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證治大全》~ 一○三,滯頤
一○三,滯頤
1. 一○三,滯頤
小兒滯頤者。多涎流出而漬於頤間也。此由脾胃冷涎多故也。脾之液為涎。緣脾胃虛冷。不能制其津液。故流出於頤。法當溫脾。按湯氏此論未詳也。何者。內經曰。舌縱涎下皆屬熱。然湯氏言脾胃虛冷。此恐一偏見也。故生生子曰。此症亦有脾熱者。但清其熱。則涎自不泛上。寒熱二字。人看其面色。審其兼症。問其二便。庶治不偏。
【百問】溫胃散,治滯頤者。涎流出。積於頤上。此由脾冷涎多故也。
半夏,人參,肉豆蔻,白朮,乾薑,甘草(各半兩),丁香(一兩)
白話文:
小孩子的嘴巴周圍經常有口水流出來,這是因為脾胃虛寒,導致口水過多。脾主運化水濕,口水是脾的液體。脾胃虛寒,無法控制津液,所以才會流出口水。治療應該溫脾散寒。不過,古書中提到舌頭伸出、口水流出來都屬於熱證,而脾胃虛寒的说法可能只是片面之見。也有可能是脾胃有熱,只要清熱,口水自然就不會流出來了。所以治療時應該仔細觀察孩子的面色、兼症、大小便,才能避免治療偏誤。
上每服二錢。生薑三片。煎服。
【錢氏】益黃散,治小兒滯頭。
泉按名醫方考曰。滯頤者。頤額之下。多涎滯也。皆土弱不能制水之象。火能生土。故用丁香。甘能補土。故用甘草。香能快脾。故用陳皮。澀能去滑。故用訶子。用青皮者。謂其快膈平肝。能抑其所不勝爾。
【入門】木香半夏丸,冷涎自流者。乃胃虛不能收約也。
木香,半夏,丁香(各五錢),白姜,白朮,青皮,陳皮(各二錢半)
白話文:
每次服用藥粉兩錢,加入生薑三片,煎煮後服用。錢氏的益黃散方劑,可以治療小兒頭部滯塞。泉按《名醫方考》記載,滯頤是指下巴和額頭下方,多有涎液積聚,皆因脾土虛弱,無法制約水液所致。火能生土,因此使用丁香;甘能補土,因此使用甘草;香能快脾,因此使用陳皮;澀能去滑,因此使用訶子;使用青皮,是因為它能快膈平肝,抑制其所不勝。入門的木香半夏丸方劑,適用於冷涎自流者,這是由於胃虛弱,不能收攝津液所致。方劑中包含木香、半夏、丁香(各五錢)、白姜、白朮、青皮、陳皮(各二錢半)。
上為末。蒸餅丸。麻子大。一歲十丸。二歲倍之。米湯灌下。
【準繩】金朱丹,治脾熱多涎。
金箔(二十片),硃砂(水飛),半夏,天南星(各一兩),石膏,茯苓(各半兩)
上為末。生薑汁丸。如黍米大。每服十粒。人參煎湯下。乳後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做成蒸餅丸,大小如麻子。一歲服用十丸,二歲服用二十丸,用米湯送服。
金朱丹方,主治脾胃熱盛、口涎過多。
將金箔二十片、硃砂(水飛)、半夏、天南星各一兩,石膏、茯苓各半兩研磨成粉末,用生薑汁做成丸,大小如黍米。每次服用十粒,用人參煎湯送服,飯後服用,適合哺乳期婦女。
【入門】通心飲,熱涎稠黏者。乃胃火炎上也。
木通,連翹,瞿麥,山梔子,黃芩,甘草(各三分),麥門
上入燈心。水煎服。
清解散,因脾熱滯頤者。
白朮,白滑石(各五分),甘草(一錢),黃連(酒炒二錢),扁豆(炒),茯苓(各三錢),葛根(一錢半),石斛(三錢)
白話文:
通心飲適合熱涎稠黏的人,這是胃火上炎引起的。藥方包含木通、連翹、瞿麥、山梔子、黃芩和甘草各三分,麥門冬適量,用燈心草引火煎服。
清解散則適合脾熱導致口舌乾燥的人。藥方包含白朮、白滑石各五分,甘草一錢,酒炒黃連二錢,炒扁豆、茯苓各三錢,葛根一錢半,石斛三錢。
上為末。每服一錢。燈心湯調下。
【家藏】錢氏白朮散,龜溪道三先生曰。小兒滯頤。用此湯加升麻。
【綱目】清心導痰丸,治小兒舌縱。涎下多唾。甚妙也。
白附子(一兩),南星(薑汁二兩),半夏(二兩),黃連(炒七錢半),天花粉(一兩),白姜蠶(炒去絲嘴半兩),川烏(鹽制二錢),鬱金(七錢半),天麻,羌活(各半兩)
白話文:
上面是藥方的末尾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燈心湯調服。錢氏白朮散,龜溪道三先生說,小兒口舌生痰,可用此湯加入升麻。清心導痰丸,治小兒舌頭伸出,口水流得多,效果很好。白附子一兩,南星(用薑汁炒二兩),半夏二兩,黃連(炒七錢半),天花粉一兩,白姜蠶(炒去絲嘴半兩),川烏(鹽制二錢),鬱金七錢半,天麻、羌活各半兩。
上為末。薑汁糊為丸。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七丸。用通天愈風湯吞下。
【薛己】六君子湯,小兒口角流涎。或痰氣壅盛。脾不能攝也。
【聖濟】一方,治小兒流涎。
皂莢子仁,半夏(一錢二分)
上為末。薑汁丸。麻子大。每溫水下五丸。
【直訣】蕪荑散,治蟲動。口內流涎。
白蕪荑,乾漆(炒各等分)
上為末。每服五六分。米飲下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薑汁混合成丸狀,大小如梧桐子,每次服用五到七丸,用通天愈風湯送服。
薛己認為六君子湯可以治療小兒口角流涎,或是因痰氣壅盛導致脾臟不能收攝津液而引起的流涎。
聖濟總錄記載一方治小兒流涎:皂莢仁和半夏研末,用薑汁做成丸藥,如麻子大小,每次用溫水送服五丸。
直訣記載蕪荑散可以治療蟲動導致的口內流涎:白蕪荑和乾漆各等份炒熟後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六分,用米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