厚朴(各五錢)

白話文:

  • 此古文描述了兩種方劑:第一種是補胃氣、生津液的方劑,第二種是藿香正氣散,用於治療小兒傷寒等症。
  • 方劑中藥材的用量以古代藥量單位「錢」計算,現代人使用時需換算成現代計量單位。
  • 薛氏和泉氏的註解提到了方劑的應用及注意事項,有助於理解方劑的功效和適用範圍。

上入薑棗。水煎服。

【全幼】不換金正氣散,治嬰孩小兒。四時傷寒。五臟氣噎。咳嗽痰涎。霍亂吐瀉。

藿香,厚朴(各二錢半),甘草(一錢半),蒼朮(二錢),人參,茯苓,木香(各一錢),半夏(三錢),陳皮(二錢)

上入薑棗。水煎服。

【醫統】五苓散,治傷暑。霍亂吐瀉。身熱口渴。

白朮,茯苓,豬苓,澤瀉(各一錢),官桂(三分)

上入姜燈心。水煎服。

【局方】觀音散,治小兒外感風冷。內傷脾胃。嘔逆吐瀉。不進乳食。

白話文:

將薑和紅棗放入藥材中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這方劑叫做正氣散,適合治療嬰幼兒的各種疾病,例如四季傷寒、五臟氣悶、咳嗽痰多、霍亂嘔吐腹瀉等。

藥材包括:藿香、厚朴各二錢半,甘草一錢半,蒼朮二錢,人參、茯苓、木香各一錢,半夏三錢,陳皮二錢。

將薑和紅棗放入藥材中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這方劑叫做五苓散,適合治療暑熱病症,例如霍亂嘔吐腹瀉、發燒口渴等。

藥材包括:白朮、茯苓、豬苓、澤瀉各一錢,官桂三分。

將薑和燈心草放入藥材中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這方劑叫做觀音散,適合治療小兒外感風寒、脾胃內傷、嘔吐腹瀉、不進奶食等。

石蓮肉(一分),茯苓(一錢半),人參,白芷,木香,綿耆(各一錢),神麯(炒二錢),白扁豆,甘草(三錢炙)

上入藿香。水煎服。

【袖珍】香樸飲子(幼幼方),治小兒伏熱吐瀉。虛煩悶亂。如發驚狀。

人參,茯苓,甘草,紫蘇,木瓜,澤瀉,香薷,半夏,扁豆,陳皮,厚朴,烏梅

上入薑棗。水煎服。

【全幼】掌胃膏,治嬰孩小兒。脾虛胃弱。吐瀉不止。

白話文:

石蓮肉一錢,茯苓一錢半,人參、白芷、木香、綿耆各一錢,神麴炒二錢,白扁豆、甘草三錢炙,以上藥材加藿香,用水煎服。此方名為香樸飲子,專治小兒伏熱吐瀉、虛煩悶亂、如發驚狀。

人參、茯苓、甘草、紫蘇、木瓜、澤瀉、香薷、半夏、扁豆、陳皮、厚朴、烏梅,以上藥材加薑棗,用水煎服。此方名為掌胃膏,專治嬰孩小兒脾虛胃弱、吐瀉不止。

人參,白朮,茯苓,甘草(炙),肉豆蔻,白豆蔻,陳皮,枇杷葉,青皮,丁香,沉香,木香,藿香,縮砂(各一錢)

上為極細末。煉白蜜。丸如芡實大。用米飲。研化。食前服。東井先生。此方用半夏乾薑水煎與之。治小兒吐瀉。屢得奇效也。

【保元】加減柴苓湯,治小兒夏秋月霍亂吐瀉。身熱口渴。

豬苓,澤瀉,香薷,葛根(各七分),茯苓(一錢),白朮,黃連,甘草(各五分),天花粉(二錢)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用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肉豆蔻、白豆蔻、陳皮、枇杷葉、青皮、丁香、沉香、木香、藿香、縮砂等藥材,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再用白蜜調製成芡實大小的丸子。食用時,用米湯研化,飯前服用。東井先生認為,這個方子可以搭配半夏和乾薑水煎服,治療小兒吐瀉,效果非常顯著。

「保元」這個方子,是由加減柴苓湯演變而來,專門用於治療小兒夏秋季節的霍亂吐瀉,症狀包括身體發熱、口渴等。方子中包含豬苓、澤瀉、香薷、葛根、茯苓、白朮、黃連、甘草、天花粉等藥材。

上入生薑。水煎服。腹痛加桂、芍藥。

【準繩】六君子湯,治脾胃氣虛。吐瀉不食。肌肉消瘦。或肺虛痰嗽。喘促。惡寒。或肝虛驚搐。目眩。自汗諸證。東井翁。小兒虛而吐瀉者。必投之。有奇效也。程仁甫曰。常治小兒。吐瀉之疾。得捷效者甚多。須辨寒熱。如夏月熱症。必加姜炒黃連。少用藿香白豆蔻之類。

