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原幼心法》~ 上卷 (9)

回本書目錄

上卷 (9)

1. 小兒專科賦

廬陵彭用光曰:此賦便初學記誦,且幼科之首篇曾育溪所撰也。

細辨諸證,難明小兒。惟造理以達,此於專科而見之。傷風,清涕交流,初傳在肺。夾食,黃紋必見,是屬居脾。原夫七日之內,臍痛乃多;百晬之外,胸蒸者少。惟驚疳積熱,半在攻裡,故暑濕風寒,宜慎發表。總謂諸症科目,各貴精專,不拘長幼、兒童均稱是。小觀其得病,嬰孺要參脈形,雖痛癢難通於一問,然輕重明察於諸經。

暴感邪氣,腮頰微紫;久因客忤,山根大青。勿問兒小,但憑藥靈,輕有證攻。黑色多浮於地閣(即承漿),心為邪克;赤紋獨露於天庭(即額心),茲蓋脈病。證治審察要詳。襁褓嬰孩,變更莫測,凡有疾苦,全憑見識。非業擅一門,何以取效?苟醫不三世,徒然用力,難同初學之妄議,貴在專科之定式。

白話文:

廬陵彭用光說:這篇賦文很適合初學者學習和背誦,而且它還是幼科的首篇,是由曾育溪所撰寫的。

仔細辨別各種病症,很難清楚地了解小兒的病況。只有通過研究道理才能明白,這點在專科醫術中才能體現出來。傷風,清鼻涕流個不停,最初傳染在肺部。夾食,黃色斑紋必然出現,這是屬於脾臟的問題。一般來說,七天之內,臍痛的比較多;百日之後,胸部發熱的比較少。只有驚恐、疳積和積熱,多半需要攻裡治療,所以暑濕風寒,應該謹慎地使用發汗解表藥物。總之,各種病症的科目,各自需要精通專精,不論大人小孩、兒童都應該如此。稍微觀察一下他們的病情,嬰兒和幼童需要參照脈象和形體,雖然疼痛和癢癢難以通過一問就了解清楚,但輕重程度可以從脈象中觀察出來。

突然感染邪氣,腮頰微微發紫;長期因客忤而導致的病症,山根大青顏色會變。不要問孩子太小,只要憑藉藥物的靈效,輕症有證據就治療。黑色多浮現在地閣(即承漿),代表心臟被邪氣所克;紅色紋路單獨出現於天庭(即額心),這是脈病的症狀。辨證施治要仔細審察。襁褓中的嬰兒,變化無常,凡是有病痛,全靠醫生的見識。如果不是專精於這一門醫術,怎麼能取得效果?如果醫術不是三代傳承下來的,只是單靠努力,很難達到精通的境界,很難與初學者的妄議相提並論,最重要的是要遵循專科醫術的規範。

心肝恬淡,自然毋染於時災;脾胃和平,戒以勿餐於夜食。請言,夫醫通仙道,溥以生意,家傳秘方,及諸幼年。參天地之化育,無息少間;免父母之憂懷,有驚即痊。雖用藥聖,亦由業專。然而見魚口兮氣弱殊甚,聞鴉聲兮命傾必然。既危,吐露以真實,安有怨恣而妄傳。

表用疏通,細述戴君之語;臟明補瀉,載稽錢氏之篇。專者何?精義無二,全活孩提。博學有諸,在明機要。是知小脈科兮,嘗喜一藥多效;大方科兮,固有十形三療。益進以乳食,務要樽節而遠之鼓樂,免生驚叫。調和自小以無恙,長大何憂於不肖?春融一念,善推活幼之誠;日究千方,庶盡及人之妙。

白話文:

保持心平氣和,就能自然避免外來的疾病侵襲;脾胃保持和諧,就不要在深夜吃東西。醫術精通仙道,廣泛運用以救治生命,家傳秘方,傳授給年幼的孩子。參悟天地運化的規律,不讓孩子受一點苦楚;免除父母的擔憂,生病就能迅速痊癒。雖然藥聖神通廣大,也要依靠專精的醫術。然而看見孩子氣息虛弱,就知道病情十分嚴重;聽到孩子哭聲,就知道命不久矣。孩子病危時,要誠實告知情況,不能隱瞞病情或隨意傳播。

要善於運用疏通的方法,細心講解戴君的醫術;要精通補瀉之法,仔細研讀錢氏的醫書。專精醫術的關鍵在於精義一致,才能救治幼童。博學廣泛,更要明白醫術的關鍵。因此,小兒科醫師常常喜歡用一種藥物治療多種疾病;而內科醫師,則有十種症狀和三種治療方法。要讓孩子多吃乳食,並且要控制玩樂,避免驚嚇和哭鬧。從小就調和孩子的身體,讓他們健康成長,長大後又何愁他們不孝呢?懷著一顆仁慈之心,竭盡全力救治幼童;不斷鑽研醫術,精益求精,造福更多的人。

