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證治大全》~ 三四,疳證 (1)
三四,疳證 (1)
1. 三四,疳證
丹溪曰。小兒臟腑嫩嬌。飽則易傷。乳哺飲食。一或失常。不為疳者鮮矣。皆因飲食不調。肥甘無節而作也。或嬰幼乳缺粥飯太早。耗傷形氣。則疳之根。延及歲月。五疳病成。錢氏曰。疳皆脾胃耗傷亡津液之所作也。
【醫統】加味肥兒丸,治諸疳。身黃。肚大。痞塊。泄瀉瘦弱。
胡黃連,黃連,木香,檳榔子,三稜,莪朮(煨),青皮,陳皮,神麯(炒),麥芽(炒各一兩),使君子,香附子,蘆薈(各半兩)
上為末。以神麯麥芽。面打糊為丸。綠豆大。空心米飲下。三四十丸。如小兒無熱。去胡黃連。泄瀉加肉豆蔻、人參、茯苓。
【醫統】大蘆薈丸,治疳、殺蟲。和胃、止瀉。
蘆薈,黃連,胡黃連,木香,蕪荑,檳榔子,雷丸(白者),青皮(各半兩),藿香(少許)
上為末。用豬膽汁。丸麻仁大。每服十餘丸。米飲下。
【保元】消疳湯,治小兒大便色疳白。小便渾濁如米泔。肚大而青筋見者。疳病也。
山楂,白芍,黃連(薑汁炒),茯苓,白朮,澤瀉(各一錢),青皮(四分),甘草(三分)
上入薑棗。水煎服。
【濟世】消疳飲,治小兒疳疾。身熱面黃。肚大青筋瘦弱。通治諸疳。
人參,白朮,茯苓,黃連,胡黃連,神麯,青皮,砂仁,甘草
上水煎服。傷食。加山楂。有蟲。加使君子。
【保元】消疳退熱飲,治小兒疳積發熱。肚大青筋。骨瘦如柴。
山楂,烏藥,竹茹,檳榔,史君,蕪荑,木通,牽牛,大黃,柴胡,莪朮,枳殼,黃芩,葶藶,燈心
上水煎服。
【醫統】五疳保童丸,治小兒一切疳證。無不保安。
蟾頭(一枚炙令黃色),白鱔頭(炙焦黃),龍膽草,蘆薈(各二錢),黃連,胡黃連,五倍子,苦楝根皮,夜明砂,天漿子(各五錢),麝香(五分),青皮(五錢),熊膽(一錢),雄黃(二錢),青黛(三錢)
上為細末。糯米飯丸。麻子大。一歲兒二十丸。米飲下。不拘時。日進三服。
【醫統】五疳消食丸,治小兒五疳八痢。肚大青筋。療勞疳。走馬牙疳。唇爛口臭。此藥中和。大能進食長肌。
使君子,蕪荑,黃連,橘紅,麥芽,龍膽草(各等分)
上為細末。粟米糊丸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。空心米飲下。
【醫統】通神丸,治小兒冷熱疳。
黃連,胡黃連(各二錢),蕪荑,使君子,木香(各一錢),丁香(五分),肉豆蔻(一錢),大蝦蟆(酥炙為末)
上為末。飯丸。黍米大。每服十丸。米飲下。
【局方】肥兒丸,治諸疳。多因少乳。吃食太早。或因病人胃虛。脾弱生蟲。日漸黃瘦。肚大青筋。不能行立。發豎發熱。口臭牙疳。
黃連(姜炒),神麯(炒),麥芽(炒各半兩),檳榔子(二枚),木香(二錢),肉豆蔻,使君子(煨各半兩)
白話文:
三四、疳證
朱丹溪說,小兒臟腑嬌嫩,吃飽了容易受損傷。如果嬰兒哺乳或飲食稍有不規律,很少有不患疳疾的。都是因為飲食不調,過多食用肥甘厚味造成的。或者嬰兒幼時斷奶過早,吃粥飯太早,耗損了元氣,就成了疳疾的根源,日久天長,就會發展成五種疳疾。錢氏說,疳疾都是脾胃受損,耗傷津液引起的。
《醫統》記載的加味肥兒丸,可以治療各種疳疾,症狀包括:全身發黃、肚子大、腹部有腫塊、腹瀉、消瘦無力。
