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津壽泉

《幼科證治大全》~ 二二,慢驚 (1)

回本書目錄

二二,慢驚 (1)

1. 二二,慢驚

慢驚症。因病後。或吐瀉。或藥餌傷損脾胃。肢體逆冷。口鼻氣微。手足瘛瘲。昏睡露睛。此脾虛生風。無陽之症也。

【醫統】理中湯,治小兒慢驚風。脾胃虛寒泄瀉。

人參,白朮,乾薑(各二錢),甘草(二分)

上水煎服。龔雲林云。小兒吐瀉日久。成慢驚風。默默不語。昏睡露睛。遍身手足厥冷。十分危篤。死在須臾。百藥罔效。加附子用之。得神驗也。

【錢氏】白朮散,治小兒脾虛吐瀉。積痛頻泄。欲成慢驚。

人參,白朮(炒),茯苓,甘草(炙加半分),藿香(各等分),木香(少許),葛粉

上為末。每服一二錢。薑棗湯服。丹溪加白扁豆、山藥、肉豆蔻、用姜煎服。若慢驚已作。加全蠍、天麻、細辛、白附子。

【醫統】惺惺散(王氏),治小兒吐瀉。脾弱內虛生驚。

人參,茯苓,木香,天肉,扁豆,全蠍(炙),陳米(炒各等分)

上入薑棗。水煎服。

【醫統】星香全蠍散,治小兒慢驚風。昏迷痰搐。

木香,南星,人參,陳皮(各一錢),全蠍(炙),甘草(炙各五分)

上入紫蘇三葉。薑棗水煎服。

【準繩】生附四君子湯,治小兒吐瀉。不思乳食。凡虛冷病。先與數服。以正胃氣。

人參,白朮,附子(生),木香,茯苓,陳皮,甘草(各等分)

上入薑棗。水煎服。

【小青】烏蠍四君子湯,治小見慢驚。

人參,白朮,茯苓(各一錢),川烏(生),全蠍,甘草

上入薑棗。水煎服。次服去川烏。

【準繩】醒脾散,治吐瀉脾困。不食。痰作驚風。

全蠍(焙半錢),白附子(炮),天麻(焙),甘草(炙),人參,茯苓,石菖蒲,木香,石蓮肉,白朮(各一錢)

上為末。每三字。薑棗煎服。有熱去木香。或加南星、半夏、陳皮、陳米。

【準繩】大醒脾散,小兒胃虛。不消乳食。尤須節約。

天南星,茯苓,橘紅(各一分),全蠍,甘草(炙),白附(炮),蓮肉,人參,木香(各半分),陳倉米(二百粒)

上為末。每服三字。薑棗煎服。二方通用驅風醒脾。亦可釀乳。

【醫統】醒脾散,治小兒吐瀉不止。作慢驚。

人參,白朮,茯苓,木香,全蠍,姜蠶,天麻,白附子(各等分),甘草(炙減半)

上入薑棗。水煎服。

【全幼】調中湯,治嬰孩小兒慢驚。

人參,白朮,茯苓(去皮),甘草(炙),白芷,石蓮肉,藿香,天麻(煨),橘皮,白扁豆(生薑汁浸炒去皮),半夏,木香(各半錢)

上劑入生薑棗水煎。不拘時候服之。按上方和脾胃。止吐瀉。溫中正氣之良劑。屢用效。東井翁曰。手足厥冷。加附子。

【家傳】六君子湯,東井曰。小兒諸疾服剛劑成慢驚者。加附子有奇效。

【薛氏】芍藥參苓散,治肝木克脾土。目劄面青。食少體倦。

白話文:

慢驚症是因病後、吐瀉或藥物損傷脾胃引起的。症狀包括肢體冰冷、呼吸微弱、手足抽搐、昏睡但眼睛睜開。這是脾虛生風,陽氣不足的病症。

理中湯可用於治療小兒慢驚風,適用於脾胃虛寒、腹瀉的情況。藥方組成:人參、白朮、乾薑(各二錢)、甘草(二分),水煎服。龔雲林提到,小兒吐瀉日久導致慢驚風,症狀是沉默寡言、昏睡、眼睛睜開、全身手足冰冷,病情危急,很多藥物都無效,此時加附子效果奇佳。

白朮散可用於治療小兒脾虛、吐瀉、腹痛、腹瀉頻頻,並有發展成慢驚的趨勢。藥方組成:人參、炒白朮、茯苓、炙甘草(加半分)、藿香(各等分)、木香(少許)、葛粉,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二錢,用薑棗湯送服。丹溪加白扁豆、山藥、肉豆蔻,用薑煎服。若慢驚已發作,則加全蠍、天麻、細辛、白附子。

惺惺散(王氏方)可用於治療小兒吐瀉,脾胃虛弱導致驚風。藥方組成:人參、茯苓、木香、天麻、扁豆、炙全蠍、炒陳米(各等分),加薑棗水煎服。

星香全蠍散可用於治療小兒慢驚風,症狀為昏迷、痰多、抽搐。藥方組成:木香、南星、人參、陳皮(各一錢)、炙全蠍、炙甘草(各五分),加紫蘇三葉,薑棗水煎服。

生附四君子湯可用於治療小兒吐瀉、不願吃奶,以及各種虛寒症。先服用幾劑以調理胃氣。藥方組成:人參、白朮、生附子、木香、茯苓、陳皮、甘草(各等分),加薑棗水煎服。

烏蠍四君子湯用於治療輕微的慢驚。藥方組成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(各一錢)、生川烏、全蠍、甘草,加薑棗水煎服。下次服用時去掉川烏。

醒脾散可用於治療吐瀉、脾虛、食慾不振、痰多引發驚風。藥方組成:焙全蠍(半錢)、炮白附子、焙天麻、炙甘草、人參、茯苓、石菖蒲、木香、石蓮肉、白朮(各一錢),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薑棗煎服。如有發熱,去掉木香;或者加南星、半夏、陳皮、陳米。

大醒脾散用於治療小兒胃虛,不能消化奶水,需注意用量。藥方組成:天南星、茯苓、橘紅(各一分)、全蠍、炙甘草、炮白附子、蓮肉、人參、木香(各半分)、陳倉米(二百粒),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薑棗煎服。此方與上一個方子都有驅風醒脾的作用,也可以促進乳汁分泌。

醒脾散可用於治療小兒吐瀉不止,導致慢驚。藥方組成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木香、全蠍、姜蠶、天麻、白附子(各等分)、炙甘草(減半),加薑棗水煎服。

調中湯用於治療嬰兒小兒慢驚。藥方組成:人參、白朮、去皮茯苓、炙甘草、白芷、石蓮肉、藿香、煨天麻、橘皮、生薑汁浸炒去皮白扁豆、半夏、木香(各半錢),加生薑棗水煎服,不拘時間服用。此方調理脾胃、止吐瀉、溫中補氣,療效很好。東井翁提到,手足冰冷時,可以加附子。

六君子湯,東井翁提到,小兒服用寒涼藥物導致慢驚的,加附子效果奇佳。

芍藥參苓散用於治療肝木克脾土,症狀為眼瞼發青、面色蒼白、食慾不振、身體疲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