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津壽泉

《幼科證治大全》~ 七八,腫脹 (1)

回本書目錄

七八,腫脹 (1)

1. 七八,腫脹

丹溪云。脾虛不能制水。腎虛不能行水。胃與脾合為水穀之海。因脾虛而不能傳化。腎水氾濫。反得以浸漬脾土。於是三焦停滯。經絡壅塞。水滲於皮膚。注於肌肉。而發腫也。其狀自目胞下微起。肢體重著。咳嗽怔忡。股間清冷。小便澀黃。皮薄而光。手按成凹。舉手即滿是也。

諸家只知治濕。多利小便之說。執此一途。用諸利水之藥。往往多死。殊不知脾極虛損。雖劫目前水氣復來。束手待斃。大都小兒尤是飲食傷脾。不能行水。而作脹滿。只用實脾為主。佐之分證治。而得之矣。

【局方】藿香正氣散,半井春蘭子祿驗書云。小兒水腫腹脹。用之有數功。

【濟世】實脾散,治小兒陰水發腫。用此先實脾土。

厚朴,白朮,木瓜,木香,乾薑(煨各一兩),草果仁,大腹,附子,茯苓,甘草(炙各半兩)

上入薑棗。水煎服。按水氣肢體浮腫。口不渴。大便不秘。小便不澀者。陰水也。此方主之。名曰實脾散者。實土以防水也。雖其藥味。不皆實土。然能去其邪。乃所以使脾氣之自實也。

【丹溪】加味五皮散,治小兒四肢腫滿。陽水陰水皆可服之。

茯苓皮,陳皮,桑白皮,生薑皮,大腹皮(各一錢),薑黃,木瓜(五分)

上水煎服。

【經驗】大橘皮湯,治濕熱內攻。腹脹水腫。小便不利。大便滑泄。

陳皮(一兩半),木香(二錢半),滑石(一兩),檳榔(三錢),茯苓(一兩),豬苓,白朮,澤瀉,肉桂(各半兩),甘草(一錢)

上水煎服。按竹氣。治濕熱。利水道之劑。此蓋五苓散。合益元散。加陳皮、木香、檳榔子。

【醫統】三稜丸,治小兒停積。腹脅脹滿。乾嘔噁心。全不入食。

三稜,木香,神麯,陳皮,半夏(各一兩),丁香,桂心(各半兩)

上為末。麵糊丸。粟米大。乳食後。薑湯下。十餘丸。

【醫鑑】加減胃苓湯,半井翁云。小兒水腫。用之最有奇功。

陳皮,豬苓,澤瀉,茯苓,木瓜,白朮(各一錢),厚朴,神麯,檳榔(各八分),香附子,大腹,山楂,砂仁(各七分),蒼朮(二錢半),甘草(炙二分)

上入生薑、燈心。水煎服。

【醫林】五苓散,治小兒通身浮腫。小便不利。

豬苓,澤瀉,白朮,茯苓,桂

上入燈心。長流水煎。時時灌服。小便利則愈。

【醫統】溫肝散,治小兒脾不和。虛脹不乳食。憎寒壯熱。困倦無力。

訶子,人參(各七錢半),甘草(二錢半炙),白朮,木香,茯苓,黃耆,藿香,陳皮,桔梗(各半兩)

上入薑棗。水煎服。

【幼幼集】補中行濕湯,治小兒諸般虛腫。小水不利者。

陳皮,人參,茯苓,白朮,豬苓,肉桂,澤瀉,蒼朮,厚朴,甘草

上姜燈心。水煎服。泉按丹溪云。諸濕腫脹。補中宮。故補中行濕。治腫滿之要法也。

白話文:

七八,腫脹

丹溪認為,脾虛不能控制水液,腎虛不能運化水液。胃和脾共同構成水谷之海,因脾虛不能運化水穀,導致腎水氾濫,反過來浸漬脾土,於是三焦氣機停滯,經絡阻塞,水液滲入皮膚、肌肉,而出現腫脹。其症狀表現為眼瞼下方先出現輕微腫脹,肢體沉重,咳嗽心悸,大腿內側冰冷,小便短赤,皮膚光滑薄弱,按壓皮膚出現凹陷,抬起手後凹陷立即消失。

許多醫生只知道治療濕邪,多主張利尿,執著於這一方法,使用利尿藥物,往往導致病人死亡。殊不知脾氣極度虛損,即使暫時排除水氣,水腫很快又會復發,最終束手無策。大多數小兒水腫是飲食傷脾,導致水液不能運化而形成脹滿,治療應以健脾為主,再根據具體症狀辨證施治。

【局方】藿香正氣散,半井春蘭子祿驗書記載,小兒水腫腹脹,服用此方療效顯著。

【濟世】實脾散,治療小兒陰水引起的腫脹,此方先健脾益土。

配方:厚朴、白朮、木瓜、木香、乾薑(煨製,各一兩)、草果仁、大腹皮、附子、茯苓、甘草(炙製,各半兩)

用法:加薑棗,水煎服。如果水腫伴有肢體浮腫,口不渴,大便不秘,小便不澀,屬於陰水,可用此方治療。此方名為實脾散,是通過益土以制水。雖然藥物並非全是補土之品,但能祛除邪氣,從而使脾氣自然強盛。

【丹溪】加味五皮散,治療小兒四肢腫滿,陽水陰水皆可服用。

配方:茯苓皮、陳皮、桑白皮、生薑皮、大腹皮(各一錢)、薑黃、木瓜(五分)

用法:水煎服。

【經驗】大橘皮湯,治療濕熱內侵導致的腹脹水腫、小便不利、大便稀溏。

配方:陳皮(一兩半)、木香(二錢半)、滑石(一兩)、檳榔(三錢)、茯苓(一兩)、豬苓、白朮、澤瀉、肉桂(各半兩)、甘草(一錢)

用法:水煎服。此方是根據竹氣(指竹葉的清熱利濕之性)治療濕熱,利水道,基本方是五苓散和益元散,加了陳皮、木香、檳榔。

【醫統】三稜丸,治療小兒食積引起的腹脅脹滿、乾嘔噁心、拒食。

配方:三稜、木香、神麴、陳皮、半夏(各一兩)、丁香、桂心(各半兩)

用法:研末,用麵糊做成米粒大小的丸劑,飯後用薑湯送服,每次十幾丸。

【醫鑑】加減胃苓湯,半井翁認為,小兒水腫服用此方療效最佳。

配方:陳皮、豬苓、澤瀉、茯苓、木瓜、白朮(各一錢)、厚朴、神麴、檳榔(各八分)、香附子、大腹皮、山楂、砂仁(各七分)、蒼朮(二錢半)、甘草(炙製,二分)

用法:加生薑、燈心草,水煎服。

【醫林】五苓散,治療小兒全身浮腫、小便不利。

配方:豬苓、澤瀉、白朮、茯苓、桂枝

用法:加燈心草,文火久煎,隨時服用,小便通暢則病癒。

【醫統】溫肝散,治療小兒脾胃不和引起的虛脹、拒食、畏寒發熱、倦怠乏力。

配方:訶子、人參(各七錢半)、甘草(二錢半,炙製)、白朮、木香、茯苓、黃耆、藿香、陳皮、桔梗(各半兩)

用法:加薑棗,水煎服。

【幼幼集】補中行濕湯,治療小兒各種虛腫,小便不利。

配方:陳皮、人參、茯苓、白朮、豬苓、肉桂、澤瀉、蒼朮、厚朴、甘草

用法:加薑、燈心草,水煎服。丹溪認為,各種濕腫,都應補益中氣,因此補中行濕是治療腫脹的重要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