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證治大全》~ 一○二,瘰癧
一○二,瘰癧
1. 一○二,瘰癧
小兒瘰癧。是臟腑久伏積熱。而頸項筋宛之中。及項下有核如梅李。初生漸次而多。謂之瘰癧。瘰癧者。結核是也。或在耳後。或在耳前。或在耳下。連及頤項。或在頸下連鈌盆。皆謂瘰癧。或胸前及胸側。或在兩脅。是為馬刀瘡。手足少陽經主之。
【醫統】散癧湯,治小兒結核成癧。先用此方。
連翹,桔梗梢,甘草稍,天花粉,貝母,黃柏,大黃,玄參,青皮,赤芍(各等分)
白話文:
小兒瘰癧,是臟腑長期積熱,在頸項筋脈中聚集,並在項下長出核狀物,像梅子李子一樣大小,一開始少,逐漸增多,稱為瘰癧。瘰癧就是結核。也可能出現在耳後、耳前、耳下,並連至下巴和頸項;或在頸部下方,連至鎖骨,都稱為瘰癧。也可能出現在胸前、胸側或兩肋,稱為馬刀瘡。手足少陽經主之。
上入燈心二十根。水煎服。
【準繩】玄參飲,治瘰癧及頭上生惡核腫痛。
玄參,升麻(各五錢),川烏,草烏,當歸,川芎,赤葛,生乾地黃,赤芍(各二錢半),甘草(三錢),大黃(半生半炮四錢)
上銼。姜水煎。溫服。
【醫統】白芨散,治瘰癧已潰。膿汁出不幹。
白芨,貝母(各半兩),輕粉(一錢)
上為細末。先以檞皮洗過後。用清油調傅。
【醫統】檞皮散,小兒瘰癧痛。以此洗之。
白話文:
上藥燈芯二十根,水煎服,用於治療瘰癧及頭上生惡核腫痛。另外,玄參、升麻、川烏、草烏、當歸、川芎、赤葛、生乾地黃、赤芍、甘草和大黃等藥材,先將它們切碎,用薑水煎服,溫熱服用。白芨散可用於治療瘰癧潰爛,膿汁流出不止,用白芨和貝母各半兩,輕粉一錢,研成細末,先用檞皮洗淨患處,再用清油調和藥末塗敷。檞皮散則用於治療小兒瘰癧疼痛,可用此藥洗患處。
檞皮(去粗皮此木在處有之即包益檞萊木是也)
上不拘多少。切碎水煎。溫湯頻洗。
【醫統】柴胡通經湯,治小兒項側有核。堅而不潰。名曰馬刀。
柴胡,歸尾,桔梗,生甘草,連翹,三稜,鼠黏子,黃芩,黃連(各五錢),紅花(少許)
上水煎服。
其餘瘰癧治法。與大人同。惟在量其大小虛實加減耳。
白話文:
取檞皮(去粗皮,這種樹木在當地都有,就是包裹著檞萊木的那種),不論多少,切碎用水煎煮,溫熱的湯水頻頻洗患處。
《醫統》記載柴胡通經湯,用於治療小兒頸部兩側有硬塊,堅硬不潰,俗稱「馬刀」。
方劑組成:柴胡、歸尾、桔梗、生甘草、連翹、三稜、鼠黏子、黃芩、黃連(各五錢),紅花(少許)。
水煎服。
其他瘰癧的治療方法與大人相同,只是需要根據病症的輕重、虛實加減藥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