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津壽泉

《幼科證治大全》~ 一○四,痘瘡 (3)

回本書目錄

一○四,痘瘡 (3)

1. 一○四,痘瘡

牛蒡子(微炒四錢),荊芥,甘草(各一錢),防風(半錢)

上水煎服。一方加黃芩(一錢),犀角(五分)

按上方出和劑局方。而無防風。醫學正傳方。有防風、犀角。李氏入門。有防風、升麻、犀角、黃芩。而名犀角消毒飲。山甫曰。咽喉腫痛。膈上熱盛者。此方主之。牛蒡子疏喉中風壅之痰。荊芥清膈間風壅熱生。甘草緩喉中風壅之氣。乃防風者。散諸風不去之邪也。

【玉案】鼠黏子湯,治痘疹稠密。身熱等症。

鼠黏子,當歸,甘草,柴胡,連翹,黃芩,黃耆,地骨皮(各等分)

上水煎服。

【回春】神功散,治痘出毒氣太盛。血紅一片。不分地界。如蚊蠶種。或諸失血。或吐瀉。七日以前之諸症。可服解毒。

黃耆,人參,白芍,紫草,紅花,生地黃,牛子(各等分),前胡,甘草(減半)

上水煎服。熱甚者。加黃芩、黃連。(各二錢),未退者。加大黃。有驚。加蟬蛻。(一個)

【保赤】清地退火湯,治痘不退熱而出。名為火里苗。急用此方。以退其熱。則後無青黑干陷之患。

地骨(一錢),地膚子(九分),牛子(七分),柴胡(一錢五分),紫草(八分用糯米一撮制過),葛根(八分),連翹(六分),當歸(五分),木通(三分),蟬蛻(二分)

上姜水煎服。

【保赤】連翹升麻湯,治痘一發。密如針頭。形勢重者。輕其表而涼其內。

連翹,升麻,黃芩,葛根(各一錢),麥門(二錢)

上水煎服。

按上方此膀胱胃經藥也。

【保赤】化毒湯,治痘已出未愈熱毒解。毒清熱涼。血毒一解。不致黑陷。血一涼。不致紅紫。

紫草,升麻,甘草,蟬蛻,地骨皮,黃芩(酒炒),又加木通

上各等分。水煎服。

【保赤】如聖湯,治痘已出未愈。身熱如火。

紫草,升麻,乾葛,白芍,甘草,木通,猴梨

上各等分。水煎服。心煩。加麥門、赤苓。煩渴。加人參、五味子、麥門。七八九月。身如火者。加酒炒黃芩、地骨皮。

【保赤】涼血解毒湯,治痘出未曾退熱。紅不分地。或痘苗乾枯黑陷。急用此方。可起脹貫漿。

紫草(一錢),生地(八分),赤芍(三分),紅花(二分),蘇木(三分),防風(三分),荊芥(三分),黃連(三分),牛子(四分),天麻(二分),柴胡(八分),木通(三分),牡丹皮(七分),甘草(二分)

上姜一片。燈心二十根。糯米一撮。水煎服。

【保赤】大保元湯,治頂陷根窩。雖紅而皮軟且薄。血有餘。而氣不足也。

黃耆(三錢),人參(一錢五分),甘草(二錢),川芎(一錢),官桂(一分),白朮(炒一錢)

上薑棗。水煎服。

【準繩】十神解毒湯,專治身發壯熱。腮紅臉赤。毛焦色枯。已出未出。二日以前。痘點煩紅。燥渴欲飲。睡臥不安。小便赤澀者。此熱盛故也。

白話文:

一○四,痘瘡

以下列出幾種治療痘瘡的中藥方劑:

第一方:用牛蒡子(微炒)、荊芥、甘草、防風煎水服用。另一方在此基礎上,加黃芩和犀角。不同醫書記載的方劑略有差異,有的加防風,有的加犀角,有的則同時加防風、升麻、犀角和黃芩,稱為「犀角消毒飲」。此方適用於咽喉腫痛、膈上熱盛的患者。其中,牛蒡子疏通喉中因風寒鬱結而生的痰濁;荊芥清熱解表,散去膈間風熱;甘草緩解喉中因風寒鬱結而生的氣滯;防風則能散除滯留不去的風邪。

第二方(玉案鼠黏子湯):治痘疹密集,伴有發熱等症狀。藥物包括鼠黏子、當歸、甘草、柴胡、連翹、黃芩、黃耆、地骨皮(各等分),煎水服用。

第三方(回春神功散):治痘疹毒氣過盛,皮膚一片通紅,痘疹密集如蚊蟲卵,伴有出血、嘔吐、腹瀉等症狀,適用於發病七天以內的患者,具有解毒功效。藥物包括黃耆、人參、白芍、紫草、紅花、生地黃、牛膝(各等分)、前胡、甘草(減半),煎水服用。若發熱嚴重,可加黃芩、黃連;若熱退不下去,可加大黃;若患者驚厥,可加蟬蛻。

第四方(保赤清地退火湯):治痘疹不退熱,出現類似火苗的症狀(火里苗),需緊急使用此方退熱,避免痘疹轉為青黑乾陷。藥物包括地骨皮、地膚子、牛膝、柴胡、紫草(用糯米制過)、葛根、連翹、當歸、木通、蟬蛻,用薑水煎服。

第五方(保赤連翹升麻湯):治痘疹初起,密集如針尖,病情較重者,此方可疏散表邪,清熱涼血。藥物包括連翹、升麻、黃芩、葛根、麥冬,煎水服用。此方作用於膀胱和胃經。

第六方(保赤化毒湯):治痘疹已出,但仍有發熱,此方可清熱解毒,避免痘疹轉為黑陷或紅紫。藥物包括紫草、升麻、甘草、蟬蛻、地骨皮、酒炒黃芩、木通(各等分),煎水服用。

第七方(保赤如聖湯):治痘疹已出,但仍高熱不止。藥物包括紫草、升麻、葛根、白芍、甘草、木通、猴梨(各等分),煎水服用。若心煩,可加麥冬、赤苓;若口渴,可加人參、五味子、麥冬;七八月份發病,熱甚如火者,可加酒炒黃芩、地骨皮。

第八方(保赤涼血解毒湯):治痘疹已出,但未退熱,皮膚通紅一片,或痘疹乾枯黑陷,需緊急使用此方,以促進痘疹的成熟和排出膿液。藥物包括紫草、生地黃、赤芍、紅花、蘇木、防風、荊芥、黃連、牛膝、天麻、柴胡、木通、牡丹皮、甘草,加一片薑、二十根燈芯草、一撮糯米,煎水服用。

第九方(保赤大保元湯):治痘疹頂部凹陷,皮膚雖然紅腫,但較薄且柔軟,屬於氣虛血瘀型。藥物包括黃耆、人參、甘草、川芎、官桂、炒白朮,加薑棗煎水服用。

第十方(準繩十神解毒湯):專治發病兩天內,伴有壯熱、面紅、毛髮焦枯、痘點煩紅、口渴、睡眠不安、小便赤澀等症狀的患者,無論痘疹是否已出。此方適用於熱盛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