然嘗論形質始具,夙有靈性,語言未通,是為啞科,非圓機之士,焉察彼證,必精製之劑,能除宿疴。有信巫不用醫,適以謬甚;有是方不重藥,尤其誤矣。此病家自取過耳,於醫者殊無奈何。術顯咸陽,扁鵲全嬰而有驗;脈明晉代,叔和及幼以無訛。抑又聞,㿠白虛盛,神氣常昏;紫黑實多,聲音益勝。

陽證似陰,脈按細緊;陰證似陽,脈來緩應。然《大學》所謂若保赤子,心誠求之,此又在究心而觀證。

嘗謂為醫不易,而幼幼之科尤不易也。

黃帝曰:若吾不能察其幼小,雖聖人猶難之,況後學乎?余雖不才,謾成前賦,以便學者觀形切脈之要,臨病之際,非時少資談柄,亦可以發揮神聖工巧之妙,豈不韙歟?其或未然,後之明者改而證諸,幸莫大焉。

白話文:

然而,常言道,形體剛形成,就已具有靈性,只是尚未能說話,這便是啞科。若非精通醫術之人,又如何能察知病症呢?必定需要精細的藥方,才能去除積累已久的疾病。有些人迷信巫術而不看醫生,這完全是謬誤;有些人只注重藥方而不重視藥材,這更是錯誤。這些病患都是自作自受,醫生也無能為力。像咸陽的扁鵲,能治療小兒疾病並且有奇效;晉代的叔和,精通脈診,醫治孩童從未失誤。此外,還聽說,白色舌苔代表虛寒,精神昏沉;紫色舌苔代表實熱,聲音洪亮。

陽證表現得像陰證,脈象細緊;陰證表現得像陽證,脈象緩慢。然而,《大學》中所言,要像保護嬰兒一樣,真心誠意地求醫,這就需要細心觀察病症。

我常說,行醫不易,而治療小兒的疾病更是不易。

黃帝說:如果我不能診治幼兒,即使是聖人也會感到困難,何況是後輩學者呢?我雖然才疏學淺,但還是勉強寫下了這篇文章,方便後人學習觀察形體、切脈的方法,在臨床上,即使經驗不足,也能憑藉這篇文章,發揮出神聖巧妙的醫術,豈不美哉?如果有所不足,後世有識之士可以加以改進和驗證,這將是我的莫大幸事。

彭用光曰:幼幼之法,既原諸論圖及原治、脈紋、詩賦已備於前;而原父母方論,與母十月懷胎形圖暨初生之法,方自幼及長,諸證治論方,分門別類,備錄於後,以便於為父母者、業幼科者,知所採擇而師法之,庶幼幼之仁,得以溥傳於天下後世矣。

白話文:

彭用光說:關於幼兒的養育方法,之前已經在論述、圖表、以及原治、脈紋、詩賦等書籍中,都有詳盡的說明。而現在這篇文章主要講述父母養育孩子的方論,以及母親懷胎十月的形體變化圖,以及孩子出生後各階段的養育方法。從幼兒時期到成長過程中,各種證狀和治療方法,都已經按照門類整理並詳細記載於後文。這樣做是為了方便父母和從事兒科的醫師,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並學習相關內容,希望能夠將仁愛之心,廣泛傳播到天下後世。

2. 原父

助陽種子方

彭用光曰:男子欲兒,當益榮而補精,且人無子之因,起於父氣之不充,豈可盡歸咎於母血之不足與虛寒耶!或稟賦薄弱,或房勞大過,以致腎氣欠旺,不能直射子宮,宜此溫清之劑,兼行陰德,自然不覺而生子長命矣。古方切不可用,更宜先服清心滌腸湯,以潔淨之方服此丸,效。

巴戟(酒浸,去心,取淨肉,二兩),益智仁(鹽水炒),杜仲(去皮,酥炙),牛膝(酒洗,去蘆),白茯神(去皮,末),乾山藥(去紅皮,蒸過。各一兩),菟絲子(酒洗一宿,去土炒),遠志,甘草(水煮,去心),蛇床子(去殼,取淨仁),川續斷(酒洗。各一兩五錢),山茱萸(酒浸,去核取淨肉,曬乾,秤淨肉,三兩),當歸身(酒洗,一兩),熟地黃(酒蒸九次,三兩),鹿茸(去毛,酥炙,一兩)

白話文:

彭用光說:男人想要孩子,就要滋養精氣,補益腎精。有些人沒有孩子,是因為父親精氣不足,不能完全怪罪於母親血虛或體寒。有些人天生體弱,或是過度房事,導致腎氣不足,精子無法直達子宮,所以需要用溫補的藥物來調理,同時也要行善積德,自然就能無形中生子,並且孩子健康長壽。古代的方劑不可隨意使用,最好先服用清心滌腸湯來清潔腸胃,然後再服用此丸,效果更好。

