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證治大全》~ 二,胎熱
二,胎熱
1. 二,胎熱
巢氏曰。小兒在胎。母食熱物之物。或熱藥。令兒生下身熱面赤眼開口熱。痰盛喘急。大便不通。小便赤澀。多因胎中受熱。或因誤服溫劑。致令熱蓄於內蒸胎氣。固有此證。若久而不治。則鵝口重舌紫赤丹瘤。急驚風搐。皆由此而生也。
【入門】釀乳方(楊氏方),主生下面赤眼閉。二便不通。不飲乳。
生地黃(二錢),澤瀉(二錢半),豬苓,赤茯苓,天花粉(各一錢半),茵陳,甘草(各一錢),山梔子
白話文:
巢氏說,小孩子在母胎中,母親如果食用燥熱的食物,或者服用溫熱的藥物,就會導致孩子出生後體熱、臉頰發紅、眼睛睜開、口中發熱、痰多喘息、大便不通、小便赤澀。這大多是因為孩子在胎中受熱,或者誤服溫熱藥物,導致熱氣積聚在體內,蒸灼胎氣所致。若久治不愈,則會出現口角糜爛、舌頭紅腫發紫、身上長出紅色腫塊、突然驚恐、四肢抽搐等症狀,都是由胎中受熱引發的。
【入門】釀乳方(楊氏方),主要治療新生兒面部發紅、眼睛閉合、大小便不通、拒絕喝奶的症狀。
方劑如下:
生地黃(二錢),澤瀉(二錢半),豬苓,赤茯苓,天花粉(各一錢半),茵陳,甘草(各一錢),山梔子。
上水煎。令乳母捏去宿乳。卻服藥。少頃乳之。
【醫統】木通湯,治小兒胎熱諸熱。腸腑開澀。瘡毒丹班。母子同服。
木通,扁豆(各五錢),大黃,赤茯苓,甘草(各三錢),瞿麥,滑石,山梔子,車前,黃芩(各一錢)
上入燈心。薄荷。水煎服。
【醫統】甘豆湯,治小兒胎熱。
白話文:
先把藥材用水煎煮。讓乳母用手擠掉小孩之前吃奶留下的乳汁,然後再服用藥物。過一會兒,再讓小孩喝母乳。
《醫統》記載的「木通湯」可以治療小兒胎熱,以及各種熱症,包括腸胃阻塞、瘡毒、丹毒等。母親和孩子都可以服用。
藥材包括木通、扁豆(各五錢)、大黃、赤茯苓、甘草(各三錢)、瞿麥、滑石、山梔子、車前、黃芩(各一錢)。
將這些藥材放入燈芯,再加薄荷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《醫統》記載的「甘豆湯」可以治療小兒胎熱。
甘草(一錢),黑豆(二錢),淡竹葉(十片)
上入燈心。水煎服。
【準繩】四聖散,治芽兒受熱毒。生下兩目不開。
燈心,黃連,秦皮,木賊
上入棗。水煎澄清。去渣。無時洗面目。自開。後服地黃膏。
【準繩】地黃膏,治小兒胎熱。
山梔子,綠豆粉(各一兩半),粉草(六錢)
白話文:
方劑一
- 甘草(一錢),黑豆(二錢),淡竹葉(十片)
將以上藥材放入燈心,用水煎服。
功效
此方為四聖散,用於治療嬰兒受熱毒,出生後雙眼無法睜開。
方劑二
- 燈心,黃連,秦皮,木賊
將以上藥材放入大棗中,用水煎煮,澄清後去渣,不分時段用藥液洗臉和眼睛。雙眼自然會睜開。之後服用地黃膏。
功效
地黃膏用於治療小兒胎熱。
方劑三
- 山梔子,綠豆粉(各一兩半),粉草(六錢)
此方劑未說明用法,僅列出藥材。
上為末。用生地黃搗杵兩半。和好蜜一兩半。以薄瓦器盛在銅銚內。煮成膏。如稀糊。候冷候分入前末。同在乳缽內再研勻和丸。芡實大。每以半丸。麥門冬湯化服。
【綱目】胎熱地黃湯,治兒生下面赤眼閉。身體壯熱。哭聲不止。熱如湯。乃胎熱之候也。
生乾地黃,赤芍,川芎,當歸,栝蔞根
白話文:
製藥方法
- 將上方的藥材磨成粉末。
- 取生生地黃搗碎成兩半,與蜂蜜一兩半混合均勻。
- 將混合物放在薄瓦器中,置於銅銚內煮成膏狀,濃稠度如同稀糊。
- 待膏體冷卻後,將其分裝到先前的藥粉中,一同放入乳缽內研磨至均勻,並製成丸狀。
- 每丸以芡實大小為宜,用麥門冬湯化服。
功效
胎熱地黃湯主要用於治療新生兒面部發紅、眼睛緊閉、身體發熱、哭鬧不止、體溫高如熱湯等症狀,此乃胎熱之症候。
藥材
生乾地黃、赤芍、川芎、當歸、栝蔞根。
上水煎。產婦可服。抹些入兒口。
小兒初生。有胎熱證者。宜先以木通散煎與母服。使通於乳。令兒飲之。通心氣。解煩熱。不可求速效。乳母服藥。漸次解熱。百無一失。若以涼藥攻之。損脾胃。必致嘔吐。變生大患也。
白話文:
上水煎服。產婦可服。抹些入兒口。
將藥水煎好,產婦可以服用。另外,可以將少許藥水塗抹在新生兒的嘴裡。
小兒初生。有胎熱證者。宜先以木通散煎與母服。使通於乳。令兒飲之。通心氣。解煩熱。不可求速效。乳母服藥。漸次解熱。百無一失。若以涼藥攻之。損脾胃。必致嘔吐。變生大患也。
新生兒如果出現胎熱症狀,應該先用木通散煎好,讓產婦服用。這樣可以讓藥力通過乳汁傳給嬰兒,讓嬰兒飲用,可以通暢心氣,消除煩熱。切忌急於求成,產婦服用藥物,要慢慢地解熱,這樣才能保證萬無一失。如果用寒涼的藥物強攻,會損傷脾胃,導致嬰兒嘔吐,造成更大的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