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證治大全》~ 三○,脾胃 (1)
三○,脾胃 (1)
1. 三○,脾胃
蓋小兒臟腑怯弱。乳食過度。則傷脾胃。貴乎謂理得中。無有太過不及。否則脾胃受傷。面恍無色。口中涼氣。不思乳食。嘔吐肌瘦。虛弱腹中作痛。則當補脾益胃。凡人以胃氣為本。惟治病亦然。胃氣有虛有實。虛則有嘔吐不食之證。實則有否滿內熱之證。虛者益之。實者瀉之。欲得其平則可。
【局方】平胃散,治脾胃不和。不思乳食。心腹疼痛。口苦無味。嘔噦噁心。噫氣吐酸。面色痿黃。體弱肌瘦。肚痛泄瀉。並服之。
厚朴,陳皮(各三兩),蒼朮(五兩),甘草(一兩炙)
白話文:
小孩子的臟腑比較脆弱,如果吃太多奶或食物,就會傷害脾胃。要特別注意飲食調養,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,否則脾胃受損,就會面色蒼白,口中有涼氣,不願意吃奶或食物,還會嘔吐、身體消瘦、虛弱、肚子痛。這時候就要補益脾胃。一般人以胃氣為根本,治病也是一樣。胃氣有虛有實,虛則有嘔吐不食等症狀,實則有腹脹、內熱等症狀。虛者要補,實者要瀉,要達到平衡才能恢復健康。
【方劑】平胃散,用於治療脾胃不和、不願意吃奶或食物、心腹疼痛、口苦無味、嘔吐噁心、打嗝、吐酸、面色萎黃、身體虛弱、肚子痛、腹瀉等症狀。
【藥材】厚朴、陳皮(各三兩)、蒼朮(五兩)、甘草(一兩,炙製)
上為末。每服二錢。姜一片。棗二枚。水煎空心入鹽少許調服。常服快氣。暖胃化宿食。消痰。
【醫統】快膈消食丸,寬中快膈。消乳食。正顏色。
砂仁,橘紅,三稜(煨),莪朮,神麯,麥芽(炒各半兩),香附子(炒一兩)
上為末。麵糊丸。綠豆大。食後紫蘇湯下。二十丸。
白話文:
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兩錢,加入一片薑、兩枚紅棗,用水煎煮,空腹服用時加入少許鹽調味。經常服用可以舒暢氣機,溫暖胃部,化解積食,消除痰液。
此方名為「快膈消食丸」,具有寬中快膈、消食化積、改善面色等功效。
配方包括:砂仁、橘紅、三稜(煨)、莪朮、神麴、麥芽(炒,各半兩)、香附子(炒,一兩)。
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麵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。飯後用紫蘇湯送服,每次服用二十丸。
【局方】溫脾湯,治脾胃不和。腹脅虛脹。不進乳食。困倦無力。
訶子(炮),人參(七全半),木香,桔梗(各半兩),茯苓,藿香,陳皮,黃耆,甘草(各二錢半),白朮(半兩)
上入薑棗。水煎服。
【局方】和中湯,治小兒脾胃不和。嘔逆噁心。冷熱不調。減食泄瀉。腹痛腸鳴。少力嗜臥。
白話文:
溫脾湯用於治療脾胃不和、腹脅虛脹、不進乳食、困倦無力等症狀,由訶子(炮)、人參(七全半)、木香、桔梗(各半兩)、茯苓、藿香、陳皮、黃耆、甘草(各二錢半)、白朮(半兩)組成,加入薑棗,水煎服。和中湯則用於治療小兒脾胃不和、嘔逆噁心、冷熱不調、減食泄瀉、腹痛腸鳴、少力嗜臥等症狀。
厚朴,白朮,乾薑,甘草(各二分)
上為細末。每服二錢。姜二片。水八分煎。乳食前溫服。
【局方】四君子湯,小兒脾胃虛弱。或因克伐之劑。致飲食少思。或食而難化。或欲作嘔。或大便不實。脾胃虛損。吐瀉少食宜此。
人參,白朮(土炒),茯苓,甘草(炙)
上入薑棗。水煎服。調理小兒諸疾。和胃養氣。胃冷嘔吐加丁香。嘔逆加藿香。脾胃不和。加木香砂仁。脾弱腹脹。不思飲食。加扁豆粟米。傷食加神麯。泉按此方。理脾胃之主藥。補虛進食。此其人之本歟。拔萃方。加陳皮一味。名異功散。快脾和氣最妙。
白話文:
厚朴、白朮、乾薑、甘草各取兩分,研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兩錢,加入兩片生薑,用八分水煎煮,在吃乳食前溫熱服用。
這個藥方稱為四君子湯,主要針對小兒脾胃虛弱、飲食減少、消化不良、想吐、大便不成形等問題。這些症狀可能源於過度服用寒涼藥物,導致脾胃虛損,出現吐瀉、食慾不振等現象。四君子湯可以補脾益氣,改善脾胃虛損的狀況。