藥方:巴戟(酒浸,去心,取淨肉,二兩),益智仁(鹽水炒),杜仲(去皮,酥炙),牛膝(酒洗,去蘆),白茯神(去皮,末),乾山藥(去紅皮,蒸過,各一兩),菟絲子(酒洗一宿,去土炒),遠志,甘草(水煮,去心),蛇床子(去殼,取淨仁),川續斷(酒洗,各一兩五錢),山茱萸(酒浸,去核取淨肉,曬乾,秤淨肉,三兩),當歸身(酒洗,一兩),熟地黃(酒蒸九次,三兩),鹿茸(去毛,酥炙,一兩)。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空心酒下三十五丸,或炒鹽湯下亦可。臥時亦服。若婦人月候已盡,此是生子期也。一日可服三五次,平時只一次,在外勿服。

如精虛,加五味子一兩;陽道衰,加續斷一兩五錢;如精不固,加牡蠣、龍骨,火煅過七次,鹽酒悴,井底浸三日,取起,曬乾,各用一兩五錢,更加鹿茸五錢。

治陰痿精薄而冷,名曰溫腎散。

蓯蓉(酒洗,酥炙),鍾乳粉(真者,水浸飛過,曬乾),遠志(甘草水煮,去心),蛇床子(去殼取仁,炒),煙塵續斷(有橫皺紋者佳,酒洗),山藥(去紅皮,蒸之),鹿茸(酒洗,酥炙,去毛。各一兩,先用五分)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做成丸子,大小像梧桐子,每次空腹用酒送服三十五丸,也可以用炒鹽湯送服。睡覺時也可以服用。如果婦女月經已經結束,這時候就是懷孕的最佳時間。一天可以服用三到五次,平時只需要服用一次,外出時不要服用。

如果體質虛弱,可以加入五味子一兩;如果陽氣不足,可以加入續斷一兩五錢;如果精液不固,可以加入牡蠣和龍骨,將它們在火中煅燒七次,用鹽酒浸泡,再放在井底浸泡三天,取出曬乾,各用一兩五錢,再加入鹿茸五錢。

這個方劑名為溫腎散,專門治療陰痿、精薄而冷的症狀。

蓯蓉用酒洗淨,用酥油烤制;鍾乳粉要選擇真品,用水浸泡,過濾後曬乾;遠志用甘草水煮,去除心;蛇床子去除外殼,取仁,炒制;煙塵續斷要選擇有橫皺紋的,用酒洗淨;山藥去除紅色外皮,蒸制;鹿茸用酒洗淨,用酥油烤制,去除毛。每種藥材各取一兩,先用五分。

上七味,各用五分,為細末,篩過,空心好酒服二三匙,臥時亦服。如多房室者,倍蛇床子;如痿,倍加遠志肉;如欲剛,倍鹿茸;如欲多精,倍鍾乳粉。

清心滌腸湯

生地黃(五分),山梔子(炒,一分),胡連肉(去心,一分),黃芩(分半),麥門冬(去心,一分),枳殼(炒,一分),白朮(煨,七分),陳皮(炒,七分),黃連(薑汁炒,五分),半夏(薑汁炒,一分),赤茯苓(一分),黃柏(炒),甘草(三分),滑石(研末,一分半)

白話文:

上七味方:

將上列七味藥材,各取五分,研磨成細末,過篩,空腹時用好酒送服二至三匙,睡前也服用一次。若有房事過多者,可將蛇床子份量加倍;若患有痿症,可將遠志肉份量加倍;若想壯陽,可將鹿茸份量加倍;若想精氣充沛,可將鍾乳粉份量加倍。

清心滌腸湯:

藥材:

  • 生地黃(五分)
  • 山梔子(炒,一分)
  • 胡連肉(去心,一分)
  • 黃芩(分半)
  • 麥門冬(去心,一分)
  • 枳殼(炒,一分)
  • 白朮(煨,七分)
  • 陳皮(炒,七分)
  • 黃連(薑汁炒,五分)
  • 半夏(薑汁炒,一分)
  • 赤茯苓(一分)
  • 黃柏(炒)
  • 甘草(三分)
  • 滑石(研末,一分半)

說明:

  • 方中括號內的數字,代表各藥材的份量。
  • 括號內文字為藥材加工方法,例如「炒」、「去心」、「煨」、「研末」。

頭貼下酒大黃一錢,微利滌之。

上作一服,用水二鍾,姜三片,煎八分,空心溫服。此藥必服三五貼,此去陳菀之劑也。

五子衍宗丸

枸杞子(八兩),菟絲子(八兩),五味子,車前子,覆盆子(各四兩)

煉蜜,五子共為細末,用蜜合為丸,空心酒下九十丸,上床五十丸。

白話文:

將大黃一錢敷在頭上,稍微用力擦拭。

以上藥材一劑,用水兩碗,薑三片,煎煮八分,空腹溫服。此藥必須服用三到五帖,才能消除陳舊的積聚。

五子衍宗丸:

枸杞子(八兩)、菟絲子(八兩)、五味子、車前子、覆盆子(各四兩)

將以上藥材煉蜜後,研磨成細末,用蜂蜜混合製成丸劑。空腹時用酒服用九十丸,睡前服用五十丸。