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證治大全》~ 二一,急驚風 (1)
二一,急驚風 (1)
1. 二一,急驚風
急驚風症。牙關緊急。壯熱、涎潮、竄視、反張、搐搦、擅動、唇口眉眼眨引頻並。六脈浮散洪緊。此蓋屬肝風邪。痰熱有餘之症也。
【醫統】消驚丸,治小兒驚風。鎮心利痰解熱。
人參,天麻,茯苓,硃砂,全蠍,姜蠶,羚羊角,犀角,南星(四錢),麝香(一字)
上為極末。煉蜜丸如芡實大。用菖蒲煎湯。研化。食後服。
【錢氏】利驚丸,治小兒急驚。痰熱抽搐。
天竹黃,輕粉,青黛(各一錢),牽牛(五錢)
上細末煉蜜丸。梧子大。以薄荷煎湯。研化。食前服。
【保元】南極壽星湯,治小兒急驚。搐搦。眼番。口噤。搖頭。天吊。痰咳喘熱。
膽星,防風,白附子,蟬蛻,薄荷,甘草
上水煎服。濟世無白附子。名之曰鎮驚散。人參羌活散。治初作急驚。散風邪除熱。
羌活,獨活,柴胡,川芎,人參,甘草,茯苓(各一兩),前胡,桔梗,地骨皮,天麻(各半兩),枳殼(一兩)
上入薑棗。薄荷苛水煎服。瘡疹未發亦可服。
【醫鑑】敗毒散,治急驚風。初起。發熱手足搐搦。眼上視等證。並一切感冒風寒。頭痛、發熱、咳嗽、鼻塞、聲重。及瘡疹欲出發搐。並宜服之。
人參,羌活,獨活,柴胡,前胡,茯苓,枳殼,桔梗,川芎,天麻,全蠍,殭蠶,白附子,地骨皮,甘草(各等分)
上姜三片。水煎服。
【直訣】抱龍丸,治傷風溫疫驚風潮搐。及蟲毒中暑。
雄黃(二兩半),辰砂(另研五錢),天竹黃(一兩),南星(四兩),麝香(五錢。正傳云。恐太多。用二錢半)
上為末。甘草湯。丸皂子大。每服一丸。白湯化下。痰壅咳嗽。薑湯下之。錢仲陽加天麻。一方加牛黃五分。珍珠一錢。琥珀一錢。水煮甘草膏為丸。金箔十片為衣。治驚風百病。大有神效。薛氏曰。煎丸化痰祛邪清熱之功居多。屬肝心實熱而致者。殊效。若脾肺虛弱。而見昏睡。痰嗽者。寶鑑天麻湯。
【醫統】抱龍丸,治小兒諸驚。四時感冒瘟疫。邪熱煩躁不寧。痰嗽氣急。瘡疹欲出發搐。並宜用此。常服驅風化痰。解鎮心熱。和脾胃。益精神。鎮虛驚。恐怖譫語。
人參,天竹黃,琥珀,檀香,茯苓(各一兩五錢),甘草(炙三兩),枳殼,枳實,辰砂(飛五兩),山藥(炒一斤),南星(炒一兩),金箔(一百片)
上極末。隨手新汲水和勻。如芡實大。陰乾薄荷湯下。
【局方】防風導赤散,治小兒初驚。
生地,木通,防風,甘草(等分)
上入竹葉少許。煎服。嘗有一老醫云。小兒驚搐。多是熱證者。若首先便用驚風藥。白附子。全蠍。姜蠶。川烏之類。便成壞證。後有醫幼科驚藥。只此方進一二服。導去心經邪熱。其搐隨手便止。次服寧志膏神效。
寧志膏
麥門(半兩),麝香(三分),茯神,硃砂(各一兩)
白話文:
急驚風是一種疾病,症狀包括牙關緊閉、高燒、流涎、眼神不定、頭後仰、抽搐、肢體亂動、嘴唇、嘴巴、眉毛、眼睛不停地抽動。脈象浮、散、洪、數且有力。這是由於肝風、痰熱過盛引起的。
醫統書中記載的消驚丸,用於治療小兒驚風,具有鎮靜、化痰、解熱的功效。藥方包含人參、天麻、茯苓、硃砂、全蠍、僵蠶、羚羊角、犀角、南星、麝香。將藥磨成細粉,用蜂蜜做成芡實大小的丸藥,用菖蒲水送服,飯後服用。
錢氏書中記載的利驚丸,用於治療小兒急驚,症狀為痰熱、抽搐。藥方包含天竹黃、輕粉、青黛、牽牛。將藥磨成細粉,用蜂蜜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,用薄荷水送服,飯前服用。
保元書中記載的南極壽星湯,用於治療小兒急驚,症狀包括抽搐、眼球翻白、口緊閉、搖頭、仰頭、痰咳、喘息、發熱。藥方包含膽星、防風、白附子、蟬蛻、薄荷、甘草。水煎服。濟世書中則用鎮驚散代替,並有記載人參羌活散用於治療初期急驚,散風除熱。藥方包含羌活、獨活、柴胡、川芎、人參、甘草、茯苓、前胡、桔梗、地骨皮、天麻、枳殼。加入薑棗,用薄荷水煎服,即使瘡疹未發也可以服用。
醫鑑書中記載的敗毒散,用於治療急驚風初期,症狀包括發熱、手足抽搐、眼向上看,以及一切感冒風寒引起的頭痛、發熱、咳嗽、鼻塞、聲音嘶啞,以及瘡疹將發時伴隨抽搐,都可用此方。藥方包含人參、羌活、獨活、柴胡、前胡、茯苓、枳殼、桔梗、川芎、天麻、全蠍、僵蠶、白附子、地骨皮、甘草。加入三片薑片,水煎服。
直訣書中記載的抱龍丸,用於治療傷風、溫疫引起的驚風、抽搐,以及蟲毒、中暑。藥方包含雄黃、硃砂、天竹黃、南星、麝香。磨成粉末,用甘草湯做成皂子大小的丸藥,每服一丸,用白水送服;痰多咳嗽則用薑湯送服。錢仲陽加了天麻,另一方加了牛黃、珍珠、琥珀,用甘草膏做成丸藥,並用金箔包裹,治療驚風百病,療效顯著。薛氏認為此方主要作用是化痰祛邪清熱,對肝心實熱引起的驚風療效顯著。但若脾肺虛弱,出現昏睡、痰嗽,則應使用寶鑑天麻湯。
醫統書中也記載了抱龍丸,用於治療小兒各種驚風,以及四時感冒、瘟疫引起的邪熱、煩躁不安、痰嗽、氣急,以及瘡疹將發時伴隨抽搐。常服可以驅風化痰、鎮靜、解熱、和胃、益智、鎮虛驚、治療精神錯亂。藥方包含人參、天竹黃、琥珀、檀香、茯苓、甘草、枳殼、枳實、硃砂、山藥、南星、金箔。磨成細粉,用新鮮水調勻,做成芡實大小的丸藥,陰乾後用薄荷水送服。
局方書中記載的防風導赤散,用於治療小兒初期驚風。藥方包含生地、木通、防風、甘草。加入少許竹葉,水煎服。一位老醫生認為,小兒驚搐多為熱證,如果一開始就用白附子、全蠍、僵蠶、川烏等驚風藥,反而會加重病情。他認為,此方先服用一二劑,引導心經邪熱,抽搐即可停止,然後再服用寧志膏,效果很好。寧志膏的藥方包含麥門冬、麝香、茯神、硃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