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證治大全》~ 三一,腹脹
三一,腹脹
1. 三一,腹脹
夫腹脹。由脾胃虛氣攻作也。亦有實者。必悶亂喘滿。可下之。不喘滿者。虛也。不可下。若誤下。致脾虛生大變。謹之謹之。
【直訣】搨氣丸,治小兒虛脹。如腹大者。加蘿蔔子。名褐丸子。
胡椒(一兩),蠍尾(去毒半兩)
上細末麵糊為丸。如粟米大。每服五七丸。至一二十丸。陳米飲下。一方有木香一錢。薛氏曰。按前症屬脾肺虛。水氣泛而喘急。浮腫。必兼溫補脾土。以生肺金。而氣自運行矣。但前藥性屬辛熱。雖能祛散寒邪。而恐真氣反傷。不可過劑。
白話文:
腹脹的原因
一般來說,腹脹是由脾胃虛弱、氣機不暢所引起。但也可能是有實證,也就是說,腹脹伴隨胸悶、呼吸急促、腹滿等症狀,這時可以服用瀉藥。如果沒有胸悶、呼吸急促、腹滿等症狀,就是虛證,不適合服用瀉藥。如果誤服瀉藥,會導致脾胃更加虛弱,甚至引起嚴重的病變,務必謹慎。
直訣
搨氣丸,用於治療小兒虛證引起的腹脹。如果腹部特別大,可以加一些蘿蔔子,稱為褐丸子。
藥方
胡椒(一兩),蠍尾(去毒半兩)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麵糊製成丸子,大小如粟米。每次服用五到七丸,最多服用一二十丸,用陳米湯送服。
其他藥方
另一個藥方中加入了木香一錢。
薛氏注釋:
根據前文所述的症狀,屬於脾肺虛弱,水氣上泛導致喘急、浮腫。因此,必須同時溫補脾土,以滋養肺金,氣機才能運行順暢。但上述藥方藥性偏辛熱,雖然能祛散寒邪,但過量服用可能會損傷正氣,不可過度使用。
【正傳】消積丸,小兒腹中有食積結糞。小便黃。微喘脈伏而實。時欲飲水能食者。用之。可下之。
丁香(九個),縮砂(十二個),烏梅肉(三個)
上為末。麵糊為丸。如黍米大。三歲已上。三五丸。已下一二丸。溫水下。
【家傳】藿香正氣散,治小兒宿食不消。腹脹滿悶。
【回春】消脹散,治小兒腹脹。
蘿蔔子(炒),蘇梗,乾葛,陳皮,枳殼(各等分),甘草(少許)
白話文:
【正傳】
消積丸,適用於小兒腹中積食、大便乾燥、小便發黃、呼吸略微急促、脈象沉伏有力、偶爾想喝水、能吃東西的情況。服用此丸可以幫助排泄。
配方
丁香(九粒)、縮砂(十二粒)、烏梅肉(三粒)
製法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麵糊製成丸子,大小如黍米粒。
用法
三歲以上兒童每次服用三至五粒,三歲以下兒童每次服用一至二粒,溫水送服。
【家傳】
藿香正氣散,用於治療小兒宿食不消、腹脹滿悶的情況。
【回春】
消脹散,用於治療小兒腹脹。
配方
蘿蔔子(炒)、蘇梗、乾葛、陳皮、枳殼(各等分)、甘草(少許)
上水煎服。食少者加白朮。
【薛鎧】小兒傷食。腹脹胸滿。有痰用異功散。而痊後復傷食。腹脹兼痛。或用下劑。痛雖止。而脹益甚。更加氣喘。此脾益傷而肺益虛也。用六君子湯。加桔梗。調補而愈。
【薛鎧】補中益氣湯,小兒停食。服通利之劑。作嘔腹脹。此脾胃傷用之。
【本事】調中丸,治小兒久傷脾胃腹脹。
乾薑,橘紅,白朮,茯苓,木香,砂仁,官桂,良薑
白話文:
煎水服用。食慾不佳者加白朮。
薛鎧說,小孩傷食,肚子脹、胸悶,有痰,可用異功散治療。但痊癒後又傷食,肚子脹痛,甚至用瀉藥治療,疼痛雖止,但肚子更脹,還喘不過氣,這是脾胃受損,肺氣虛弱。可以用六君子湯加桔梗來調理,可以治癒。
薛鎧還說,補中益氣湯用於小孩停食,服用通利藥物後嘔吐腹脹,這是脾胃受損。
本事記載,調中丸用於治療小孩長期傷脾胃導致腹脹。
乾薑、橘紅、白朮、茯苓、木香、砂仁、官桂、良薑。
上細末糊丸。如麻子大。每服三十丸。食後熟水服。
【無擇】肥兒丸,治小兒病。多因缺乳。吃食太早所致。或因久患臟腑胃虛蟲動。日漸羸瘦。腹大不能行。發豎發熱無精神。
黃連,神麯,麥芽(炒半兩),木香(二錢),檳榔(三個),使君子,肉豆蔻(麵裹煨各半兩)
上為末。糊為丸。如梧桐子。每二三丸。熟水吞下。
【綱目】十全丹,丁奚者。腹大、頸小、黃瘦是也。此方主之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做成像麻子般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三十顆,飯後用溫水送服。
這個藥方叫做「肥兒丸」,專治小兒疾病。很多孩子生病都是因為奶水不足,或是過早吃食導致的。也有可能是因為長期患病,導致臟腑虛弱,脾胃虛弱,蟲積作祟,日漸消瘦,肚子大得走不動路,頭髮豎起,發燒沒精神。
藥方使用黃連、神麴、麥芽(炒半兩)、木香(二錢)、檳榔(三個)、使君子、肉豆蔻(麵粉包裹煨熟,各半兩)。
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糊做成丸子,大小像梧桐子一樣。每次服用二到三顆,用溫水吞服。
這個藥方叫做「十全丹」,出自《本草綱目》,專治肚子大、脖子小、黃瘦的病症。
【丹溪】寄子年五歲。痘後肚急。
白朮(一錢),陳皮,木通(各五分),犀角,川芎,白芷,蘇梗,甘草(炙各三分)
上水煎服。
白話文:
丹溪醫書記載:一個名叫寄子的孩子,五歲時,患過天花後肚子疼痛。
處方:白朮一錢,陳皮、木通各五分,犀角、川芎、白芷、蘇梗、甘草(炙)各三分。
用法: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