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津壽泉

《幼科證治大全》~ 一○四,痘瘡 (10)

回本書目錄

一○四,痘瘡 (10)

1. 一○四,痘瘡

【醫統】清涼飲子,治痘毒。癰癤驚痰。壯熱。

大黃,連翹,當歸,芍藥,羌活,防風,梔子,甘草

上水煎服。

【醫林】五福化毒丹,治痘疹餘毒。上攻口齒。及治蘊積毒熱。驚惕狂躁。頰赤咽乾。口舌生瘡。

人參(半兩),玄參(半兩),茯苓(一兩),青黛,甘草(各五錢),桔梗(一兩),牙硝(半兩),麝香,腦子(各半錢),一方無腦子而有金銀箔。

上為末。煉蜜丸。每兩作十二丸。一歲兒。一丸。分作四服。用薄荷湯化下。瘡疹上攻。涎血臭氣。生地黃自然汁化一丸。用雞翎刷口內。熱疳肌肉黃瘦。雀目不見物。陳粟米。泔水化下。食後臨睡服。

【濟世】治痘後。不問蘊毒。發於何經。初起紅腫。用黑豆、綠豆、赤豆。三豆以酸醋浸研漿。時時以鵝翎刷之。隨手退去。

【保元】清金散,痘餘毒在脾肺者。則發咳嗽。

陳皮(中),半夏(中),貝母(上),天花粉(上),麥門冬(上),桔梗(上),梔子(炒),黃芩(各等分),甘草(生下)

上水煎。食遠服。

【保元】麥門冬飲,痘毒發熱。作渴咽痛。

麥門冬(四分),黃芩(三分),甘草(五分),人參,玄參(各三分),金銀花(五分)

上水煎服。咽痛加桔梗(五分)。

【方考】十三味敗毒散,痘後腫毒。此方主之。

當歸,陳皮,白芷,赤芍,乳香,穿山甲,沒藥,貝母,金銀花,皂角刺,防風,甘草,天花粉

上水煎服。

山甫曰。實證補之。則生癰毒。是方也。防風、白芷。解表而泄其熱。乳香沒藥。散血而消其毒。穿山甲、皂角刺。能引諸藥至有毒之處。金花、赤芍。能解熱毒於瘀壅之中。痰中諸熱。貝母、天花粉可除。氣血不調。甘草、陳皮、當歸可療。

【正傳】十六味流氣飲,痘後餘毒。氣流於陰陽脾經。則癰發四肢。手腕並膝臏而腫痛。宜此湯。

當歸,川芎,芍藥,人參,黃耆,檳榔子,防風,白芷,紫蘇,木香,肉桂,桔梗,厚朴,烏藥,枳殼,甘草

上水煎服。

按此方出於外科集驗也。丹溪曰。此方乃表裡氣血之藥也。復以疏風助陽之藥。參入非脈之洪緩沉遲緊細者。不宜用。

或語云。向井氏曰。痘疹留毒腫痛者。熟梨一枚。去實。搗渣滓。俱取之敷於腫上。而不日消散妙也。曾於二男三歲。而患痘疹。愈後左手肘下。留毒腫痛。按之其熱如燒手。以上件法。而敷處有氣如焢。二三日而全消散矣。春抱按梨微酸寒。蘇恭曰。切片貼湯火傷。止痛不爛云云。此痘疹留毒焮痛。清解之理一也。最信從其言也。

【方考】治痘瘡濕爛方,或以敗草灰。或以蠶繭灰。入枯礬少許傅之。或以牆上白𧒮螄螺燒灰敷之。或以蛤粉敷之。四法者。皆是濕者燥之意。

白話文:

一○四、痘瘡

《醫統》記載清涼飲子,用於治療痘毒、癰疽、驚痰和壯熱。藥物包括大黃、連翹、當歸、芍藥、羌活、防風、梔子、甘草,水煎服。

《醫林》記載五福化毒丹,用於治療痘疹後的餘毒,症狀包括上攻口齒、蘊積毒熱、驚惕狂躁、頰赤咽乾、口舌生瘡等。藥物包括人參、玄參、茯苓、青黛、甘草、桔梗、牙硝、麝香、腦子(或以金銀箔代替),研磨成粉末,煉蜜製成丸劑。劑量為每兩藥製成十二丸,一歲孩童每次服用一丸,分四次服用,用薄荷湯送服。若痘疹上攻,出現涎血臭氣,可用生地黃汁化開一丸,用雞翎刷拭口腔。對於熱疳肌肉消瘦、目不明的症狀,則用陳粟米和米泔水送服,飯後睡前服用。

《濟世》記載治療痘後紅腫的方法,不論毒素蘊積於何經,初起紅腫時,可用黑豆、綠豆、赤豆(三豆)以酸醋浸泡研磨成漿,再用鵝翎刷拭患處,直至紅腫消退。

《保元》記載清金散,用於治療痘疹餘毒留滯脾肺,引起咳嗽的症狀。藥物包括陳皮、半夏、貝母、天花粉、麥門冬、桔梗、炒梔子、黃芩、生甘草,等分水煎服,飯後服用。

《保元》還記載麥門冬飲,用於治療痘毒引起的發熱、口渴、咽痛。藥物包括麥門冬、黃芩、甘草、人參、玄參、金銀花,水煎服,咽痛加服桔梗。

《方考》記載十三味敗毒散,用於治療痘後腫毒。藥物包括當歸、陳皮、白芷、赤芍、乳香、穿山甲、沒藥、貝母、金銀花、皂角刺、防風、甘草、天花粉,水煎服。山甫註釋說,實證服用補藥會加重癰毒,此方中防風、白芷解表清熱,乳香、沒藥散血消腫,穿山甲、皂角刺引藥至患處,金銀花、赤芍解熱毒,貝母、天花粉清熱化痰,甘草、陳皮、當歸調和氣血。

《正傳》記載十六味流氣飲,用於治療痘後餘毒,氣血流注於陰陽脾經,導致四肢腫痛的症狀。藥物包括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人參、黃耆、檳榔子、防風、白芷、紫蘇、木香、肉桂、桔梗、厚朴、烏藥、枳殼、甘草,水煎服。丹溪註釋說,此方是調和表裡氣血的方劑,又加入疏風助陽的藥物,但脈象洪緩、沉遲、緊細者不宜使用。

另有記載,向井氏治療痘疹留毒腫痛的方法是用熟梨去核搗爛敷於腫處,很快就能消散。曾用此法治療兩名三歲患兒痘疹後留下的肘下腫痛,敷藥處有氣感,二三日即痊癒。文中提到梨性微酸寒,蘇恭記載梨片可貼治湯火傷,止痛不爛,與此法清解痘疹留毒腫痛的原理相同。

《方考》還記載了四種治療痘瘡濕爛的方劑:敗草灰、蠶繭灰加少許枯礬、牆上白屑與螺殼燒灰、蛤粉,皆為利用乾燥之物來治療濕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