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證治大全》~ 一○四,痘瘡 (9)
一○四,痘瘡 (9)
1. 一○四,痘瘡
一加雄黃麝香少許。最妙。
【保赤】化毒湯,治痘後餘毒。生翳。
當歸,川芎,赤芍,生地,防風,葛根,菊花,天花粉,蟬蛻(各等分),穀精草
上水煎服。赤腫痛。加黃連梔子。翳加木賊。
【丹溪】一方,治熱眼。
防風,黃連,連翹,升麻,桔梗,梔子,草決明,赤芍,當歸
上水煎服。
【保赤】地黃散,治痘瘡入眼。心肝壅熱。目赤腫痛。或生赤脈。或白膜遮睛。四邊散漫者易治。若暴遮黑睛。多致失明。宜速用此。大人亦宜。
熟地黃,當歸,防風,蟬蛻,羌活,白蒺藜,穀精草,木賊(各一錢),玄參(五分),犀角(一錢),黃連,大黃,甘草,木通(各一錢五分)
上為末。每五分。量兒大小。用羊肝煮汁。調服。忌口將息。一方有生地黃。
【保赤】洗肝散,治痘毒攻眼。障腫遮睛。
川芎,歸尾,防風,羌活,薄荷,梔子,甘草
上等分。水煎。食後服。如睛痛昏暗。加石膏、穀精草、綠豆皮。翳膜。加蟬蛻、白蒺藜。熱實便秘。加黃芩、大黃。
按羌活、防風、薄荷。清肝經之風熱。蓋目者。肝之竅。肝木藏也。喜散而惡郁。故上件三味散之。則條達也。當歸和肝部之血。川芎、甘草和肝部之氣。山梔清鬱火也。丹溪曰。目病屬風熱血少。夫痘蘊非常之熱。自里而達外。苟氣血弱。而不能逐毒。則火內郁。而血脈逆行。
斯痘毒入於目矣。況熱毒生風。肝應於木。而目病由茲作焉。是故有赤腫痛。不能開者。此方主之。
【保赤】撥雲散,治痘毒。入眼生翳。
防風,甘草,羌活,黃芩,黃連,菊花,白芷,荊芥,龍膽草,石膏,川芎,大黃,石決明,草決明
上研末。蜜水調下。
【保赤】蜜蒙花散,治痘入目。翳膜遮暗。
蜜蒙花,菊花,石決明,蒺藜,木賊,羌活
上為末。茶清調下。
【醫林】人齒散,治痘疹初出光壯。忽然黑陷。心煩在躁。氣喘妄語。或見鬼神。並宜速治。不然。毒氣入臟必死。
人齒(燒存性)
上為末。每齒作一服。酒下。
按保赤全書用麝香少許。俱二味為末。用雞冠血調成膏。好酒半盞。乳半盞。入蔥白一撮。煎調下。
山甫曰。痘之為物。外感穢氣。則陷入內。食穢物。則凸出。牙灰麝香。亦穢物耳。故用之以起陷中之痘。錢氏云。變黑歸腎。而用骨余以治之。非通論也。
【全幼】阮氏闢穢丹,薰解穢惡法。
蒼朮,細辛,甘松,川芎,乳香,降真
上為末。用水圓。烈火焚。解穢氣。
【全幼】小兒痘瘡。房室中時時燒大黃蒼朮。以闢穢氣。不可燒沉檀腦麝乳白膠等香。煎煼肉油氣。並切忌之。
【正傳】天花散,治痘後失音。
天花粉,桔梗,茯苓,訶子肉,石菖蒲,甘草
上為末。用水調半匙。在碗內。外以小竹七莖。黃荊七條。縛作一束。點火在碗內煎。臨臥服。
白話文:
一○四、痘瘡
加雄黃、麝香少許,效果最佳。
保赤化毒湯,治療痘瘡後殘餘毒素,以及痘瘡引起的翳障(眼疾)。症狀包含:眼部生翳、赤腫疼痛。
