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津壽泉

《幼科證治大全》~ 三八,泄瀉 (1)

回本書目錄

三八,泄瀉 (1)

1. 三八,泄瀉

泄瀉乃脾胃顓病。凡飲食寒熱三者不調。此為內因。必致泄瀉。又經所論春傷風。復飧泄。夏傷暑。秋傷濕。皆為外因。亦致泄瀉。醫者。當於各類求之。毋徒用一止瀉之方。而云概可施治。此則誤兒。豈淺云耳。若不治本。則瀉皆止。暫而復瀉。耽誤久脾胃益虛。變生他證。良醫莫救。

【局方】藿香正氣散,中濕泄瀉。腸鳴。肚腹脹痛。

【醫統】六神湯,治脾虛吐瀉。不進飲食。

黃耆(炙),扁豆(炒),人參,白朮,茯苓,粉草(炙各等分),加藿香亦可

白話文:

瀉瀉乃脾胃之病。凡飲食寒熱三者不調,此為內因,必致泄瀉。又經所論春傷風,復飧泄;夏傷暑,秋傷濕,皆為外因,亦致泄瀉。

意思是:腹瀉是脾胃功能失調造成的疾病。無論是飲食過寒、過熱,或是飲食不規律,都屬於內因,都會導致腹瀉。另外,根據醫學典籍記載,春天受風寒,容易導致食積泄瀉;夏天受暑熱,秋天受濕氣,也都屬於外因,會造成腹瀉。

醫者,當於各類求之,毋徒用一止瀉之方,而云概可施治。此則誤兒。豈淺云耳。若不治本,則瀉皆止,暫而復瀉,耽誤久脾胃益虛,變生他證,良醫莫救。

意思是:醫生要根據不同的病因進行診治,不能只用一種止瀉藥,就說能治好所有腹瀉。這簡直是誤人子弟,太過於輕率了。如果只治標不治本,腹瀉可能暫時止住,但不久就會復發,久而久之,脾胃會越來越虛弱,甚至會發展成其他疾病,即使是良醫也無能為力。

【局方】藿香正氣散,中濕泄瀉。腸鳴。肚腹脹痛。

意思是:藿香正氣散適合治療因濕氣導致的腹瀉,症狀包括腸鳴、腹脹痛。

【醫統】六神湯,治脾虛吐瀉。不進飲食。

意思是:六神湯適合治療脾虛導致的嘔吐和腹瀉,症狀包括不願進食。

黃耆(炙),扁豆(炒),人參,白朮,茯苓,粉草(炙各等分),加藿香亦可

意思是:可以用黃芪(炙)、扁豆(炒)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粉草(各等分,炙烤)來治療脾胃虛弱,也可以加入藿香。

上入薑棗。水前服。或作末。薑棗湯調服。

【醫統】人參安胃散(出東垣方),治暑熱傷乳。損其脾胃。吐瀉。久恐成慢風。

人參(二錢),黃耆(四錢),生甘草,炙甘草(各一錢),芍藥(二錢),茯苓,陳皮,黃連(各二錢)

上水煎。

【醫林】錢氏白朮散,治小兒冷瀉。臟腑冷。洞瀉如水。

人參,白朮,茯苓,甘草,木香,藿香,葛根

白話文:

將薑和棗一起放入水中煎煮,然後在飯前服用。也可以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薑棗湯調和後服用。

這方出自《東垣方》,名為人參安胃散,可以治療暑熱傷及乳房,損傷脾胃,導致嘔吐腹瀉,久而久之可能會發展成慢風症。

藥材包括人參兩錢,黃耆四錢,生甘草和炙甘草各一錢,芍藥兩錢,茯苓、陳皮和黃連各兩錢,用水煎服。

這方出自《醫林》,名為錢氏白朮散,可以治療小兒因臟腑寒冷而導致的腹瀉,症狀表現為像水一樣的腹瀉。

藥材包括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木香、藿香和葛根。

長澤氏曰。小兒脾胃虛寒。而兼發熱。惡寒。泄瀉者。理中湯。大溫難輕用。補中益氣湯之峻補。未適當。於此時必投之。謂之中治也。

【活幼】加減五苓散,治小兒暑月水瀉。小便赤澀。或全不小便者。

赤茯苓,豬苓,澤瀉(各一錢),木瓜(五分),白朮(六分),木通(八分),車前子(略炒四分)

白話文:

長澤氏說:小兒脾胃虛寒,又伴隨發熱、怕冷、腹瀉的,理中湯溫中散寒,適合使用。但大溫燥烈的藥物不宜輕易使用,補中益氣湯峻補之性,也不適合此時使用。應當選擇適合這個時期的藥物,這叫做中治。

【活幼】加減五苓散,用於治療小兒夏季暑熱導致的腹瀉,小便赤澀,或者完全沒有小便的。

赤茯苓、豬苓、澤瀉各一錢,木瓜五分,白朮六分,木通八分,車前子略炒四分。

上入燈心一圍。水二鍾。煎一鍾。入鹽少許。令藥微有鹹味。飢時服之。小便自利。其瀉立止。

【回春】五苓散,小兒傷食作瀉。腹脹。四肢浮腫。小便不利。加木香。用之而愈。

【回春】益元散,小兒水瀉殊效。

滑石(六兩),甘草(一兩),加白朮(一兩)

