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津壽泉

《幼科證治大全》~ 三四,疳證 (2)

回本書目錄

三四,疳證 (2)

1. 三四,疳證

上為末。麵糊丸。麻子大。每服三十丸。米飲下。

【直訣】四味肥兒丸,治小兒食積脾疳。目生雲翳。口舌生瘡。牙根臍爛。發熱瘦怯。遍身生瘡。又小便澄白。腹大青筋。一切疳症。

蕪荑,神麯,麥芽,黃連(各等分)

上為末。水糊丸。一二十丸。空心白滾湯送下。

【醫鑑】肥兒丸,消疳化積。磨癖消熱。伐肝補脾。進食殺蟲。養元氣。

人參(三錢半),白朮(三錢),茯苓(三錢),黃連(姜炒三錢半),胡黃連(五錢),使君子(四錢半),神麯(三錢半),麥芽(三錢半),山楂(三錢半),甘草(炙三錢半),蘆薈(二錢半)

上為末。黃米糊為丸。米湯化下。

【萬氏】肥兒丸,健脾胃。進飲食。消積滯。殺疳蟲。補疳癆。長肌肉。仍保嬰之第一方也。

人參(三錢),白朮,橘紅,山藥,蓮肉,神麯(各五錢),茯苓(四錢),青皮,山楂(各三錢),砂仁(二錢半),使君子,甘草(各二錢)

上為極細末。用生荷葉包粳米。煮熟去荷葉。將米杵爛。以淨布扭出。再煮成糊為丸。如麻仁大。每服二十五丸。陳倉米炒熟煎湯下。泉按上方。加木香。而壽世保元名保嬰丸。

【回春】蘆連消疳丸,治小兒五疳。痞塊。發肚脹。壯脾胃。消飲食。平肝火。磨積塊。

蘆薈,胡黃連,黃連(酒炒),蕪荑,檳榔(各五錢),白朮,茯苓,當歸(各二兩),芍藥(八錢),人參,神麯(各六錢),甘草(四兩),山楂子,使君子(各七錢)

上為末。湯泡蒸餅打糊為丸。綠豆大。每服五十丸。米湯下

【回春】消疳丸,治五疳。皮黃肌瘦。髮直尿白。肚大青筋。好食泥炭茶米之物。或吐或瀉。腹內積塊。諸蟲作痛。

蒼朮,陳皮,厚朴,枳殼,檳榔,神麯,山楂,麥芽,三稜(煨),莪朮(煨),砂仁,茯苓,黃連,胡黃連,蕪荑,使君子,蘆薈

上為末。使君子殼煎湯泡蒸餅為丸。如彈子大。每服一丸。清米湯化下可。

【正傳】一方,治小兒疳病。

黃連,白朮,山楂(各五錢),胡黃連,蘆薈(各二錢),蕪荑(二錢五分),神麯(二錢)

上為細末。豬膽汁為丸。如麻子大。量兒大小。加減丸數與之。

【正傳】祖傳經驗秘方檳榔丸,小兒疳病。積氣成塊。腹大有蟲等證。其效如神。

檳榔子(一兩),三稜(煨醋炒),莪朮(醋炒各半兩),青皮,陳皮(半兩),蕪荑(二錢半),雷丸(五錢),鶴蝨(三錢),乾漆(五分),木香(二錢),良薑(二兩陳壁土同炒),砂仁(一錢),麥芽(五錢),胡黃連(三錢),甘草(炙三錢),神麯(五錢),山楂(五錢)

上為細末。醋糊為丸。如綠豆大。每服三五十丸。空心淡薑湯送下。

【醫統】茯神丸,治小兒心疳熱。

白話文:

三四、疳證

幾個古方都用來治療小兒疳積症,症狀包括:眼白混濁、口舌生瘡、牙齦肚臍潰爛、發熱消瘦、全身長瘡、小便清澈、肚子大且青筋暴露等等。這些方劑的組成成分略有不同,但大多包含以下藥材:蕪荑、神麴、麥芽、黃連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胡黃連、使君子、山楂、甘草、蘆薈、橘紅、山藥、蓮肉、青皮、砂仁、檳榔、蒼朮、陳皮、厚朴、枳殼、三稜、莪朮等。用藥方法也各有不同,有的用水糊或麵糊做丸藥,有的用黃米糊或米糊做丸藥,有的用蒸餅糊做丸藥,有的甚至用豬膽汁做丸藥。服藥的方法也各有不同,有的用米飲送服,有的用白滾湯送服,有的用米湯送服,有的用陳倉米湯或淡薑湯送服。劑量也依兒童年齡大小而有所調整。 總而言之,這些古方都旨在消疳化積、健脾胃、消熱、殺蟲、補益元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