藥物:當歸、川芎、赤芍、生地黃、防風、葛根、菊花、天花粉、蟬蛻(等量),穀精草。水煎服。赤腫疼痛者加黃連、梔子;生翳者加木賊。
丹溪一方,治療因痘瘡引起的熱眼症。
藥物:防風、黃連、連翹、升麻、桔梗、梔子、草決明、赤芍、當歸。水煎服。
保赤地黃散,治療痘瘡波及眼睛,症狀包含:心肝鬱熱、目赤腫痛、眼白出現紅筋或白膜遮蓋瞳孔,周圍擴散者易治;若瞳孔突然被黑色遮蓋,則容易失明,需立即使用此方,成人亦可服用。
藥物:熟地黃、當歸、防風、蟬蛻、羌活、白蒺藜、穀精草、木賊(各一錢)、玄參(五分)、犀角(一錢)、黃連、大黃、甘草、木通(各一錢五分)。研磨成粉末,每次五分,用量依兒童大小調整,用羊肝煮的湯汁調服。忌口並注意休息。另有一方使用生地黃。
保赤洗肝散,治療痘毒侵犯眼睛,眼部腫脹遮蓋瞳孔。
藥物:川芎、當歸尾、防風、羌活、薄荷、梔子、甘草(等量)。水煎,飯後服用。眼睛疼痛昏暗者,加石膏、穀精草、綠豆皮;有翳膜者,加蟬蛻、白蒺藜;熱實便秘者,加黃芩、大黃。
羌活、防風、薄荷能清泄肝經風熱。眼睛是肝的竅穴,肝屬木,喜疏通惡鬱結,故以上三味藥能使肝氣條達。當歸滋養肝血,川芎、甘草調和肝氣,梔子清解鬱火。丹溪說:目疾屬風熱血虛。痘瘡蘊藏非常之熱,由內而外,若氣血虛弱,無法驅逐毒邪,則內火鬱積,血脈逆行,痘毒便會侵犯眼睛。況且熱毒生風,肝屬木,目疾由此而生。所以出現赤腫疼痛,眼睛無法睜開的症狀,此方主治。
保赤撥雲散,治療痘毒入眼生翳。
藥物:防風、甘草、羌活、黃芩、黃連、菊花、白芷、荊芥、龍膽草、石膏、川芎、大黃、石決明、草決明。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水調服。
保赤蜜蒙花散,治療痘毒入眼,翳膜遮蓋導致視力模糊。
藥物:蜜蒙花、菊花、石決明、蒺藜、木賊、羌活。研磨成粉末,用茶水調服。
醫林人齒散,治療痘疹初起紅腫發亮,突然變黑凹陷,伴隨心煩意亂、氣喘胡言、或見鬼神等症狀,需立即治療,否則毒氣入臟必死。
藥物:人齒(燒成灰)。研磨成粉末,每次用一顆人齒的份量,酒送服。
保赤全書記載,用麝香少許,與另兩種藥材研磨成粉,用雞冠血調成膏,用半碗好酒、半碗人乳、少許蔥白煎煮後調服。
山甫說:痘瘡是外感穢氣而入內,或食用不潔之物而凸出。牙灰、麝香也是穢物,故用以使凹陷的痘疹突出。錢氏說:痘疹變黑屬腎,而用骨頭渣治療,這不是普遍適用的論述。
全幼阮氏闢穢丹,熏解穢惡之法。
藥物:蒼朮、細辛、甘松、川芎、乳香、降真香。研磨成粉,用水做成丸藥,用猛火焚燒,以去除穢氣。
全幼:小兒患痘瘡時,房室中要時常燒大黃、蒼朮以驅除穢氣,不可燒沉香、檀香、腦麝、乳香、白膠香等香料,以及煎煮肉類油氣,都應禁忌。
正傳天花散,治療痘瘡後失聲。
藥物:天花粉、桔梗、茯苓、訶子肉、石菖蒲、甘草。研磨成粉,用水調和半匙,放在碗裡,用七根小竹枝和七根黃荊枝捆綁成一束,點火在碗內熏蒸,睡前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