上為極末。米湯下。一錢許。

【直訣】五味異功散,治小兒脾胃虛冷。腸鳴腹痛。自利不思飲食。按薛氏曰。小兒食積瀉。飲食已消。而泄瀉未止。此脾胃氣傷宜此。

白話文:

《直訣》記載:五味異功散可以治療小兒脾胃虛寒,症狀包括腸鳴腹痛、腹瀉、不思飲食。薛氏指出,小兒因食物積滯引起的腹瀉,飲食已經消化,但腹瀉卻沒有停止,這是脾胃氣虛所致,適合使用五味異功散。

【醫述】參朮薑桂飲,小兒久瀉。面色赤。身熱口渴。屬脾胃極虛。陽氣外散者。此方主之。俗概為有餘邪熱。用寒涼之藥。則殺人者。不為不多矣。

人參(五分),白朮(炒六分),乾薑(炒),桂,茯苓,扁豆(薑汁炒),山藥(炒各六分),陳皮,甘草(各四分)

上入薑棗。水煎服。

【醫統】藿香散,治小兒脾胃不調。作瀉。青黃黑白。乳食不消。糞中有如雞子清。兼瀉如水。其證腹痛微熱。

白話文:

參術薑桂飲,適合治療小兒長期腹瀉,面色紅潤、身體發熱口渴,屬於脾胃極度虛弱、陽氣外散的症狀。這個方子可以有效治療這種情況。俗話說有餘邪熱就用寒涼藥,這樣可能會要人命,這樣的案例並不少。

方子用人參五分、白朮炒六分、乾薑炒、桂、茯苓、扁豆薑汁炒、山藥炒各六分、陳皮、甘草各四分。

以上藥材放入薑棗,用水煎服。

藿香散,治療小兒脾胃失調導致的腹瀉,大便顏色青黃黑白,奶水和食物消化不良,糞便中像雞蛋清一樣,並且水瀉。症狀包括腹部疼痛、微熱。

陳皮,藿香,枳殼(炒),厚朴(制),甘草(各等分)

上為末。紫蘇湯調下。或米湯下。亦可。如黃白色。木瓜湯下。如瀉止。棗湯下。大能和胃進食。

【百問】參苓白朮散,治脾胃虛弱。泄瀉不止。及大病後。以此養胃。

人參,白朮,茯苓,甘草(炙),白扁豆,山藥,砂仁,蓮肉,薏苡仁,桔梗(各一兩)

白話文:

將陳皮、藿香、炒枳殼、制厚朴、甘草等份研磨成粉末,用紫蘇湯或米湯送服,也可使用木瓜湯送服。如腹瀉不止,可用大棗湯送服,能有效和胃助食。

參苓白朮散用於脾胃虛弱、腹瀉不止或大病後,以此方養胃。方劑由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炙甘草、白扁豆、山藥、砂仁、蓮肉、薏苡仁、桔梗各一兩組成。

上為末。每服五分。棗湯米湯送下。

【醫統】香橘餅,治積瀉、冷瀉、傷食泄瀉。

木香,青皮,陳皮(各二錢半),厚朴,神麯,麥芽(各半兩)

上為末。煉蜜丸餅。或米湯下。

【醫統】胃苓湯,治泄瀉。脾胃不和。傷食瀉。

豬苓,澤瀉,白朮,茯苓,厚朴,陳皮,甘草(各等分)

上為末。每服二錢。燈心陳米煎湯調服。

【錢氏】益黃散,小兒不能食乳。瀉褐色。身冷無陽也。宜此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分,用紅棗湯或米湯送服。香橘餅用於治療積食腹瀉、冷瀉、傷食腹瀉。

將木香、青皮、陳皮、厚朴、神曲、麥芽等藥材研磨成粉末,煉蜜製成丸餅,或用米湯送服。胃苓湯用於治療腹瀉、脾胃不和、傷食腹瀉。

將豬苓、澤瀉、白朮、茯苓、厚朴、陳皮、甘草等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燈芯、陳米煎湯調服。益黃散適用於小兒不能吃奶、腹瀉呈褐色、身體冰冷無陽氣的情況。

陳皮(十兩),青皮,訶子(各五兩),丁香(一兩),甘草

上細末。白湯調下。

【準繩】田氏云。便青者。因驚風內藏脾氣不和。宜白朮湯。

【丹溪】瀉青。亦是寒。宜用蘇合香丸。平胃散。各等分蜜湯調服。

【中藏經】白朮圓,治小兒白瀉。

白朮,當歸,芍藥,木香(減半)

上等分為末。煉蜜丸。如綠豆大。每服十丸。十五丸。米飲下。

【濟世】一方,治小兒久瀉。用山藥炒為末。不拘多少。入粥內食之。立愈。

白話文:

陳皮十兩,青皮、訶子各五兩,丁香一兩,甘草適量,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。用溫水調服。

田氏說,如果大便呈青色,是因驚風導致脾氣不和,應該服用白朮湯。

丹溪說,大便呈青色,也是寒症,應該服用蘇合香丸和平胃散,各等份用蜂蜜水調服。

《中藏經》說,白朮丸可以治療小兒白瀉。

白朮、當歸、芍藥、木香(減半)各等份,研磨成粉,用煉蜜做成丸藥,大小如綠豆。每次服用十到十五丸,用米湯送服。

《濟世》記載一個治療小兒久瀉的方子:用山藥炒成粉,不限量,加入粥中食用,可以立即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