徐徐服之。不可火急。頓服即不納。如寒月依本方加乾薑、砂仁、藿香、白豆蔻類。或有傷食吐瀉者。初劑加神麯、麥芽、山楂一二劑。而決可取效。如不效者。有必發慢驚死。屢試皆爾。

【醫統】銀白散,治小兒吐瀉。壯胃治糞清。

白話文:

方劑

上藥加入生薑,水煎服用。若腹痛加重,可再加入桂枝、芍藥。

功效

此方為六君子湯,主治脾胃氣虛、吐瀉不食、肌肉消瘦、肺虛痰嗽、喘促、惡寒、肝虛驚搐、目眩、自汗等症。東井翁說,小兒虛弱而吐瀉者,服用此方必有奇效。程仁甫也說,此方常用于治療小兒吐瀉,效果顯著。須注意辨別寒熱,如夏月熱症,需加入姜炒黃連,並少用藿香白豆蔻等藥。

用法

徐徐服用,不可急於求成,一次服用太多,藥物不容易吸收。冬天服用時,可依方加入乾薑、砂仁、藿香、白豆蔻等藥。若因傷食而吐瀉者,初服時可加神麴、麥芽、山楂一二劑,效果更佳。若不奏效,則可能發展為慢驚而死,多次試驗皆如此。

其他

銀白散,主治小兒吐瀉,健脾胃,治糞便清稀。

扁豆,糯米(各一兩),藿香,丁香,白朮,甘草(炙各一錢)

上為末。紫蘇湯下。

【醫統】加減四君子湯,治小兒吐瀉不止。調胃進食。

扁豆,藿香,甘草,黃耆,人參,茯苓,白朮(各一兩)

上為末。每服一錢。入鹽點服。或用水煎。亦可。

【百問】益黃散,治小兒吐瀉。脾虛不食。米不穀化。困倦力少。滑腸夜起。並疳虛盜汗並治。涎沫流出。(方見泄瀉門)

白話文:

扁豆、糯米(各一兩)、藿香、丁香、白朮、甘草(炙各一錢),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,用紫蘇湯送服。

這個方子叫做「加減四君子湯」,主要用於治療小兒吐瀉不止,調理胃口,促進食慾。

另外,扁豆、藿香、甘草、黃耆、人參、茯苓、白朮(各一兩),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加入鹽一起服用,或者用清水煎服也可以。

這個方子叫做「益黃散」,主要用於治療小兒吐瀉、脾虛不食、米不消化、困倦乏力、腹瀉夜起、疳積虛汗,以及流口水等症狀。詳細的方劑信息可以參考泄瀉門。

【回春】又方,治吐瀉。四君子湯。加藿香陳皮。一劑而愈。

【醫統】理中湯,治脾胃不和。心腹攻痛。痰逆噁心。嘔吐。心下虛煩否滿。膈塞。不通飲食。減少短氣。羸困。溫中逐水。止汗去濕。泄瀉注下。水穀不分。腹中雷鳴。霍亂吐瀉。手足厥冷。並治。

人參,白朮,乾薑(煨各一兩),甘草(炙半兩)

上入薑棗。水煎服。腹痛加人參。渴加白朮。寒加姜附。吐多去白朮。加生薑。瀉多仍用術。悸者加茯苓。四肢厥冷下利轉筋。可加附子。為末煉蜜丸。名理中丸。治厥冷臟寒。吐長蟲。或胃中虛冷。先服理中丸。

白話文:

回春方:

治吐瀉:

四君子湯(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)加藿香、陈皮,一剂即可痊愈。

医统:

理中汤:

治脾胃不和,心腹疼痛,痰逆恶心,呕吐,心下虚烦不适,膈塞,不通饮食,呼吸短促,体虚乏力,温中化水,止汗除湿,腹泻注下,水谷不分,腹中雷鸣,霍乱吐泻,手足厥冷等症状。

药方:

人参、白术、干姜(煨制,各一两)、甘草(炙制,半两)

用法:

将以上药物放入生姜、大枣中,水煎服。

加减法:

  • 腹痛者,加人参。
  • 口渴者,加白术。
  • 怕冷者,加姜、附子。
  • 呕吐较多者,去白术,加生姜。
  • 腹泻较多者,仍用白术。
  • 心悸者,加茯苓。
  • 四肢厥冷,腹泻转筋者,加附子。

理中丸:

将以上药物研磨成细末,炼蜜制成丸剂,名曰理中丸。治厥冷脏寒、吐长虫或胃中虚冷等症。先服用理中丸。

【醫統】縮脾散,解伏熱。除煩渴。消暑。止吐利。霍亂之後。服熱藥太多致煩躁者。並治之。

砂仁,烏梅肉,草果(煨去皮),甘草(炙各半兩),乾薑,白扁豆(炒各三錢)

上每服二錢。白水煎服。

【醫統】參香散,治伏熱瀉。虛煩悶亂。飲引不止。

人參,白朮,香薷,半夏,陳皮,茯苓,扁豆(炒)