藥方由人參、白朮(土炒)、茯苓、甘草(炙)組成,加入生薑和紅棗,用清水煎煮服用。此方可以調理小兒各種疾病,和胃養氣。如果孩子胃寒嘔吐,可以加丁香;嘔逆不止,可以加藿香;脾胃不和,可以加木香、砂仁;脾氣虛弱導致腹脹、不思飲食,可以加扁豆、粟米;傷食則可以加神麴。
這個藥方是治療脾胃疾病的主要藥方,可以補虛、增進食慾,是維持人體健康的根本。拔萃方在四君子湯的基础上加了陈皮,稱為異功散,能更有效地健脾和氣。
【薛氏】六君子湯,治脾胃虛弱。飲食少思。或大便不調。肢體消瘦。面色痿黃之症。
即四君子湯。加陳皮。半夏。
上入薑棗。水煎服。
【仁濟】保和丸。治小兒食傷。發熱欲成疳證。常服益脾胃。食則不傷。
白朮(五兩),茯苓,半夏,山楂,神麯(炒各三兩),陳皮,連翹,蘿蔔子(各二兩),蒼朮,枳實,香附子,厚朴,黃芩(酒炒),黃連(酒炒各一兩)
白話文:
薛氏六君子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、食慾不振、消化不良、腹瀉或便秘、身體消瘦、面色萎黃等症狀。它是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,加入陳皮和半夏,再以薑棗水煎服。仁濟保和丸則用於治療小兒食積、發熱欲成疳證,長期服用可以健脾胃,避免再次食傷。其組成包括白朮、茯苓、半夏、山楂、神麴、陳皮、連翹、蘿蔔子、蒼朮、枳實、香附子、厚朴、黃芩(酒炒)、黃連(酒炒)。
上細末。薑汁打麵糊為丸。如黍米大。每服二三十丸。漸加至五六十丸。食後茶湯下。
【大全】加減觀音散,調理脾胃。常服正顏色。消飲食。(楊氏方)
白朮(炒),人參,扁豆(炒),茯苓,麥芽(炒),黃耆(炙),甘草,山藥,神麯(炒),香附(炒)
上為末。每服一錢。空心米飲下。
【醫統】調中散(湯氏方),治脾胃不和。
人參,茯苓,木香,白朮,甘草(炙),乾薑(煨),藿香(洗),香附,砂仁,丁香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薑汁調成麵糊,做成像黍米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顆,逐漸增加到五十到六十顆,飯後用茶水送服。
「加減觀音散」主要用來調理脾胃,長期服用可以改善面色,消除積食。
配方:白朮(炒)、人參、扁豆(炒)、茯苓、麥芽(炒)、黃耆(炙)、甘草、山藥、神麯(炒)、香附(炒)。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空腹用米湯送服。
「調中散」主要用來治療脾胃不和。
配方:人參、茯苓、木香、白朮、甘草(炙)、乾薑(煨)、藿香(洗)、香附、砂仁、丁香。
上為末。每服一錢。薑棗湯下。
【局方】參苓白朮散,治脾胃虛弱。飲食不進。或嘔吐泄瀉。及大病後。調助脾胃。
人參,白朮(炒),茯苓,甘草(炙),山藥(炒),白扁豆(炒各一斤),蓮子,砂仁,薏苡仁(炒),桔梗(炒各半斤)
上為末。每服一錢。棗湯調服。或飲湯亦可。
【東垣】補中益氣湯,治中氣不足。困睡發熱。元氣虛弱。感冒風寒諸症。或乳母勞役。致發兒諸病。
白話文: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錢(約3克),用薑棗湯送服。
組成
人參、白朮(炒)、茯苓、甘草(炙)、山藥(炒)、白扁豆(炒,各一斤)、蓮子、砂仁、薏苡仁(炒)、桔梗(炒,各半斤)。
用法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錢(約3克),用棗湯調服,也可以直接飲用藥湯。
【局方】丁香散,治胃虛氣逆。哯乳不食。
人參(五錢),丁香,藿香(各一錢半)
上水煎。
【袖珍】醒脾散(湯氏方),治小兒脾胃怯弱。為風冷所乘。體熱頭痛霍亂。
天南星(八錢),白朮,丁香,藿香,茯苓,人參,甘草(炙各一兩)
上水煎。
【經濟】白朮散,治小兒脾胃虛弱。
青皮,茯苓,白朮,甘草,肉豆蔻,丁香(各等分)
上為末。紫蘇湯調下。
白話文:
丁香散用於治療胃虛氣逆、噯氣、不思飲食。人參、丁香、藿香各適量,用水煎服。
醒脾散用於治療小兒脾胃虛弱、受風寒侵襲、體熱頭痛、霍亂。天南星、白朮、丁香、藿香、茯苓、人參、甘草各適量,用水煎服。
白朮散用於治療小兒脾胃虛弱。青皮、茯苓、白朮、甘草、肉豆蔻、丁香各等份研末,用紫蘇湯調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