藥方組成:胡黃連、黃連、木香、檳榔、三稜、莪朮(煨)、青皮、陳皮、神麴(炒)、麥芽(炒,各一兩)、使君子、香附子、蘆薈(各半兩)。
用法:將藥磨成粉末,用神麴和麥芽、麵粉調成糊狀,做成綠豆大小的丸藥。空腹時用米湯送服,每次服用三四十丸。如果小兒沒有發熱,可以去掉胡黃連;如果腹瀉,可以加入肉豆蔻、人參、茯苓。
《醫統》記載的大蘆薈丸,可以治療疳疾、殺蟲,和胃、止瀉。
藥方組成:蘆薈、黃連、胡黃連、木香、蕪荑、檳榔、雷丸(白色的)、青皮(各半兩)、藿香(少許)。
用法:將藥磨成粉末,用豬膽汁做成丸藥,大小如麻仁。每次服用十幾丸,用米湯送服。
《保元》記載的消疳湯,可以治療小兒大便顏色像疳疾一樣發白,小便混濁像米湯一樣,肚子大而且青筋暴露的疳疾。
藥方組成:山楂、白芍、黃連(薑汁炒)、茯苓、白朮、澤瀉(各一錢)、青皮(四分)、甘草(三分)。
用法:加入生薑和紅棗,水煎服。
《濟世》記載的消疳飲,可以治療小兒疳疾,症狀包括:發熱、面黃、肚子大、青筋暴露、消瘦無力,可以治療各種疳疾。
藥方組成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黃連、胡黃連、神麴、青皮、砂仁、甘草。
用法:水煎服。如果食積,加入山楂;如果有蟲,加入使君子。
《保元》記載的消疳退熱飲,可以治療小兒疳積引起發熱,肚子大、青筋暴露、骨瘦如柴的症狀。
藥方組成:山楂、烏藥、竹茹、檳榔、使君子、蕪荑、木通、牽牛、大黃、柴胡、莪朮、枳殼、黃芩、葶藶、燈心。
用法:水煎服。
《醫統》記載的五疳保童丸,可以治療小兒所有疳疾,都能起到保平安的作用。
藥方組成:蟾蜍頭(一個,炙烤至黃色)、白鱔魚頭(炙烤至焦黃)、龍膽草、蘆薈(各二錢)、黃連、胡黃連、五倍子、苦楝根皮、夜明砂、天漿子(各五錢)、麝香(五分)、青皮(五錢)、熊膽(一錢)、雄黃(二錢)、青黛(三錢)。
用法:將藥磨成細粉,用糯米飯做成丸藥,大小如麻子。一歲的小兒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米湯送服,不拘時間,一天服用三次。
《醫統》記載的五疳消食丸,可以治療小兒五種疳疾和八種痢疾,症狀包括:肚子大、青筋暴露、治療勞傷引起的疳疾、走馬牙疳、嘴唇潰爛、口臭。此藥性平和,非常能夠促進食慾,使肌肉強健。
藥方組成:使君子、蕪荑、黃連、橘紅、麥芽、龍膽草(各等分)。
用法:將藥磨成細粉,用小米糊做成丸藥,大小如黍米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空腹時用米湯送服。
《醫統》記載的通神丸,可以治療小兒寒熱交加的疳疾。
藥方組成:黃連、胡黃連(各二錢)、蕪荑、使君子、木香(各一錢)、丁香(五分)、肉豆蔻(一錢)、大蟾蜍(酥炙後磨成粉)。
用法:將藥磨成粉末,用飯做成丸藥,大小如黍米。每次服用十丸,用米湯送服。
《局方》記載的肥兒丸,可以治療各種疳疾,大多是因為哺乳不足,吃飯太早,或者因為病人胃虛、脾弱而生蟲,日漸消瘦、肚子大、青筋暴露、不能行走站立、毛髮豎立、發熱、口臭、牙齒有疳疾。
藥方組成:黃連(薑汁炒)、神麴(炒)、麥芽(炒,各半兩)、檳榔(兩個)、木香(二錢)、肉豆蔻、使君子(煨,各半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