上水煎服。

【宣明】人參散,治小兒虛熱煩渴。因吐瀉煩渴不止。

人參(半兩),茯苓(二兩半),生犀,桔梗(各二錢半),甘草,乾葛(各半兩)

白話文:

「縮脾散」可以治療暑熱鬱積、煩渴、暑熱症狀、嘔吐腹瀉、霍亂後遺症,以及服用過多溫熱藥物導致的煩躁。藥方包括砂仁、烏梅肉、草果、甘草、乾薑、白扁豆,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煎服。

「參香散」主要治療暑熱導致的腹瀉、虛煩、心神不寧、口渴不止等症狀。藥方包含人參、白朮、香薷、半夏、陳皮、茯苓、扁豆,用水煎服。

「人參散」針對小兒虛熱煩渴、嘔吐腹瀉導致的口渴不止。藥方由人參、茯苓、犀角、桔梗、甘草、葛根組成。

上為末。每服一大錢。水一中盞。入燈心五莖。同煎至六分。放溫不計時候。煩渴者。以新竹葉湯下。量年紀加減。

吐瀉過多。脾胃虛乏。欲生風候者。四君子加白附。減半生薑煎服。

【綱目】和中散,和胃。止吐瀉。定煩渴。治腹痛。

人參,茯苓,白朮,甘草(炙),乾葛,黃耆,白扁豆,藿香(等錢)

上入薑棗。水煎服。海藏曰。和中散。四君子湯加減法。

【丹溪】小兒。周歲吐乳。腹瀉。

滑石(煅二錢),白朮(炒三錢),乾葛(三錢),陳皮(炙三分)

白話文:

服用時,每次取一大錢,用水一中盞,加入燈心五莖,一同煎煮至六分,放溫後即可服用,不計時辰。若患者煩渴,可服用新竹葉湯,依照年紀加減用量。

如果患者因吐瀉過多,脾胃虛弱,且有生風之候,可服用四君子湯加白附,減少一半生薑煎服。

和中散可以和胃、止吐瀉、定煩渴、治腹痛。

配方:人參、茯苓、白朮、甘草(炙)、乾葛、黃耆、白扁豆、藿香(各等錢)

將以上藥材加入薑棗,水煎服用。海藏說,和中散是四君子湯的加減方。

丹溪說,周歲以下的小兒若出現吐乳、腹瀉,可以用滑石(煅二錢)、白朮(炒三錢)、乾葛(三錢)、陳皮(炙三分)治療。

上為粗末。煎飲之。

【海藏】吐利四肢脹逆。腦門低陷。四君子加藿香、丁香、芍藥等分服。

【準繩】溫中丸,治小兒瀉白。胃寒故也。腹痛腸鳴。吐酸水。不思飲食。霍亂吐瀉。

人參,白朮,甘草(等分)

上為末。薑汁麵糊丸。如綠豆大。米飲下。二三十丸。

【準繩】吐瀉昏睡露睛者。胃虛熱也。錢氏白朮散。和中散可也。吐瀉昏睡不露睛者。胃實熱。益元散之類。

【入門】升陽益胃湯,吐瀉久不止者。乃清氣下陷。胃口陽虛。飲食少進。四肢無力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水煎服。治療吐瀉、四肢脹滿、呼吸困難、頭頂低陷的症狀,可以用四君子湯加入藿香、丁香、芍藥等藥材,等量服用。

治療小兒腹瀉、胃寒引起的腹痛、腸鳴、嘔吐酸水、食欲不振、霍亂性嘔吐腹瀉,可以用人參、白朮、甘草等量研磨成粉末,用薑汁麵糊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,用米湯送服,每次服用二三十粒。

治療吐瀉昏睡、眼睛睜開的症狀,可以用錢氏白朮散或和中散治療,因為這是胃虛熱引起的。而吐瀉昏睡、眼睛閉合的症狀,則是胃實熱,可以用益元散等藥物治療。

治療吐瀉不止、清氣下陷、胃口陽虛、食欲不振、四肢無力的症狀,可以用升陽益胃湯。

黃耆(二錢),人參,甘草,半夏(各一錢),白朮,柴胡,白茯,澤瀉(各三分),陳皮(四分),羌活,獨活,防風,芍藥(各五分),黃連(一分)

上薑棗煎服。泉按南豐李氏曰。小兒吐瀉。皆當溫補。若已虛損。尤當速生胃氣。惟尋常時行瀉症。不可遽投熱藥。慎之慎之。

白話文:

黃耆兩錢,人參、甘草、半夏各一錢,白朮、柴胡、白茯、澤瀉各三分,陳皮四分,羌活、獨活、防風、芍藥各五分,黃連一分,以上藥材用薑棗煎服。泉按南豐李氏所說,小兒吐瀉都要溫補,若已經虛損,更要趕快滋養胃氣。但平常的流行性腹瀉,不可立即服用熱藥,要謹慎小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